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4)“数形结合”突破化学平衡图象题学案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2020年高考题14道答案详解要点提示知识点分析

一、选择题1.(宁夏理综第10题,6分)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O 2+S↓+H 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 2S 2O 3溶液 稀H 2SO 4H 2O V/mL c/(mol·L -1)V/mL c/(mol·L -1)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50.250.2101.答案:D【详解】速率越大,越先出现浑浊,AC 浓度相同,C 的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大;BD 浓度相同,D 的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大;C 和D 比较,温度相同,比较浓度,将10mL 水各5mL 分配给Na 2S 2O 3溶液和稀H 2SO 4,二者的浓度和C 选项的浓度相同,但是在C 选项中还有5mL 水存在,C 的浓度低于D 的浓度,D 的反应速率大,先出现浑浊。
【要点1】比较法的应用是在有相同点的前提下比较不同点;例如在本题中浓度相同比温度,温度相同比浓度。
【要点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①以同一物质为参照物,②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③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④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2.(全国卷I 理综化学第13题,6分)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 0H <∆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第6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B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C .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 .若降低温度,v 正和v 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2.答案:B解析:第6min 后,X 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A 错误;X 的起始浓度是1.0mol/L, X 的平衡浓度是0.15mol/L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浓度是0.85mol/L (1.0mol/L-0.15mol/L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B 对;X(g)4Y(g)+Z(g) 0H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时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x 是反应物,x 的平衡转化率将小于85%,C 错;若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都降低,v 正(放热反应速率)降低的倍数小,v 逆(吸热反应速率)降低的倍数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020版高考专题讲座4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突破

高考专题讲座(四)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突破化学平衡的图像是全国卷命题的热点,主要以n卷非选择题为主。
图像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命题形式灵活,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特点明确反应条件,认真分析图像,充分挖掘蕴含的信息,紧扣化学原理,找准切入点解决问题。
解题思路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看图像|一,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联想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条件对反应速率、管昼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忌丽(利用原理,结合图像,分析图像中代表反应以切T i速率变化或化学平衡的线,作出判断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压强或温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
[对点训练]1.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 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C [根据化学反应特点,升温平衡向正向移动,但v正、v逆均增大,加压平衡向逆向移动,v逆>v正。
]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W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以mA(g) + nB(g) =^p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娟为例说明][方法规律](1) “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甲中T2>T1。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乙中p i>p2o③若为使用催化剂引起,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图内中a使用催化剂。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强化训练)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O4(g)2NO2(g)ΔH>0,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1、已知:N示意图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答案 B2取五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g)N2O4(g)ΔH<0。
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并2NO作出其随反应温度变化的关系图。
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答案 D时刻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 X(g)+b Y(g)c Z(g)在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改变某一外界变化,化学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B.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C.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D.若a+b≠c,则t0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答案 D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g)+O2(g) 2SO3(g)Δ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答案 B5、I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为T1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KI固体,平衡正向移动(aq)+I-(aq)I-3(aq)的ΔH<0B.IC.若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I2的转化率更高答案 D6、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水化法生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2H4(g)O(g)C2H5OH(g),下图为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起始+Hn(C2H4)∶n(H2O)=1∶1]。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04 化学平衡图像练习

专题04 化学平衡图像1.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30 min~40 min 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30 min 时降低温度,40 min 时升高温度D. 30 min时减小压强,40 min时升高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40 min之间,反应速率降低了,平衡不移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催化剂不能改变浓度,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以知道x=1。
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40 min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故A错误;B.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以知道x=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降低温度,平衡发生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C错误;D.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时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4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升高温度醋酸钠的水解程度增大B. 由图乙可知,a点的数值比b点的数值大C. 由图丙可知,反应是吸热反应D. 由图丁可知,反应金刚石,石墨,的焓变【答案】A【解析】分析:升高温度醋酸钠溶液的pH增大,故其水解程度增大;只与温度有关;T2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大,故T2温度较高,C的平衡时的体积分数较小,故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金刚石,石墨,是放热反应,由盖斯定律可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数形结合思想突破“铝三角”的图象与计算问题学案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5)数形结合思想突破“铝三角”的图象与计算问题1.Al3+、Al(OH)3、AlO-2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实现上述各步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 ①Al3++3NH3·H2O===Al(OH)3↓+3NH+4②Al3++3AlO-2+6H2O===4Al(OH)3↓③Al3++3OH-===Al(OH)3↓(2)Al(OH)3+3H+===Al3++3H2O(3)Al3++4OH-===AlO-2+2H2O(4)AlO-2+4H+===Al3++2H2O(5)①AlO-2+CO2+2H2O===Al(OH)3↓+HCO-3②AlO-2+H++H2O===Al(OH)3↓(6)Al(OH)3+OH-===AlO-2+2H2O2.四个基本图象(1)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象:操作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无沉淀(有但即溶)→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图象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 AlO-2+2H2OAl3++4OH-=== AlO-2+2H2O3AlO-2+Al3++6H2O===4Al(OH)3↓操作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至过稀盐酸中逐滴加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无沉淀(有但即溶)→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图象离子 方程式AlO -2+H ++H 2O=== Al(OH)3↓ Al(OH)3+3H +===Al 3++3H 2OAlO -2+4H +===Al 3++2H 2O Al 3++3AlO -2+ 6H 2O===4Al(OH)3↓(1)向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或NaAlO 2溶液至过量,图象如图1所示。
(2)向NaAlO 2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 3溶液或通入CO 2至过量,图象如图2所示。
2020年高二化学专题复习——常考速率、平衡图像识图策略(知识梳理和训练)

2020年高二化学专题复习——常考速率、平衡图像识图策略(知识梳理与训练)(选修4人教版)知识梳理一、常规图像分类突破典型图像和典型例题1.速率时间图像(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如图: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2)“渐变”类v-t图像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3)利用图像“断点”判断影响速率的外因图像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温度升高降低升高降低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正反应为吸热的反应压强增大减小增大减小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应用体验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B.t1~t2C.t2~t3D.t3~t4E.t4~t5F.t5~t6(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E.加催化剂F.充入氮气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_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B.t2~t3C.t3~t4D.t5~t6(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答案(1)ACDF(2)C E B(3)A(4)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内,v正、v逆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图象能正确地表达可逆反应3A(g)+B(g)2C(g)△H<0的是()A.B.C.D.2.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 X和1mol Y,分别于300℃和500℃开始发生反应:X(g)+Y (g)3Z(g),Z的含量(Z%)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t3时刻改变曲线b某一实验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曲线a是500℃时的图象B.从0到t1时刻,反应物X(g)的>1C.t2时刻生成物Z的量D.t3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温3.已知:CO(g)+H2O(g)═CO2(g)+H2(g)△H=﹣41kJ/mol,相同温度下,在体积均为2L的三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容器①中反应10min达到平衡,0至10min时间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4.0×10﹣2mol/(L•min)B.容器③中,开始时υ(CO)生成>υ(CO)消耗C.达平衡过程体系能量的变化:Q1=4Q2D.平衡时,①与②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相等4.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有如下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实验1中,CO的转化率为80%C.650℃时,化学平衡常数D.实验1再加入1.0molH2O,重新达到平衡时,n(CO2)为1.6mol5.下列用来表示可逆反应△H<0的图像正确的是(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6.对于反应A(s)+2B(g)3C(g);△H>0,C%跟外界条件X、Y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Y表示温度,X表示压强,且Y3>Y2>Y1B.Y表示压强,X表示温度,且Y3>Y2>Y1C.X表示压强,Y表示温度,且Y1>Y2>Y3D.X表示温度,Y表示压强,且Y1>Y2>Y37.对反应A+B 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②50 mL溶液中含A,B各0.05 mol③0.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④0.5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A.②>①>④>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8.某温度下2 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
2020届高考化学小题狂练(全国通用版)专练14 化学平衡 含解析

【2.2019年海南卷】反应C2H6(g)C2H4(g)+H2(g)ΔH>0,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各项疯狂专练十四化学平衡一、考点透视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判断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意义、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判断典型反应的自发和非自发等内容。
1.2019年上海卷】已知反应式:mX(g)+nY(?)pQ(s)+2mZ(g),已知反应已达平衡,此时c(X)=0.3mol/L,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缩小到原来的,c(X)=0.5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向逆方向移动C.系数n>m B.Y可能是固体或液体D.Z的体积分数减小【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是()A.增大容器容积C.分离出部分氢气B.升高反应温度D.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3.【2019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C(s)+H2O(g)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2C(?)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D.1mol N2和3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不等于Q14.【2019年天津卷】某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O2和3mol 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B.再加入一定量CO2,则n(CH3OH)/n(CO2)减小C.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D.当CO2和H2转化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二、考点突破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N(g)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K时平衡常数为1×10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4) “数形结合”突破化学平衡图象题 1.明确常见图象类型: 以可逆反应aA(g)+bB(g)cC(g) ΔH=Q kJ·mol-1为例。 (1)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C%指某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曲线m用催化剂,n不用催化剂,或化学计量数a+b=c时曲线m的压强大于n的压强)
(T1<T2,ΔH>0) (T1(p1>p2 a+b>c) (p1>p2 a+b(2)恒压(温)线(如图所示):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生成物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若a+b>c,则p1>p2> p3 ΔH<0) (若T1>T2,则ΔH>0,a+b>c) (3)几种特殊图象。 ①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
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2
②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下图)。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2.熟练两种解题技巧 以可逆反应aA(g)+bB(g)cC(g)为例说明。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者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如图:
这类图象的分析方法是“定一议二”,当有多条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固定其中一个条件,分析其他条件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作一辅助线分析。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A)或压强较大(如图B)。
图A 图B 图A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B表示p1c。
(2016·全国卷Ⅱ)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 3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 ΔH=-515 kJ·mol-1 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 kJ·mol-1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解析:(1)因为生成的产物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所以它们均可自发进行且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由生成丙烯腈的反应条件可知,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2)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刚开始进行,主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尚未达到平衡状态,460 ℃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故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A项,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确;B项,平衡常数的大小不影响产率,错误;C项,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 4
正确;D项,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 答案:(1)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 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催化剂 (2)不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方法指导] 掌握化学平衡图象题解答步骤 第一步:看特点。即分析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观察物质的状态、气态物质分子数的变化(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还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热(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等。 第二步:识图象。即识别图象类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线和点(平台、折线、拐点等)的关系。利用规律“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即曲线先出现拐点,先达到平衡,其温度、压强越大。 第三步:想原理。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特别是影响因素及使用前提条件等。 第四步:巧整合。图表与原理整合。逐项分析图表,重点看图表是否符合可逆反应的特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
1.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A(g)+bB(g)cC(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T1>T2,p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由(T1,p1)和(T1,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温度相同(T1),但压强为p2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p2>p1;②压强较大(即压强为p2)时对应的w(B)较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b<c。由(T1,p2)和(T2、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压强相同(p2),但温度为T1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T1>T2;②温度较高(即温度为T1)时对应的w(B)较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B 2.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解析:图象中有三个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即m+n>p+q。 答案:D 3.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L-1 CO2、0.1 mol·L-1 CH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平衡时转化率与温度、压强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ΔH<0 B.压强:p4>p3>p2>p1 C.1 1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4 D.压强为p4时,在y点:v正>v逆 解析:p1、p2、p3、p4是四条等压线,由图象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高,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A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压强越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故压强p4>p3>p2>p1,B项正确;压强为p4,温度为1 100 ℃时,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80.00%,故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H4)=0.02 mol·L-1,c(CO2)=0.02 mol·L-1,c(CO)=0.16 mol·L-1,c(H2)=0.16 mol·L-1,即平衡常数K=
0.162×0.1620.02×0.02=1.64,C项正确;压强为p4时,y点未达到平衡,此时v正>v逆,D项正确。
答案:A 4.有一反应:2A+B2C,其中A、B、C均为气体,如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B的转化率,图中有a、b、c三点,则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