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公益广告解读中国孝文化
一则公益广告给我的启示 (2)

1.一则公益广告给我的启示“一位母亲正为她的孩子洗脚, 洗完后又为孩子的奶奶洗,但孩子看到忙碌一天的妈妈唯独不洗自己的脚时,他便悄悄地接了一盆水,来到妈妈面前,为妈妈洗了热水脚,这一刻时,两人一起笑了”。
这是一则公益广告,虽然不长,没有太多的言语,也没有华丽的场景,但却让人感受很多。
当你正兴高彩烈地玩耍,撒娇时,你有没有注意到母亲那渐渐苍白的黑发,已经粗糙的手脚和长满皱纹的脸,你也不曾知道母亲在这个家背后付出的辛勤和那颗总也放不下你的心……看到这个广告,我不禁想起小时候。
那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生了一场大病。
因为母亲十分焦急,就奋不顾身地背起我,她那坚硬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深一脚浅一脚的把我向医院送去。
我望着母亲瘦弱的身躯,头上不知是雨还是汗的水。
我就有了自己走的意愿,可妈妈坚决不同意,拖着疲惫瘦弱的身躯硬是背着我走进病房。
到医院的时候我偷偷的看母亲,她的双肩已磨出了两道深深的印子,眼泪慢慢湿润了我的眼眶。
母亲就像蜡烛,照亮了孩子,默默牺牲着,母亲就像粉笔用尽自己为我们铺一条路,伸向远方。
我要为母亲洗一次脚,来报答对我的爱。
同学们,如果你已长大,那就为母亲多做一些事吧,让她知道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2.一则公益广告给我的启示在这个信息时代,广告到处是,但是令我最难忘的一则广告是近期在央视看到的一则公益广告。
这则广告,更让人感到生活课堂的重要,因为这广告赋予了我们人生的哲理。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则公益广告,标题是:“抛弃陋习,崇尚文明。
”画面内容是——第一段是在地铁里,大家都围着一个易拉罐在踢,生怕把它踢到自己面前。
这时,易拉罐踢到了一个青年人的脚底下。
这个青年人不像其他人,继续踢出去,而是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看了这则广告,我觉得我们都应该为小青年的道德行为而称赞,相反,我们应该对那些旁观者的行为进行谴责。
要使中华振兴,就要从小建立这样的课堂模式,让孩子在社会公德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长。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而且更要具有社会公德才能立足社会。
有关孝的公益广告词200句

有关孝的公益广告词200句1、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2、尊老人敬,助老风和,人间美好,社会文明。
3、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时代风尚。
4、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5、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6、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
7、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请尊老爱幼。
8、以人为本先敬老,子孙后代都说好。
9、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10、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
时不我待,人贵在心存感激!11、孝亲敬老是人类高尚品德的体现。
12、天空没有星子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
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13、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1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不能等15、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16、时代在变,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关怀。
17、尚善若水,厚德载物。
18、赡养老年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
19、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20、日常诸事皆可等,孝敬父母不能等21、人生都有夕阳红,尊老敬老树新风。
22、人间美德忠和孝,世间之交信和诚。
23、情至深处自可感天动地,哭竹生笋留丹青。
24、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25、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
26、你我都有父母,人人皆会年老。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尊敬老人是我国的美德。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怜天下父母心。
29、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30、尽一份孝心,你我做得到31、今天你敬老,明天儿敬你,世代好家风,美名传千里。
32、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33、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
34、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共同创造和谐家园。
35、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济宁。
36、好好爱护老人吧,总有一天,你我都会老去。
37、关爱老年人口,弘扬敬老新风。
对孝道文化的理解

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孝道文化是指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关爱家人的一种文化传统。
在中国,孝道文化被视为一种美德,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社会责任。
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也体现在社会中,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尊敬父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们是家庭的中心,是家庭的支柱。
因此,尊敬父母是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尊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
在中国,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家庭和睦的基础。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爱家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之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因此,关爱家人是孝道文化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
关爱家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
在中国,关爱家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关爱家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家庭和睦的基础。
关爱家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关爱家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也体现在社会中。
孝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孝道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社会责任。
孝道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也体现在社会中。
孝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关爱家人,传承和发展孝道文化。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孝顺父母的意识,从小学习关爱家人的技巧,从小学习孝道文化的知识。
对孝文化的理解

对孝文化的理解对孝文化的理解孝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虽然这一文化的核心概念——孝,已经被现代社会的新潮思潮所淡化,但是孝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文化意义,依然为人们所铭记和传承。
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乎贯穿了中华文化的整个历程。
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孝被视为是一种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家、文化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所说的“孝是天下之大本”,自古传承,被誉为中国尊孝文化的起源。
2. 孝是一种家庭伦理孝文化除了与个人的行为和道德标准相关之外,它更多的是一种家庭伦理,是一种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家庭传统里,父母抚养子女不易,子女为了回报父母,要通过尽到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来表达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孝文化将几千年来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人文化传承中的一种特色和常态。
3. 孝文化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情感孝文化不仅存在于家庭纽带中,也体现在社会关系中。
在中国古代,孝被视为一种朝廷纲常,受到皇家的嘉奖和赞誉。
在现代社会,虽然孝文化已不再局限于朝廷官员和王公贵族之间,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未减弱。
许多中国企业还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孝亲活动,以此来彰显对孝文化的重视。
4.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深层含义孝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华夏文化的精美缩影。
中华文化是在孝文化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其中最根本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注,以及对“情”的重视和强调。
孝文化中的尊重和关注不仅限于父母,还包含了对于亲朋好友、师长、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
孝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深层含义中,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大爱理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更为深刻的情感联系。
总体而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央视经典公益广告词100句整理

央视经典公益广告词100句整理央视经典公益广告词100句他们奉献一生,难免走路磕磕绊绊;他们教育一生,难免话语细细碎碎。
敬重老人,他们才是我们前行的明灯。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央视经典公益广告词,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央视经典公益广告词1、老有所依,爱满夕阳。
2、当你老了,我们会关怀你。
3、医暖空巢,颐享天年。
4、关爱孤寡就医,营造和谐社会。
5、只愿自己不在身边时父母照旧过得好!6、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7、我们医路相伴,让空巢溢满暖和。
8、老有所医,医有所选。
9、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10、文明道德千万千,关爱老人排最先。
11、医老人,暖空屋。
12、老人安泰,国家昌盛;老有所依,专注公益。
13、老吾老以医人之老。
14、空巢老人,关爱从“医”开头。
15、关爱空巢老人,心系老人健康,我们在行动。
16、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17、尊老人敬,助老风和,人间美妙,社会文明。
18、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19、敬重老人,孝敬父母,要从个人做起,家庭做起,领导做起。
20、做好老龄工作,进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稳定。
21、做人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22、做文明城市仆人,行敬老助老善事。
23、爱家人就大声告知他。
24、今日伸出援手,将来收获帮扶。
25、最熟识的地方是家,而那里还藏着被忽视的幸福。
26、给别人便利就是给自己便利。
27、我们不同的只是肤色,相同的却是一颗相互爱惜的心。
28、手写书信寄父母,节能环保更亲情。
29、你有困难,我来帮;互助互爱,建和谐。
30、父母恩,常报答;兄弟情,常爱惜。
31、对老人的`关怀,需要的是坚持。
32、你的心,我的心,心连心。
33、只要你不离,我定不弃。
34、你还记得父亲的背影吗?35、以爱为支点,助幻想一臂之力!36、在家满是父母的唠叨,在外全是父母的吩咐。
37、包涵点点错误,还原片片漂亮。
38、专心奉献,爱心无限。
39、百善孝为先,百行礼为先!40、关心他人,欢乐自己。
以公益广告《妈妈的等待》为例谈情感元素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与传播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观念、行为、道德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有极大的冲突,各种矛盾纷纷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社会向广大受众传播更多有益的社会观念,从而引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公益广告在这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益广告能引导大众心理向公益宣传的方向靠拢,将情感元素应用在公益广告中,能极大的改变现代人际感情冷漠状况,缓解个人生活压力,满足人们的情感寄托,让人们在情感体验中接受广告宣传的内容和思想,因此,探析情感元素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与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益广告中的情感元素概述(一)情感元素的内涵公益广告中的情感元素主要是指在公益广告这种形式中,加入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向受众传递某些观念、信息,从而引起受众的认可,达到公益广告的传播目的。
近些年来,在公益广告发展中,情感元素的应用及其作用越来越突出,一般情况下,公益广告中的情感元素主要有人伦情感、道德情感、其他情感等。
(1)人伦情感,这种情感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亲情、爱情、友情等几个方面,对于亲情,主要有相互性、立体性、重“情”等特性,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逐渐将人伦情感提上日程,公益广告《妈妈的等待》就是通过典型的亲情画面,用母亲的苦苦等待唤醒了每一个孩子的孝心,在满足受众对情感诉求的基础上,引起受众的强烈反应。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情感元素中,比较高深的一种情感,它会直接进入人的心中,触动人内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在公益广告中,恰当的运用道德情感,可以将效果直接作用在受众的内心,引起受众对道德情感的记忆。
近年来的“老人碰瓷”事件让人们对于“扶不扶”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面对社会道德的严重缺失,进一步挖掘公益广告中的情感元素,通过广告弥补新世纪社会道德的缺失显得十分重要。
(3)其他情感,对于其他情感,其种类虽然有很多,但是可以应用在公益广告中的数量却十分有限,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状况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起到相应的传播作用。
央视公益广告《筷子》拉片

妈妈说夹住 了吧,好棒
并移向碗边
27 1s 平遥 近 妈妈向后靠 景
琴声继续 无 妈妈欢呼
28 2s 平拍 近 宝宝站立 景
琴声继续 无
妈妈问开心 吗
29 2s 平拍 中 宝宝吃肉,妈妈 琴声继续 无 景 侧头寻问
妈妈说好你 吃吧,是不是
用筷子很简
单的啊
30 4s 侧面 近 宝 宝 点 头 并 咀 琴声继续 咀 嚼 无
琴声继续 无
众人说过年 喽
47 3s 摇镜 近 从孩子手到脸 琴声继续 无 无 头景
48 1s 平拍 全 众 人 将 手 伸 向 琴声继续 无 无 景菜
49 1s 俯拍 近 筷子落向菜 景
琴声继续 无 无
50 3s 平拍 近 孩 子 将 菜 放 进 琴声继续 无 无 景 嘴里
51 1s
黑场过渡
琴声继续 无 无
无
锣鼓 无
鞭炮
祭奠已 思 逝家人 念
声
时选择
多摆一
副碗筷
71 1s 平拍 中 华 裔 在 窗 边 看 无 景 窗外
无无
72 1s 仰拍 全 屋 内 华 裔 站 窗 无 景边
无无
73 1s 侧面 特 翻动相册 写
舒缓钢琴 无 无 声响起
74 1s 平拍 全 华 裔 在 沙 发 上 琴声继续 无 景 翻相册
拍 景嚼
声
31 1s
黑场过渡
第一段声 无 无 音停
32 2s 侧面 全 福建房屋场景 更 换 悠 扬 无 无
景的提琴声Fra bibliotek中国人 明 与长辈 礼
同桌时
需要长
辈先动
第一筷
33 1s 平拍 全 院 子 里 女 人 准 琴声继续 无 景 备饭菜
孝道文化内容

孝道文化内容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孝敬和关爱。
孝道一词起源于古代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
孝道文化通过对孝的理念、实践和影响等方面的探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伦理、社会秩序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1. 孝的定义在孝道文化中,孝被定义为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关心家庭的行为。
孝道强调尊敬长辈,尊重家族伦理,将孝行视为人伦之首要。
在孝道中,孝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家庭伦理的基石,是家族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2. 孝道的理念孝道的理念贯穿于儒家思想,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之言,表达了孝道的根本思想。
儒家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认为孝道是社会秩序和个体成就的基础。
通过孝道,人们能够培养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孝道的实践在孝道文化中,孝的实践表现为尊重父母、敬老爱幼、关心家庭。
这包括对父母的尊重和顺从,关爱兄弟姐妹,尽力维系亲情。
孝道还强调对老人的关怀和尊重,认为老人在家庭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值得尊崇。
此外,孝道亦要求子女应该关心弱势群体,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4. 孝道的影响孝道文化在中国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
在家庭中,孝道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形成健康的家庭价值观。
在社会中,孝道有助于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国家层面,孝道文化强调个体与社会、国家的紧密联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5. 当代孝道的发展在当代社会,孝道文化依然具有深厚的影响力,但其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结构和家庭模式的多样化,孝道的实践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传统的孝道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既注重传统家庭伦理,又注重个体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现代孝道。
6. 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孝道文化在传承中不仅保持着其传统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在面对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时进行了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央视公益广告解读中国孝文化摘要:“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很好地宣传了这一传统美德。
本文结合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解析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当代孝观念的误区,行孝的方法以及弘扬孝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益广告中国孝文化内涵尽孝形式现实意义广告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将反映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心理特质。
任何国家的公益广告都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体社会成员参与并直接受益的活动,也是最能体现其民族社会价值认同的窗口。
公益广告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正如中央电视台罗明副台长所说“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点。
希望公益广告像一盏灯一样,传递文明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白教孝为始”,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将孝文化巧妙地运用到公益广告的创作中去,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法,以含蓄优美的表达手段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警示国人继承和发扬亲老、敬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
因此,本文试以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央视公益广告入手,对中国孝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二、行孝的误区及尽孝形式;三、弘扬孝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案例1:房间中,一位母亲在给五六岁的儿子洗脚,讲故事。
母亲说:“你自己看,妈妈待会儿再给你讲。
”母亲提水,然后进入另一个房间。
年迈的老奶奶坐在轮椅上,母亲蹲下身给老奶奶洗脚,老奶奶用手亲抚母亲的额头,说:“忙了一天了,歇一会儿吧。
”母亲说:“不累!妈,烫烫脚对您的腿有好处。
”老奶奶欣慰而舒服地长长出了一口气。
好奇的儿子此时正趴在门边看着这一切。
随后,儿子跑开,双手端着一盆清水,边朝母亲走过来边说:“妈妈,洗脚……”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共享天伦,言传身教,孝和爱一代代顺承下来。
孝作为一种社会意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
孝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对其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而要从孝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中重新审视其当代价值。
首先,孝文化突出强调了人口的繁衍和家族的维系。
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地广人稀,自然灾害频发,战乱连年不断,人口大量减少。
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坏境里,孝的中心就是繁衍生息。
其次,孝文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善事父母”。
《诗经·尔雅·释训》以为“善父母为孝”。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
由此可见,孝文化特别强调家庭对老年人赡养的职责和义务。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态,这种具有血缘关系的封闭性家庭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最牢固的纽带。
在中国,祖孙几代共居一处的家庭生活方式占据绝大多数。
在这样的家庭里,老人已经退出劳动生产,完成劳动经验的传授和财富的代际交接,终身同自己的子孙生活在一起,接收他们的爱戴与赡养。
如果子孙胆敢另立门户、虐待老人,那就是大逆不道,为社会道德和法律所不容。
从唐代知道清朝的法律,都规定将别籍异财、供养有缺失视为犯罪行为。
中国有句民谚“养儿防老”,这成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准则。
孝道中强调对父母的赡养,包括养亲和敬亲两个方面。
敬亲是子女对父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内在的道德要求,体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
再次,孝是齐家之宝。
《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
”按古人的说法,人欲齐家,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必先行其孝。
孝不仅有利于维持家庭的生产和经营,同时养亲、尊亲、敬亲等孝观念对于家庭的治理,尤其是维护大型家庭安定和谐的秩序,都有着直接的积极作用。
简言之,孝可以治家,可以给整个家庭和家族带来幸福平安。
“家和万事兴”就基于此。
二、现在孝观念的误区、尽孝方式和保障途径案例2:年迈的母亲在手忙脚乱地做饭。
电话铃响,儿子来电话说本想回来看母亲,但公司请客户吃饭,还问母亲微波炉用着方便吗,母亲还缺什么。
母亲说什么也不缺。
孙子打电话来说要和同学去游乐场玩。
结果奶奶还来不及说什么,电话已挂断。
镜头转向满满一桌丰盛的菜肴,但空无一人。
女儿来电话,说是要去见美芳,今天不回家了,还问母亲家庭影院看的如何。
母亲无奈的放下电话,自言自语道:忙,都忙。
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忙点好啊。
特写:空挡的房间里只有母亲孤独苍老的身影,电视节目早已结束。
画外音:别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现在很多人对如何尽孝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当代一些人的孝观念:(一)好成绩就是孝心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学校等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其道德发展,忽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导致孩子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是尽孝心,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
(二)出现了不问父母需求,关心与照顾单向性,不加选择的行孝方式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忽视老人的内心和精神需求。
子女应清楚哪些是老人当前最需要的东西,必须按老人的实际需求行事。
(三)出现“有心无行”,延迟行孝的现象很多人懂得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哪天有出息了再去好好孝敬父母,但却造成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亲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
(四)缺乏感恩之心,认为父母不需要回报,甚至出现弑亲的极端不孝行为比如,我国的《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老人的义务。
但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农村赡养老人案件有所增加,有的地区约占民事案件的10%。
子女忘记父母将之养育成人的辛劳,眼看父母步入老人的行列、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却置之不理或相互推诿。
再如,200年11月23日北京大兴区的李磊杀死了包括父母在内的全家六口人;2010年4月24日湖南湘潭中年男子将其岳父母杀死。
这些恶性案件的发生,有人认为是心理不健康所致,有人认为是缺乏法律观念,而我们要从道德教育确实的层面上找原因。
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付出了一切,而子女却漠视对父母的尊敬,感恩之心严重缺乏。
孝的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基础与核心作用被忽视与缺乏,这种现状亟待解决。
总之,由于经济条件、老人的性格、子女的道德修养等种种条件的制约,许多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那如何尽孝呢?历史上尽孝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华孝文化的精典——《二十四孝图》,集中体现了过去孝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和人们观念的发展变化,孝的表现形式在不断更新变化,但孝的本质没变,孝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有必要对当代孝的表现形式加以总结:(一)物质生活供养仍然是孝的主要表现形式自子女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费尽心血。
子女逐渐长大,成家立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父母却渐渐年迈,丧失劳动能力,子女奉养,理所当然。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由过去单一的个体孝发展为现在个体孝为主,集体孝为辅物质供养方式的,但子女物质生活供养这种孝的基本形式没变。
(二)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已成为当代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人子女,小时侯父母捧在手心,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交际圈,不能将父母抛之脑后。
应常回家看看,有个别子女认为父母衣食无缺,不用自己管,虽相距不是甚远,但相见次数甚少,让父母牵肠挂肚,实为不孝之表现。
工作再忙有时间同朋友聚会,就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因此,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与父母在一起吃顿饭,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一首《常会家看看》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当代呼唤孝的回归。
常回家看看,成为现在孝的主要的表现形式。
(三)异地分居,常保持联系,让父母放心也是孝的表现形式《论语》中说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身在外地,工作所致,不能回归故里,常打电话或写信,向父母报平安,让父母知道子女在哪里,在干什么,以安父母思念之心情。
我国《劳动法》规定“探亲”就是为尽孝所安排。
身在外地工作繁忙,社交场合较多,有时可能将父母忘了,但父母不会忘记身处异的子女,仍时常挂念在心。
若长期无音讯,父母就会寝食难安。
因此,常保持联系,让父母安心,成为孝的表现形。
(四)工作创佳绩,事业辉煌,也是对父母的孝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
从现实来看,父母为了子女,从小开始培养,为的是自己的子女有出息,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能事业辉煌,前途光明。
因此,子女努力工作,事业辉煌,也是一种孝。
(五)事必躬亲,亲自端茶送水做饭洗衣,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这种孝最直接,这孝是给钱给物所不能表示的,最能体现人间亲情。
二十四孝“庭坚涤器”故事中,黄庭坚,大文学家和政治家,家里虽有丫鬟仆童几百人,仍然亲自为母亲洗涤便器。
无论你职务多高,在外有人奉承你,但在父母面前绝不能摆架子。
因此,亲情体现成为孝的表现形式。
(六)不做违法乱纪之事,注意安全,做事稳妥,让父母安心生活,是孝的表现形式子不教父之过,儿女不争气做违法之事受到法律制裁,连累老人让其胆惊受怕,是不孝;儿女在外惹是生非,使他人或自己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整天提心吊胆也是不孝。
不沾染恶习,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不让父母牵肠挂肚,做人处事让父母放心,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因此,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平平安安生活,让父母安心,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七)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不干涉父母的自由,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父母有父母的想法,父母有父母的处事原则,做子女的不能因自己的看法不同而横加干涉,让父母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去他们愿意去的地方。
因此,不限制老人们的自由,也是子女的一种孝心。
(八)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邻里和家庭关系是孝的表现形式远亲不如近邻,努力营造和睦的邻里关系,危难之时见真情。
家和万事兴,维护家庭的团结,处理好与家庭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让父母感受天伦之乐,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孝的表现形式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为人子女做事做人,要把父母放在重要位置去考虑,要关注父母的感受。
不随心所欲、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危害自己。
在父母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情况下,力所能及的保障好父母的精神生活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
新型孝文化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境界、道德水准及教育水平都有更高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