高中材料作文:剧大师梅兰芳最小的孩子,他十岁学戏,是梅派衣钵的唯一家传继承人,他用82年的生命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范文:“梅兰芳”

教师资格证范文:“梅兰芳”

“梅兰芳”当人们在报纸上看到不熟悉的“梅兰芳”这个名字时,纷纷都在猜测这位人物到底是谁?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一周后的报纸给了大家答案——“京剧名旦”。

众人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便前去捧场,最后,梅兰芳先生一唱而红。

在这一场大戏中,毫无疑问是梅兰芳先生和他的戏班获得了成功,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里,将一一为大家揭晓。

首先,主人公拥有扎实的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虽说梅兰芳先生当时在上海知名度并不高,但在北京可是首屈一指。

八岁学艺,十岁登台,位居四大名旦之首。

但是他的学艺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男孩子学旦角并不容易,因为旦角都是女性角色。

在刚开始学习时,老师教了他多次都仍未学会。

老师生气地说,也许祖师爷并未给你这碗饭吃。

他听了以后,不肯服输,只加倍练习,别人练六七遍,他练二三十遍。

后来的一次登台演出又碰到了那位老师,老师说,那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这些经历让梅兰芳先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这场大戏的演出铺垫了宽广的道路。

其次,戏班子成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有人说好奇害死猫,也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保持着一颗好奇心。

在意大利有一家著名的“七岁商店”。

该商店规定,顾客必须是七岁的儿童,大人进店也要有七岁的儿童作伴,否则谢绝入内。

好奇的家长纷纷带着自家七岁的儿童进入店内,一探虚实,而没有七岁孩子的家长也谎称孩子七岁想进去一探究竟。

店家也因此生意红火,赚得盆满钵满。

这家“七岁商店”与“梅兰芳”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最后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再次,做事情若果方法得当,必然事半功倍。

“故事半古之人,工必备之,惟此时为然。

”“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

”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二者看上去差别不大,但实际意思却截然相反。

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周瑜只有三万多的兵,实力差距悬殊,在这场看上去毫无悬念的战争中,最后却是周瑜赢了。

这就是因为周瑜深知曹军不识水性,设计使曹军把船都用铁链锁在一起,再用火攻的办法,以区区三万人大败曹军八十万。

【三年级作文】梅兰芳_750字

【三年级作文】梅兰芳_750字

【三年级作文】梅兰芳_750字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在戏剧舞台上留下了不朽的艺术光辉。

梅兰芳出生于1894年的一个戏剧世家,自小酷爱京剧,常常在家里模仿父亲学习京剧表演。

在他八岁那年,他跟随京剧名家孙菊仙学戏,学习了很多京剧表演技巧。

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登台演出,深受观众的欢迎。

十八岁那年,他进入了北京京剧院,开始系统学习京剧表演,并且师从京剧大师梅川大先生。

梅兰芳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终于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演技巧。

梅兰芳是一个非常用心的表演艺术家,他对京剧的研究非常深入,不仅对唱功、表演技巧和化妆造型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对京剧剧目的传统和现代化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创作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剧目和角色。

《桃花扇》、《琵琶记》、《长生殿》等,都是他表演的经典剧目。

他表演的程婴、贵妃醉酒、麻子媚等角色都成为了中国戏剧表演的经典形象。

由于梅兰芳对京剧表演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扎实的表演功底,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艺术财富。

他还注重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和推广京剧,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为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

他还在戏剧表演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红色新戏和好戏的创作和演出,为中国戏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梅兰芳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更是一个深具人格魅力的偶像。

他谦和谨慎、热爱生活、宽容大度,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尊敬。

他一生坚持艺术为民,服务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传递了正能量,为祖国的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梅兰芳是中国戏剧史上绚丽夺目的一颗明星,他的杰出贡献和不朽艺术成就将永远熠熠生辉。

他的精神财富和艺术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不断努力,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级作文】梅兰芳_750字【三年级作文】梅兰芳_750字梅兰芳,原名梅廉贞,别名梅葆玖、梅龙芳。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梅兰芳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梅兰芳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梅兰芳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梅兰芳上学期间,是不是提起作文就头大?别担心,积累一些作文素材,会对写作文非常有帮助!你知道怎样正确积累作文素材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梅兰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梅兰芳 1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舞台上擅长饰演旦角,也就是女性角色,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深受大众喜爱。

可是,作为一名男性,要把握好女性角色的心理表情难度不小。

一次,为了表现一位女性吃惊的样子,梅兰芳一再思索,把女性吃惊的样子反复模仿了几遍,总觉得不够味儿。

这天,一回到家里,梅兰芳趁正在整理衣服的妻子不注意,随手抄起一个瓷盆狠狠地往地上摔去,冷不防听到“咣当”一声巨响,妻子惊得身子一抖,大叫一声,手里的衣服也扔到了地上,半天才说出话来,妻子的这一吃惊的神情,梅兰芳看得清清楚楚,后来据此反复琢磨,巧妙地融进他的表演中,将人物演绎得更加活灵活现。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向生活学习,不断汲取生活的养分,恐怕就是梅兰成为京剧大师的根本原因。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梅兰芳 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溥仪为傀儡建立满洲政府,请梅兰芳登台庆祝,梅兰芳拒绝。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

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

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之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

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

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

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回忆第一件事:家族影响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传奇人物之一,他的京剧事业源于家族的影响。

梅兰芳出生在京剧世家,父亲梅兰芳一世是著名的老生演员。

从小,梅兰芳就在舞台上度过了童年时光,他观摩父亲的表演,耳濡目染。

第二件事:童年的培养小时候,梅兰芳在京剧培训学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每天,他都要练习唱腔、舞蹈和身段。

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开始了刻苦钻研的艺术探索之路。

他学习各种角色,包括花旦、青衣、丑角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

第三件事:跨越门槛梅兰芳小时候面临着父亲的阴影,他常常感到自己的表演不如父亲出色。

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努力。

有一次,他冒险尝试了一些新颖独特的表演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成为了他跨越门槛的一次关键,自此开始被人们熟知和赞赏。

第四件事:新起点梅兰芳小时候经历了许多艰辛,但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青年时期,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发展自己的京剧事业。

然而,他并未放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京剧剧目创作,重新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舞台。

这成为了他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他成为京剧大师的关键一步。

第五件事:成就传奇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梅兰芳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京剧之路。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娴熟运用各种唱腔技巧和身体语言,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他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将中国京剧推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了中国京剧的一面旗帜。

他被誉为“梅派国粹”,对于京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充满了励志和奋斗的经历。

他在艺术道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付出努力,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梅兰芳的成就不仅是中国京剧文化的瑰宝,更是无数人追求梦想的榜样。

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传奇的艺术家,他的故事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高峰。

梅兰芳一唱走红为主题写作文

梅兰芳一唱走红为主题写作文

梅兰芳一唱走红为主题写作文梅兰芳先生在促进中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8] 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度过近60个春秋,究竟演出过多少剧目,很难说出精确数字。

我有幸整理过梅先生收藏的大量资料,仅从见到的戏单、说明书、海报和专刊等资料中进行了初步整理。

他早期及中、晚期公开演出的剧目约有一百六七十出,当然肯定不会止有此数。

下面把梅先生演出过的剧目名称及在戏中饰演的角色,分门别类写出供参考。

(一)梅兰芳先生演出的传统戏中,大部分是正工青衣戏,均是他早年演出的,有些在戏中担任配角,个别剧目在中期仍有演出,有的还在国外演出过我生下来到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佩服的。

可是那一次,学习了《梅兰芳》这篇课文,梅兰芳使我震惊……梅兰芳于1894年出生,卒于1961年,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不仅仅学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故事,更学到了著名京剧艺术家与日本人作斗争的动人事迹和学习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作文京剧传统文化梅兰芳

作文京剧传统文化梅兰芳

篇一:《让我感动的京剧名人——梅兰芳》《让我感动的京剧名人——梅兰芳》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五年级四班周晟萱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大师,生于北京,曾担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其祖父梅巧玲到梅兰芳已是三代京剧旦角。

梅兰芳8岁学戏,11岁登台,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大量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被誉为“美神”。

从1919年到1960年,他多次出国进行访问演出,并被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

梅兰芳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是宗师级人物,在为人方面也堪称楷模。

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

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闻名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要他为日本“天皇”服务。

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诡计后,便决定举家南迁,赶赴香港,摆脱日寇纠缠。

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带家眷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

他除每天练太极拳、打球、学英语、看报读书外,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绘画上。

梅兰芳这种幸福的生活才过不到半年,就又失去了。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担心日本人再让他唱戏,最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蓄胡子,罢歌罢舞,退出京剧界。

可是,日本人却强行要求梅兰芳演出。

梅兰芳只得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的上海老家。

梅兰芳坚持不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的故事,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决心。

梅兰芳先生的这种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仰,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

篇二:《作文专题梅兰芳》作文专题——梅兰芳1、生平简介梅兰芳(1894—1961),中国戏剧艺术大师,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

高考语文-写作-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写作-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一)写作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班里的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

她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

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

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

她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校先前的做法提出质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作文。

猫到林中捕鸟,猫头鹰告诉它:“不要吃我的孩子。

”“你的孩子长得怎么样?”“我的孩最漂亮。

”猫答应了。

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中尽是一些美丽的小鸟,猫怕都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放心的饱餐一顿。

猫头鹰回来一看,他的“漂亮”的孩子一个也不见了。

阅读完材料,你会有什么感想?7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作文。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

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

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

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

小学记叙文 京剧大师梅兰芳-精品

小学记叙文 京剧大师梅兰芳-精品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的大师有很多,如:叶盛兰、谭鑫培、言菊朋……但最著名的要算梅兰芳了。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

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出生于京
剧世家,8岁开始学京剧,10岁登台演出,1911年梅兰芳名列北京第三名探花。

后来
他到上海演出,风靡江南,当时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回京后,他继续排演了许多新戏,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被称为梅派大师。

1927年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九#8226;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

他宣扬爱国主义,并把京剧表演艺
术和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他成为上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
爆发后,日本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

为了拒绝为日本演剧,
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曾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人大代表,并任京剧院院长、戏曲
研究院院长等职。

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

他为中国京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06月03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梅葆玖--京剧大师梅兰芳最小的孩子,他十岁学戏,是梅派衣钵的唯一家传继承人,他用82 年的生命历程书写了一个词一一传承,在戏剧评论家的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首要的理由,就是他全面继承了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不论是唱腔、表演,还是塑造人物。

生前,面对质疑他“缺少新戏”、“保守”的声音,他说,“我何尝不愿意演新戏,但是我爸爸给我留下这么多的戏,我得把它一一继承过来”。

2016 年 4 月 25 日,梅葆玖先生逝世,享年 82 岁,梅葆玖一生培养了 49 个弟子,他曾说:“我给父亲有了交代,也给了梅派,给了京剧一个交代。

”戏剧导演田沁鑫致梅葆玖先生的挽词写到:“有一种失去,是一种审美的覆亡,流走了,一份眉梢上的韵致,零散在眼中的风月,浅笑唇边的一抹线条。

中国,一份古典,走远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怎样的思考或感悟呢?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 800 字。

1, 【答案】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创新
在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更多这样的勇士,这就是梅葆玖先生的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2016年4月25日仙逝,各界同声哀恸。

葆玖先生致力于京剧艺术、尤其是乃父梅兰芳大师开创的梅派艺术的传承,成就卓著。

戏曲界一时还来不及对他在戏曲舞台上令人尊敬的一生做全面完整的评价,但是有关葆玖先生的话题,却足以引发我们对戏曲艺术的现状与未来前景的深层次思考。

葆玖先生曾经说,他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多,自己的创作少。

因为父亲梅兰芳大师留下那么多优秀的梅派经典,亟需倾注全副身心于抢救和继承,实在无暇顾及新剧目创作。

确实如此,如果说葆玖先生的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在父亲教导与陪伴下演出梅派剧目,他生命的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与恢复梅派经典剧目,以及为他众多弟子传授梅派经典。

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一生是“保守”的一生,而不是“创新”的一生。

然而,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保”住这份遗产,“守”住梅派的精华,是京剧、尤其是梅派健康发展的基础,他的“保守”的文化意义,丝毫不输于创排几出新剧目。

当然,“保守”的葆玖先生并不僵化,他所做的传承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要让梅派的精神通过新一代京剧演员的身体,实现更好的世代传递。

就像他父亲一样,他从不排斥各种新颖传播手段,他并非一招一式地拘泥于重复前辈大师表演的表象,但是对梅派特有的意蕴和韵味,则丝毫不忍舍弃。

如果说“移步而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保守而不僵化”则让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传承。

梅派艺术的传承之所以需要葆玖先生的努力,是由于梅派彰显的是深刻体现中华古典艺术风范的美,华贵而平和,并不靠戏剧冲突和人物激烈的外部动作吸引观众。

这种美的艺术要让观众陶醉其中,需要演员“唱
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的坚实基础,更要全方位地掌握其“度”,幅度太大则火爆,背离了梅派的美学原则,幅度不够又会影响剧场效果,难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没有观众的共鸣与感动,梅派之美就无从传递。

因而,梅派不易学,更难精,要以表演梅派剧目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充分肯定,就更是难上加难。

梅葆玖先生拥有从幼年时起就和父亲同台的特殊经历,加上有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和家庭熏陶,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与体会梅派艺术的这种分寸和尺度。

所以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有最好的先天条件,恰逢传统艺术在当代生活中回归的大背景,更唤醒他强烈的艺术责任感。

他毅然将后半生奉献给梅派艺术的传承,收梅派弟子多达49位,遍布全国各地,还及于多个国家地区。

他终日奔波授徒传艺,既是一种情怀,也是莫大的文化功绩。

正是通过葆玖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共同努力,梅派成为京剧领域发展势头最好的流派,人才辈出,队伍齐整。

现在,我们在各地都有机会欣赏梅派剧目的演出,观众的整体构成也出现了明显改善,剧场里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梅派艺术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令人欣喜。

从葆玖先生的努力与成功之路,令人不由得联想起当年的梅兰芳大师。

就在梅大师刚崭露头角时,京剧演出市场就发生了几个重大变化。

首先是女伶大量涌上舞台,人们不禁担心,包括梅兰芳在内的扮演女性戏剧人物的男旦,如何应对坤伶的崛起;其次是从上海滩刮起来的以连台本戏、机关布景为代表的海派风,而讲究法度与含蓄的传统京剧表演,是否有可能在与这些诉诸感官刺激的艺术表演相抗衡时立于不败之地取胜;加上电影、舞厅和跑马场等外来娱乐方式的出现,都让人们对京剧是否仍有光明前景产生疑问。

然而,面对这样的局面,梅兰芳在一众新旧文化人的支持下回归传统,逆流而上,终于用他极具古典韵味的表演
征服了那个时代,同时也为传统术和古典美学赢得了尊严。

他的选择不是因为勇敢,更不是鲁莽和赌气,恰恰是源于他对自己深蕴其中的艺术传统及表演手段的深刻自信。

梅葆玖先生不仅继承了乃父的艺术,也继承了这样的文化自信。

即使在戏曲遭遇整体危机的困难年代,他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对梅派艺术经典的魅力也始终抱有坚定信念。

基于此,他才有可能在晚年潜心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并且通过他和弟子们的精湛演出,让无数青年观众回到剧场,通过对梅派艺术令人回味无穷的直接体悟,发现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无穷魅力,进而让中华文化成为流淌在一代青年人备注里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文化是一条河流,葆玖先生就是在为防止河流决堤奋力培土的英雄。

在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更多这样的勇士,这就是梅葆玖先生的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重点讲梅葆玖先生尽毕生之力于对中国古典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一是田沁鑫先生对梅葆玖去世的惋惜,“一份古典,走远了”道出了梅葆玖离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的影响。

综合两则材料的倾向,我们可以重点论述“传统文化与传承”,也可以谈“传承与创新”,可结合戏曲、书法、剪纸、刺绣等中国传统技艺的现状来谈。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现实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挖掘材料的内含写作,例如本题材料中心说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所以考生要把写作的中心放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