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360RM数据传输步骤
全站仪与计算机数据传输步骤

全站仪与计算机数据传输步骤
第一步:连线,并打开全站仪与计算机
第二步:在计算机上查找串口类型
方法与步骤:右键单击计算机——属性——资源管理器——串总线控制器中查找
第三步:电脑与全站仪的参数设置:
*电脑参数设置:桌面上打开南方全站仪传输软件——NTS-TRANSFERV1.7——通讯菜单——通讯参数下进行参数设备
*全站仪参数设置:
按M键——内存管理——2页后数据传输——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后,准备发送数据)
第四步:数据通讯
全站仪上:F1发送数据——坐标格式——确定
电脑上:已打开的传输软件里的通讯菜单——选NTS-310/350全站仪-计算机,先回车,按是键。
第五步:数据转换
NTS-TRANSFERV1.7——转换菜单——选NTS310/350坐标数据-CASS坐标
(保存文件名为:名称.Dat)。
NTS360RM简版使用说明

非常感谢您购买NTS360R M系列全站仪!以下叙述适合NTS360R M系列全站仪。
按键功能和显示符号内容详细见第2页键盘介绍菜单功能详细见第3页MENU键流程图常用功能设置详细第4页★键模式开机界面显示及对应软键功能详细见第6页开机模式仪器常用功能的设置步骤(详细图解说明见第4页★键模式)激光指向开关(注:按一下F1激光指向开,再按一下F1关)电子补偿开关测量模式切换EDM模式栏反射类型切换棱镜常数设置(注:在棱镜模式下才能输入棱镜常数)气象数据设置格网因子设置仪器常数设置激光下对点调节(注:此功能只针对带激下对点的仪器,开机下对点自动打开,需客户手动关;调节等级为0-2,0为激光对中关,1-2为亮度调节,2为最亮)望远镜十字丝照明调节(注:调节等级为0-4,0为关,1-4为亮度调节,4为最亮)液晶背光亮度调节(注:调节等级为0-8,0为液晶背光关,1-8为亮度调节,8为最亮)1、键盘介绍键盘符号:显示符号:显示符号内容V%垂直角(坡度显示)HR 水平角(右角)HL 水平角(左角)HD 水平距离VD 高差SD 斜距N 北向坐标E 东向坐标Z高程m以米为单位ft以英尺为单位fi以英尺与英寸为单位:角度和距离单位/精度设置,温度和气压单位设置:国际英尺和美国英尺选项:坐标顺序设置:垂直角,蜂鸣,开机和传输模式,自动关机设置:采集顺序和存储提示:参数设置恢复到初始设定:竖盘指标零点设置:视准轴与横轴的不垂直度:横轴与竖轴的不垂直度:误差显示和电子改正开关3、★键模式在任意界面按“★”键都可以进入星键模式进行常用设置,在★键模式里有“<>”标识栏,用“▲▼”键选中,用“◀▶”键切换0为激光对中关,1-2为亮度调节0为望远镜十字丝照明关,1-4为亮度调节0为液晶背光关,1-8为亮度调节按键灯开关电量显示【F1】【F2】【F3】【F4】【F1】指向:激光指向开/关【F2】补偿:进入水泡补偿界面【F1】【F2】F1:返回到常用设置界面F2:进入补偿设置界面,补偿类型有:关,单轴和双轴补偿【F1】【F4】F1:返回到水泡补偿界面F4:对补偿类型进行设置并返回到水泡补偿界面【F3】ED M:进入ED M设置测量模式切换:跟踪测量/精测连续/精测N次,N为1-5反射类型切换:无棱镜/有棱镜/反射片棱镜模式下输入棱镜常数【F1】【F2】【F3】【F4】F1气象:进入气象数据界面,可对折光系数和温度气压进行设定F2格网:进入格网因子界面F3设定:对E D M模式,反射体和棱镜常数进行设置F4P1/2:下拉菜单翻页F1信号:进入E D M信号界面F2常数:进入常数设置界面【F4】退出:返回到上一页界面4、开机模式角度测量模式(三个界面菜单)【F1】【F2】【F3】【F4】页数软键显示符号功F1测存启动角度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到相对应的文件中文件和坐标文件在数据采集功能中选定距离测量模式(两个界面菜单)【F1】【F2】【F3】【F4】坐标测量模式(三个界面菜单)【F1】【F2】【F3】【F4】页数软键显示符号第1页(P1)F1测存启动坐标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到相对应的文件中文件和坐标文件在数据采集功能中选定F2测量启动坐标测量F3模式设置测距模式单次精测/N换,还可设置反射体类型和棱镜常数。
NTS-362传输数据流程

1、先用传输线把电脑和全站仪连接起来,打开电脑上CASS软件,在(数据)下选择(读取全站仪数据)弹出设置参数窗口(注:仪器选择南方NTS600系列)设置好参数后选择CASS坐标文件点(选择文件),弹出传输文件存储位置进行选择和传输文件名的填写选择好后点保存,再点转换,(提示先再微机上点回车然后在全站仪上点回车)
数据传输操作方法

数据传输操作方法数据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它在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涉及几乎所有领域,包括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
数据传输操作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操作方法。
1. 串行传输:串行传输是一种逐位地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方法。
它在数据传输速度较低的情况下比较常用,因为串行传输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带宽。
串行传输可以通过一根电缆或一对电缆来实现,具体的实现方式包括同步串行传输和异步串行传输。
2. 并行传输:并行传输是一种同时将多个位或字节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方法。
它在数据传输速度较高的情况下比较常用,因为并行传输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位或字节,提高传输速度。
并行传输通常需要多条电缆来实现。
3. 网络传输:网络传输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方法。
它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数据传输方法之一,涵盖了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各种类型的网络。
网络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具体的实现技术包括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4. 文件传输:文件传输是一种将文件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方法。
它通常在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外部存储设备之间进行。
文件传输可以通过拷贝、移动、上传、下载等方式实现,具体的实现技术包括文件传输协议(如FTP、SFTP)、云存储等。
5. 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一种通过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或传输带宽来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
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到了提高效率和节省资源的作用。
数据压缩可以通过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方式实现,无损压缩能够保证数据的原始性,而有损压缩会损失一定的数据质量。
6.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一种通过改变数据的形式来保护数据安全的方法。
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到了防止数据被未授权访问和篡改的作用。
数据加密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加密和解密来实现,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DES、AES、RSA 等。
综上所述,数据传输操作方法包括串行传输、并行传输、网络传输、文件传输、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
NTS云存储使用说明

NTS云存储使⽤说明NTS云存储使⽤说明(我的资料管理专家)⼀.快速使⽤(在浏览器中直接使⽤)1.1初始化输⼊⽹址,帐号,密码,登陆点击左侧导航栏“我的⽂件库”,“我的图⽚库”。
(第⼀次⼀定要点击这个,否则不能上传资料。
)1.2上传⽂件如图中的1:点击左边导航“我的⽂件库”如图中的2:点击,使之为选中状态,只有点击了这个,才会弹出菜单。
(重要说明,和OFFICE2010的菜单⼀样,要选中相应的⽂件,才会弹出相关的菜单,没选中是不会弹出操作菜单的)如图中的3:点击上载单个⽂档。
1.3共享⽂件在我的⽂件库或我的照⽚库中,选中某个⽂件,菜单上会⾃动弹出“共享”按钮,点击共享按钮,有三种共享⽅法:⼀种是“共享浏览”,被共享的⼈只能对该⽂件进⾏阅读,不能编辑。
⼈员选择可以输⼊其中⽂名称,也可以输⼊其帐号,还可以点击浏览按钮,输⼊帐号中的某些字符查找⽤户。
⼀种是“共享编辑”,被共享的⼈对该⽂件有编辑权限,⽐如下图共将⽂件共享给阿华编辑,则阿华对此⽂件有编辑权限;第三种是“允许匿名共享”,选择了允许匿名共享,则⾮本单位的⼈员,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该⽂件,不需要帐号登录。
操作如下图:1.4取消共享如果选中已经共享的⽂件,会⾃动弹出取消共享按钮,点击取消共享按钮,可以取消所有共享。
如果选中未共享的⽂件,则不会出现取消共享按钮。
1.5在线查询、在线编辑本系统使⽤微软云技术,⽀持“AAA”应⽤。
上图将“新⼀代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案”共享给阿华编辑,阿华登录后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在线⾼保真阅读该⽂件内容并在线编辑该⽂件,不需要下载任何插件,也可以查找⽂档中的内容并定位,获得在WORD中查找⽂件⼀样的操作体验。
1.6在线删除选中要删除的⽂件,点击删除按钮,直接删除,删除后会同步删除终端的⽂件。
1.7回收站(在线恢复)当⽤户误删⾃⼰的⽂件后,可以直接在回收站恢复回来,恢复回来后会同步更新终端。
1.8在线创建⽂件与OFFICE进⾏了深度整合,可以在浏览器根据提供的模板直接创建WORD,EXCEL,PPT⽂件,创建后直接保存在云端并会⾃动同步到终端。
全站仪与计算机数据传输步骤(精)

全站仪与计算机数据传输步骤
第一步:连线,并打开全站仪与计算机
第二步:在计算机上查找串口类型
方法与步骤:右键单击计算机——属性——资源管理器——串总线控制器中查找
第三步:电脑与全站仪的参数设置:
*电脑参数设置 :桌面上打开南方全站仪传输软件—— NTS-TRANSFERV1. 7——通讯菜单——通讯参数下进行参数设备
*全站仪参数设置:
按 M 键——内存管理—— 2页后数据传输——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后,准备发送数据
第四步:数据通讯
全站仪上:F1发送数据——坐标格式——确定
电脑上:已打开的传输软件里的通讯菜单——选 NTS-310/350全站仪 -计算机 ,先回车 ,按是键。
第五步:数据转换
NTS-TRANSFERV1. 7——转换菜单——选 NTS310/350坐标数据 -CASS 坐标
(保存文件名为:名称. Dat。
不同系统间文件传输流程

不同系统间文件传输流程
文件传输是不同系统之间常见的操作,例如从一个操作系统
(如Windows)向另一个操作系统(如Linux)传输文件。
通常情况下,文件传输流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1. 确定文件传输的方式,首先需要确定使用何种方式进行文件
传输,例如通过网络传输、外部存储设备传输(如USB闪存驱动器)、云存储传输等。
2. 确定文件传输的协议,对于网络传输,需要确定使用何种协
议进行文件传输,例如FTP(文件传输协议)、SFTP(安全文件传
输协议)、SCP(安全拷贝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
3. 连接到目标系统,如果是通过网络传输文件,需要确保源系
统和目标系统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并且具有适当的权限来进行文件
传输操作。
4. 选择合适的工具,根据文件传输的方式和协议,选择合适的
工具来进行文件传输操作,例如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使用WinSCP、FileZilla等工具进行SFTP或FTP传输,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
scp命令进行文件传输等。
5. 进行文件传输,使用选择的工具进行文件传输操作,将文件从源系统传输到目标系统。
在传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文件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或损坏。
6. 验证文件传输结果,在文件传输完成后,需要验证目标系统上的文件是否与源系统上的文件一致,确保文件传输操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的来说,不同系统间的文件传输流程涉及到选择传输方式、协议、连接目标系统、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及进行文件传输和验证文件传输结果等步骤。
针对不同的系统和场景,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
全站仪数据传输简易教程

全站仪数据传输简易教程
一、下载软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一、用USB线连接全站仪和电脑,
在我的电脑的设备管理器里找到端口,右键点击,选择属性端口设置高级
一、将高级中的端口号改为COM1
一、打开软件,点击下载GTS
一、打开全站仪,将全站仪连接电脑,在全站仪端选择储存管理——数据传输——GTS模式——通讯参数,保证其中各数据与图中相同。
电脑端口界面需勾选写入文本文件
一、发送数据——发送坐标数据——11位
一、电脑端确认下载
一、等待传输
最终文件的形式是这样的。
一、传输完成后将文件另存为.csv格式,确保文件能用excel打
开
一、将数据向后隔开一列
一、将文件后缀名修改为.dat格式。
二、
三、打开CASS,绘图处理——定显示区,比例1:500
一、绘图处理——展开野外测点
二、测点被展开
公办中专(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滚动招生,滚动注册:专业齐全(中专),建筑类专业(可考二级建造师、安全员、造价员必备学历、征兵入伍可用)药剂类专业(可考执业药师)(注:费用低、出证快,教育部直属中专,可做学历认证,国家学信网永久查询。
需要请加小编个人微信号:ponecn
社会保障部官网查询:测量工四级常年滚动办理!
(欢迎参与右下角评论)
以下为赞助商二维码
江浙沪安徽朋友,免费解决GPS、RTK、全站仪问题请加微信号:
jiaoyoufeng8710 (长按二维添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收数据】
文件:A:﹨SOUTH.SCD 数据个数: 123
同名点有 02 个! 接收数据完成!
退出
※1)参阅“3.7 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2)按[F1]自定义接收格式的设置参见“11.2.1 自定义接收/发送格式” 。 ※3)取消接收数据可按[F4](停止)键。
计算机(PC)端操作步骤: 如果已经编辑好坐标文件,可以点击“文件”打开已经存在的坐标文件。 如果没有,点击“数据编辑”,选择“坐标编辑”。如下:
[2]
②显示数据传输的三种模式,RS232 传输模
式、USB 传输模式和存储器模式。
[1]
例:按[1]键选择(RS232 传输模式)。
显示 【存储管理】
1. 文件维护 2. 数据传输 3. 文件导入 4. 文件导出 5. 参数初始化
【数据传输】 1. RS232 传输模式 2. USB 传输模式 3. 储存器传输模式
[1]
③按[1]键选择(发送数据),屏幕进入发送数 据类型。 例:按[2]键(发送坐标数据)
[2]
【串口传输】 1. 发送数据 2. 接收数据 3. 通讯参数
【发送数据】 1. 发送测量数据 2. 发送坐标数据 3. 发送编码数据
④输入待发送的文件名,按[F4](确认)键。 也可按[F2]从内存中调用文件。※1)
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格式坐标编辑。“确定”后进入坐标编辑界面:
选择“添加”添加新的点。编辑完成后点击“确定”。
选择“确定”。结束编辑,编辑完成的坐标数据将出现在列表中,如下图所示:
点击“COM 通讯”,选择“CASS300 坐标上传”。(根据数据格式选择)
(在仪器端要先进入接收数据界面) 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PC)端操作步骤: 如果已经编辑好坐标文件,可以点击“文件”打开已经存在的坐标文件。 如果没有,点击“数据编辑”,选择“坐标编辑”。如下:
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格式坐标编辑。“确定”后进入坐标编辑界面:
选择“添加”添加新的点。编辑完成后点击“确定”。
选择“确定”。结束编辑,编辑完成的坐标数据将出现在列表中,如下图所示:
点击“确定”完成此次传输的操作。
二、USB 数据传输
首先,用 USB 传输线连接好仪器与计算机。安装好 USB 驱动。
步骤一: 打开计算机中的 NTS 传输软件 双击打开 NTS 传输软件 。 显示界面如下,
步骤二: 设置通讯参数 计算机(PC)端操作步骤: 点击 “USB 通讯” 选择 “USB 通讯参数” 完成通讯参数设置。(USB 的通讯参数设置 主要是接收超时的设置,全站仪端无须设置) 显示界面如下:
输入文件名 [F4]
【打开文件】 文件名:
磁盘 调用
SOUTH 确认
⑤数据的传输格式有 NTS300 格式、NTS660
格式和自定义,用户可自行选择。按 [3]键
[3]
(例:自定义) ※2)
【数据格式】 1. 300 格式 2. 660 格式 3. 自定义格式 4. 自定义格式设置
⑥当接收数据结束后,屏幕显示“接收数据结 束!”并返回到接收数据菜单。※3)
数据下载原始数据(M)”或者“600 数据下载原始数据(M)”。完成后,将弹出如下对话框:
点击“确定”。在仪器端发送完数据后,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完成此次传输的操作。
数据接收 (USB 传输模式) 全站仪端操作步骤: 注意:并不是所有数据都能由由计算机装入仪器内存(坐标数据文件和编码数据可由计算机 传入仪器内存) 例:USB 传输模式接收坐标数据文件
数据发送结束 退出
※1)输入方法请参阅“3.7 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2)按[F1]自定义发送格式参阅“12.2.1 自定义接收/发送格式”。 ※3)取消发送可按[F4](停止)键。
计算机(PC)端操作步骤: 点击 “USB 通讯”,根据仪器端的选择,选择“300 数据下载原始数据(M)”或者“500
⑦当接收数据结束后,屏幕显示“接收数据结 束!”并返回到接收数据菜单。※3)
【接收数据】 文件:A:﹨SOUTH.SCD 数据个数:
等待 USB 连接..... 退出
【接收数据】
文件:A:﹨SOUTH.SCD 数据个数: 123
同名点有 02 个! 接收数据完成!
退出
※1)参阅“3.7 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2)按[F1]自定义接收格式的设置参见“11.2.1 自定义接收/发送格式” 。 ※3)取消接收数据可按[F4](停止)键。
[2] ③按[2]键接收数据,并选择待接收的数据类 型, 例:按[1]键(接收坐标数据)
[1]
【USB 传输】 1. 发送数据 2. 接收数据
【接收数据】 1. 接收坐标数据 2. 接收编码数据 3. 接收水平定线 4. 接收垂直定线
④输入待接收的新文件名,按[F4](确认)键, 也可以按[F2](调用),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 据。※1)
⑥屏幕显示“等待 USB 连接.....”进入 USB 发送界面。※3)
【发送数据】 文件:A:﹨SOUTH.SCD 数据个数:
等待 USB 连接..... 退出
⑦当发送数据结束后,屏幕显示“发送数据结 束!”并返回到发送数据菜单。※3)
【发送数据】 文件:A:﹨SOUTH.SCD 数据个数: 123
[MENU] [3]
1. 文件维护 2. 数据传输 3. 文件导入 4. 文件导出
②按[3](文件导入)键,显示导入文件类型。
[3]
例:按[1]键(坐标文件导入)
[1]
【文件导入】 1. 坐标文件导入 2. 编码文件导入 3. 水平定线文件导入 4. 垂直定线文件导入
③输入文件导入名,按[F4](确认)键。或按 [F2](调用)键,调用一个导入文件名。
步骤三: 传输数据
发送数据 (USB 传输模式)
仪器端操作步骤:
操作过程
操作
①在存储管理菜单中,按[2](数据传输)键
[2]
②显示数据传输的三种模式,RS232 传输模
式、USB 传输模式和存储器模式。
[1]
例:按[2]键选择(USB 传输模式)。
[1]
③按[1]键选择(发送数据),屏幕进入发送数 据类型。 例:按[2]键(发送坐标数据)
传入仪器内存)
例:RS232 传输模式接收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存储管理】
①在存储管理菜单中,按[2](数据传输)键。
[2]
1. 文件维护 2. 数据传输 3. 文件导入 4. 文件导出 5. 参数初始化
②显示数据传输模式菜单,按 [1]( (RS232 [1]
传输模式传输模式)键。
【数据传输】 1. RS232 传输模式 2. USB 传输模式 3. 储存器传输模式
点击“USB 通讯”,选择“CASS300 坐标上传”。(根据数据格式选择)
(在仪器端要先进入接收数据界面) 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点击“确定”完成此次传输的操作。
二、文件导入、导出
1 文件导入
在此模式下本地磁盘内的文件相互之间不能做此操作。
操作过程
操作键
显示
【存储管理】
①[MENU]键,仪器进入【菜单】 界面,按 [3](存储管理)键,显示存储管理菜单。
NTS360RM 传输操作说明文档
NTS360RM 数据交换有三种操作方法:RS232 数据传输、USB 数据 传输、文件导入导出。(其中 RS232 数据传输、USB 数据传输需要传 输软件配合完成)
一、RS232 数据传输
首先,用串口传输线连接好仪器与计算机。
步骤一: 打开计算机中的 NTS 传输软件 双击打开 NTS 传输软件 。 显示界面如下,
步骤二: 设置通讯参数 计算机(PC)端操作步骤: 点击 “COM 通讯” 选择 “COM 通讯参数” 完成通讯参数设置。(注意要与仪器通讯参 数的设置一致) 显示界面如下:
全站仪端操作步骤: 例:RS232 传输模式下设置协议:None
操作过程
波特率:4800 数据位:8 校验:无
操作
显示
【存储管理】
[2] ③按[2]键接收数据,并选择待接收的数据类 型, 例:按[1]键(接收坐标数据)
[1]
【串口传输】 1. 发送数据 2. 接收数据 3. 通讯参数
【接收数据】 1. 接收坐标数据 2. 接收编码数据 3. 接收水平定线 4. 接收垂直定线
④输入待接收的新文件名,按[F4](确认)键, 也可以按[F2](调用),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 据。※1)
【发送数据】 文件:A:﹨SOUTH.SCD 数据个数: 123
发送数据结束 退出
※1)输入方法请参阅“3.7 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2)按[F1]自定义发送格式参阅“12.2.1 自定义接收/发送格式”。 ※3)取消发送可按[F4](停止)键。
计算机(PC)端操作步骤: 点击 “COM 通讯”,根据仪器端的选择,选择“300 数据下载原始数据(M)”或者“500
数据下载原始数据(M)”或者“600 数据下载原始数据(M)”。完成后,将弹出如下对话框:
点击“确定”。在仪器端发送完数据后,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完成此次传输的操作。
数据接收 RS232 传输模式)
全站仪端操作步骤:
注意:并不是所有数据都能由由计算机装入仪器内存(坐标数据文件和编码数据可由计算机
[2]
显示 【存储管理】
1. 文件维护 2. 数据传输 3. 文件导入 4. 文件导出 5. 参数初始化
【数据传输】 1. RS232 传输模式 2. USB 传输模式 3. 储存器传输模式
【USB 传输】 1. 发送数据 2. 接收数据
【发送数据】 1. 发送测量数据 2. 发送坐标数据 3. 发送编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