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鉴赏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音乐之声》音乐赏析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
影片里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
《音乐之声》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
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
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
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
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优美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电影《音乐之声》最令人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
《音乐之声》的题材来自生活,却又将之升华从而使之高于生活,它以音乐抒发人类最淳朴的感情,以感情动人,整部音乐剧充满了诗性的美和浪漫,像一朵清新而独特的百合,散发出满室的清香。
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欢快活跃的“Do-Re-Mi”,“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特拉普上校演唱的一派深情的“Edelweiss”,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等等,都广为流传。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1. 引言介绍《音乐之声》这部经典音乐电影的背景和意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 电影概述详细描述《音乐之声》的情节、角色和主题,包括主要场景和时间背景。
3. 原声音乐赏析3.1 主题曲《音乐之声》解读主题曲的歌词和旋律,分析其在电影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2 古典音乐介绍电影中引用的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分析其在电影中的运用效果和符号意义。
4. 历史背景与文化影响4.1 纳粹德国时期解释电影背景中的历史背景,包括纳粹德国时期的音乐政策和对音乐家的限制。
4.2 女性地位与自由意志探讨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和他们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分析音乐在电影中成为女性自由表达的媒介。
5. 音乐教育与儿童成长5.1 音乐的教育作用讨论电影中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分析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5.2 童声合唱和儿童音乐剧介绍电影中的童声合唱和儿童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分析其在电影中的情节推动和情感表达。
6. 音乐与爱情探讨电影中音乐对爱情的表达方式,分析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和强化剧情的手段。
7. 结语总结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赏析,强调其在电影史和音乐影响上的地位和意义。
附件:电影《音乐之声》的海报、剧照和相关音乐资源。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法:保护创作者对其原创作品的权利,包括音乐作品的演奏、复制和发行权。
2. 表演权:指演艺人员对其表演活动享有的权益,包括音乐演唱和演奏等。
3. 作曲权:指作曲家对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享有的权益,包括改编、演奏和发行等。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

第二次播放《音乐之声》
讨论: 舰长为什么总是这么冷酷? 是什么打开了他的心扉? 谁带来的? 音乐的作用与特点?
小结音乐的作用: 推动剧情的发展。 小结音乐特色: 与剧情的完美结合。
《信心》
讨论: 这段音乐唱出了什么? 音乐的作用及特点?
音乐,电影的心灵导师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电影的相关知识。 2、了解音乐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在电影中所起到的 特殊作用。 3、体会这部影片的音乐特点。 4、从音乐美中感悟人性美,培养学生从不同艺术 角度感悟、赏析影片的能力。
片头《音乐之声》
1、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感 觉? 2、 伴 随 着 欢 快 悠 扬 的 管 弦 乐,你看到了什么风景? 3、对比探究:如果抽调音 乐,美的感受会不会减分? 4、从她的美丽的歌声中你 听出她是个怎样的女孩儿?
小结音乐的作用: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结音乐特色: 与心理的完美结合。
《雪绒花》
1.舰长演唱时为什么哽咽了? 2、表现了他什么情怀? 3、为什么选择《雪绒花》? 4、为什么在纳粹的监视下,全场观众敢与舰长一起合唱这首歌? 5、影片的主题。 6、 对比探究:影片不仅关乎感情,还关乎战争。有人说,后半部分该用低沉压抑的音 乐,但影片的音乐自始至终都以欢快优美的旋律为主,这是否合适?
The End!
小结音乐的作用: 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小结音乐的特色: 与主题的完美结合。
音乐,电影的心灵导师
电影音乐的作用: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推动剧情,自然发展 刻画人物,展示内心 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本片的音乐特点:
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 音乐与剧情的完美结合 音乐与心理的完美结合 音乐与主题的完美结合
从《音乐之声》看电影音乐

从《音乐之声》看电影音乐《从〈音乐之声〉看电影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以动人的故事、出色的表演和美丽的画面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其精彩绝伦的音乐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这部影片中的音乐犹如璀璨的明珠,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深度。
电影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影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营造氛围,让观众迅速沉浸到影片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在《音乐之声》的开场,当女主角玛利亚在阿尔卑斯山的草地上歌唱《音乐之声》这首歌曲时,那欢快的旋律、清新的歌词以及女主角优美的嗓音,瞬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美丽世界。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有那自由自在的氛围,都通过音乐得以生动展现。
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微风的吹拂,嗅到青草的芬芳,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所营造的强烈氛围。
电影音乐还能够塑造人物形象。
在《音乐之声》中,每个主要人物都有与其性格特点相契合的音乐主题。
玛利亚的音乐主题通常是充满活力和乐观的,这与她天真善良、勇敢无畏的性格相一致。
而男主角冯·特拉普上校的音乐主题则显得严肃而深沉,反映了他过去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
通过这些特定的音乐主题,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仿佛与角色建立了一种心灵上的联系。
此外,电影音乐对于推动剧情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影片中,音乐往往成为了情节转折和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例如,在孩子们与玛利亚一起排练歌曲和舞蹈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家庭的氛围也越来越温馨。
而这些音乐表演不仅是欢乐的场景,更是他们情感交流和关系深化的重要时刻,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上校听到孩子们的歌声,他内心的坚冰开始融化,这也成为了他性格转变和家庭关系改善的关键节点。
音乐在这里巧妙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让故事的进展更加自然流畅。
电影音乐还能够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当我们看到玛利亚和孩子们在困难面前依然保持乐观,唱起《哆来咪》等歌曲时,那充满希望和勇气的旋律会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之声》的音乐赏析

“让我们从头开始学习,从这儿开始真有趣,你要念书就先学ABC,你要唱歌就先学哆来咪,哆来咪这三个音符最先遇到你,哆来咪发嗦拉西,doe是一只小母鹿,ray是金色阳光, me 是称呼我自己, far是道路远又长, sen是穿针引线,la是紧紧跟着嗦,xi是茶片和面包。
”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这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由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改写,在编、导、演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下,于1965年由福克斯公司拍成电影以音乐剧的形式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
????见习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
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
只要修道院的门开着,她就常在苍翠的群山间象云雀一样歌唱,在洁净的小溪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
《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
????上校家失去了母爱的七个孩子聪明却顽皮,各有各的性格、爱好和理想,孩子们喜欢唱歌却从未有人教,而且严厉的父亲又不大与他们亲近,使孩子们的性格得不到正常发展。
玛丽亚以诚相待的态度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郊游、爬树和划船,从最最基础的“Do-Re-Mi-Fa-So-La-Ti”音符教起,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换来了孩子们的信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整个故事是那么的完美,以至于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影片里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歌曲《哆、来、咪》、《雪绒花》、《再见》等至今仍被人们传唱着。
????亲爱的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喜欢音乐的孩子,而且有可能成为音乐的天才。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概述:《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伯特·维斯特曼执导的经典音乐剧电影,于1965年上映。
该电影以音乐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年轻的音乐家到一个富有的军官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并最终将家庭的六个孩子带入音乐事业的故事。
电影中的音乐作为情节和角色发展的重要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动和快乐。
一、曲目简介:本部电影共包含了多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下面对其中几首进行简要赏析:1、《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这是电影的主题曲,由朱利·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演唱。
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表达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快乐。
2、《Do-Re-Mi》(C调上的小调)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童谣,由朱利·安德鲁斯和孩子们合唱。
歌曲通过简单易学的旋律和歌词,教给观众音阶的概念,同时传递了音乐的教育意义。
3、《Edelweiss》(雪绒花)这是一首温柔动人的歌曲,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演唱。
歌曲以雪绒花为象征,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和珍惜。
二、音乐与情节发展: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
1、让·西默瑞安(Maria Rner)的音乐才华:作为主角,让·西默瑞安通过她的音乐才华,影响了冯·特拉普家庭的孩子们,并与冯·特拉普上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用音乐治愈了孩子们的创伤,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2、音乐的教育意义:电影中的音乐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形式,更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工具。
让·西默瑞安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孩子们培养了对音乐的热爱,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Copyright):指对于原创作品的独家权利,包括复制、分发、公开表演、展示等权利。
2、音乐授权(Music Licensing):指向他人购买使用音乐作品的许可证。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音乐之声》是一部由罗伯特·怀斯导演、于1965年上映的经典音乐剧电影。
这部电影以充满音乐、歌舞表演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教师玛丽亚在奥地利边境山区的一座修道院中任教的故事。
通过音乐和爱的力量,她改变了严厉的父亲以及一家人,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快乐。
音乐是《音乐之声》的核心,本文将对电影中的音乐进行赏析。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都有所涉猎。
首先,这部电影运用了一些著名的古典音乐作为配乐,如莫扎特的《多纳·诺布雷》和《婚礼进行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斯特劳斯的《无尽的蓝色多瑙河》等。
这些古典音乐作品以其优美旋律和动听的编曲赋予了电影以沉稳、高雅的气质。
除了古典音乐,电影中还贯穿着一些原创的歌曲,如电影开头的《声乐演唱会序曲》以及玛丽亚在教授孩子们时唱的《你是阳光》。
这些歌曲充满活力和欢快,词曲相得益彰,表达了角色们内心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
特别是《你是阳光》,它以简单明了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对每一位孩子的鼓励和爱,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温暖的情感世界。
此外,电影《音乐之声》还包含了一些经典的歌舞表演场景。
例如,玛丽亚和冯·特拉普舞蹈《斋塔》中,他们以轻快的步伐和优雅的姿态舞出了爱情的甜蜜;而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冯·特拉普举办的音乐会中,孩子们演唱了《那落日下绽开的夜间花园》和《光逐渐退去》,以动人的歌声和精彩的舞蹈征服了观众的心。
《音乐之声》不仅有着精彩的音乐,还通过音乐传达了一些深刻的思想。
就像电影中所展示的那样,音乐有着无穷的力量,可以超越语言、文化和社会的界限,打动人心,传递情感。
音乐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和心境,也能够改变整个社群的氛围和态度。
这对电影中的角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通过音乐找到了勇气和希望,改变了以往的固定观念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电影《音乐之声》通过精彩的音乐和歌舞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作品。
【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赏析】音乐之声中音乐的艺术价值

【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赏析】音乐之声中音乐的艺术价值[关键词]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艺术美国著名电影《音乐之声》,堪称电影的经典佳作。
电影里所采用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情节、优美的自然风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无一不引发观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中所采用的音乐是非常成功的。
电影《音乐之声》由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怀斯将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进行改编,改编后的电影中,音乐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电影仍然把部分对白用歌曲演唱的形式来表现,用舞蹈来代替电影角色的人物动作。
采用音乐烘托环境气氛,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剧情向高潮发展。
电影《音乐之声》中音乐的成功运用,极具欣赏与审美价值。
背景介绍(一)电影基本剧情《音乐之声》在1959 年于纽约的纽伦特?丰泰纳戏院首次公演取得成功,得到广大影迷的肯定,到目前仍然可以吸引大批观众。
电影采用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
影片生活气息浓厚,自然风光优美,令人心驰神往,讲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充满理解、爱心的故事,感人肺腑。
《音乐之声》这一故事发生在诞生著名钢琴神童莫扎特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在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
故事的主人公是修道院见习修女玛丽亚,她酷爱唱歌、热爱自然、生性活泼善良。
她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合格的修女,但是由于她热爱自然,经常忍不住跑到远山放声高歌。
修道院众多修女认为她种种行为表现破坏了规则,院长也认为玛丽亚不适合在修道院做修女,让她到特拉普上校家给7个小孩做家庭教师。
玛丽亚是特拉普上校家的第12位家庭教师,刚到上校家时毫无例外地受到孩子们的百般刁难,但她用体谅和关怀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
为了解除孩子们的束缚,还原她们的天性,玛丽亚把他们带到郊外,在美丽的原野里快乐地吃晚餐、放声高歌、翩翩起舞,让孩子们享受充满欢乐的生活。
同时,玛丽亚还教会了孩子们唱歌,重新将歌声带回了这个家庭。
特拉普上校也被玛丽亚的聪明善良、积极乐观的性格所吸引,两人产生了美好的爱情,最后,玛丽亚与特拉普上校相互爱慕,最终在孩子们的支持下结为夫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之声》电影音乐赏析
——音乐触摸灵魂、记录人生
我是在高中英语课中第一次观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影片的音乐就好像是一场洗礼, 当时就被它的音乐深深的感染!而学习过电影音乐赏析之后,以一种相对专业的眼光去审度、重温这部影片,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此时才真正了解到音乐之于电影的真正魅力……它不仅仅再是一部简单的音乐剧,而是我们对生活的遐思与热爱……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取材于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
这是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怀斯和美国著名剧作家恩斯特•莱赫曼继《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后再度携手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音乐电影,不得不说的便是影片音乐的安排,两位大师的集合尤其善于在复杂的节奏中寻求一种惊人的和谐,旋律自然、流畅而简洁,但简洁中又显示出高度的技巧。
片中的作曲就是这种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不乏许多经典歌曲。
此时两位大师均处于事业巅峰时刻,开创了其雄霸百老汇近二十年的音乐剧黄金时期,他们合作的代表作还包括《南太平洋》、《国王与我》、《俄克拉荷马!》等
该影片1966年获得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效(两座小金人)和最佳配乐六项大奖以及十项奥斯卡提名;同年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喜剧/音乐类)和最佳女演员(喜剧/音乐类)两项大奖以及两项金球奖提名;2001年获得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颁发的国家影片登记奖。
这是好莱坞音乐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其影响力至今未减。
《音乐之声》是一部以音乐、家庭和爱情为主题的电影,故事结构紧凑,风格轻松温馨,音画一流。
影片讲述了天性自由、活泼善良的实习修女Maria到萨尔茨堡当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
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Maria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教他们唱歌、跳舞,给这个呆板、冰冷的家庭带去了歌声和笑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看到这个家庭又重新充满了欢乐温馨的气氛,而他的“水兵们”也已被训练成了一支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这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也唤起了他对Maria的爱情。
在男爵夫人的介绍舞会中一支奥地利的民间舞蹈(Laendler)是彼此了解到对方的心意,关系迅速升温,而这一切都被男爵夫人看在了眼里,舞会中途退场劝Maria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后经心灵导师Mother Abbess 院长的开导,Maria终于再次鼓起勇气,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之后,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
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所拦,而Max的出现则为故事的结局做了完美铺垫----上校一家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帮助下,全家逃出了纳粹的魔掌。
影片最后的镜头是特拉普一家爬上阿尔卑斯山,离开多难的祖国到达瑞士,曙光象征着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音乐之声》的剧情并不复杂,也没有所谓的宏大和壮观,但却更能走进人们的心灵。
在现场聆听观赏,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被许许多多的爱所包围。
片头主题音乐《The Sound Of Music》(由Maria于群山之间平原上上演唱),它洗涤着心灵,表达着她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为本部影片奠定了情感基调;而由院长和修女们演唱幽默诙谐的一曲《Maria》使观众进一步了解到女主角Maria的性格特征,起到了描绘作用,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Maria离开教堂到军官家当孩子的家庭教师埋下伏笔;而前往军官家时的《I Have Confidence》是Maria 抛去顾虑和担心,重新获得勇气的
自我的心灵独白,属音画平行;
一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 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Maria迅速拉近了和孩子们的关系,尽管他们喜欢恶作剧,而且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缺点,但心灵如音乐般美丽的Maria却用爱接纳、包容、转化了一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Maria把她对于生活的热爱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在出游时以钢琴作为主旋律体现了孩子们的愉悦心情,所教唱的欢快大方的《Do-Re-Mi》,至今仍是许多音乐初学者的必修旋律;
孩子们和上校和唱的《The Sound of Music》使其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与Maria的误会涣然冰释,而之后上演了轻松愉快的《The Lonely Goatherd》;上校深情无限吉他自弹自唱的《Edelweiss》更是对影片情节的解释,起到渲染的作用,原本军事化管理的家庭被Maria带来的如“雪绒花”似美丽歌声改变,由管弦乐队演奏的Laendler(奥地利的民间舞蹈),音乐悄悄地把两颗高尚的心灵连结了起来,彼此了解到对方的心意,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在音乐节中演唱的《Edelweiss》的出现表达了对祖国充满深情和眷恋,看似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一首小小民歌,在影片所用的全部歌曲中凸显了出来,促使观众开始正视故事所属的阴云密布的时代--片头字幕所说的"30年代萨尔茨堡最后的黄金岁月"。
它使一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在此刻展现出了严肃、深刻、崇高的人道主义内涵。
之后还有活泼可爱的《So Long, Farewell》、极富哲理的《Climb Every Mountain》、告白真情的《Something Good》等等.其中,这些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音乐电影真正的看点在于音乐对电影情节起到的作用及与电影画面的结合程度,而本部影片将音乐与情节完美的融合,体现影片真善美的主题体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以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山麓的湖光山色为场景,在音乐之乡萨尔茨堡的艺术氛围中,整部电影都贯穿着妙曼歌曲,在经历近半个世纪后,这些优美的旋律仍旧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
闭上眼睛,这部影片就像一个优雅的指挥家,如痴如醉的指挥着音律起伏的音乐。
指尖在空中轻巧的挥舞,流泻出的雪绒花勾勒出穿着蓝底白色苏格兰围裙的玛丽亚在阿尔卑斯山上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