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有哪些特征

合集下载

西北地区 区域特征

西北地区  区域特征

发展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发展畜牧业基地
不利条件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少,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 严重。
四、土地沙漠化及其治理
①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②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干旱西北
冰雪融水
灌 溉 农 业
河水
天山山麓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三、农业生产
新疆绿洲灌溉农业
三、农业生产
牧区分布
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 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大型优质草场。贺
一、概况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 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80°E
90°E
100°E
110°E
120°E
二、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干旱的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大。 特征: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干旱时本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之一。
二、干旱的自然环境
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湖,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艾丁湖
二、干旱的自然环境
区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
思考
西北地区各地干旱的程度是否一致?
二、干旱的自然环境
西部 荒漠
荒漠草原
东部 草原
西北地区的草原景观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 夏季牧草茂盛,牛羊成群
西北地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概况
一、概况
大 兴 安 岭

西北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自然地理特征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是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自然地理特征最为明显的地方之一。

下面将从地势、气候、水文等方面来探讨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势西北地区的地势起伏不平,丘陵、高原、河谷等地形交织其中。

青藏高原位于西部,海拔高,地势险峻。

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横亘在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之间,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同时,西北地区还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塔戈沙漠等大片的沙漠地带,使得整个地区呈现出干旱和半干旱的特征。

二、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再加上地势高,降水量较少,导致了干旱的气候特征。

整个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干燥寒冷。

尤其是在沙漠地区,每年的降水量非常有限,极端干燥的气候条件限制了西北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

三、水文西北地区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河流和湖泊方面。

众多的河流从青藏高原流向周边地区,形成了著名的黄河、长江、怒江等。

其中,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河水的流量较大,为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此外,西北地区还有一些湖泊,如青海湖、鄂尔多斯盆地的库布其湖等,它们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植被和动物西北地区的植被和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干旱的气候和特殊的地理条件,植被和动植物物种相对较少。

在高山地区,主要以草甸和高山植被为主,有少量的针叶林和落叶林分布在河谷和山脚下。

而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则以荒漠灌木和耐旱植物为主。

动物方面,西北地区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野驴、雪豹等。

同时,该地区还是我国的主要草原牧区,养殖业发达,牛羊等畜牧业也是西北地区的一大特色。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势起伏,气候干燥,河流湖泊众多,植被动物资源丰富,这些特征为西北地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各种影响,也使得这片土地的自然风貌更加多样而独特。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中国西北地区,又称西北、中国西北、西北地区、西北五省,是当今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稀少,终年干旱,除东部个别地区和一些高山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均低于400毫米,大部分地区不足200毫米,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地区、青海的柴达木和和西藏藏北高原地降水量均低于50毫米。

西北地区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冬春二季多风沙,大风卷起地面的沙尘,形成弥天的沙尘暴,并且向东吹至华北、华东等省市,给那里的环境带严重影响。

西北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在山前水源充足的地方,农作物和各种瓜果产量高,品质优良,形成西北地区特有绿洲农业。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理特点西北地区地理分界位于黄土高原一黄河中上游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一秦岭以北,国境线以东,国境线一蒙古高原以南。

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分别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干旱、高寒气候)。

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西北地区东部以黄土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为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吐鲁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北地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石质戈壁、沙丘内流河、内陆湖、绿洲。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大草原与全国畜牧业基地。

游牧与定居轮牧。

人工草场。

圈棚饲养、打草、挤奶、剪羊毛逐步实现机械化;马和骆驼为青海牧区重要交通工具,使用摩托车、汽车的逐渐增多。

灌溉农业。

“塞外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套平原。

甘肃省河西走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山山麓块块绿洲。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引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中包含了大片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土壤湿度低,植被稀疏。

在这个地区,陆地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一、陆气相互作用的机制1. 蒸发和蒸腾作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水分供应不足,蒸发作用和蒸腾作用比较强烈。

在这些地区,高温和低湿度条件下,陆地上的水分很快蒸发进入大气中,形成水汽。

2. 湍流和辐射效应:陆地表面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产生湍流,导致热量的上升和下降运动。

同时,陆地还通过辐射效应向大气释放热量,加剧了气象要素的变化。

3. 水汽输送:由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汽输送是一种重要的现象。

水汽通过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输送,造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二、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1. 气温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的地表温度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辐射强烈和湍流作用引起的。

高温又进一步加剧了蒸发和蒸腾作用,使得水分散失更快。

这种高温的气候条件导致了干旱区的干旱化现象加剧。

2. 降水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非常有限,大都集中在夏季的短暂时段。

陆气相互作用导致水汽的输送,进一步影响了降水分布。

例如,青藏高原的蒸发蒸腾作用导致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降水,而没有达到内陆地区。

3. 风的变化:干旱半干旱区的陆气相互作用也会影响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在这些地区,强烈的湍流和辐射效应造成了较强的大气运动,增大了风速,加剧了风沙灾害的风险。

三、对策和措施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问题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这些地区,合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减轻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归纳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种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因此其降水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对中国降水分布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环境。

1. 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中国的北方干旱、南方湿润是中国降水分布的基本特点之一。

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较少。

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降水量更加稀少,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特征。

南方地区,则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呈现出湿润的气候特点。

2. 东部沿海多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一地区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特别是台风季节,台风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贡献非常大,常常引发洪涝灾害。

3. 西南地区多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降水量丰富,呈现出明显的多雨特点。

这一地区毗邻东南亚地区,暖湿气流较为频繁,加上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使得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最多雨的地区之一。

4.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中国的两大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也在降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黄河流域由于地处内陆,加之西北干旱气候的影响,降水量较少,呈现出半干旱气候特点。

而长江流域则受到暖湿气流和地势因素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呈现出充沛的湿润气候。

5. 高原地区降水少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海拔较大,空气上升过程引起的降水较少,呈现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特点。

6. 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是中国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由于季风气流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明显的降水季节。

尤其是南方、东部沿海地区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雨水充沛;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综上所述,中国降水分布呈现出北方干旱、南方湿润、东部沿海多雨、西南地区多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差异、高原地区降水少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等特点。

了解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对于农业、水资源规划和灾害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多元文化
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不同文化、宗教和商贸活动的交流与融合,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古代丝绸之路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如陕西的秦腔、甘肃的兰州鼓子、青海的花儿等,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魅力。
独特的民俗风情
自然景观
西北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浩瀚的沙漠、雄伟的雪山、广袤的草原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加强水利、抗旱、防震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05
CHAPTER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3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河流和湖泊
02
CHAPTER
植被与土壤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以及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以禾本科、菊科等草本植物为主。
草原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内部,以耐旱、耐盐碱的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如梭梭、红柳等。
荒漠
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的阴坡和半阴坡,以针叶林为主,如云杉、冷杉等。
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链。
深入挖掘西北地区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西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THANKS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广水市一中郝又富一、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高达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0米.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降水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减少。

新疆西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惠泽,降水较多.3.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大致以200mm降水量线(大致在贺兰山一带)分为两部分:(一)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宽广坦荡,属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150-450mm,其中夏季降水高达60%以上,气候条件对牧草的生长有利,草场广布,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但冬季较长而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大风日数多以及春旱影响农业生产.(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托克逊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

由于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加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受地貌和气候的影响,源于周围山地冰雪融水的河流数量虽多,但受下渗、蒸发和引水灌溉的影响,流程短,水量小,多内流河。

自然景观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高大山体自然景观也有垂直变化。

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冲积扇平原,有高山融水的滋润,可发展绿洲农业。

二、畜牧业基地和灌溉农业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1)主要分为温带草原(主要在内蒙古东部)和山地草场(山地迎风坡上),分别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畜种。

(2)生产方式:由游牧方式向定居轮牧的方向发展。

(3)合理利用草场:①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管理,定期轮牧;②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保护草场资源,防止沙漠化和草场退化,植树种草,退耕还牧.2. 灌溉农业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平原及山麓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制约因素:水源主要分布: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主要作物: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三、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发展历史上的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的干湿地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的干湿地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的干湿地区中国的干湿地区是由我国东、中、西三个部分主要构成的。

我国的干湿地区是根据降水量多少和干旱程度来划分的,主要区分标准是年降水量的多少。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国的干区。

我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最典型的干区,这个地区降水量非常少,大部分地区每年的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甚至只有100毫米以内。

由于干旱程度比较严重,这个地区在地理上被称为“中国的西北干旱区”。

此外,我国的西南地区也属于干旱区。

这个区域的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在250-800毫米之间。

西南地区的干旱主要是受到湿润的南亚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这两种季风带来的降水有限。

而我国的湿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由于受到东海、南海和太平洋的影响,这些地区的降水量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800-2000毫米之间。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湿区,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

此外,我国的华南地区也属于湿润地区。

因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气候多样,湿润程度较高。

年降水量一般在1200-1800毫米之间。

我国的干湿地区不仅仅是由于降水量的多少来决定的,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海洋环流、气候系统等。

尽管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所以除了以上主要的干湿地区外,还有许多局部干湿地区的存在。

总的来说,我国的干湿地区是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而东南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这种干湿地区的划分既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也对我国的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有哪些特征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经常会有意外发生,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刻的去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例如说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就必须要我们去掌握,这样在发生意外时,我们能够更加及时的去处理,面积占全国陆地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

其地理位置是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内陆地区。

农业包括:东部温带草原牧场,西部山地牧场;灌溉农业:靠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

概述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

面积占全国陆地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

其地理位置是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内陆地区。

农业包括:东部温带草原牧场,西部山地牧场;灌溉农业:靠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
特点
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3000米
②因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

年降水量东部在400毫米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米以下。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④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

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⑤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那么广泛、深刻。

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有水可供灌溉之处,形成了不少肥沃的绿洲;草原自古是牧场,但若利用不合理,往往会造成荒漠化的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