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编码技术和数据传输方式
信息数据和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精选】

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比特率: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码元的有效位数,以每秒多少比特数 计,即bps
波特率:脉冲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指单位时间(秒)内传输的码元 数目,以波特(Baud)为单位;
波特率N和比特率R的关系为R=Nlog2M ;
码元传输速率 奈氏准则: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Hz, Baud是波特 是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
误码率:指信息传输的错误率,以接收信息中错误比特数占总比特数的比例
来度量,通常应低于10-6
误码率和误比特率 识码率= 传输中发生差错的码元数/传输总码元数 误比特率=传输出错的比特数据/传输的总比特数据
在数字信道中传输计算机数据时,要对计算机中的数 字信号重新编码进行基带传输。编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信号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和幅度取值 上都是连续的,其电平随时间连 续变化,如语音、温度、压力等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在幅值上是经过量化的,一般是 由二进制代码0、1组成的数字序 列,如计算机
数据通信统的组成
比较典型的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 接收器这五部分组成。
1.信息传输速率
香农公式:
C=W log2(1+S/N) bps 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为信道内部的斯噪声功率
信道带宽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信道带宽:在模拟信道中表示传输信息的能力。带宽是传输信号的最 高频与最低频的差 。带宽越大或信噪比越大。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也 越高。
列举工业数据通信的编码方案 -回复

列举工业数据通信的编码方案-回复工业数据通信的编码方案是指在工业领域中用于将信息从一台设备传输到另一台设备的编码技术。
这些编码方案可以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并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工业数据通信中,有许多不同的编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性。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列举的编码方案,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1.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PCM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编码方案,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传输过程中进行编码和解码。
它将连续的模拟信号分割为离散的样本,并使用固定的位数表示每个样本的幅度。
PCM在工业自动化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用于传输传感器数据和控制信号。
2. 调幅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 ASK):ASK是一种数字调制技术,可以通过调整载波的幅度来表示数字数据。
在工业数据通信中,ASK经常用于短距离无线传输和射频识别(RFID)等应用中。
ASK的优点是简单且成本低廉,但它对噪声和干扰较为敏感。
3. 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FSK是一种数字调制技术,它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表示数字数据。
FSK在工业自动化中常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输,例如在工厂中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控制中心。
与ASK相比,FSK对噪声和干扰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4. 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 PSK):PSK是一种数字调制技术,它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表示数字数据。
PSK在工业数据通信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和语音。
PSK的优点是能够在有噪声和干扰的环境中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5.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它将高速数据信号分成多个低速子载波进行传输。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处理时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错误校验所需的时间 排队时延=数据在中间结点等待转发的延迟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位数/信道带宽 传播时延=d/s d:距离,s:介质中信号传播速度(≈0.7c)
10
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 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
例如,话音级线路的带 宽约为3.1kHz,根据上
C = 数据传输率,单位b/s W = 带宽,单位Hz M = 信号编码级数
式计算的信道最大数据
传输率如右表所示
M 2 4 8 16 32
最大数据率 6200 b/s 12400 b/s 18600 b/s 24800 b/s 31000 b/s
17
每秒能传送多少个比特数 bps(bit per second) C=1/T×log2N T为传输信息的电脉冲宽度,N为一个码元所取得的 有效离散值个数(调制电平数)
信号传输速率(波特率) 用B表示
码元速率、调制速率 每秒传送的码元数 波特(Baud) B=1/T
7
波特(Baud):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波特率为每秒传送的码元 数(即信号传送速率)。 比特率、波特率和信号编码级数的关系如下:
3
金属导体
双绞线、 同轴电缆(粗、细)
光纤 无线介质
无线电、微波、卫星、红外线
29
双绞线(Twist Pair,TP)
内导体芯线
绝缘 内屏蔽
外屏蔽
外套
--螺旋绞合的双导线 --每根4对、25对、1800对 --典型连接距离100m(LAN) --RJ45插座、插头 --优缺点: 成本低 组装密度高、节省空间 安装容易(综合布线系统) 平衡传输(高速率) 抗干扰性一般 连接距离短
信息、数据和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

1.信息传输速率
香农公式:
C=W log2(1+S/N) bps 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为信道内部的斯噪声功率
信息、数据和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
信道带宽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信道带宽:在模拟信道中表示传输信息的能力。带宽是传输信号的最 高频与最低频的差 。带宽越大或信噪比越大。信道的极限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信道传输数 据的速率的上限即为信道容量。一般表示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二 进制数据的位数。
信道延迟:信号沿信道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就是信道延迟。延迟的 长短受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响应时间,通信设备的转发和等待时间、 计算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传输介质的延迟时间等的影响。
信息、数据和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
教学内容
1 数据通信系统 2 数据传输技术 3 传输介质 4 数字基带传输 5 载波数字调制 6 多路复用技术 7 数据交换技术 8 差错控制原理
信息、数据和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基础
信息、数据和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反映了客观 事物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状态. 通常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 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2、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 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现实世界的事物采用计算机能够识别、 存储和处理方式进行的描述。存储在介质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 号,如数字、字符、声音、图像等。 3、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电磁波的表现形式,是数据的电子 或电磁编码. 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频带传输:又称模拟传输,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频率表示的模拟信号来发送和 传输;到达目标后解调成数字信号,是利用调制的高频载波信号进行传输, 适合远距离传输,比如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
数据通信和编码技术

信源
产生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可 以是计算机、终端设备等。
信道
传输信号的媒介,可以是光纤、 无线电波等。
信宿
接收数据信息的设备或人,可 以是计算机、终端设备或用户。
02
数据编码技术
数字编码
数字编码是指将模拟信号或原 始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
的过程。
数据通信的分类
有线数据通信
通过有线介质传输数据,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 等。
无线数据通信
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如微波、红外线、无线电等。
卫星数据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上不同地点之间的数据 传输。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发送端
将数据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 信号形式,并进行信号的调制 和解调。
接收端
云计算具有弹性可扩展、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 软件开发和测试等领域。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和应用人类的 智能,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智能客服、智能家居 、自动驾驶等,为人类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数据通信和编码技术
目录
• 数据通信概述 • 数据编码技术 • 数据传输技术 • 数据交换技术 • 数据通信协议 • 数据通信的应用
01
数据通信概述
数据通的定义
数据通信是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和交换 的技术,它通过传输媒介将数据从一 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以实现数 据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数据通信是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远程终 端、移动通信等领域。
04
信源编码的缺点是可能会损失部分信息,导致数据失真。
数据通信技术

【例2-1】采用四相调制方式,即N=4,且T=833x10-6秒,则 S=1/T×log2N=1/(833x10-6)×log24=2400 (bps) B=1/T=1/(833x10-6)=1200 (Baud)
2.1.3 带宽与信道容量
2. 信道容量 (1) 信道容量表示一个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位/秒(bps) 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区别是,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 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而后者是实际的数据传输 速率。像公路上的最大限速与汽车实际速度的关系一样。 (2) 离散的信道容量 奈奎斯特(Nyquist)无噪声下的码元速率极限值B与信道带宽H 的关系:B=2×H (Baud)..........⑸ 奈奎斯特公式--无噪信道传输能力公式: C=2×H×log2N (bps).............⑹ 式中 H为信道的带宽,即信道传输上、下限频率的差值,单位为 Hz;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011.01
第 2章
1
数据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传输的基本形式 数据编码与信号调制技术
2 3
4 5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交换技术
差错控制与差错检测方法
6
第 2章
1
数据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传输的基本形式 数据编码与信号调制技术
2 3
4 5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交换技术
2.4.4 多路复用传输
多路复用技术就是把许多个单个信号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的 技术。如图2-16所示。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 TDM、波分多路复用WDM和码分多路复用CDM是四种最常用 的多路复用技术。
解析通信技术中的数据编码与解码原理

解析通信技术中的数据编码与解码原理数据编码与解码是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解析。
在通信系统中,数据编码与解码原理的研究与应用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数字通信、无线通信、网络通信等。
下面将对通信技术中的数据编码与解码原理进行解析。
数据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特定格式的过程,以便在通信媒介中进行传输。
编码的目的是减少数据的传输成本、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在数据编码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符号的表示方法,将原始信息转换为数字或模拟信号,然后通过传输媒介进行传输。
常见的数据编码技术包括数字编码和模拟编码两种。
数字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数字形式的编码方式,如二进制编码、八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等。
其中,二进制编码是最常见的一种编码方式,通过使用0和1表示信息的不同状态,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输。
模拟编码则是将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编码方式,如调制解调、脉冲编码调制等。
在数据解码过程中,对编码后的信号进行还原,以获取原始的信息。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恢复出发送端原始的信息。
解码的目的是将编码后的信号重新转换为可读取的信息。
数据解码的方法与编码的方法密切相关,常见的编码解码方式包括线性解码、非线性解码、循环解码等。
线性解码是一种常见的解码技术,通过线性运算实现对编码信号的解码。
非线性解码是一种基于非线性运算的解码方式,通过加密算法等非线性过程实现对编码数据的解密。
循环解码则是一种在有限时间内对连续数据流进行解码的技术,通过边界探测和匹配算法实现对编码信号的解析。
除了常见的编码解码方式,还有一些特殊的数据编码与解码方法,如纠错编码和压缩编码。
纠错编码是一种通过在编码信号中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的编码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压缩编码是一种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减小数据量的编码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数据编码与解码原理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3篇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第一篇:物理层基础一、数据通信基础概念1. 数据通信:指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2. 信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电、光等物理形式。
3. 信道:数据通过的传输媒介。
4. 带宽: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5. 波特率: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
6. 编码: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 模拟信号:连续的信号,可以取得任意一连串数值。
2. 数字信号:离散的信号,只能取到有限的数值。
三、调制与解调1. 调制: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2. 解调:将模拟信号重新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四、常见的调制方法1. 幅度调制(A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幅度上。
2. 频率调制(F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频率上。
3. 相位调制(P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相位上。
五、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方式1. 非归零编码:0对应低电平,1对应高电平。
2. 归零编码:每个位周期的中间都有一次电平变化,0对应低电平,1对应高电平。
3. 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都由一个位周期内两次电平跳变组成。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的位周期内第一次电平跳变表示1,否则表示0。
六、常见传输介质1. 双绞线:应用广泛,可分为UTP和STP两种。
2. 同轴电缆:常用于有线电视和以太网。
3. 光纤:传输速度快,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4. 无线电波:适用于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
七、多路复用技术1. 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分成若干时隙,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隙进行传输。
2. 频分复用(FDM):将频率带宽分成若干频道,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频道进行传输。
3. 波分复用(WDM):利用光的不同波长来实现频分复用。
4. 码分复用(CDM):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码,所有用户共用相同频率带宽,通过解码来实现分离。
八、数据的传输方式1. 单工传输:只有一个方向的传输,如广播电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传输数字信号来说,最常用的方法 是用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两个二进制 数字,即数字信号由矩形脉冲组成。
(1)、非归零码NRZ (2)、归零编码 RZ (3)、单极性编码 (4)、双极性编码
a)单极性不归零脉冲
b)双极性不归零脉冲
c)单极性归零脉冲
d)双极性归零脉冲
e)交替双极性步又称异步传输。是 指传输的信息被分成若干“群”。数据传输过 程中,字符可顺序出现在比特流中,字符间的 间隔时间是任意的,但字符内各个比特用固定 的时钟频率传输。字符间的异步定时与字符内 各个比特间的同步定时,是群同步即异步传输 的特征
群同步传输每个字符由四部组成: 1)1位起始位,以逻辑"0"表示; 2)5~8位数据位,即要传输的字符内容; 3)1位奇偶校验位,用于检错; 4)1~2位停止位,以逻辑"1"表示,用作字符间的间隔。
计算机局域网正是采用这种基带传输方式;
特点:
宽带传输:将数据加载到载波信号上送出去, 一般以正弦波作为载波,根据数据内容改变载 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可同时传输多个信号。
即将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再在线路上进行传输;由 于线路都具有一定的频宽,因此,可以将数字信号 调制在多个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可以提 高线路的利用率;
图2.9 数字信号的同步编码
中间跳变 1变10 0变01
中间仍然跳变 信号前沿
0跳1不跳
两种曼彻斯特编码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 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时钟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每 位编码中有一跳变,不存在直流分量,因此具有自同步能力 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但每一个码元都被调成两个电平,所 以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2。
3.移相键控 (phase-shift keying,PSK)
绝对调相 um·sin(ωt+0) u(t)= um·sin(ωt+π )
数字1 数字0
移相键控可以分为: 绝对调相 相对调相 二相调相 多相调相 在PSK方式下,用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据。PSK 可以使用二相或多于二相的相移,利用这种技术,可 以对传输速率起到加倍的作用。
(2)异步传输:
2.2.6 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的原因及含义
(1)减少远距离通信时的线路开支 (2)降低单路信号通信时的线路带宽的浪费 (3)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是指将多路信号在单一的传输线路上同时传输
2.2.6 多路复用技术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1.频分多路复用(FDM):在物理信道能提供比单个原始信号宽 的多的带宽情况下 , 把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与 单个信号带宽相同( 一般略宽 , 以防相邻频带的串扰 )的频 带(段),用每个频段来传输一路信号. 典型应用:无线广播,无线(有线)电视. 特点: ①发射端在发射之前先将原始信号 , 用频率调制到对应的频 段,称为”频谱搬移”. ②各频带的带宽中预留有”保护带”以防相邻频段信号的串 扰. ③一般用于”模拟信号”传输中.
um·sin(ω1t+φ0) 0
数字1 数字0
u( t) =
(或un·sin(ω1t+φ0))
移幅键控ASK信号实现容易,技术简单,但抗干扰 能力较差。 在ASK方式下,用载波的两种不同幅度来表示二进 制的两种状态。ASK方式容易受增益变化的影响, 是一种低效的调制技术。在电话线路上,通常只能 达到1200bps的速率。
.2、归零码和不归零码、 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的特点
不归零码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 位的开始,需要用某种方法使发送器和接收器 之间进行定时或同步;归零码的脉冲较窄,根 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 而归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较宽。 单极性码会积累直流分量,这样就不能使变压 器在数据通信设备和所处环境之间提供良好绝 缘的交流耦合,直流分量还会损坏连接点的表 面电镀层;双极性码的直流分量大大减少,这 对数据传输是很有利的。
⑴同步时分复用 : 将一条共享传输线路上的时隙按固定 , 预先决定好的形式分配给设备. 注 : 此处的”同步”并非”同步传输” , 而是指时间片预 先分配给固定的数据源,不管数据源是否有数据要传送, 其所对应的时间片都被传输出去.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A1 D1
时间片
A2
D2
1
2
3
4
时隙
MUX
A3 D3
2.移频键控 ( frequency-shift keying ,FSK )
um·sin(ω1t+φ0) u(t)= um·sin(ω2t+φ0)
数字1 数字0
移频键控FSK信号实现容易,技术简单,抗干扰能 力较强,是目前最常用的调制方法之一。 在FSK方式下,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种不同频率来 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在电话线路上,使用FSK 可以实现全双工操作,
一、数据编码技术
2.2.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2.2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2.3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2.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即数字信号的模拟传输)
广州 39 北京
要将“39”这个数字传输到北京;
39
v 1 0 0
100111
1 1 1
t
由于在数字信号通信方式中,信号传输距离近、 抗干扰能力弱,因此,为了使数字信号能进行 长距离的可靠传输,常常将数字信号“搭载” 到一个高频的模拟信号上进行传输, 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互换的设备称作调制 解调器(Modem)。 调制:由发送端将数字数据信号转换成模拟数 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解调:在接收端把模拟数据信号还原为数字数 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2.2.2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通过电话进行情感交流
1.脉码调制PCM。
脉码调制是以采样定理为基础,对连续变化的 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采样,利用≥有效信号最 高频率或其带宽2倍的采样频率,通过低通滤 波器从这些采样中重新构造出原始信号。 采样定理表达公式: Fs(=1/Ts)≥2Fmax或Fs≥2Bs
数字信号通信的特点:
为了使扬长避短,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必须要将表示数据的信号进行 相应的转换后再进行传输----如:数字信号模拟传输、或模拟信号数 字传输; 这种将传输数据用不同形式的传输信号进行表示的处理技术我们简称 为数据编码技术,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的处理方式我们简称为数据传输方式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CH1 CH1
CH2
CH2
CH1 CH2 CH3
MUX
CH3
f
带宽复用
CH3
原带宽
移频后带宽
FDM适用于模拟信号传输
典型例子:ADSL通信
2.2.6 多路复用技术
2.时分多路复用(TDM):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 割对象 , 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 片来实现多路复用.
D1 D2 D3
复用后数据 原始信号 数字化信号
TDM适用于数字信号
传输
2.2.6 多路复用技术
(2)异步时分复用:将一条共享传输路线上 的时隙动态,按需分配给设备的一种时分 复用技术。
注:与同步时分复用相比可克服时隙的浪费,线路 的容量可以小于所连接设备数据传输速率总和。
异步时分复用
t1 t2 t3
3.同步过程
1)位同步 2)群同步
1)位同步
位同步又称同步传输,它是使接收端对每一位数据都 要和发送端保持同步。实现位同步的方法可分为外同步法 和自同步法两种。 在外同步法中,接收端的同步信号事先由发送端送来, 而不是自己产生也不是从信号中提取出来。即在发送数据 之前,发送端先向接收端发出一串同步时钟脉冲,接收端 按照这一时钟脉冲频率和时序锁定接收端的接收频率,以 便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始终与发送端保持同步。 自同步法是指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 法。典型例子就是著名的曼彻斯特编码,常用于局域网传 输。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 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从高到低跳变表示 "1",从低到高跳变表示"0"。还有一种是差分曼彻斯特编 码,每位中间的跳变仅提供时钟定时,而用每位开始时有 无跳变表示"0"或"1",有跳变为"0",无跳变为"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图
0 数据 1 ω 0 0 1 ω 0
(a)ASK ω2 (b)FSK π (c)PSK(绝对) +0 (d)PSK(相对) +π +0 +0 +π +0 0 π π 0 π ω1 ω2 ω1 ω2 ω1
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移幅键控法ASK、移频键控法FSK、移相键控法PSK。
载波正(余)弦信号可以写为: u ( t )= u m· sin(ωt+φ)
— — —
振 幅 角频率 相 位
um ω φ
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载波具有三 大要素:幅度、频率和相位,数字数据可 以针对载波的不同要素或它们的组合进行 调制。
1. 移幅键控 (amplitude shift keying , ASK)
100 210 580 967
1MHz 2Mhz 3Mhz 8Mhz
2.2.5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同步的含义:数据在传输线上传输时,为 保证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能够被接收端正 确无误地接收,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动作 的起始时间和频率保持一致的技术称为 “同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