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共32页
合集下载
第10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精品PPT课件

难以持续增加,因此任何其他生产要素在农业上的持续投 入不但不会带来丰厚的报酬,反而会造成土地报酬的递减, 从而阻碍了农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更新。
▪ 相反在工业部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够
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在多数部门或产业能够通过各种手 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7
2、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不同
▪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依照传统的比较优
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大都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但历史实 践告诉我们,除少数石油出口国外,其他的非燃料初级产 品的出口都未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
▪ 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出口中面临两个方面的
问题,一是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二是初级产品 的价格不稳定。为消除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多 努力。
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725-8956美元 之间;(2)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收入在725美 元以下。
▪ 从更广泛的意义看,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指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较低,还涉及到生活的质量标准。按照质量标准, 尽管一些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但是从生活质 量看,它们的得分并不高,仍属发展中国家之列。
5
二、 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大都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起步的。
从发展规律经济学和各国的经济实践看,发展中国家实现 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6
1、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 农业部门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土地报酬递减
规律的制约。
▪ 因为从生产要素的存量看,农业中的专门生产要素—土地
▪ 一般而言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比较低的,这一点很好理解,
▪ 相反在工业部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够
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在多数部门或产业能够通过各种手 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7
2、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不同
▪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依照传统的比较优
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大都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但历史实 践告诉我们,除少数石油出口国外,其他的非燃料初级产 品的出口都未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
▪ 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出口中面临两个方面的
问题,一是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二是初级产品 的价格不稳定。为消除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多 努力。
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725-8956美元 之间;(2)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收入在725美 元以下。
▪ 从更广泛的意义看,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指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较低,还涉及到生活的质量标准。按照质量标准, 尽管一些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但是从生活质 量看,它们的得分并不高,仍属发展中国家之列。
5
二、 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大都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起步的。
从发展规律经济学和各国的经济实践看,发展中国家实现 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6
1、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 农业部门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土地报酬递减
规律的制约。
▪ 因为从生产要素的存量看,农业中的专门生产要素—土地
▪ 一般而言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比较低的,这一点很好理解,
课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4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的局限性
首先,它是一种内向型的经济战略,主要依靠内需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当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特别是轻工业品的消费基本都发展到已接近饱和 状态时,经济就难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台湾)
其次,它着眼于当前需要的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 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品等初级产品,这些产品对自然条件敏感性大,生 产和出口增长率一般都较低,换汇能力也很有限,加上需要进口大量的原 材料和机器设备,因此极易导致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韩国)
5. 促使货币进一步贬值。台湾和韩国都实行了货币贬值和汇率上调的政策。
7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有利影响:
1. 它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并加速了这一重要经济 发展阶段的进程。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
2. 通过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被纳入到整个 世界经济的循环体系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能力。
(2)对替代产业实行减免的税收政策。
(3)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
效果: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使战后初期困扰东亚国
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日趋得到缓和和抑制,
而且增强了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为以后的经济起飞创造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也有力地促进了拉丁美洲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
78.1 62.5 69.1
62.5
82.9 72.2 102.9 71.7 65.2
小资料:亚洲四小龙与出口导向战略(一)
如所周知,亚洲“四小龙”主要是通过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来实现对 外开放的。可以说,没有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没有亚洲“四小龙”的今天。 但是,对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导向并非必定是唯一的战略选择。因为: 第一, 从理论上来说,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另一种相对应的发展战略即进口替代战略之 间并无实质上的对立,而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出口产业的增长来带动相关产业 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同时伴随着对国内市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进口替 代产业的成长。同样,进口替代也并不必然地排斥出口导向,因为出口的增长可以增加 收人和提高购买力,从而有助于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促进新的产品市场的出现,降低劳 动成本,使得本国产品同进口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 两种战略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继性、替代性和互补性的关系,二者的同时并存是完全可 能的。第二,从亚洲“四小龙”的实践来看,虽然各个时期选择的战略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是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交叉在一起的。比如 在50年代实施进口替代时期,“四小”(其中主要是韩国、台湾和新加坡)仍采取了一定 措施来刺激部分产品的出口;进入60年代转而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之后,一方面促 使劳动密集型工业面向出口,另一方面则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实行部分的进口替代,70 年代在加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同时,又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采取了进口替代的保护性措施。因此,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种战略都对亚洲 “四小” 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只是不同时期两者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而已。第三,从世界范 围内的经济实践来看,根据一些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在不同国家出口导向 和进口替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了一种不甚明确和确定的关系。比如1950年至 1973年期间,在日本、韩国、台湾、以色列、挪威和南斯拉夫等国家或地区,出口导 向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进口替代的贡献。相反,在另外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土 耳其和墨西哥等,则是进口替代的贡献超过了出口导向的贡献。退一步说,即使出口导 向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那么这也是需要有一定外在条件的。
第八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006年版
政府出面
Chapter 8
1. “面对美国的霸权欲望,欧洲只有团结,说话 才有分量。”
——希拉克
2. 如果有必要,甚至不惜同欧洲打一场贸易战。
——美国商务部
在1988~1991年间,美国的贸易代表曾四次威胁要对欧 共体采取贸易行动;
1992年3月双方达成《跨大西洋民航协定》,暂时平息了 争端。根据这份协议,欧盟对空中客车的研发补贴 从过去的70%多降至33%。
3. 欧盟反驳说,波音公司从五角大楼获得的军用飞 机订单和研发经费其实都是“变相”补贴,其规 模绝不在欧盟对空中客车的补贴之下。只有美方 采取对等行动,欧盟才会考虑削减或取消补贴措
2006年施版 。
贸易战终打响
Chapter 8
• 波音与空中客车两家公司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的竞 争终于在2004年10月6日升级为美国与欧盟的贸易 战。当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由于与欧 盟就空中客车公司补贴问题进行的谈判破裂,美 国已就此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而作为回应, 欧盟则反诉美国政府为波音提供免税待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irbus Boeing
生产
生产
20 20
不生产
125 0
不生产
0 125
00
•博弈的结果,两 家都生产,各获 得20单位的受益。 但是考虑到25单 位的补贴,两国 都损失了5单位的 利益。
Wrong calculation & failed policy
假设Boeing 在技术上有优势。若两家同时进入亚洲市场,Boeing还能盈利
Chapter 8
Brander-Spence Analysis
1. Basic Assumptions
第10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相反在工业部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够 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在多数部门或产业能够通过各种手 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Slide 9-7
2、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比较低的,这一点很好理解, 人们一般不会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而更多地吃面食或大 米,因为人们的消费量是有限的。 相反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弹性就比较大。这种需求弹性的 差异意味着不同产品增加生产的潜力,以及与这种生产潜 力相对应的生产者的报酬。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Slide 9-10
1、初级产品的出口与价格水平
对于一个希望发展本国经济,但苦于无任选择。因而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 只要一国拥有某种自然资源,那么选择出口这些资源是换 取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 依靠资源出口发展经济是有条件的。其中初级产品价格的 稳定或提高,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否则可能陷入“悲 惨的增长”。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许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收入 水平也比较低的民族和地区相继独立。这些取得了政治上 独立的国家认识到,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根本保证。 从历史的经验看,一国发展经济的途径是国民经济的工业 化。国际贸易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总结,发展中国参加国际贸易至少 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好处。一是可以从比较利益方面获得 利益;二是可以从规模经济效果中获得经济利益;三是可 以从贸易和由贸易引起的投资中获得本国生产技术水平提 高的利益。世界银行在其1987年发展报告中特别指出了对 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因而选择适当的贸易政策 是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议题之一。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15
二、出口导向政策
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并通过积极引进国 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工业制成品 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精加工制成品出口替代粗加 工制成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政策。
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包括:①给出口生产企业提供 低息贷款,优先提供进口设备,原材料所需外汇,大力 引进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建立出口加工区等,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创汇能力。②给 出口企业提供减免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 口信贷和出口保险等,以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开拓国外 市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
INTERNATIONAL TRADE
政 策 篇
1
第7章 国际贸易政策
本章学习要点: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与依据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内容框架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基本类型 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依据 三、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基本框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伴随1929—19 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超保护贸易政策应运而生。许 多国家提高了关税,对进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并实行外汇 管制。
超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它不是防御 性地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而是保护国内高度发展和出现衰 落的垄断工业;它保护的不是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而是垄 断资产阶级;它不是消极地限制进口,而是主动出击,加紧 扩张,占领国外市场;它不是单一运用关税措施,而是将各 种奖出限入措施融为一体。
12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外贸政策新趋势
协调管理贸易政策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PPT】第11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菲律宾
7.5Βιβλιοθήκη 21.191.356.3
81.0
泰国
4.7
25.2
75.1
72.5
72.2
南非
18.2
53.2
48.7
36.8
肯尼亚
12.1
20.7
33.9
30.7
坦桑尼亚
14.1
16.2
18.1
25.8
智利
4.3
9.1
15.4
11.9
11.3
阿根廷
13.9
23.2
32.4
32.2
23.5
墨西哥
32.5
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特征
案例11-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20世纪50年代,著名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 维什和德国经济学家汉斯·辛格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0~100年间,英国的贸易条件大 幅度上升了,由此他们推断,发展中国家由于依赖廉 价的初级产品出口而使其长期贸易条件恶化了(即每 单位出口商品所换回的外国商品数量越来越少了), 也就是与大量出口制成品的先进工业国相比,发展中 国家因不公平的国际交换更容易陷入收入下降的困境,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来说是很不利的。这一有 关发展中国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观点被学界称为 “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
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促进国内上下游产业联系,加速形成国
内统一大市场 丰富消费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
需求 产品示范和技术溢出带动产业革新、技
术进步乃至制度发展 促进收入积累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
Y
C* Q
C 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