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 拓展阅读:鸡毛信
《一封鸡毛信》的故事(5篇)

《一封鸡毛信》的故事(5篇)第一篇:《一封鸡毛信》的故事《一封鸡毛信》的故事海娃是一个儿童团团长。
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爸爸对海娃说:“海娃,在明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呀,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呀!”海娃听了,对爸爸说:“保证完成任务!”说完,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
路上,海娃看见远处有一队鬼子向他走来,海娃心想:怎么办?把鸡毛信藏在哪儿呢?可不能让鬼子发现鸡毛信!突然,海娃看见领头的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冒出了一个好主意: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鬼子肯定不容易发现。
于是,他飞快地把信藏到了羊尾巴下。
鬼子来到了跟前,大声问:“干什么的?”海娃装出很害怕的样子说:“放羊的。
”鬼子不相信,就搜查海娃的身,鬼子东摸摸,西摸摸,只摸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问:“你的,认不认识三王村?”海娃本来想说不认识,又一想:不如把鬼子带进八路军的包围圈。
于是,他就又装着害怕的样子,小声说:“认识”。
鬼子一听,高兴极了,说:“你的,带路!”通往三王村的路由两条,一条是小路,一条是羊道。
羊道那头就是八路军的包围圈。
海娃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把鬼子落在岩石后面,眼看就要进三王村的包围圈了,他便高声呼叫:“快打鬼子,鬼子来了!”八路军听见了,赶紧向鬼子射击。
鬼子知道上当了,向海娃射出了一排排子弹。
不好,一颗子弹打到了海娃的腿上,他昏倒了。
幸好,八路军人多,把这些鬼子打死的打死,打跑的打跑。
一个八路军把海娃救了起来,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
说罢便昏过去了。
八路军取出羊尾巴下的鸡毛信,得到了重要的情报。
他们都夸海娃是个聪明勇敢的好孩子。
第二篇:一封鸡毛信修改版一封鸡毛信(修改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一封鸡毛信》。
这个故事呀是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时候的事啦。
在我国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个12岁的“小羊倌”,名字叫海娃,海娃圆圆的脑袋,乌黑的头发,一对大眼睛炯炯有神,可机灵了,他也是咱们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2024年2023最新《鸡毛信》标准教案(精选

2024年2023最新《鸡毛信》标准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鸡毛信》这部作品,该作品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
具体内容涵盖故事梗概,情节展开,以及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重点章节包括:信传递过程、主人公小兵张嘎勇敢与智慧、以及故事所传达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毛信》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
2.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背景,分析主人公小兵张嘎性格特点。
重点:掌握故事情节,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鸡毛信》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预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解信传递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鸡毛信》。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故事梗概,对不理解字词查字典,做好笔记。
3. 例题讲解:分析小兵张嘎人物性格,讲解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 请简要概括《鸡毛信》故事情节。
b. 描述小兵张嘎性格特点,举例说明。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心得,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故事梗概,突出重点字词。
2. 以图表形式展示小兵张嘎性格特点。
3. 板书爱国主义精神核心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鸡毛信》故事地图。
b. 写一篇关于小兵张嘎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a. 故事地图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红色经典作品,如《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等,解更多革命故事,增强爱国情怀。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红色主题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新课实践情景设计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鸡毛信》故事背景,我将设计一个贴近生活实践情景。
鸡毛信的故事(必备10篇)

鸡毛信的故事(必备10篇)鸡毛信的故事第1篇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头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
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
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
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
”怎样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
”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
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
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
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
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
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
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
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
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
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
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
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
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
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
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鸡毛信的故事原版

鸡毛信的故事原版《鸡毛信》讲述了抗日期间,机智的小海娃,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为八路军成功送信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作为村里儿童团团长的海娃,就踏上了为八路军的王连长送鸡毛信的旅程。
路上突遇日本兵,该怎么办、海娃灵机一动,将鸡毛信藏在了羊尾巴下面,成功骗过了日本鬼子,成功把信送到八路军手中,也为八路军赢得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鸡毛信》是优秀的抗战题材儿童文学作品,突出表现了,我国儿童的聪慧、勇敢、爱国。
一封鸡毛信,道出了峥嵘岁月中,少年儿童的睿智与勇敢。
故事画面简单温馨,文字充满童真、生动有趣,能够感染孩子的内心,激励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抗日战争时期,海娃13岁,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
小家伙很机灵,不但站岗放哨,还经常帮助游击队送信。
有一天,海娃去给住在张家庄的八路军王连长送信,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海娃送过这种信。
海娃走过村外的池塘边,发现池塘里的荷花马上就要凋谢了。
一个个大莲蓬,仰面朝天站在水里,海娃好想采几个莲蓬。
不行啊、海娃马上打消了,自己的想法,这封信太重要了,我可不能耽搁时间。
”海娃正要赶路,忽然听到几声枪响、有情况,海娃马上察觉到危险。
他站到一块大石头上,向枪声传来的方向一看,发现一队日本兵迎面走来。
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海娃急坏了。
这可怎么办啊,日本兵一搜查,鸡毛信,就会落到日本兵手里,他到处找地方,把信藏起来。
他跳下石头,想把信压到石头下面,但石头太重了,他用尽力气,也没能掀动大石头。
已经听到,日本兵叽里呱啦的说话声了,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绑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
然后,海娃采了,几个还没成熟的莲蓬,爬到岸上,装作有滋有味吃起来。
他刚,剥开一个莲蓬,日本军官就过来了、喂、小孩,你在干什么?日本军官一边问,一边拔出军刀,吓唬海娃。
我、我、我饿、海娃装作害怕的样子,哆哆嗦嗦地说。
接着,有个日本兵走过来全身都搜了个遍,结果什么都没搜到。
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日本军官,好奇地问,军官,是莲蓬、为了打消、鬼子的怀疑,海娃还、小心地把一个莲蓬、向日本军官递过去。
红色经典小故事——鸡毛信的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鸡毛信的故事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
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
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
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
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
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
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
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
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
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
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
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
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
五年级《鸡毛信》读后感400字

五年级《鸡毛信》读后感400字五年级《鸡毛信》读后感400字(精选20篇)五年级《鸡毛信》读后感400字篇1我有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小英雄》,里面有很多篇有关少年小英雄的小故事,其中我最爱看的就是《鸡毛信》这篇文章了。
它讲的是海娃送信的途中遇到了小鬼子,并与鬼子机智地周旋,从这我深深地感悟到,海娃真勇敢呀,难道他不怕被抓,或被鬼子察觉吗?我真佩服他,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
再读到海娃把敌人引诱到埋伏圈,大喊:“打呀!打呀!”我的感想是海娃会不会,他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英雄呀,他还不怕死。
在生活中我多么地想成为海娃这样勇敢的小孩子呀!可我呢正好和他相反,我胆小如鼠,甚至连一只毛毛虫都会很怕。
举几个例子说,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问谁来解答一下,可大家都没举手,可我明明会这道题,却迟迟不敢举手,最后这一次好机会,就拱手让给别人了。
还有一次,妈妈为了帮我练胆,就带我一起去了菜市场,和她买菜。
我吓得全身发抖,迟迟不肯去,因为邻居家养了狗,路过那的时候狗会大叫。
在我妈妈的劝说下,我同意了。
不一会儿,几条大狗恶狠狠地瞪着我,我吓得总跑总跑,狗居然跟了上来,我被吓得差点要直接跳到妈妈身上去了,还好妈妈把我带回家去了。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认识了一个勇敢、沉着冷静、机智的小男孩,在生活我要多多向他学习。
五年级《鸡毛信》读后感400字篇2我记得周总理曾经说过: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鸡毛信》。
这个电影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要畏惧敌人,要临危不乱。
长大要好好回报养育我们的祖国。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平川镇有一对父子。
儿子是儿童团团长名叫海娃,父亲是位八路军名叫赵虎。
海娃每天一边放羊一边监视日本兵。
有次日本兵进攻平川镇,日本阵地那边有个炮楼,于是那里没人看守,八路军准备攻打那儿,可要通知张连长。
于是呀,他们就写了一封信,上面插有三根鸡毛,他们要交给海娃传信,海娃知道这封信十万火急很重要。
红色经典小故事——鸡毛信的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鸡毛信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贫苦农民,他经常靠种地和卖鸡的钱维持生计。
有一天,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家庭收入呢?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去城里看看有没有能卖的商品。
于是,他和他的妻子一起筹集了一些钱,并用它购买了一些便宜的商品。
但是,当他们到城里的市场时,发现自己没有很好地规划他们的计划。
他们花费了他们的所有钱来购买商品,但却没有找到一个适当的途径去销售这些商品。
于是,他们开始向陌生人借钱。
他们以一只母鸡作为抵押品,但他们无法还回借款。
于是,他们变得一贫如洗。
他们的儿子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伤心。
他决定写一封信给他的姑姑,并写下了他们的故事和借钱的情况。
他把信折成鸡毛大小,并偷偷地把它塞进了鸡的皮下。
然后,他在深夜里离家出走,躲在了鸡下面。
当他姑姑到家时,他看到一只鸡,忽然冒出了一个信封。
她打开信封,惊讶地看到了她侄子的求助信。
她感到非常难过,无法看到自己的亲人受苦。
于是,她拿出自己的存款并马上寄给了他们。
这些钱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并重建了自己的事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深的绝境中,寄望于亲人的支持和帮助,可能会是摆脱当前情境和重建自己的最后一线希望。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家庭之间的相互支持,还表明了沟通和协商的重要性。
如果这个农民家庭在他们去城市之前计划得更好,他们就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而且,如果农民家庭借款时,他们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他们就不会失去他们的母鸡。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小小的行动可以产生很大的成就。
这个小男孩通过写一封信向姑姑求救,并将鸡毛信藏在鸡的皮下,以达到目的。
这种行动表明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在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和困境中。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必须关注社区和家庭之间的支持系统。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是创造更好生活的关键。
当我们遇到麻烦时,亲人之间的支持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在现代社会中,像电子邮件、电话和即时消息等通信工具在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适时获取帮助,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避免陷入困境,并更加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资源重建事业和家庭。
红色经典小故事——鸡毛信的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鸡毛信的故事一、鸡毛信的由来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小明的小男孩。
他长得虎头虎脑,聪明伶俐,可就是有点调皮捣蛋。
有一天,小明和他的好朋友小强在一起玩耍,突然发现了一只鸡。
这只鸡可不是普通的鸡,它背上长着一根特别长的羽毛。
小明和小强觉得这根羽毛一定有什么特别的用处,于是决定把它带回家研究一下。
二、鸡毛信的诞生回到家后,小明和小强把鸡毛拿了出来,仔细观察了一番。
他们发现这根羽毛可以用来写字,于是心生一计,决定用这根羽毛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戚。
他们找来一张纸,小心翼翼地把鸡毛放在纸上,开始写信。
可是,鸡毛太软了,写出来的字迹模糊不清,根本看不清楚。
小明和小强想了想,决定用胶水把鸡毛粘在纸上,这样就能清晰地看到写在鸡毛上的字了。
三、鸡毛信的内容小明和小强用胶水把鸡毛粘在纸上,开始给远方的亲戚写信。
他们写了一大堆话,有问候亲戚的,有讲述自己近况的,还有请教亲戚问题的。
写完后,他们把信封好,交给了村里的邮递员。
邮递员收下信后,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往远方的亲戚家赶去。
四、鸡毛信的故事传开没过多久,村里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大家都觉得很神奇,纷纷表示要见识见识这传说中的鸡毛信。
于是,有人去找邮递员要回了信,有人在家里拆开信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纷纷议论起来。
五、鸡毛信的意义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甚至连远处的村子也知道了这个传说。
人们纷纷表示,这个故事教育了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还要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真诚的心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一封简单的鸡毛信也能传递出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六、结尾这个关于鸡毛信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村子的一段佳话。
每当有人提起这个故事,大家都会感慨万分,觉得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鸡毛信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友谊、亲情和创新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我们村子里的人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勇于创新,追求美好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毛信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
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
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
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
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
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海娃什么也不怕
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
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
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
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着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
海娃没办法,只好跟着走。
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
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
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哩!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
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
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
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
”他不住地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
海娃哪里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打瞌睡呢。
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
“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
“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
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
海娃走进牲口圈,
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
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
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
没想到,真混过去了。
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
前面就是三王庄啦。
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打起哆嗦来。
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
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
他一口气爬上大山梁,爬到小山嘴旁边。
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
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
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
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
来到三王庄跟前。
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
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休息,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
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小路走上峁去。
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
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
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
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
他把羊赶上羊道。
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
放心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
小胡子吼起来了:“慢些走!”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
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
鬼子真的开枪了。
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
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
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
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
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
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
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
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
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
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
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
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
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
他脸
红了,赶忙问:“缴了枪没有?”
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
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