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仪开题报告
智能体温计开题报告

智能体温计开题报告智能体温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体温监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体温计需要接触人体皮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体温并且无需接触人体的智能体温计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智能体温计的开发和应用。
二、技术原理智能体温计的核心技术是红外测温技术。
红外测温技术利用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来测量其表面温度。
智能体温计通过红外传感器感知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出人体的体温数据。
相比传统的体温计,智能体温计无需接触人体,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三、功能特点1. 非接触式测温:智能体温计通过红外测温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式测温,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实时监测:智能体温计能够实时监测体温,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上,方便用户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数据分析和预警:智能体温计配备了智能算法,能够对体温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多平台应用:智能体温计可以与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连接,通过APP或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享,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体温监测。
四、市场需求与前景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体温监测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体温计存在使用不便、感染风险等问题,而智能体温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等需要大规模体温监测的场景下,智能体温计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挑战与解决方案1. 精确性:智能体温计的测温精确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提高精确性,可以采用多点测温、温度校准等技术手段,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数据安全:智能体温计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和健康数据,因此数据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3. 用户接受度:智能体温计是一种新兴的产品,用户对其接受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阻力。
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方式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有关红外温度计的毕设开题报告

器件清单:名称
TN901 ATMEGA 128 蜂鸣器 LED灯 LED灯 三极管 S9013 双排自锁按键开关
数量 1 1 2 红2 绿2 2 10 1 若干 若干 若干
液晶屏1602 液晶屏1602 导线 插针底座 插针
方案实施的条件: 方案实施的条件:
完备的实验设备 完好的试验器件 恒温热源
重要器件选择: 重要器件选择:
二、处理器选择:ATMEGA 128
优点、1.功能强大,运算速度快,内置多种常用模块 2.管脚众多 3.多语言开发 4.支持可在线调试、可观测各个数据的实时变化
重要器件选择: 重要器件选择:
三、显示模块:1602液晶显示屏
1. 工业字符型液晶 2. 能够同时显示16x02即32个字符。(16列2行) 3. 点阵字符型
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
能够实现温度测试范围 -33~220℃ 能够实现测温精度 0.05℃ 能够实现高温和低温的声光报警 能够实现当前温度显示、锁存、标定功能
具体进度计划: 具体进度计划:
认真分析任务书 选择实验所需器件并购买 搭建处理器外围电路 实现温度读入并标定 实现温度显示 实现温度报警 实地测试 整理程序 撰写实验报告 3.1-3.10 3.10-3.15 3.15-3.17 3.17-----4.15
MSB LSB Sum CR “f”(66H): Tamb (环境温度) 8 bit Data 最高有效位 8 bit Data最低有效位 Item+MSB+LSB=Sum 0DH, 结束信息
SPI原理介绍: 原理介绍: 原理介绍
SPI接口主要应用在EEPROM, FLASH,实时时钟,AD转换器,还有数字信 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解码器之间 。 SPI接口是在CPU和外围低速器件之间进行同步串行数据传输 。 SPI接口是以主从方式工作的,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器件和一个或多个 从器件,其接口包括以下四种信号: (1)MOSI – 主器件数据输出,从器 件数据输入 (2)MISO – 主器件数据输入,从器件数据输出 (3)SCLK – 时钟信号,由主器件产生 (4)/SS – 从器件使能信号,由主器件控制。 在点对点的通信中,SPI接口不需要进行寻址操作,且为全双工通信,显得 简单高效。 在多个从器件的系统中,每个从器件需要独立的使能信号,硬 件上比I2C系统要稍微复杂一些。 SPI接口在内部硬件实际上是两个简 单的移位寄存器,传输的数据为8位,在主器件产生的从器件使能信号和移 位脉冲下,按位传输,高位在前,低位在后。 最后,SPI接口的一个缺点:没有指定的流控制,没有应答机制确认是否接 收到数据。
红外快速物体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

红外快速物体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物体温度的快速准确检测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传统的接触式温度检测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于高温物体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打算设计开发一种红外快速物体温度检测装置。
二、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快速、无接触地对物体进行温度检测的装置。
该装置应具备以下特点:1. 高度准确:能够对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精确测量。
2. 快速响应: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温度检测。
3. 安全可靠:无接触式检测,不会对被测物体造成损伤,同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三、研究方法我们计划采用以下方法来完成研究目标:1. 调研相关技术:对红外快速温度检测技术进行调研,了解市场上已有的相关产品和技术。
3. 软件开发: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可以考虑使用 MATLAB 或其他相关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
4. 装置测试与优化:对设计的温度检测装置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四、预期成果研究完成后,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以下预期成果:- 红外快速物体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物体温度进行测量;- 能够稳定运行并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相关的测试数据和结果分析。
五、研究计划我们制定了以下研究计划,以确保研究能够按时高效地进行:- 第一阶段(一个月):调研市场上的红外快速温度检测技术,了解相关设备的原理和性能。
- 第二阶段(两个月):设计温度检测装置的硬件部分,并制作实际样机。
- 第三阶段(一个月):编写软件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进行初步测试。
- 第四阶段(一个月):测试装置的性能,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 第五阶段(一个月):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初步内容。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已提前思考了一些解决方案:1. 技术问题:可能涉及到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的精度等问题。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温仪的设计开题报告

第11--12周:修改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13周:准备答辩。
第14周:答辩。
五、所需技术条件
Protel99SE开发环境,可以进行原理图及PCB设计;keil开发环境,可以进行软件编程。
另外需要印制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包括51单片机、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显示电路、振荡器等)及单片机程序烧写工具等。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张璇.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测温仪的设计与实现[J].高科技产品研发,2010.
[2]薛乾等.多功能非接触式测温仪的设计[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
[3]房小翠等.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机电接口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4]王质朴等.MCS-51单片机原理、接口及应用[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6]IEC 60950-1: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Safety –Part1:General equirements.2008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课题来源:(1)教师拟订;(2)学生建议;(3)企业和社会征集;(4)科研单位提供
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艺术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E调研报告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14]A Study on a Platform of Neighborhood EV Control System with Road-Infra Servers2010
[15]Optical beat noise reduction using FM to AM conversion of injection-locked FP-laser diode in reflective SOA based WDM/SCM-passive optical networks.2009
半视场红外目标的测温精度分析的开题报告

半视场红外目标的测温精度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具有速度快、应用广泛、测量对象不受形状
限制等优点。
在工业制造、医疗卫生、建筑节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红外测温技术
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在红外波段内的辐射率与温度成正比的特性进行测量,因此红
外测温仪可以较快地测量物体的非接触式温度。
随着半视场红外仪器的问世,仪器具有更小、更轻、更加便携、使用更方便等的优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半视场红外测温仪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化工、电力
设备、机械等。
由于其较小的视场范围,半视场红外测温仪的测温误差相比于全视场
红外测温仪较大,因此半视场红外测温仪的测温精度分析和提高至关重要。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分析半视场红外测温仪的测温精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半视场红外测温仪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测温精度影响因素分析,包括物体表面特性、环境温度、测量距离、视场范围、测
量时间等因素
3. 半视场红外测温仪的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包括钢板、不同颜色的纸板、不同距离、不同温度下的测温精度测试
4. 测温精度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5. 提高半视场红外测温仪测温精度的探究和实验验证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半视场红外测温仪的测温精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半视场红外测温的应
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同时,对于扩大半视场红外测温仪的应用范围、
提高测温仪的精度、降低测量误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红外测温开题报告

红外测温开题报告一、引言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技术,通过检测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够精确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
红外测温技术在工业、医疗、安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开题报告将介绍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二、红外测温技术原理红外测温技术基于物体的热辐射能量,利用测量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以及其反射的环境红外辐射来确定物体的表面温度。
红外测温仪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该电信号经过放大及处理后,可以得到物体的表面温度。
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基于黑体辐射定律,即物体的辐射功率与其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功率,可以反推得到物体的表面温度。
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在非接触的情况下迅速测量物体的温度,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势。
三、红外测温技术应用红外测温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工业领域: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红外测温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物体的温度,例如冶金、玻璃、陶瓷等行业。
通过及时测量物体的温度,可以保证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医疗领域:红外测温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体温测量。
相比传统的体温计,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减少了传染风险,提高了测量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3.安防领域:红外测温技术可以通过监测人体的红外辐射来实现人体检测和识别。
在安防系统中,红外测温技术可以用于火灾预警、入侵报警等应用,提高了安全性和监控效果。
四、红外测温技术存在的问题红外测温技术虽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精度问题:由于环境因素、目标物体的表面特性等因素的影响,红外测温技术的测温精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需要研发更加精准的红外测温技术,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2.距离限制:红外测温技术的有效测温距离一般较短,需要靠近目标物体进行测量。
需要研发能够在较长距离范围内进行准确测温的技术,以满足一些特殊场景的需求。
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温度计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测量仪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精度要求也日益高涨。
近年来,红外辐射温度计逐渐成为温度测量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近红外(1.6 μm)波段由于其能量分布以及环境因素(例如雾、水分子等)的影响下,已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
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等领域的温度测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进行探索。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本文将建立一种基于1.6微米近红外辐射的温度计模型,并通过实验和仿真,探讨模型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精度。
具体目标如下:1.探究1.6微米近红外辐射波长在温度测量中的应用性和优势。
2.建立基于1.6微米近红外辐射的温度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
3.通过实验和仿真,评估模型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精度。
4.探索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关于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模型建立:根据前期文献调研的结果,建立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模型,并进行优化和验证。
3.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参数和环境条件,以及样本的选择和处理。
4.温度测量和数据分析:采用建立的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模型进行温度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包括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等。
5.结果展示: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和数据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与分析,探究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在不同环境下的精度和适用性。
四、研究的进展和预期成果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初步建模探索。
预计在未来研究中,将会进一步完善模型,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等工作,并最终得出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相关数据和结论。
红外测温仪实验报告

红外测温仪实验报告红外测温仪实验报告引言红外测温仪是一种常见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设备,它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测量其温度。
在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红外测温仪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红外测温仪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方法实验中使用的红外测温仪是一款便携式手持设备。
首先,我们将红外测温仪对准目标物体,按下测量按钮,仪器会通过其内置的红外探测器接收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
接下来,仪器会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转换为温度值,并在仪器屏幕上显示出来。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目标物体进行测量。
首先,我们测量了室内的温度,结果显示为22°C。
接着,我们将测温仪对准一杯热水,测量结果显示为60°C。
随后,我们将测温仪对准一块冰,测量结果显示为-5°C。
这些结果表明,红外测温仪能够准确地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且可以应对不同温度范围的测量。
实验讨论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与其温度之间的关系。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越大。
红外测温仪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温度值,从而实现温度的测量。
然而,红外测温仪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测温仪对目标物体的距离和大小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距离过远或目标物体过小,仪器可能无法准确测量温度。
其次,红外测温仪对目标物体的表面特性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表面较为光滑的物体,红外测温仪的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但对于表面粗糙或有反射的物体,仪器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此外,红外测温仪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室外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周围的热辐射源等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红外测温仪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校准和调整。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红外测温仪的原理和应用。
红外测温仪能够非接触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具有便携、准确、快速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目标物体的距离、大小和表面特性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学生姓名学号090201042 所在学院信息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单位
毕业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红外测温仪的设计
开题报告内容
选题依据(选题经过,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突破点等)红外测温仪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但由于医用红外测温仪的特殊要求。
1989 年以来,热释电耳道式测温仪才成功的用于体温测量,1991 年以后该产品已遍及欧美市场。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
2003 年,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王树铎教授研制的“非接触、口腔式红外线电子体温仪”才获得专利授权。
在此之前,完全不与人体接触、又满足医疗测量精度要求的体温计还没有面世。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非接触、快速有效测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接触式人体测温仪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用领域的测温需求。
红外测温仪具有安全、可靠、非接触、快速、准确、方便、寿命长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疗行业认识和接受。
2003 年我国遭受非典型肺炎传染性疾病(SARS),2009 年全球甲型H1N1 流感的肆虐,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公共卫生安全。
非接触、高精度医用红外测温仪的研究,对于公共场合、大流量人群的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本次设计初步设想是设计一种基于51 单片机的热释电红外测温仪。
它以黑体辐射定律作为理论基础,是光学理论和微电子学综合发展的产物。
红外信号经过光学系统聚焦在热释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此信号经过放大、滤波、A/D 转换,再送到单片机中进行数据的处理、补偿,最后送到液晶显示单元显示。
红外测温仪是一种将红外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测温仪器,它通过将被测物表面发射的红外波段辐射能量通过光学系统汇聚到红外探测器件上,使其产生一个电压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滤波、模/数转换后送到微控制器中进行温度补偿与数据处理,最后将目标温度值以数字形式显示在显示屏上。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
本课题针对目前国内外医用测温仪的现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热释电红外测温技术作为参考,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 51 单片机的热释电红外测温仪。
系统需要测量的是中低温物体的表面温度,即通过测量目标发出整波段的辐射功率来测量物体温度,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
在疾病预防检测中,测量人数众多,时间紧迫。
传统体温计由于测量时间长、读数麻烦、干扰物体的温度场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测温需求。
红外测温仪具有响应时间短、非接触、不干扰被测温场、读数方便、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等一系列优点。
红外测温仪为人体体温检测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非接触式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机场、海关、车站等人口密集地区的体温检测。
可行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医疗技术的需要,测温技术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红外测温仪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快速,精确,方便的测量出人们的体温。
而且由于组成它的元器件价格比较低廉,组成较为简单,所以可以有效广泛的应用。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翻阅各种相关文献,理解本次设计原理,结合本阶段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现实可行、安全可靠的设计。
在对国内外的红外测温仪的系统现状、控制要求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整个测温系统的制作方案。
采用硬件电路设计一款红外测温仪。
计划进度及其内容
1.2012年10月10日--12月24日继续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并做好课题的需求分析.
2.2012年12月25日--1月12日继续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并做好课题的系统结构及功能模块设计,及编码实现部分模块.
3.2013年1月13日--1月31日设计方案审定并进行编码实现初步功能,完成中期考核.
4.2013年2月1日--3月28日系统模块编码实现。
5.2013年4月--4月31日根据设计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并完善整个系统。
指导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200 年月日
答辩小组
意见
答辩小组负责人:200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负责人):200 年月日
学生修改计
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