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一端点法”判断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
判断电压电流反馈简单方法

判断电压电流反馈简单方法
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怎么简单判断电压电流反馈呀。
咱先说说电压反馈哦。
要是反馈信号是取自输出电压,那这大概率就是电压反馈啦。
比如说在电路里,如果反馈网络直接和输出端的电压相连,就像小跟班似的跟着输出电压,那这就是电压反馈的一个小标志哦。
你可以想象输出电压是个小老大,反馈信号就从它那儿取能量,就像从大蛋糕上切一块走一样。
而且电压反馈有个特点呢,输出电压要是有个啥变化,反馈信号就会很快跟着有反应,因为它们联系得可紧密啦。
再说说电流反馈哈。
电流反馈呢,反馈信号是从输出电流这儿取的。
如果在电路里看到反馈网络是和输出电流相关的元件连在一起,那就可能是电流反馈喽。
就好像反馈信号在偷偷盯着输出电流的一举一动,输出电流一有风吹草动,反馈信号就知道了。
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更多地是和输出电流的大小和变化挂钩,就像电流是个小明星,反馈信号是小粉丝,时刻关注着电流的动态呢。
还有个小窍门哦。
如果把输出端短路,要是反馈信号消失了,那这就是电压反馈;要是反馈信号还在呢,那就是电流反馈啦。
这个就像是给电路做个小测试,看看反馈信号到底是依赖输出电压还是输出电流。
宝子们呀,判断电压电流反馈其实没那么难啦。
就像认识新朋友一样,多去观察它们在电路里的表现,看看它们是跟着电压还是电流,再用用小窍门,很快就能搞清楚啦。
咱可不能被这些小知识难倒,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把这关过了,以后电路分析就更厉害啦。
加油哦,宝子们!。
判断电路串并联方法

三、判别电路串并联的方法电路的识别是解决初中电学问题的基础,只有准确识别电路的结构才能够更深入的分析和运算。
识别电路一定要判断电路元件是什么连接方式,串联还是并联,电流表测量的是哪个元件或哪段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元件或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对于比较简单的电路来说,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题来介绍几种分析电路的方法。
1、电流流向法根据电流的流向来识别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流向画出电流的路径。
若电流不分岔,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即只有一个回路,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就是串联,如图(a)电路。
若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了岔如图(b)、(c)的A点,分成两条以上的支流通过用电器,然后在某点又汇合(如图(b)、(c)的B点)再一起流回电源的负极,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就是并联的。
2、结点移动法所谓结点就是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结点。
结点移动法是根据观察电路的需要,在不含负载的导线上任意调整结点的位置,达到能够以简单明了的形式体现电路结构的目的。
运用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结点只能移过闭合的开关和电流表等不含电阻的电路元件;结点移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含有电阻的电路元件,如灯泡、电阻器等时,则不能跳过。
例1、如图(a)所示电路,若电源电压是6V,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则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解析:本问题的电路结构并不复杂,但是对于学生会感到困惑,电压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呢?单单从原电路图上看电压表好像是跟电源和电阻所在的那一段电路并联,于是很多学生认为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和电阻的电压。
怎么计算呢?电源电压与电阻电压相加还是相减呢?如果相加,电压表示数为8V,大于电源电压,不可能;如果相减,电压表示数为4V,有可能,为什么相减?如果把原电路图利用结点移动法化简,如图(b),这时学生就会发现电压表其实测量的是灯泡的电压,所以也就很容易地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为4V了。
如何判断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如何判断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则为电流反馈。
通常可以采用负载短路法来判断。
从概念上说,若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有时不一定是输出电压,而是取样处的电压)成正比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有时不一定是输出电流,而是取样处的电流)成正比则为电流反馈。
在判断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时,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以采用负载短路法。
负载短路法实际上是一种反向推理法,假设将放大电路的负载电阻RL短路(此时,),若输入回路中仍然存在反馈量,即,则为电流反馈;若输入回路中已不存在反馈,即则为电压反馈。
判断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更直观的方法是根据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的连接方式来区分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将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看作双端网络(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其中一端通常为公共接地端),若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并联,则反馈量对输出电压采样,为电压反馈。
否则,反馈量无法直接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则只能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即为电流反馈。
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而电流负反馈则可以稳定输出电流。
区分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只有在负载电阻RL变动时才有意义。
如果RL固定不变,因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成正比,所以,在稳定输出电压的同时也必然稳定输出电流,反之亦然,二者效果相同。
但是当负载电阻RL改变时,二者的效果则完全不同,电压负反馈在稳定输出电压时,输出电流将更不稳定;而电流负反馈在稳定输出电流时,输出电压将更不稳定。
图6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的判断如图5(a),反馈电压,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故为电压反馈。
图6(a),反馈电压,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故为电流反馈。
图6 (b),反馈电流,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故为电流反馈。
也可用负载短路法来判断,如图5(a)中,将RL 短路时(此时,),如图7(a)所示。
由于输入回路中不存在反馈(),所以图5(a)电路为电压反馈。
将图6(a) 中RL短路时(此时,,如图7(b)所示,输入回路中仍然存在反馈量(),说明反馈对输出电流取样,所以图6(a)电路应为电流反馈。
专题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专题1: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方法串、并联电路是电路中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
初步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电路计算的基础。
那么,如何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的?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识别方法:一、电流流向法(这种方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常用的方法)当闭合开关后,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在电路图中电流方向用箭头标出),沿电路向前移动,电路无分叉,即电流只沿一条路径,通过所有元件或用电器到达电源负极,这些用电器即为串联;如果电路出现分支,即电流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这几个用电器为并联,且可找到“分流点”和“合流点”。
例1 试判断图1、图2中灯的连接方式。
二、“节点法”(电路图中几条相交的连接点叫做节点)在不计导线电阻的情况下,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元件,则导线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个点,然后结合电流流向法判断电路连接的方式。
例2 试判断图3中三只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先定节点。
把共线(线中没有用电器)的点用同一符号A、B表示,如图4所示。
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电流在节点A分流到三个灯泡,在节点B汇合后,回到电源负极,画出等效电路图,显然灯是并联在A、B两点之间。
如图5所示,故三只灯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三、断路观察法(这种方法是识别较难电路常用的方法)在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把其中一个用电器断路(如去掉该用电器),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了(如电灯不发光了)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
如果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则这个电路是并联的。
该方法的依据是串联电路各元件间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并联电路各元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方法引伸)例3 试判断图6中三只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如图6所示电路,用“断路观察法”来判断,可以发现具有“断二通一”或“断一通二”的特点,即在中任意断开两个(或一个),其他一个(或两个)能构成通路,如图7所示。
故知为并联。
趁热打铁做练习:同学们不妨结合节点法、断路观察法、电流流向法对图8的电路连接方式进行判断。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串、并联是电路中最基本的连接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初中电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
下面就介绍4种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一. 电流法此方法是:顺着电流的方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支电路之间为并联;如果独立的路径只有一支,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例1. 试判断图1、图2的两个灯泡L1、L2是串联还是并联。
图1 图2分析:在图1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流出后没有分支,顺次流经L1和L2,回到电源负极,因此两灯为串联。
在图2中,S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到达a点分成向上和向左的两条支路,分别通过L1和L2,到b点后汇合流回电源负极,所以两灯为并联。
二. 开路法此方法是:使电路中某用电器与电路断开,再看其它用电器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若有电流通过,则为并联;若没有电流通过,则为串联。
例2. 指出图3中R1、R2、R3是采取何种方式连接的。
图3 图4图5 图6分析:当开关S闭合后,假设R1处开路,这时没有电流通过R1,如图4所示,但此时电流仍可以经导线AC到达C点,再从C点分成两条支路,分别经R2和R3流到D点,回到电源负极,也就是说R1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并不影响R2和R3的工作。
同样的分析方法可知,R2不影响R1和R3的工作,如图5所示;R3不影响R1和R2的工作,如图6所示。
所以R1、R2、R3是并联的。
三. 等效电路法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点。
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个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其简化的等效电路图,然后确定其连接形式。
例3. 试判断图7中各电阻的连接情况。
图7 图8分析:在图7中,A 、B 、F 、G 是同一点,C 、D 、E 、H 是同一点,也就是说,三个电阻连在共同的两点G 、H 之间,于是电路可简化成如图8所示的电路。
这样,R 1、R 2、R 3并联在电路中的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串并联电路特点及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特例: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0并联,总电阻为
分配
串联分压(流相等),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
并联分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公式变形: ,
在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即:U=U1=U2
电阻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
R=R1+R2
说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相当于电阻变长。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或
说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相当于电阻横截面积变大。
串、并联电路知识点归纳
类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用电器之间相互不影响。
1、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
2、用电器之间相互不影响。
电流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上的电流之和,即:I=I1+I2
电压
在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1. 确定电流方向: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沿着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都是相等的。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分为不同的路径,并在每个路径中分流。
详细描述: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动,因此电流通过串联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时都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具有相同电位差,没有分支路径可供电流选择。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分为不同的路径。
当电流进入并联电路后,它会根据欧姆定律分流到不同的并联分支中。
每个并联分支中的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是根据每个并联分支的电阻大小来分流的。
2. 确定电压方向: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沿着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相加的。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不同的路径上相等。
详细描述: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沿着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相加的。
这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根据每个元件的电阻大小来分配的。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电流乘以总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不同的路径上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在并联电路中,每个并联分支的电压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每个分支都与电源直接相连,并且没有其他分支干扰。
3. 计算总电阻: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是所有电阻的和。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是根据每个分支的电阻来计算的。
详细描述:在串联电路中,电阻是沿着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相加的。
这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供选择,并且必须通过每一个元件。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所有电阻的和。
在并联电路中,电阻是根据每个并联分支的电阻来计算的。
每个并联分支的电阻越小,总电阻就越小。
这是因为在并联电路中,每个分支都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路径,使电流可以选择通过其中之一。
4. 应用欧姆定律: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沿着电路的每一个元件都是相等的。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在每个并联分支中是相等的。
详细描述: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和电流之间关系的基本物理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怎样区分串联、并联电路,掌握几种方法迅速解题

怎样区分串联、并联电路,掌握几种方法迅速解题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学的两种基本电路形式,解任何电学题首先要做的都是先区分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但是很多同学对串并联电路的区分存在疑问,下面我们来总结几种方法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1、利用定义。
串联电路: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首尾相连;并联电路:用电器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并列连接。
2、利用特点。
串联电路: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互不影响。
3、利用电流路径。
串联电路:电流从正极出发,只有一条路径回负极,中间没有分支;并联电路:电流在回负极的过程中有多条路径,中间有分支。
4、拆除发。
此方法与串并联电路特点方法类似。
将电路中任何一个用电器拆除,如果其他用电器都不工作了,则此电路为串联电路;如果拆除其中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依然工作,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5、节点法。
在不规范电路中,无论导线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的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一个点,从而简化电路,或画出等效电路图。
例2、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两个小灯泡L1和L2,要使小灯泡L1
和L2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若使小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则应开关()。
解析:若使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则电流就要从正极出发依次流过各用电器回负极,只要顺着一条路走看回负极过程中需要闭合哪个开关就行,本题是需要闭合S2才能组成串联电路;若要组成并联电路,则电流回负极的过程中会分支,电流分别经过每个用电器回负极,并且用电器间互不影响,一个支路断开另一个支路不受影响,本题中电流从正极出发遇到节点分支,分别经过L1和L2,即闭合开关S1和S3,再会合回负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反馈
判断反馈是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反馈并无先后顺序,二者也无什么因果关系,因为二者在分析时,着眼点不同,串联、并联反馈是从放大器的输入端着手分析的,而电压、电流反馈是看放大器的输出端着手分析的。
(1)区分串联、并联反馈是看放大器输入端UI和反馈电路输出端Ufo的关系。
判断方法:反馈信号的输出端Ufo与放大器的输入端UI交于同一端为并联反馈;若不交于同一端为串联反馈。
下图中Rfl是V1级的反馈元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Ui不交于同一端点故Rfl引入的是Vl级的串联反馈,同样的Rf4和Rf5引入的是V2级的串联反馈,Rf2引入的是级间串联反馈,Rf3引入的反馈信号Ufo与输入信号Ui都交于V1的基极(C1对Ui来说可视为短路),故Rf3引入的是级间并联反馈。
(2)区分电压、电流反馈是看放大器的输出端Uo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Ufi 的关系。
判断方法是:
若信号输出端Uo与反馈信号输入端Ufi交于同一端(隔直电容视为短路)为电压反馈;反之,Uo与Ufi若不交于同一端为电流反馈。
Rf2经输出电容C2(这里兼作隔直电容,视为短路),交于V2集电极,Ufi 和Uo则视为均交于V2的集电极,故Rf2引入的是电压反馈。
Vl、V2均为集电极输出,故Rfl引入的是V1级的电流反馈,Rf4和Rf5引入的是V2级的电流反馈,Rf2引入的是级间电压反馈,Rf3引入的是级间电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