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0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0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0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科的学习,掌握利用勾股定理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分析———画图———解答。

2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在互助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数学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勾股地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成用勾股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课件五个生准备门框框架

教学方式

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了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的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25页,互助合作学习完成例1,例2.

二、互助学习

(一)出示课件2、3结合课件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师友互学,教师巡视指导。

生1汇报例1,师友补充并展示例1的解题过程。

生2讲解例2,师友展示例2解答过程。

(二)生讨论归纳:通过对例1、例2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分析---------画图---------解答

(RTΔ)(勾股定理)

三、探究提升

(一)出示课件4(思考题)

师友再次合作学习、讨论、探究、质疑。

(二)生利用前面所总结的解体方法解答,并指派一名学生讲解并板书,同时质疑。

四、当堂检测

(一)出示课件5、生看题解答。

教师提示:要想在立方体图形上求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首先要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在思考。

(二)组长检查组员的答卷

一名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解题过程。

五、总结收获

(一)学友总结收获,师友补充。教师概括总结。

(二)课堂作业

UNIT 6 MOTHER'S DAY LESSON 20 教学设计1

UNIT SIX MOTHER’S DAY Lesson 2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Objectives): 1.确保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单词的意义和简单口头运用(To learn the meaning and simple usages of some words and phrases)。 需要掌握的词组: Father Write 2.学习使用本单元重点句型及表达(To use the typical sentences to express)。 需要掌握的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making a card. 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表达(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bravely)。 4.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To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5.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教学重点(Key Points): 在学习了单词的基础上,以单词为载体,进行主要句型的学习,并了解其中的语法现象,根据具体情境,学会交流对话,侧重句型语法学习,交际意向和课外拓展为重点。 教学方法: 游戏,音频,情景教学法,Pair-work两人小组活动,Group-work小组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对英语有了初步了解,词汇储备较少,对于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要求重点是在会读会说的基础上,能掌握一些基本单词的拼写和造句,了解一定的语法内涵,与人进行简单沟通交流。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心灵相约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妈妈的账单”: ⑴陈老师这里就有一份小彼得的帐单(出示帐单)同学想知道这份帐单怎么来的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 ⑵你从小彼得为妈妈开的这份帐单里知道些什么呢?(小彼得听话,懂事,或勤劳,) ⑶但是当小彼得把他听话,懂事都标上了价钱,这个时候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不懂事,爱计较,有经济头脑)提到有经济头脑,将其引入第一自然段,解释其有经济头脑的原因。 二、真情告白 1、但是妈妈看到小彼的帐单后,她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她把她想说的话也写进了一份帐单里,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份帐单。 2、当两份分别由母亲和儿子所写的帐单放在你们的面前的

时候,你们的心里有话想说吗?他们到底区别在哪里?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学生可能会提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爱) 4、那让我们再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帐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帐单再列详细点,还可以列举什么呢?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5、如果妈妈的账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是10芬尼吗?100芬尼吗?1000芬尼吗?…… 6、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三、放飞心愿 1、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账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他把头深深地埋进了妈妈的怀里,这个时候小彼得的心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能替他说出来吗? 4、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的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0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科的学习,掌握利用勾股定理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分析———画图———解答。 2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在互助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数学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勾股地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成用勾股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课件五个生准备门框框架 教学方式 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了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的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25页,互助合作学习完成例1,例2. 二、互助学习 (一)出示课件2、3结合课件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师友互学,教师巡视指导。 生1汇报例1,师友补充并展示例1的解题过程。 生2讲解例2,师友展示例2解答过程。 (二)生讨论归纳:通过对例1、例2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分析---------画图---------解答 (RTΔ)(勾股定理) 三、探究提升 (一)出示课件4(思考题)

人教精通版英语六年级上Unit4JanuaryisthefirstmonthLesson20教学设计

Lesson20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 Just practise 在语境中用句子,在句子中用词语,通过在具体语境中的集中练习和运用,强化和巩固上节课所学核心语言。 要求正确听、说、认读的词语: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the second month of the year, 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要求正确听、说、认读的句子: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February is the second month of the year. 2. Just write 本部分内容是学习核心单词January, February, back, their,要求书写熟练、规范。 3. Let’s talk 本部分要求看图,运用核心句子It’s... They are…谈论1、2月份的主要活动。核心词语包括:skating, making a snowman,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celebrating Spring Festival. 4. Let’s chant 通过说唱歌谣,引导学生了解字母组合ay在单词中的发音,逐步掌握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二、课前准备 1. 准备日历和月历。 2. 准备能反映春节和新年习俗的典型照片或图片。 3. 准备学生卡片、教师卡片和教学音频。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 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 播放歌曲Happy New Year,让学生跟着欢快的歌曲一起热身。 2) 趣味接龙游戏:谈论新年和春节常开展哪些庆祝活动,教师说首句,学生接着往下说。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How do you celebrate New Year’s Day?展示图片,引出话题:It is very cold in January. It often snows.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in the picture? 利用挂图和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skating的意思。

小学语文_20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学习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演讲 张祺妍原创作品《妈妈的爱》 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张祺妍的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2、是啊!母爱是伟大的,这节课我们也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妈妈的账单》。

请你拿出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账单”。(板书:妈妈的账单)请你观察一下这个“账”字,它的偏旁你发现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古时候,人们都用贝壳作为钱币。)什么是“账单”?(出示图片) 3、齐读课题 三、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词读正确,遇到难读的或不懂的生字词就用圈画出来,尽量把课文读准确。 2、检查生字。 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报酬款项索取慈爱 羞愧万分芬尼蹑手蹑脚 如愿以偿小心翼翼塞进 A、自由读词语。 B、同桌读。 C、开火车读。 D、男女生轮流读。 3、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到羞愧万分,他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此环节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他们往往会选择课文中的一些段落或许多句子来讲述,一般都会说得比较详细。对能主动站起来回答的同学我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再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以便学生慢慢地接受,慢慢地掌握其方法。) 四、自读自悟,研读两份帐单: 1、这里有几份账单?(生答)

【教案设计】Lesson20ChristmasTree.(教案1)

Lesson 20 Christmas Tree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tomorrow, then, put on. (2)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Let’s put on a Christmas tree. 2. 能力目标: 要求能够熟练地向他人描述某人昨天做了哪些事情;今天做什么事情;明天打算做什么事情。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多了解西方国家的节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节日与中国的有哪些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区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这三种时态。 教具、学具:图片、圣诞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What do you do on Christmas? What do we need on Christmas? Step2;demonstrate 1. 利用卡片教授新单词:Christmas tree,Christmas things, gift, put o n. 2. 听课文第一部分录音,默读 3.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 三人以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Step3;pair-work. 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装扮圣诞树。 展示:小组展示,边介绍边用卡片装扮圣诞树。 Step4:Let’s do it! Draw and write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复习在第6册学过的动词的过去式。 T: What day is today? What day was yesterday? 把Yesterday,Today 写在黑板上。 T:Today I walk to school. Yesterday I walked to school. Today I eat an ice cream. Yesterday I ate an apple. What do you do to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 老师把这些词写在黑板上。 Key Concepts yesterday often tomorrow (be going to) Step 2 :Introduce: 介绍tomorrow. 在黑板上写的两组词旁边加上tomorrow 和going t o 练习将来时。 T: What day is tomorrow? S:… T: I’m going to walk to a park tomorrow. I’m going to fly a kite tomorrow.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S:…… Drill 出示各种人物的图片,给出时间yesterday ,today , tomorrow,让学生用三种时态描述图上内容。如:He /She /Th e y ______ yesterday. He /She ______ s/They_______ today. He is/She is/They are going to 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勾股定理的应用》精品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而勾股逆定理的 作用是由“三角形边的关系得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亲自经历卷折圆柱. 2.让学生在亲自经历卷折圆柱中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矩形). 3.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手段,培养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 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 学建模的思想. 2.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课前回顾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情境引入 探究1: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 在圆柱下底面上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从点A爬到点B,蚂蚁沿着圆柱 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π取3)

当圆柱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时,蚂蚁怎么走最近呢? 所走路程为高+直径=12+2×3=18cm 所走路程为高 +πr=12+3×3=21cm 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222CB AC AB += cm AB 1522591222=∴=+= 比较方案①②③,可得,方案③为最短路径,最短路径是15cm 总结:1、线段公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勾股定理 在Rt △ABC 中,两直角边为a 、b,斜边为c ,则a 2+b 2=c 2. 练习1:在底面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体的左下角A 处有一只蚂蚁,欲从圆柱体的侧面如图迂回爬行去吃左上角B 处的食物,问怎样爬行路径最短,最短路径是多少? 从A 点向上剪开,则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连接AB ,则 AB 为爬行的最短路径.

快乐英语第二册 Lesson9教学设计

快乐英语第二册Lesson9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认读单词kite kangaroo lion letter 2.能正确书写字母Ll Kk 3.会说及运用句子What’s the time in`…? It’s…进行问答。 教学重点 运用句子What’s the time in…? It’s… 进行问答。 教学难点 字母Kk Ll 书写及单词kangaroo 的发音。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课件句子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Revision 1.Sing the ABC song. 2.Read the letters. 3.Read the words.(课件出示) 4.Answer the question : What the time ,please?(课件出示) 二、Prasention Now, let’s say :One, one ,lesson1, together.导出课题Lesson9(板书) A. listen read and write 1.(出示字母Kk卡片)T: What’s this? It’s Kk. Now read after me Kk. 2.(教师用身体做K的造型)T: Guess, what am I ? Ss: The big letter K. T: Do you want to like me ? Ok, let’s do together. 3.Now let’s write Kk together. The big letter K, (one ,two) The small letter k(one) 4.Write on you exercise book. 5.(师做放风筝的动作)T: Guess, What am I doing ? Ss: 放风筝 (课件出示风筝图片)read after me : kite 6. (课件出示袋鼠图片)kangaroo 师教读。 7.Say the chant:K,K,[k];[k],[k],kite;K,K,[k];[k],[k],kangaroo. 8.(出示字母Ll卡片)T: What’s this? It’s Ll. Now read after me Ll. 9. (教师用身体做L的造型)T: Guess, what am I ? Ss: The big Letter L. 10. Now let’s write Ll together. The big letter L, (one ) The small letter l (one) . 11. Write on you exercise book. 12. (课件出示图片)T: What’s this? It’s a lion . What’s he doing? He’s sending a letter. 13. (课件出示狮子图片)Oh, it’s a lion . He’s strong.师教读lion.

小学四年级语文 20.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们先来看一道数学题,比较0和60的大小,指名说,上完今天的语文课,你说不定会有新的答案呢!好,我们言归正传,准备上课了! 2、师板书“账单”,请同学们看我写这个词,谁来读?注意这个账字是贝字旁,说明了什么了呢? 见过账单吗?见过什么样的账单,?指名说 见过小朋友写的账单吗?出示ppt,彼得的账单 谁来读读这份账单?(师相机说芬尼就是德国的钱币,20芬尼相当于人民币一元) 3读完了账单,你觉得彼得平时是个怎样的孩子?ppt出示:我觉得彼得是(),因为() 4、大家猜猜看,彼得在写这份账单的时候有个什么样的想法?(得到报酬),他如愿了吗?今天我们继续进本单元爱的主题,一起读一篇文章《妈妈的账单》,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打开书20课,预习课文了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碰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老师摘录了些容易读错的词语,能读吗?指名读,正音(评价学生字正腔圆等)

3、再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ppt,你能根据这几个词语来说说吗?(报酬款项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三、品读课文 1你知道小彼得的愿望实现了吗?课文中怎么写的,指名说。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说,是什么?(如愿以偿)像这样希望得到满足,梦想得到实现就是----如愿以偿 你有过如愿以偿的体验吗?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说,读出如愿以偿的心情 小彼得高兴吗?他的心情怎么样?课文中怎么说的,引出第七段 哪个词在说小彼得的心情?(羞愧万分) 2、什么叫羞愧万分?是一般的羞愧吗?指名说,读出万分的羞愧、 3、本应该是欣喜若狂怎么会羞愧万分呢?指名说,相机出示妈妈的账单 4、品读妈妈的账单 A、请同学们读读这份账单 B、指名读,分款项读,是什么让你的心触动了一下?指名说 C、“0”在数学里代表什么?这里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吗?这个“0”里有什么?再读账单,哪一条让你最感动?指名说 D、是啊,这个0里有十年的幸福生活,有十年的吃喝,有十年里每逢生病时的护理,十年来慈母的关怀,小彼得读着读着,不禁想起了这十年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学们,让我们随着彼得的思绪,走进彼得的记忆……(播放来自秘密花园的歌,)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会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立,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积累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实际问题化归成勾股定理的几何模型(直角三角形)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可应用的RT △,然后有针对性解决。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犍为岷江大桥图片引入(一是拉近和学生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由斜拉桥上的直角三角形引入勾股定理的应用) 另出具复习引入题 如图,长2.5m 的梯子靠在墙上,梯子 的底部离墙角1.5m ,如何求梯子的顶 端与地面的距离h? 先让学生复习勾股 定理的简单应用。 2、复习勾股定理内容 3、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1、例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但又不能把旗杆放倒测量,但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下端拉开5米后,绳子刚好斜着拉直下端接触地面,你能帮小明算算旗杆的高度吗? 首先让学生审题并画出几何图形,再引导其完成。题中隐含了什么条件? 解:设旗杆高AB=x 米,则绳子长AC=(x+1) 米,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 12 ,)1(52 22222==+=++x x x AC BC AB 解方程,得即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20* 妈妈的账单 上海市闸北区永兴路第二小学蒋文清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另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随机理解“账单”的意思。 4、出示课题后齐读。 说明:通过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媒体出示: 前面读了《可贵的沉默》,我们知道那些同学真的懂事了。下面课文中的小彼(bǐ)得,又是怎样由不懂事变得懂事了呢?让我们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ní)”;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ní)”? 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说明:通过导语的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初读课文 1、理解问题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先来自学课文。媒体出示: 自学建议: (1)自由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报酬、羞愧、蹑手蹑脚、如愿以偿。(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媒体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塞sāi进 账单款项索取报酬芬尼 如愿以偿慈爱怀里 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2)指名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教师解释“芬尼”:原德国的货币单位。100芬尼相当于人民币4.5元。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报酬”,找近义词理解“羞愧、蹑手蹑脚”,抓关键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概括: 媒体出示: 方法1:可以选用上面这些词语来连起来说一说。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1

17.1 .2 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数形结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解释明白;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让学生深入探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教材P25页例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教材P25页例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 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 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25页例1)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 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 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2(教材P25页例2) 分析:⑴在△AOB 中,已知AB=2.6,AO=2.4,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OB 。 ⑵ 在△COD 中,已知CD=2.6,CO=1.9,利用勾股定理计 算OD 。 则BD=OD -OB ,通过计算可知BD ≠AC 。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 和BD 的关系,给AC 不同的值,计算BD 。 六、课堂练习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D A B C A B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一、导入 1、板书:0大于60,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2、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读题,理解"账"字,"贝"字旁,说明这个字与什么有关?你们在哪里见过账单? (了解"账单"一词的含义。)(教师出示各种账单) 3、读题,课题质疑。师: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读自学提示 1、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小黑板出示: (1)妈妈的账单是写给谁的? (2)账单上写着什么? (3)为什么写这份账单?

2、芬尼是什么意思?(德国以前的一种货币单位) 3、自读课文,勾画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学习课文 1、在解决这三个问题前,先让我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索取塞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 3、说说词意 4、如愿以偿和羞愧万分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5、谁如愿以偿了?得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你生活中有个如愿以偿的经历吗? 6、用横线勾画出让小彼得如愿以偿的账单。 7、出示小黑板。学生读这份账单。 8、读了这份账单,你觉得小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出小彼得一点都不懂事) 9、妈妈看了账单,结果怎么样呢?(给了钱也写了一份账单) 10、用﹋在文中勾出妈妈给小彼得的账单。 11、指名读,齐读妈妈给小彼得的账单。 12、妈妈为什么也要给小彼得一份账单?读了妈妈的账单。小彼得怎么样?师:读带有这个词语的话: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小彼得为什么会这样?此时会想到什么?(因为读了妈妈的账单他已经懂事了。) 13、读了妈妈的账单是啊,小彼得的妈妈认为给儿子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1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弓I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 = 12米,BC = 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 △ ABC 中,AB2= AC2+ BC2= 122 + 52= 132 ; AB= 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8cm .在圆行柱的下底面点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 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 如图1-12,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 画对了吗? (3) 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 '将圆 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1)A T A'f B ;( 2)A T B'T B; (3)A T D f B ;( 4) A f 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 第(4)条路线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图1-13)底座正面的边AD和边BC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随身只带卷尺? 也就是要检测/ DAB = 90°,/ CBA = 90° .连结BD或AC,也就是要检测△ DAB和厶C 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然,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③随堂练习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 : 00甲先出发,他以6km/h的速度 向正东行走.1时后乙出发,他以5km/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 : 00,甲、乙两人相距多

Lesson 20 《Li Ming s Family》教学设计

Lesson 20 Li Ming’s Family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词汇China, live in , tall, short 2.能力目标: 能够用以前学过的词汇和新学的词汇介绍自己家成员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介绍以及对职业的细致描述,增进学生与家庭中其他成员的了解与熟悉,培养他们互敬互爱的家庭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词汇China, live in , tall, short 教学准备: Cards, radio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Clas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2. Free talk.让学生结成三人一组,练习对话。 Sa:This is my….

Sb: This is my…. Step 2: Presentation 1. 介绍并学习每一幅图并学习单词China, live in ,并试 着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家庭。 2.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in the student book and describe what they know in English. (Li Ming, family, China, school, father, mother……) 3. Ask the students introduce their own family. 小组合作并 上台展示。 4.通过比较图片、实物,在黑板上画图并说明short/tall Is Li Ming's father tall or short? Is Li Ming's mother tall or short? 5. Song: I love you, you love me. (1)先听录音 (2)把这首关于李明家庭的歌曲一句一句的放给学生, 让学生跟唱。 6.Homework: 学生找出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并向自己的家长介绍一下或者找同学介绍一下。 板书设计: Lesson 20 Li Ming’s Family China student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20 妈妈的账单 ——人教版第六册第20课教学设计 中山市古镇六坊小学冉丽蓉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教时】一课时 【教学理念】 本课是略读课文,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懂文本,通过说话、朗读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去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诗歌激趣,导入课题: (出示母爱图片) 师问:这张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母爱

师问: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最无私的。你们知道关于母爱的歌曲有哪些? 生答:《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 师问:大家都会唱吗?(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MTV视频)请大家跟着一起唱。 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师问:除了歌曲,还有哪些关于母爱的诗歌? 生答:《游子吟》 师:请背出来 生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除了歌曲,诗歌充分体现外,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章将再次见证这种无私的爱——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 2、齐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实物照片展示。(对,就是类似这样记载钱物支出和收入事项的单子。)再看看“账”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 过渡:题目边上加星号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今天就让我们自己试着去读懂这篇课文,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同时也为新课的开展起到预热作用】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案

课题 3.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课时 学习目标1、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2、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勾股定理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应用的区别 教法教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远处看,斜拉桥的索塔、桥面与拉索组成许多直角三角形 二探索活动 已知桥面以上索塔AB的高,怎样计算AC、AD、AE、AF、AG的 长. A B C E F G D

二.例题教学 例1 九章算术中的“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意思是:有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 练习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另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题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A C B 例2 如图,在△ABC中,AB=26,BC=20,BC边上的中线AD =24,求AC.

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三.展示交流 1.如图,在△ABC 中, AB =AC =17,BC =16,求△ABC 的面积. 2如图,在△ ABC 中,AD ⊥BC ,AB =15,AD =12,AC =13,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 3、如图,以△ABC 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且S 1+S 3=S 2,试判断△ABC 的形状? 四.总结 从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把研究等腰三角形转化为研究直角 D C B A D C B A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五次课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本章知识要点 A.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B. 验证、证明勾股定理及其依据(面积法)。 C. 勾股数组、基本勾股数组及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D.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E. 感受“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 重点知识勾股定理的验证

(美)伽菲尔德总统拼图 如右图,直角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 ()()22121221 c ab b a b a +?=+? +,即222c b a =+ 赵爽弦图 如右图,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得到一个以()a b -为边长的小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c 的大正方形,因为大正方形的边长为c ,所以面积为2c ,又因为大正方形被分割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边长分别为b a ,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a b -的正方形,所以其面积为 ()2 2 14a b ab -+?所以()2 22 14a b ab c -+?=,从而222b a c +=. 刘徽:青朱出入图 如右图,通过拼图,以c 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分别以b a ,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名师提示 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①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 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那么面积就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简称面积法)列出等式,推导勾股定理 重点知识 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线 描述 示意图 9 E D B A C F 7 D A E B C F 展开 5 甲 F D E F

(三年级语文教案)《20.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芬尼” 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女“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 《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21教学模式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数学 八年级 潘明明

课前1分钟交通安全教育 “121”教学模式导学案(______科) 数学 2013 年 9 月 7日制订

际问题 2、将立体图形问题转化成平面图形问题 合作探究交流共享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景1: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从二教楼到综合楼怎样走最近 情景2: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 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 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意图: 通过情景1复习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2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 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蚂蚁怎么走最近”的方法,将曲面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平面最短距离问题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在活动中体

验数学建摸,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效果: 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 (1) (2) (3) (4) 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 →B 的路线长为:'AA d +, 情形(2)中A →B 的路线长为:'2 d AA π+ 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 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 ’剪开圆柱得到矩形,情形(3)A →B 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较短,最后通过计算比较(1)和(4)即可. 如图: (1)中A →B 的路线长为:'AA d +. (2)中A →B 的路线长为:''AA A B +>AB . (3)中A →B 的路线长为:AO +OB >AB . (4)中A →B 的路线长为:AB . 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 在Rt △AA′B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222'B A A A AB +'=,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m ,底面半径为3cm ,π取3,则 A ’ A ’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