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环保活动教案一只塑料袋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详案《一只塑料袋》(2篇)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详案《一只塑料袋》【活动设计】环境保护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教育”已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幼儿教育要尽早让这些21世纪的小主人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
而且,这些启蒙教育应该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一天,孩子们正在晨间锻炼,一只塑料袋飘了过来,可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把它捡起。
晨间锻炼结束后,我就设计了活动《一只塑料袋》,通过故事中捡袋子的小朋友和树妈妈的对话,来告诉小朋友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活动目标】1、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2、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1、垃圾箱一只,塑料袋一只,图片一张。
2、自制的垃圾箱两只,上面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3、各种垃圾如:纸张、酸奶瓶等若干。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塑料袋引出课题。
(1)请幼儿闭上小眼睛,教师手扔塑料袋,幼儿睁开眼睛,发现一只塑料袋在风中忽飞忽落。
(2)当小袋子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教师指着小袋子提问:这是什么?它能呆在这儿吗?它的家在哪儿呢?2、教师讲述故事《一只塑料袋》。
(1)教师轻声讲述故事:一只小袋子,在风中飘飘洒洒。
一会儿,它落在草地上,一会儿它又躺在行人的脚下,(.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一会儿它又挡住了路旁的小花。
小朋友跑过去,捡起了它。
“小袋子应放在哪儿,才不会在空中飘洒?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小袋子摇摇摆摆,不会回答。
(2)教师提问: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幼儿讨论。
教师继续讲故事:树妈妈披着头发,指着前方的箱子:“你看,你看,果皮箱,那张大嘴巴,才是小袋子最好的家。
”请一位小朋友把塑料袋放入垃圾箱,送回家。
3、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
(1)教师提问: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还是谁的家?(幼儿讨论、讲述)(2)出示老爷爷捡了雪碧瓶、纸盒子的图片。
师:“看!老爷爷在干什么?老爷爷捡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教师小结:老爷爷捡的这些纸加工以后可以再利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幼儿园小班教案《一只塑料袋》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一只塑料袋》小班教学计划《一只塑料袋》适合小班社会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一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提高环保意识,知道垃圾应该放在垃圾箱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不要做快速,“禁止”让我们看一下003010幼儿园班的教学计划。
[活动]1.知道垃圾应该放在垃圾桶中。
2.了解一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以提高环保意识。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要做“被禁止”的事情。
4.主动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喜悦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一个垃圾桶,一个塑料袋,一张照片。
2,两个自制垃圾桶,分别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3,各种垃圾如:纸,酸奶瓶等。
【活动步骤】1.老师出示塑料袋带领项目。
(1)要求孩子闭上小眼睛,老师扔一个塑料袋,孩子睁开眼睛,发现一个塑料袋在风中飘扬。
(2)当小书包引起孩子的注意时,老师指着小书包问:这是什么?可以留在这里吗?它的家在哪里?2.老师讲故事《一只塑料袋》。
(1)老师低声讲故事:一个小袋子,在风中飘扬。
过了一会儿,它掉在草地上,一次就躺在行人的脚下。
(教学计划来自:Qu。
Teachers的教学网络。
)过了一会儿,它挡住了路边的小花。
孩子们跑过去捡起来。
“小袋子应该放在哪里,以免漂浮在空中?小袋子的家在哪里?小袋子摇摆不动。
(2)老师的问题:一个小书包的家在哪里?(3)儿童的讨论。
(4)老师继续讲故事:树上的母亲垂下了头发,指着前面的盒子:“看,你看,垃圾桶,大嘴巴,小袋子的最佳家园。
“(5)要求儿童将塑料袋放入垃圾桶中并寄回家。
3.了解一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1)老师的问题:垃圾箱是一个小袋子的家,还是谁的家?(孩子们讨论,讲述)(2)出示带精灵瓶和纸盒的祖父的照片。
老师:'看!祖父在做什么?祖父对这些东西有什么用?”(3)老师总结:这些论文经过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我们称它们为可回收的垃圾。
(4)摆放两个自制的垃圾箱,引导孩子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并画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
小班环保活动教案《一只塑料袋》【优秀8篇】

小班环保活动教案《一只塑料袋》【优秀8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评语吧,篇幅、重点等均不受拘束。
相信写评语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小班环保活动教案《一只塑料袋》,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小小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故事的启发下,引导幼儿画出老虎的主要特征。
2、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绘画工具活动过程:一、故事跟画:1、一只大大的面包,它也爱漂亮。
它戴了一条项链,项链上挂了一个大大的钻石。
钻石旁边还挂了二个小钻石,真漂亮!哎!谁说我漂亮,我来瞧一瞧。
(添上眼睛)2、有点像谁?二、幼儿画:1、添加肉瘤(土黄色,然后点上黑色)2、添加嘴。
3、还缺了什么?(王字—土黄色、耳朵—小内耳、花纹—黑色)4、添上老虎的四肢、身体、花纹。
三、讲评鼓励幼儿能大胆的讲述自己所绘画的老虎:你的老虎准备做什么?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小小班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感受大鼓的声音是重重的、小铃的声音是轻轻的。
2、尝试用较有力的声音和较轻的声音分别表现大鼓和小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鼓一面、小铃一对。
活动过程:1、复习律动《走步》。
幼儿听进行曲音乐走步或拍手。
2、教师出示大鼓,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大鼓的声音的怎样的?师敲击大鼓,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3、教师出示小铃,引导幼儿观察小铃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小铃的声音又是在怎样的呢?师敲击小铃,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4、欣赏歌曲《大鼓和小铃》,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范唱歌曲《大鼓和小铃》。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感受大鼓和小铃不同的声音特点。
师再次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声音、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铃。
5、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其中“咚咚”、“叮叮叮”的部分。
小班科学《塑料袋》教案

小班科学《塑料袋》教案小班科学《塑料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小班科学教学以《塑料袋》为主题,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塑料袋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塑料袋的制作与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心;3.培养幼儿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资源准备教案、幼儿中心实物或图片、沙盘、幼儿白板、视频或音频等。
三、教学活动安排1.课前热身幼儿问答环节: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关于“塑料袋”的。
你们知道“塑料袋”是什么吗?幼儿:小许叔叔在超市拿东西用的袋子就是塑料袋。
教师:非常棒!那么,你们知道塑料袋是如何制作的吗?会带来哪些影响呢?2.教学过程2.1 环节设计导入幼儿中心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学习塑料袋的使用情况。
2.2 认知性情节设计幼儿白板讲解:1.什么是塑料袋?塑料袋是一种薄薄的、方便携带的、可以用于装载各种物品的塑料制品。
2.塑料袋的种类塑料袋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为PE袋、PP袋、PVC袋和POF袋等。
3.塑料袋的制作过程塑料袋的制作过程主要有挤出法、吹膜法等。
4.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且废弃的塑料袋不能被生物自然分解,对环境是有害的。
2.3 操作性情节设计1. 活动一:制作“环保袋”把废旧衣物、床单洗干净布,大人帮助裁剪成合适的尺寸,幼儿背后的大人帮助幼儿用缝纫机进行单线或双线缝制。
幼儿们可以用颜料、贴纸等装饰自己的“环保袋”;2. 活动二:制作“雨衣”利用废弃塑料袋,把废旧衣物进行缝合,制成“雨衣”等,让幼儿了解既环保又实用的做法。
2.4 探究性情节设计教师把幼儿集中在沙盘旁,用盆子盛水,让幼儿去控制塑料袋的浮力,探究塑料袋如何浮在水面上,沉下去又如何。
2.5 感悟性情节设计让幼儿思考:1.我们们可以做些什么保护环境呢?幼儿可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可以多使用环保袋,不乱扔垃圾等。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只塑料袋》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只塑料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认识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幼儿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情感态度目标:让幼儿感受到环境的美好和伟大,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与意愿。
教学内容•小班园地探索(5分钟):孩子们在校园中认识一下垃圾桶,并试图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
•教学过程(15分钟):老师通过讲故事《一只塑料袋》来向孩子们展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结合故事中的情境,老师通过提问、发现、体验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以及对环境的认识。
•主题活动(25分钟):孩子们分组完成垃圾桶排序,老师通过一定的游戏性设计,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环保的乐趣,并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各种垃圾桶的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认为孩子们对环境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对环保的意识也更加明显。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概念理解还比较浅薄,实际操作中也比较困难。
但通过老师和家长的规范指导,孩子们逐渐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逐渐能够做得更好。
故事梗概《一只塑料袋》是讲述一只塑料袋在大海中漂浮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请人们应该重视海洋环境,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白色的塑料袋,它被随意丢弃在了海岸边。
一只海龟困在了棉絮中,白色的塑料袋成了它最大的问题。
一只鲨鱼为它提供了帮助,但是在离开之前,它又把针对水母的懒散态度和对塑料袋的不重视带给了小鱼。
不幸的是,一些塑料袋对小鱼们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它们把海龟和其他海洋生物绕进了巨大的迷宫。
塑料袋随着潮水日夜漂浮着,经过了很多地方,最终长到了它的极限。
最终,在风暴的洗礼下,它崩溃了,融入了海洋的深处,和海啸漂流到地球的另一端。
而我们,就该想想这个脆弱而美丽的星球,和它那无垠的水源。
小班社会公开课详案《一只塑料袋》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相对浅显,未能深入探讨塑料袋对 环境和动物的深层次危害,建议在后续课程中增加相关 内容。
实践操作环节
本节课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充分安排实践操作 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如何减少使用塑料袋等环保行为, 建议增加相关实践活动。
THANK YOU.
家庭教育延伸
与家长沟通
与家长沟通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鼓励家长在家中加强对幼儿环保意 识的培养。
家庭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关于环保的活动,如一起制作环保袋、进行 垃圾分类等。
06
活动反思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幼儿参与度
本节课中,幼儿们对塑料袋的探索和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课堂氛围热烈。
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塑料袋的危害可能无法理 解,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引导。
幼儿兴趣点
幼儿对于生活中的物品都比较好奇,塑料袋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够引起幼 儿的兴趣。
通过学习正确使用塑料袋的方法,幼儿可以获得实际的生活技能,增加自信心和 成就感。
02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塑料袋对环境 的影响。
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其他幼儿进 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环保意识的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不足与改进方案
课程时间安排
本节课时间紧凑,部分幼儿在讨论环节未能充分发表观 点,建议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延长讨论时间。
04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猜谜语
教师出示塑料袋,请小朋友们 猜一猜这是什么。
塑料袋的用途
环保教案:小小塑料袋 (通用7篇)

环保教案:小小塑料袋(通用7篇)环保教案:小小塑料袋篇1活动目标一、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及限塑令。
二、能用各种艺术形式装饰塑料袋。
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养成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鼓励幼儿向周围的人宣传环保。
活动准备各种塑料袋、水彩笔、剪刀、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活动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塑料袋,说一说,是怎样玩塑料袋的二、装饰塑料袋鼓励幼儿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展开想象力,装饰塑料袋(做成风筝,做成小背心、在塑料袋上画画······)三、展示介绍作品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同伴间互相评一评。
四、了解“限塑令”塑料袋的用途很多,可是它也污染环境,于是,国家颁布了“限塑令”。
五、环保小卫士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想为环保做什么事情。
环保教案:小小塑料袋篇2•一、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塑料袋很难溶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通过制作环保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3、通过活动懂得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义,萌发保护环境意识。
二、活动准备:1、场地:华盖山2、幼儿自制塑料袋衣、裤,等装饰品;3、实验用品:烧杯、塑料袋、水、醋、打火机;课前把塑料袋埋好在华盖山上。
4、录音机、欢快的歌曲5、废旧品、剪刀、碎布、胶布等等三、活动过程:(一)走秀入场(身着自制塑料袋衣、裤,等装饰品)1、幼儿走秀后入座。
2、师提问:你们身上的多了一样什么东西?3、讨论塑料袋的好、坏。
4、家里人是如何处理塑料袋的?(二)塑料袋的危害性(查看实验结果)1、查看实验结果,证明塑料袋的危害性:A、用水浸泡B、用醋浸泡C、用火去烧D、用土去埋2、和孩子一起总结实验结果3、师提问:这样很难烂掉、溶解掉的塑料袋,你们在那里还见过呢?(幼儿发散性回答)4、总结:散落的塑料袋会造成“视觉污染”,危害我们的城市,还有废旧的塑料袋进入环境后,由于它很难溶解在土壤里,就会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死亡。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一只塑料袋》

幼儿园小班优质教案《一只塑料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七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一只塑料袋展开,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思考塑料袋的特性、用途以及与环保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塑料袋的外观、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分类和整理物品。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幼儿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简单垃圾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塑料袋与环保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塑料袋的特征,学会简单分类和整理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一只塑料袋、各种物品(如玩具、文具、零食等)、垃圾分类图、教学PPT。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一只有图案的塑料袋,邀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外观、颜色、质地等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物品,引导幼儿将物品分类放入塑料袋。
(2)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图上的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只塑料袋和若干物品,进行物品分类比赛。
(2)幼儿用彩笔、画纸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环保的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一只塑料袋的外观、颜色、质地等特征。
2. 物品分类方法。
3. 简单垃圾分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收集家中的废旧塑料袋,进行垃圾分类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如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
2. 家长评价:请家长观察幼儿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在作业本上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垃圾分类环节,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尝试用废旧塑料袋进行创作,如制作环保手提袋、玩具等,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增进亲子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环保活动教案《一只塑料袋》
【活动设计】
环境保护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教育”已走进
中小学生的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幼儿
教育要尽早让这些21世纪的小主人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
蒙教育。而且,这些启蒙教育应该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一天,孩子们正在晨间锻炼,一
只塑料袋飘了过来,可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把它捡起。晨间
锻炼结束后,我就设计了活动《一只塑料袋》,通过故事中
捡袋子的小朋友和树妈妈的对话,来告诉小朋友垃圾应放在
垃圾箱里。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2、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垃圾箱一只,塑料袋一只,图片一张。
2、自制的垃圾箱两只,上面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
标记。
3、各种垃圾如:纸张、酸奶瓶等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塑料袋引出课题。
请幼儿闭上小眼睛,教师手扔塑料袋,幼儿睁开眼睛,
发现一只塑料袋在风中忽飞忽落。
当小袋子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教师指着小袋子提问:这
是什么?它能呆在这儿吗?它的家在哪儿呢?
2、教师讲述故事《一只塑料袋》。
教师轻声讲述故事:
一只小袋子,在风中飘飘洒洒。
一会儿,它落在草地上,一会儿它又躺在行人的脚下,
一会儿它又挡住了路旁的小花。
小朋友跑过去,捡起了它。“小袋子应放在哪儿,才不
会在空中飘洒?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小袋子摇摇摆摆,不会回答。
教师提问: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幼儿讨论。
教师继续讲故事:
树妈妈披着头发,指着前方的箱子:“你看,你看,果
皮箱,那张大嘴巴,才是小袋子最好的家。”
请一位小朋友把塑料袋放入垃圾箱,送回家。
3、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
教师提问: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还是谁的家?
出示老爷爷捡了雪碧瓶、纸盒子的图片。
师:“看!老爷爷在干什么?老爷爷捡了这些东西有什
么用?”
教师小结:老爷爷捡的这些纸加工以后可以再利用,我
们把它们称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出示自制的两只垃圾箱,引导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引
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标志。
幼儿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师幼共同把垃圾分类并送入到相对应的垃圾箱中。
4、讲评、小结。
师:“故事中的小朋友看见了小袋子能把它捡起来,他
做得对吗?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学习,看到垃圾主
动捡起来,不乱扔垃圾,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