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 肌肉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肌肉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肌肉   苏教版

3. 肌肉【教学目标】1. 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内的作用;知道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亲历探究全过程,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能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难点】知道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手臂模型制作材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现实活动引入:1.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2. 师:“同学们好,请坐。

”刚才大家完成了“起和坐”的动作,在这个动作中,你们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完成的吗?”生1:大腿。

生2:肌肉和骨头。

生3:还有关节。

3. 师:“同学们说出这么多名称,接下来请大家再来做一次这个动作。

主要体会有哪些部位来完成这一活动。

你来说。

”生:“我认为这个活动是由大腿的骨骼,肌肉和关节共同来完成的。

”4.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

”[设计意图:我们的运动与我们的骨骼、关节、肌肉紧密相关,从我们经常做的动作开始,让学生理解骨骼、关节、肌肉与我们运动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1.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骨骼,那你能根据经验试着说一说:身体中其他部位的骨骼名称吗?”生1:“肋骨”生2:“脚趾骨”生3:“头骨、胸骨。

”生4:“还有胳膊骨”2. 师:“胳膊骨常常叫做手臂骨。

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骨骼名称,你们真了不起!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有,那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部好好的讨论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四下《肌肉》教案(最新整理)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四下《肌肉》教案(最新整理)
1
教案首页
课题 肌肉
教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课时
时间
1.知道人体内大约有 600 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 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
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教 学 2.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够借助于
目标 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3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 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 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6.学生交流体验。 7.教师小结:人体运动的动力来自肌肉的收缩,当我们做 动作时,会感到有的肌肉紧张 9 硬),有的肌肉松弛(软)。 三、师生互动,了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教师谈话: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夹书本的弹性夹子,在 2 分钟内以 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 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 1 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 1 步和第 2 步 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教师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 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 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 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 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学生活动体验是教学中的一
总结 提升
6
1、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 )是不够的,还必须有

)的参与。
2、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肌肉》教学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肌肉》教学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肌肉》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知识与技能:●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3.手臂活动模型;4.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

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优秀教案《肌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优秀教案《肌肉》

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3课《肌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肌肉》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三课。

本课从学生的身体入手,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在观察、触摸、体验等活动的基础上,对肌肉进行探究,认识肌肉的三种类型,了解肌肉在人体中的分布,体验人体肌肉的工作状态及其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学生对肌肉的知识了解甚少,缺少感知。

所以,本课通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在观察、触摸、体验等活动的基础上,对肌肉进行探究学习。

三、学习目标1、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2、了解人体肌肉的三种类型。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4、通过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大家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难点: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五、教学准备纸箱、绳子、胶带、金属按扣和剪刀。

六、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肌肉参与运动,了解肌肉的类型1.出示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啦啦队员的这些动作光靠骨骼运动能够实现吗?教师小结:啦啦队员做这些动作时,仅靠骨骼和关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肌肉收缩会带动骨骼运动。

2.教师出示图片:介绍肌肉的三种类型。

骨骼肌:主要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

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房、心室壁上的心肌层,也见于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

平滑肌:分布于消化系统、呼吸道、内脏和血管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们体内的肌肉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

在我们的身体中一共有600多块肌肉呢,占到了我们身体质量的40%。

【意图解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有了肌肉的参与,人体才能运动起来,并且介绍了肌肉的三种类型,告诉学生肌肉占人体质量的40%,给学生一个肌肉的总体印象。

(二)引导学生体验并了解肌肉的分布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看哪里的肌肉比较多,哪里的肌肉比较少。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人体骨骼及其功能,了解肌肉的结构和作用。

2.能够指出人体骨骼和肌肉互相作用的重要性。

3.能够描述人体骨骼和肌肉在日常生活中的保护和运动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及其功能。

2.介绍肌肉的结构和作用。

3.强调人体骨骼和肌肉互相作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体骨骼和肌肉在日常生活中的保护和运动功能。

三、教学准备1.骨骼和肌肉模型。

2.相关图片或视频教学资料。

3.课堂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4.学生教科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让学生看一些儿童医学书籍,讨论骨骼和肌肉相关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想,并对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对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学习1.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体轮廓,并让孩子们一个一个上去填写对人体骨骼和肌肉的了解,通过填写,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构造,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保护和运动功能。

3. 实践1.将骨骼和肌肉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孩子们通过模型了解骨骼和肌肉之间的连接和互动。

2.进行一些骨骼和肌肉训练,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骨骼和肌肉在日常生活中的保护和运动功能。

4. 总结1.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强化人体骨骼和肌肉的重要作用。

2.带领学生们回答一些提问,巩固所学的知识。

3.教师收集学生们的答案,并指导学生们正确的思考方式。

五、板书设计浓缩了本课的核心内容:•学习人体骨骼及其功能。

•掌握肌肉的结构和作用。

•强调骨骼和肌肉在日常生活中的保护和运动功能。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制作一张关于人体骨骼和肌肉相互作用的海报。

七、教学评估1.考察学生了解人体骨骼及其功能。

2.考察学生掌握肌肉的结构和作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下册《肌肉》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PPT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下册《肌肉》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PPT

(3)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 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 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上肢肌按 所在部位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颈肌。
(三)、肌肉起作用: 肌肉主要靠的是肉质纤维的收缩,共同在中间拉曳,使得肌肉主体的体 积膨胀。由于有一端有重力、重量或它周围肌肉的杠杆作用,另一端就 被拉了过来,于是就完成了想要做的动作。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3、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 和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 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 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1)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 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骨骼 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 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 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3、 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
观察活动。
4、能
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5、能够
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
识。
(二)肌肉的类型: 1、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 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如运送食物入胃的肌肉); 2、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 等

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肌肉 (1)

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肌肉 (1)

3.肌肉【教学目标】1.能通过触摸体验肌肉的存在与质地;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骼运动的方法。

2.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机体原理。

3.懂得获取认识需要进行时间的体会;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重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难点】知道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手臂活动模型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骨骼与关节对我们的身体的运动已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但还是离不开我们身体另一个组织的帮助,你知道是什么吗?2.你了解肌肉么?3.肌肉对我们的运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甚至占到了我们体重的40%。

二、认识肌肉的作用1.我们来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这里有两个概念,最多和最大,最小和最少。

教师注意区分,印象中最多的是脸部,其它的要查证)2.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肌肉的运动。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书上的几个动作。

(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动作,如,弯曲手臂、提起脚跟、握紧拳头。

效果较为明显。

)3.谈谈你感受到的肌肉是怎么运动的?4.学生交流体会。

5.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讨论:人体有没有不需要肌肉就能运动的?7.一块肌肉连接着两块骨,能不能带动两块骨运动?8.为什么我们的肌肉总是成对存在的?9.正是有了这些肌肉,再加上骨骼、关节才使得我们的身体有了自如的运动。

人共有639块肌肉(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10.请同学在图上标出我们在做前面运动时分别是哪些肌肉在工作?11.学生汇报讨论。

四年级科学《肌肉》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肌肉》教学反思

前两节课的开始讲述了骨骼和关节的内容,如骨骼和关节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都支持人体运动,然后告诉他们这两点是不够的,因为需要肌肉,这是转移到今天的话题,后来在教室里我告诉学生提到,真正让身体向上移动,还需要神经支持,如果缺少这个还不够,然后让学生触摸身体的肌肉,做一个体验活动,我试着问学生,他们以前对肌肉的印象,他们没有这个印象,也许过去的学生没有肌肉这个词的感觉,所以没什么可说的。

然后谈谈肌肉的工作方式,教科书谈到两个,一个是附加到骨骼的肌肉总是成对工作,这可以在手臂上了解,但当一个人弯腰,背部和腹部肌肉是也做相反的运动,这自然不能附加到骨头,我不知道这应该如何被认为是好的。

然后谈谈其他肌肉,如心脏,胃等,这也可以纠正学生在肌肉前面总是一双工作的理解,最后谈谈生产模式,根据目前的实验计划,这应该是学生自己做部分,只是材料不容易找到,所以经常被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
3.肌肉
1.有效的科学教学取决于学习材料、科学设备、视听媒体以及教学技术的可以获得与组织安排。

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求有特定的探究题目和学习活动所需的专用设备,而且要求有范围广泛的基础科学材料。

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教具能调动学生的手、眼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建立鲜明的表象,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师生的总结,学生的科学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课堂上运用了书中的彩图;人体骨骼模型;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手臂活动模型等教学手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同时使学生明确骨骼、肌肉和运动的关系,重点放在摸一摸和活动体验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常运动部位的肌肉。

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些广播体操的动作,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动作,如,弯曲手臂、提起脚跟、握紧拳头,让学生认识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了人体的各种运动。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腰腹、臂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然后指引学生制作纸板、橡皮筋做的手臂活动模型,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显得更直观、更生动。

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肌肉和骨骼运动关系的整体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