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电影《音乐之声》

合集下载

《音乐之声》让我更加珍惜音乐的力量

《音乐之声》让我更加珍惜音乐的力量

《音乐之声》让我更加珍惜音乐的力量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传递情感,激发思考。

在我生活中,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直到我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我才真正意识到音乐的力量和它对我的影响。

《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伯特·怀斯切尔执导的经典音乐剧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玛利亚如何通过音乐改变了一个家庭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让我陶醉于美妙的旋律中,还让我对音乐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电影中的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故事的背景音,更是情感的表达工具。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例如,电影中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充满了希望和梦想,它鼓舞着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而《Do-Re-Mi》这首欢快的歌曲则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和无限可能性。

这些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让我更加珍惜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和力量。

除了音乐本身,电影中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玛利亚这个角色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年轻女子,她用音乐改变了一个固执的家庭。

她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明白了音乐的力量可以改变人们的心态和观念。

而电影中的冯·特拉普家庭成员也在音乐的熏陶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最初的抵触和排斥,到最后的接受和欣赏,这一切都归功于音乐的力量。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更加相信音乐的力量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灵,带来和谐和团结。

此外,电影中的剧情也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故事中的音乐教育家鲍尔特教授坚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他通过音乐教育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这让我明白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才能,还可以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

我开始更加珍惜自己在音乐教育中所受到的机会,也更加意识到音乐对我个人成长的影响。

通过观看《音乐之声》,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深化。

我明白了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

《音乐之声》剧情简介

《音乐之声》剧情简介

《音乐之声》剧情简介《音乐之声》是一部充满爱与温暖的经典音乐电影,影片以其动人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和精彩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故事发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奥地利。

女主角玛利亚是一个活泼开朗、热爱大自然和音乐的年轻女子。

她原本在修道院中修行,但由于她的个性过于活泼好动,不太适合修道院的生活,院长决定让她去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

特拉普上校是一个严肃刻板的军人,他的妻子早逝,留下了七个孩子。

孩子们在严厉的家教下,生活得十分压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玛利亚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玛利亚用她的爱心和耐心,逐渐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

她不像之前的家庭教师那样严格,而是带着孩子们去大自然中玩耍,教他们唱歌、跳舞,让他们重新找回了童年的欢乐。

她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玛利亚也与特拉普上校逐渐产生了感情。

然而,此时纳粹德国已经吞并了奥地利,特拉普上校不愿意为纳粹效力,决定带着全家逃离奥地利。

影片中的音乐是一大亮点,《哆来咪》《雪绒花》等歌曲至今仍然广为传唱。

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与剧情紧密结合,完美地烘托了气氛,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玛利亚带着孩子们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唱歌嬉戏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回荡在山间,仿佛一幅美好的画卷。

而当特拉普上校一家在晚会上演唱《雪绒花》时,歌曲中蕴含的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影片的结尾,特拉普上校一家成功逃脱了纳粹的追捕,他们翻山越岭,走向了自由和希望。

《音乐之声》通过讲述玛利亚和特拉普上校一家的故事,展现了亲情、爱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它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以及爱和勇气在面对困难时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触动心灵、传递正能量的经典之作。

它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美好的情感,使其历经多年依然魅力不减,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概述:《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伯特·维斯特曼执导的经典音乐剧电影,于1965年上映。

该电影以音乐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年轻的音乐家到一个富有的军官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并最终将家庭的六个孩子带入音乐事业的故事。

电影中的音乐作为情节和角色发展的重要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动和快乐。

一、曲目简介:本部电影共包含了多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下面对其中几首进行简要赏析:1、《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这是电影的主题曲,由朱利·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演唱。

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表达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快乐。

2、《Do-Re-Mi》(C调上的小调)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童谣,由朱利·安德鲁斯和孩子们合唱。

歌曲通过简单易学的旋律和歌词,教给观众音阶的概念,同时传递了音乐的教育意义。

3、《Edelweiss》(雪绒花)这是一首温柔动人的歌曲,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演唱。

歌曲以雪绒花为象征,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和珍惜。

二、音乐与情节发展: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

1、让·西默瑞安(Maria Rner)的音乐才华:作为主角,让·西默瑞安通过她的音乐才华,影响了冯·特拉普家庭的孩子们,并与冯·特拉普上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用音乐治愈了孩子们的创伤,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2、音乐的教育意义:电影中的音乐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形式,更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工具。

让·西默瑞安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孩子们培养了对音乐的热爱,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Copyright):指对于原创作品的独家权利,包括复制、分发、公开表演、展示等权利。

2、音乐授权(Music Licensing):指向他人购买使用音乐作品的许可证。

《音乐之声》介绍

《音乐之声》介绍

《音乐之声》介绍《音乐之声》(美国音乐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家、电影作曲家理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

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

修女玛丽亚来到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的家里担任家庭教师。

能歌善舞的玛丽亚十分爱护特拉普的亡妻留下的7个儿女,并用动人的歌声和各种有益的游戏教育孩子们,使他们得到慈母般的温暖和良好的教育。

最后,上校与玛丽亚建立了纯真的感情。

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他们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写成的插曲至今已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

主题歌《音乐之声》以独唱、合唱等形式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歌曲以一连串巧妙动人的比喻,抒发了玛丽亚对音乐的热爱。

插曲《Do Re Mi》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作者把自然音阶的7个唱名与英语中和这些唱名发音接近的词巧妙地编在一起,使整首歌曲显得十分生动有趣。

全曲在旋律上运用了模进等手法及灵活的乐句变化,显得既简洁明快,又富于变化,唱起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

影片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玩木偶时唱的那首《孤独的牧羊人》,吸取了流行于瑞士、奥地利等国山区的约德尔民歌调的风格。

歌中频繁出现的七、八、九度音程的大跳,真假声的交替以及领唱、重唱、合唱与色彩绚丽的伴奏的交融,使整首歌曲跌宕起伏、诙谐风趣。

插曲《雪绒花》是上校因看到孩子们欢乐嬉戏的情景而回忆往事时所唱的,深情悠长的歌调以34拍唱出。

全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他插曲如《我心爱的一切》也具有独特的韵味。

玛丽亚由英国演员兼歌唱家朱莉·安德丝扮演。

她热情奔放的歌声和表演为影片增添了很强的艺术魅力。

这部影片曾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上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

电影《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之声》一、电影基本信息1.1 电影名称:《音乐之声》1.2 导演:罗伯特·怀斯1.3 编剧:欧维尔·哈默斯坦1.4 出品时间.1965年1.5 电影类型:歌舞剧、传记、家庭片二、剧情梗概2.1 背景介绍《音乐之声》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奥地利。

主角玛利亚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她加入一家上尼兹山修道院,但她的个性过于活泼,与修道院的规矩不相符,于是调往一个富有的家庭担任家庭教师。

2.2 主要情节1) 玛利亚抵达冯特贝格家,开始教育冯特贝格的七个孩子,她以歌唱和音乐为媒介与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关系。

2) 冯特贝格男爵对音乐一无所知,但在玛利亚的影响下,他也重新找到了对音乐的热爱。

3) 冯特贝格家领导阶层不满孩子们被外界的影响,试图把玛利亚赶走;但经过一系列事件后,他们认识到孩子们在玛利亚的教育下的进步,决定留她在家。

4) 玛利亚为冯特贝格家准备了一个音乐会,孩子们在表演中展示了他们的才华。

然而,奥地利纳粹势力日益强大,冯特贝格家面临种族歧视。

5) 最终,冯特贝格一家决定逃离奥地利,并在逃亡过程中玛利亚与冯特贝格男爵相爱并结婚。

三、角色介绍3.1 玛利亚·冯·特拉普:担任冯特贝格家的家庭教师,以她的音乐才华影响了冯特贝格家的每一个成员。

3.2 冯特贝格男爵:玛利亚的雇主,一开始对音乐不感兴趣,但在玛利亚的教育下渐渐改变。

3.3 冯特贝格女士:孩子们的母亲,去世后留下了冯特贝格一家面临的巨大挑战。

3.4 冯特贝格的七个孩子:鲍勃、弗里德里希、路易莎、库尔特、布鲁根、玛蒂尔达和吉特尔。

四、影片风格和主题4.1 影片风格:《音乐之声》是一部充满了音乐和舞蹈的歌舞剧片,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情的家庭故事。

4.2 主题:音乐、家庭、爱与希望是这部电影的主要主题。

通过音乐的力量,家庭成员重新找到了彼此的联系,爱情也在音乐的浪漫氛围中得到了升华。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音乐之声》是一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经典电影,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等主演。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修女玛丽亚来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通过音乐和爱改变了这个家庭的故事。

影片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

朱莉·安德鲁斯饰演的玛丽亚充满活力和热情,她的歌声和舞蹈为影片增色不少。

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的冯·特拉普上校则是一个严肃而又善良的人,他与玛丽亚之间的感情发展也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

此外,其他演员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为影片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电影以其动人的音乐、温馨的情感和美丽的画面而闻名。

其中的音乐元素是该电影的一大亮点。

电影中穿插了许多经典的歌曲,如《哆来咪》、《雪绒花》等,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充满了深意,为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

除了音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主角玛丽亚是一个乐观、善良、充满爱心的人,她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和人格魅力感染了上校一家,让他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勇气。

而上校则是一个严厉、冷漠的人,但在玛丽亚的影响下,他逐渐变得温柔、体贴,学会了关爱家人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电影中的主题也十分深刻,它探讨了爱、家庭、自由和战争等主题。

通过这些主题,电影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梦想。

《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融合了音乐、情感、美丽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启示。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之作,值得一看再看。

【音乐】《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

【音乐】《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在光影交错的银幕世界里,有一部影片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过观众的心田,它就是《音乐之声》。

这部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主演的经典音乐剧电影,自1965年上映以来,便以其悠扬的歌声、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不朽传奇。

一、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交响《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风景如画的奥地利萨尔茨堡,这里不仅有着壮丽的阿尔卑斯山景,更有着浓郁的音乐氛围。

影片一开始,随着修女玛丽亚(朱莉·安德鲁斯饰)在山间奔跑,伴随着她的是悠扬的风声和鸟鸣,仿佛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与玛丽亚的歌声遥相呼应。

这种音乐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不仅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土地,更深刻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净化与自由。

二、爱与自由的勇敢追求玛丽亚,一个热爱音乐、充满活力的年轻修女,因不适应修道院的严格规矩而被派往海军上校特拉普家做家庭教师。

在这里,她遇到了性格古板却内心温柔的特拉普上校(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以及七个性格迥异的孩子。

玛丽亚用她的歌声和爱心,逐渐融化了上校和孩子们心中的冰霜,让原本沉闷的家庭充满了欢笑与歌声。

而玛丽亚与特拉普上校之间,也从最初的相互误解,发展到了深情的相爱。

他们勇敢地打破了世俗的束缚,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与自由,这种精神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显得尤为珍贵。

三、经典旋律的永恒魅力《音乐之声》中的音乐,无疑是影片的灵魂所在。

从《哆来咪》的欢快活泼,到《雪绒花》的深情悠扬,再到《孤独的牧羊人》的诙谐幽默,每一首歌曲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这些旋律不仅成为了影片的标志性元素,更跨越时空,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

每当这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总能勾起人们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除了影片本身的魅力外,《音乐之声》的幕后故事也同样引人入胜。

朱莉·安德鲁斯在拍摄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音乐才华和表演天赋,她不仅亲自演唱了所有歌曲,还通过精湛的演技,将玛丽亚的纯真、热情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首流淌在心灵深处的优美乐章,让人陶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影片的开头,那壮丽的阿尔卑斯山美景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一下子把我吸引进了这个充满爱与音乐的世界。

女主角玛利亚那活泼开朗的性格,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整个荧幕。

她热爱大自然,喜欢在山间奔跑、歌唱,那种自由奔放的气息让人好生羡慕。

玛利亚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的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温馨。

一开始,孩子们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下,显得拘束和压抑。

但玛利亚用她独特的教育方式,用音乐打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扉。

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让原本沉闷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如《哆来咪》,不仅是简单的音符组合,更是传递爱与快乐的信使。

孩子们从最初的抗拒,到后来对玛利亚的依赖和喜爱,这个过程让人感受到了爱与耐心的力量。

而冯·特拉普上校,这个看似严肃刻板的男人,内心其实也有着柔软的一面。

他在与玛利亚和孩子们的相处中,逐渐放下了过去的阴霾,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尤其是当他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的时候,那种久违的亲情和温暖让人感动不已。

电影中的音乐,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每一首歌曲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灵魂,与剧情完美融合。

无论是欢快的《孤独的牧羊人》,还是深情的《雪绒花》,都让人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

这些歌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推动剧情发展、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

当听到《雪绒花》那悠扬的旋律在危机时刻响起,人们的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音乐的喜爱,更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影片中的爱情,也是那么的纯真美好。

玛利亚和上校从相互的不理解,到逐渐产生感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动人。

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在平凡的相处中,在眼神的交汇和心灵的契合中悄然绽放。

这种爱情,让人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在不经意间走进你的生命,给你带来幸福和温暖。

除了音乐和爱情,电影所展现的家庭观念也让人深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励志电影《音乐之声》
基本信息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于1965年上映。

改编自玛利亚·冯·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

电影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

这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

影片上映后当年票房达到1.59亿美元,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影片、导演等五项大奖,写下了好莱坞影坛历史性的一页。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利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

修女院里的女院长(Mother 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

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利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利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这里指丧偶的男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

很快,玛利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利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利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

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休闲的服装,带领他们到花园水池游玩,在美
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

孩子们原有的拘谨和忧
郁逐步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 Max)和
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

上校对玛利亚的做法十分不满,不过当他听到孩子
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利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
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

玛利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
木偶戏即孤独的牧羊人,上校为玛利亚能够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
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

在舞会中,玛利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
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

出乎意料的是,上
校走过来和玛利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
目了然。

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利亚回修道院。

玛利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利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

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

他们
到修道院找玛利亚却没能见到她。

玛利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
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
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

于是,玛利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利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利亚和上校之间的
感情,便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利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
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

当他们还在度蜜
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

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
也成了纳粹下的一员。

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
帜横行了。

而上校和玛利亚不同意在自己家挂纳粹国旗,但当他们不
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
乐节(Salzburg Festival)。

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

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
离开奥地利。

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
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

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
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

在这时,上校和玛利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借着音乐的掩护逃离演出
现场,纳粹尾随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协助下,上校一家人
藏在了墓碑后面,但被罗夫发现,并且漏了行踪,之后开车躲过纳粹
的追踪,而纳粹的车却被修女们拔掉了电动机,不能发动追赶,然后
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影片评价
1、《音乐之声》是电影相当经典的音乐片,取材于奥地利修女玛
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百老汇同名音乐剧
改编而成。

片中众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电影观众沉醉不已,理查
德·罗杰斯创作的优美动听、流畅生动的音乐和百老汇制作人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撰写的雅俗共赏、惹人喜爱的歌词,无疑是影片取
得空前成功的关键因素,负责编曲兼指挥的影片音乐总监欧文·柯斯
堤尔所以获得了奥斯卡音乐奖。

自上映以来,《雪绒花》、《哆来咪》等多首歌曲被广为传唱,成为经典曲目,《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
驻留唱片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

2、《音乐之声》这部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反映的是严肃、深刻、崇
高的人道主义内涵,也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反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
暴的必胜信念。

影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雅致的别墅,七
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