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设备及乳化工艺
化工加工中的乳化工艺和控制

化工加工中的乳化工艺和控制乳化工艺是化工加工中一个重要的工艺之一。
通过使用乳化剂、搅拌和高剪切力等方法,可以将两种或多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成稳定的乳状液体。
这种工艺可以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涂料、油墨、农药等多个领域。
乳化的基本原理乳化是通过表面活性剂分散剂作用下两种或以上不相溶物质混合,使之形成一个固定的、不易分离的稳定体系。
乳化剂分子结构上含有两种性质,即亲水性和疏水性,当乳化剂分子进入油、水等介质中时,分子自组装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其疏水基团朝向内部,亲水基团朝向外部,形成一种包覆液滴的微胶粒子,从而达到了将油、水分散的目的。
乳状液的稳定性与乳化剂种类、浓度、乳化过程中剪切力的大小、温度等因素有关。
乳化过程中的搅拌与高剪切力搅拌是乳化过程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常使用机械搅拌器进行搅拌,大多数乳化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通过逐步加入乳化剂,加入油相,然后加入水相,并持续搅拌,最后形成均相乳状液体。
但是,通过搅拌获得的均匀分散液体通常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高剪切力是一种乳化过程中常用的改进方法。
它使用高速旋转刀片或类似工具,以较高的速度和很小的间隙将油和水混合起来。
这种力是乳化剂分子间的“袭击”,使得它们充分破坏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并且将大的液滴分散成较小的液滴,以增加乳状液体的稳定性。
在生产实际中,往往需要使用高剪切力和搅拌等复合工艺来控制乳化过程。
乳化剂的类型及选择乳化剂类别的选择通常依赖于乳状液体的产品目标、生产工艺、物料性质、生产成本等多个因素。
常用的乳化剂种类有离子性、非离子性和阳离子乳化剂,其中非离子性乳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
非离子型乳化剂结构简单,制备方便,分子间力较弱,稳定性低,但由于分子较小,所以发挥分散作用较好。
离子型乳化剂的稳定性比非离子型乳化剂高,但它们可能对乳状液的成分或口感产生影响。
阳离子乳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成本较高,应用范围较窄。
针对不同的液相,乳化剂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乳化的名词解释(一)

乳化的名词解释(一)乳化的名词解释1. 乳化剂•定义: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在液体中分散并稳定微小液滴或气泡的物质。
•举例:常见的乳化剂有阿司匹林、蛋黄和肥皂等。
它们在水和油之间形成乳化系统,使得油水混合物能够保持稳定。
2. 乳化液•定义:乳化液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剂稳定形成的混合物。
•举例:牛奶是一种常见的乳化液,其中脂肪球被乳化剂包裹,使其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体。
3. 乳化力•定义:乳化力是乳化剂在形成和维持乳化液中所起的稳定作用的能力。
•举例:某些物质具有较高的乳化力,例如卵磷脂,能够稳定乳化液的状态并防止油水分离。
4. 乳化稳定性•定义:乳化稳定性是乳化液在长时间储存或处理过程中保持均匀分散状态的能力。
•举例:某些乳化液具有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如酱油中的悬浮颗粒能够长时间保持分散而不沉淀或分层。
5. 乳化机理•定义:乳化机理是指乳化过程中乳化剂和液体相互作用形成乳化系统的理论基础。
•举例:乳化剂在乳化液中形成胶束结构,通过包裹液滴表面降低表面张力,使液体分散为微小液滴的过程属于乳化机理的范畴。
6. 乳化技术•定义:乳化技术是指利用乳化剂和相应的工艺设备实现液体乳化的过程。
•举例:食品加工中的搅拌机、乳化机和均质机等设备广泛应用于乳化技术,用于制备乳酪、果酱等乳化液体食品。
7. 微乳化•定义:微乳化是指乳化剂作用下形成的液体体系中,油滴或水滴的尺寸小于100纳米的稳定态结构。
•举例:某些药物微乳化液体制剂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
8. 乳化态•定义:乳化态是指乳化液中油滴或水滴分散均匀且稳定的状态。
•举例:乳膏是一种典型的乳化态,其中油滴被乳化剂稳定成微小液滴,使得乳膏质地柔软。
以上是对乳化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说明的列举,从乳化剂、乳化液到乳化机理和乳化态,每个名词都有对应的定义和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乳化过程和应用。
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乳化工艺 -回复

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乳化工艺-回复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乳化工艺是一种常用于制备乳液和乳霜的工艺方法。
乳化是将水、油两种难溶性液体通过添加乳化剂而使之均匀混合的过程。
本文将一步一步地回答关于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乳化工艺的相关问题。
第一步:了解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特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特性,包括它们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应用领域。
百里香酚是一种从百里香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护肤品中。
香芹酚也是一种从香芹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和保湿等功效,常被用于皮肤护理产品中。
第二步:选择适合的乳化剂乳化剂在乳化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油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两者更容易混合均匀。
在选择乳化剂时,需要考虑乳化剂的溶解性、稳定性以及对皮肤的刺激性。
常用的乳化剂包括植物性油脂、脂肪醇和表面活性剂等。
第三步:制备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乳化剂制备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乳化剂需要以下材料和设备:1. 乳化剂:选择适合的乳化剂,如植物性油脂或表面活性剂。
2. 百里香酚和香芹酚:购买纯度较高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
3. 水相:准备适量的蒸馏水或纯净水用作水相。
4. 油相:选用适量的植物油或其他合适的油脂作为油相。
5. 设备: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和搅拌器。
制备过程如下:1. 将适量的蒸馏水或纯净水加热至适当温度,使其达到乳化时所需的温度范围。
2. 在容器中加入乳化剂,并将其加热至与前述水相相同的温度。
3. 将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加入到乳化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4. 逐渐将水相加入到乳化剂中,同时持续搅拌。
5. 同样的方法将油相加入到乳化剂中,持续搅拌直至均匀混合。
6. 调整温度和搅拌时间,使乳化液达到最佳稳定性。
第四步:对乳化液进行稳定性测试一旦制备好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乳化液,就需要进行稳定性测试,以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不会分离或变质。
常用的稳定性测试方法包括离心法、温度变化测试和低温冻结融化测试等。
软膏剂工艺流程及设备

软膏剂工艺流程及设备软膏剂是一种外用药物制剂,主要成分为药物和基础膏基。
膏基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药物一个稳定的媒介,并帮助药物在表皮上的吸收。
软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药物溶解、膏基制备、药物溶液与膏基混合、包装灌装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软膏剂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1.原料准备:包括药物、基础膏基以及辅助材料的准备。
药物通常为粉末状或晶体状,需要按照处方或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基础膏基通常为具有良好质地、稳定性和适宜的使用性能的油脂类基质,如白凡士林、液体石蜡、棕榈油等;辅助材料包括乳化剂、稳定剂、防腐剂等,用于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2.药物溶解:将药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常可以选择水、乙醇、丙二醇、油脂等作为溶剂。
溶解的方法可采用搅拌、加热或超声波等手段,以加快药物的溶解速度。
3.膏基制备:根据所选用的基础膏基种类和性质,将基础膏基加热至适当温度(通常为60-80℃),加入辅助材料,通过搅拌或乳化机械设备进行乳化处理。
乳化时间和速度要控制得当,以获得均匀、稳定的乳化体系。
4.药物溶液与膏基混合:将药物溶液逐渐加入基础膏基中,同时不断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在膏基中。
药物的加入速度和搅拌时间要控制得当,以确保药物的均匀分布和混合度。
5.包装灌装:将制得的软膏剂倒入容器中,通常为铝管、塑料管或瓶子等。
在灌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的清洁与无菌,避免污染。
对于软膏剂的封口,通常使用特殊的设备,如铝管封口机或瓶子紧封机。
软膏剂制备的主要设备包括以下几类:1.称量设备:用于精确称量药物、基础膏基以及辅助材料的设备,如电子天平、药品称量柜等。
2.溶解设备:用于溶解药物的设备,常用的有加热搅拌器、加热釜等。
3.乳化设备:用于药物溶液与膏基的乳化处理,通常采用乳化机、乳化罐等。
4.搅拌设备:用于药物溶液与膏基的混合,常用的有搅拌机、涡轮分散机等。
5.灌装设备:用于将制得的软膏剂进行包装灌装,常用的有铝管封口机、灌装机等。
调制乳生产工艺及设备

调制乳生产工艺及设备
调制乳是一种混合了高蛋白奶粉、水和脂肪的乳制品。
它具有稳定的物理特性和良好的口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领域。
以下是关于调制乳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介绍:
一、工艺流程
1.准备原料:高蛋白奶粉、脂肪、水和其他添加剂。
2.混合料液:将高蛋白奶粉和水加入混合桶中,并不断搅拌直至充分混合。
3.加入脂肪:脂肪液体经过过滤后与混合料液充分混合。
4.加热预处理:将混合料液加热到90℃以上进行杀菌和半固态处理。
5.均质乳化:将混合料液通过均质机进行乳化,使乳脂球分散均匀。
6.降温:将乳化液降温至4℃以下,便于进一步处理。
7.配料:在乳液中加入各种调味剂,如甜味剂、酸度调节剂、色素等。
8.灌装包装:将乳液装入瓶子或罐子中,密封后经过消毒灭菌即可成为
成品。
二、生产设备
1.混合设备:包括混合桶、搅拌器等,用于将高蛋白奶粉和水充分混合。
2.加脂设备:包括脂肪液体储存设备、输送管道、过滤器等,用于加入脂肪。
3.加热设备:包括蒸汽锅炉、加热桶等,用于将混合料液加热到90℃
以上。
4.均质设备:包括高压均质机、乳化泵等,用于进行乳化处理。
5.降温设备:包括杀菌冷却器、蒸汽冷却器等,用于将乳化液降温至4℃以下。
6.配料设备:包括液相混合箱、溶解桶等,用于将各种调味剂加入乳液。
7.灌装包装设备:包括灌装机、封口机、贴标机等,用于将乳液装入瓶子或罐子中,并进行包装。
综上所述,调制乳生产工艺及设备涉及到多个环节和设备,生产厂家
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关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石灰乳化的工艺与设备改良

石灰乳化的工艺与设备改良黎桥;梁志定;姚延志;蒙丽丹【摘要】The comm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lime emulsion were explored and some practice was conducted. Several simplified and localized 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process equi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existing processes were presented, which might be an effective method on how to improve lime qualification in many sugar refineries.%本文就常见的糖厂石灰乳化间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探讨和实践,提出因繁就简、因地制宜地对现有流程设备进行改良挖潜、对现行工艺管理进行加强与改进的一些措施,这是许多糖厂提高石灰乳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期刊名称】《甘蔗糖业》【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石灰乳化;改良;分散度【作者】黎桥;梁志定;姚延志;蒙丽丹【作者单位】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40 引言糖厂石灰乳是将煅烧好的生石灰与一定量的热水在消和器内进行混合而制成。
生石灰经消和后,其中的有效CaO变成Ca(OH)2,块状的固体成为细小颗粒的悬乳状石灰乳。
制备过程往往会产生许多未溶解的石灰乳颗粒、砂石或者一些不溶性杂质,它们以不同的颗粒形式存在于石灰乳中,不仅会造成设备的磨损、管道和阀门的堵塞、沉淀池泥汁的增大进而增加过滤设备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澄清中和不稳定,出现滞后反应,降低澄清效果,甚至会严重影响现场操作乃至工艺方案的落实,造成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液晶乳化工艺搅拌和均质转速

液晶乳化工艺搅拌和均质转速
在液晶乳化工艺中,搅拌速度和均质转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这两个因素对于乳化过程的影响相当于工作效率。
如果均质搅拌的速度适中,油相与水相就能够很快的完成充分的混合,让这个过程可以很快的结束也就相当于高效的完成。
具体的搅拌和均质转速可以根据实验工艺条件来确定。
例如,在某个实验中,均质速度设定为13,000 rpm,均质时间为2分钟。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使用的是LUMiSizer稳定性分析仪对不同乳化体系的液晶乳液进行快速稳定性分析考察,其转速设定为4000 rpm。
需要注意的是,乳化设备的选择也会影响乳化效果。
目前有三种主要的乳化设备:乳化搅拌机、胶体磨和均质器。
其中,胶体磨和均质器的效果通常比乳化搅拌机要好一些。
乳化锅的使用流程是什么

乳化锅的使用流程是什么简介乳化锅是一种用于乳化处理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
它可以将液体和液体、液体和固体等不相溶的物质均匀混合并形成乳状液。
本文将介绍乳化锅的使用流程。
1. 准备工作在使用乳化锅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检查乳化锅的工作状态,包括电源、水源等供应是否正常。
•准备好乳化锅所需要的原材料,保证其质量和数量满足生产的需求。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器具,如称重器、容器等,以便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2. 操作步骤在进行乳化锅的操作之前,需要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2.1 加入主体材料首先,将需要乳化的主体材料加入乳化锅中。
根据生产配方和工艺要求,按照一定比例将主体材料加入到乳化锅内。
2.2 加入辅助材料根据需要,可以在主体材料中加入一些辅助材料,如乳化剂、稳定剂等。
这些辅助材料有助于提高乳化效果和稳定性。
2.3 调节工艺参数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调节乳化锅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搅拌速度等。
确保参数调节到合适的范围,以获得最佳的乳化效果。
2.4 开始乳化过程启动乳化锅,开始乳化过程。
根据乳化锅的不同设计和规格,乳化过程的时间和搅拌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整个乳化过程中,要保持搅拌的连续和均匀,以确保物料的充分混合和乳化。
2.5 监控乳化过程在乳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乳化锅的工艺参数和产品的乳化情况。
观察工艺参数是否稳定,产品的乳化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和处理。
2.6 停止乳化过程乳化过程完成后,停止乳化锅的运行。
关闭电源和水源,断开乳化锅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3. 清洁和维护在乳化锅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以保证乳化锅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清洁乳化锅及周围设备,清除残留物和污垢。
•检查乳化锅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如搅拌器、加热器等。
•如有需要,可以对乳化锅进行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4. 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乳化锅时,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乳化设备及乳化工艺 乳化设备及乳化工艺 一、乳化设备 乳化方法包括物理化学乳化法和机械法。目前常用的机械乳化方法包括多种,诸如管动,射流,搅拌,均质等,不同的乳化方法对应不同的设备,适用不同的需求。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表一 乳化方法 方法 作用原理 能量密度 操作方法
摇动 湍流 低 间歇
管动 层流 层流滞应力 低-中等 连续 湍流 湍流 低-中等 连续 射流 低-中等 连续
搅拌 简单搅拌 层流滞应力、湍流 低 间歇、连续 转子—定子混合器 层流滞应力、湍流 中-高 间歇、连续 刮刀式搅拌 层流滞应力 低-中等 间歇、连续 振荡式 低 间歇、连续 胶体磨 层流滞应力 中-高 连续 高压均质机 层流滞应力、湍流及气穴形成 高 连续
超声均质器 振动叶片 湍流、气穴形成 中-高 连续 磁致收缩 气穴形成 中-高 间歇、连续
1、搅拌 指借助于流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在彼此之间相互散布的一种操作,以实现物料的均匀混合,同时还可以促进气体溶解、强化热交换等。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1 搅拌混合机理 搅拌混合机理主要包括对流混合,扩散混合,剪切混合。 (1)对流混合是在搅拌容器中,通过搅拌器的旋转把机械能传给液体物料造成液体的流动,属强制对流。包括主体对流—物料大范围的循环流动;涡流对流—漩涡的对流运动。 (2)扩散混合指互溶组分中存的的混合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的均匀分布,对流混合可促进扩散混合。 (3)搅拌桨将物料组分拉成愈来愈薄的料层,使某一组分原来占有区域的尺寸越来越小,达到混合的目的。高粘度物料混合过程主要靠剪切作用。 1.2 搅拌器的构造和类型 1.2.1 搅拌器的构造 搅拌器是通过搅拌使物料均匀混合的装置,主要由搅拌装置、搅拌罐和轴与轴封三大部分组成。 1.2.2 搅拌器的类型 搅拌器主要包括小面积叶片高速运转的搅拌器,诸如涡轮式、桨式搅拌器等,多适用于低粘度的物料;另外就是大面积低速运转的搅拌器,诸如框式、螺带式及行星式搅拌器等。 桨式搅拌器 桨式搅拌器是最常用的一种,桨叶由条钢制造,有平桨式和斜桨式两种。平桨式搅拌器由两片叶片平直桨叶构成,主产生径向流和切向流;斜桨式搅拌器的两叶相反折转一定角度,这样不仅可以产生轴向流,还可以减小阻力。桨式搅拌器结构简单,适用于低粘度物料的混合,当容器内液位较高时,可在同一轴上同时安装几个桨叶。 桨叶固定轴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焊接法:桨叶和轴整体焊接在一起,此结构不可拆卸清洗及更换,强度也不大,且容易打滑,主要适用小容器。 (2)螺钉连接法:通过螺钉将桨叶连接在轴上,中间有垫片。当轴式圆形的时候,主要靠桨叶和轴的摩擦力而使桨叶运动,此结构拆卸方便,但功率大时易产生滑动,故多用小功率设备中。 (3)方轴连接法:这方法主要是客服焊接法容易打滑的缺点,但轴的加工困难。 (4)方轴、螺钉连接法:为了克服焊接法的易打滑及方轴连接法的难于制造等缺点而设计的,被广泛采用。 旋桨式搅拌器 旋桨式搅拌器类似于无壳的轴流泵,由2~3片旋转桨组成不同形式(见下图),桨叶是用螺母固定在轴上,螺母的拧紧方向与桨叶旋转方向相反,这样才能借阻力作用使螺母在搅拌器运转时愈来愈紧。旋转直径约为容器直径的0.2~0.3倍,以轴流混合为主,伴有切向流和径向流,但湍流程度不高。搅拌桨转速高,循环量大,适用于大容器低粘度物料的混合,该搅拌不适用粘稠物料。 涡轮式搅拌器 涡轮式搅拌器类似于无壳的离心泵,由圆盘、轴、及多块叶片组成,结构复杂,种类较多,主要有开启涡轮式和圆盘涡轮式两种(见下图) 涡轮式搅拌器转速高,一般转速为100~2000rpm,平直叶片产生强烈的径向和切线流动,通常加挡板以减小中央旋涡,同时增强因折流而引起的轴向流,工作时,搅拌液沿轴线由中心孔而进入轮内,有各小叶片工作因而加热,然后再以高速度偶轮抛出,湍流程度强,剪切力大,可将微团细化。涡轮式搅拌器适合处理中低粘度物料,混合生产能力较高,按一定的设计形式,具有较高的局部剪力效应,且易清洗,但价格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较高。 框式和锚式搅拌器 框式和锚式搅拌器适用于高粘度物料的搅拌,其外形轮廓与容器壁形状相似,底部形状为适应罐底轮廓,多为椭圆或锥形等,桨叶外缘至容器底部的距离要适当,以30~50mm为宜,但由于高浓度物料搅拌时只能取5mm,这时要求加工及安装的精度却高,否则外片可能碰上器壁而损坏设备。 如上图所知,框式和锚式搅拌器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方便,而且在搅动时能搅动大量的物料,不会产生死区。此类搅拌器的转速较慢,所产生的液流的径向速度较大,而轴向速度甚低,为了加强轴向混合,并减小因切线速度所产生的表面旋涡,通常加装挡板。 螺带式与螺杆式搅拌器 螺带式搅拌器是由一定宽度的带材或圆柱棒材制作成螺带形状。它可以有单条或双条螺带结构。一般螺带的外廓尺寸接近容器内壁,使搅拌操作遍及整个罐体。螺杆式搅拌器四用支撑杆使螺带固定在搅拌轴上。每个螺距设置杆件2~3根。支撑杆一端与螺带焊接,另一端夹紧在搅拌轴上,也可以采用支撑杆与轴的连接的形式(见下图)。 螺带式与螺杆式搅拌器,转速慢,适用于高粘度的物料的搅拌。 行星式搅拌器 行星式搅拌器旋转桨的轴不仅自转,还能绕容器旋转,搅拌速度高,适用于高粘度液体的搅拌,但是结构复杂,制作繁琐。
2、均质机
均质是一种特殊的操作,通过均质,可使两种互不相容的的液体进行密切混合,是一种液体粉碎为极细小微粒或液滴分散在另一液体中的过程,像乳状液。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均质机: 2.1 高压均质机 2.1.1 高压均质机结构 高压均质机主要由泵体和均质阀或安全阀、电动机、传动机与机架几个部分组成。 高压泵多采用三柱塞式往复泵,由共用一根轴的三个作用泵组成,三个单作用泵的曲柄互相错开120度,其吸液泵和排液泵也是三个泵共用。这样,在曲轴旋转一周的周期里,各泵的吸液或排液依次相差1/3周期,大大提高排液泵流量的均匀性。三作用泵的流量各为单作用泵的三倍。均质阀安装在高压泵的排出路上,由阀座、阀杆和冲击环组成,国外多采用钨钴铬合金(用于牛奶均质)或硬质合金(腐蚀性强的液料)等制成,而国内多采用4Cr13。目前多数高压均质机均采用二级均质阀,以获得更均匀更细小的乳化粒子。以下即为一级、二级均质阀的结构图及双击均质阀工作示意图。 2.2.2 高压均质机的工作原理 高压均质机是基于对物料的挤压、剪切、涡流、泄压、空穴作用,从而达到颗粒减小、分散均匀的目的。 (1)剪切学说:当高压物料在阀盘与阀座间流过时,在缝隙中心流速最大,而在缝隙避面处液体流速最小,促使了速度梯度的产生,液滴之间相互挤压、剪切,从而达到乳化均质。 (2)撞击学说:由于三柱塞往复泵的高压作用,液滴与均质阀发生高速撞击,从而导致液滴破裂变小,起到均质的作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空穴学说:高压作用下,液料高频振动,导致液料交替压缩与膨胀,引起空穴小泡的产生,这些小泡破裂时会在流体中释放出很强的冲击波,如果这种冲击波发生在大液滴的附近,就会造成液滴的破裂,乳液得到进一步细化。 2.2 高剪切均质机 高剪切均质机是目前用的最广泛的均质机,由转子或转子-定子系统构成,工作时高速回转,在叶片作用下流入的液体通过窄小的缝隙,在很高的剪切力作用下破碎、分散、混合。经过高剪切均质机的物料粒径可达到1μm,且稳定性好,能耗低,对材质也无特殊要求。 2.2.1 高剪切均质机的分类 高剪切均质机可分为轴流式和径流式。结构如图所示: 2.2.2 高剪切均质机的工作原理 2.2.3 高剪切均质机的工作流程 2.3 胶体磨 胶体磨和高剪切均质机一样均属于定子-转子系统,由一可高速旋转的磨盘(转动件)与一固定的磨面(固定件)所组成。两表面间有可调节的微小间隙,通常为50~150 m,当物料从此间隙通过时,由于磨盘高速旋转,附于旋转面上的物料速度最大,而附于固定面上的物料速度为零,其间产生较高的速度梯度,从而使物料受到强烈的剪切摩擦和湍动骚扰,产生微粒化分散化作用。 胶体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一般用于中低等粘度的料液。 2.4 超声波均质机 超声波均质可以由于振动叶片或磁致收缩而使物料变细,达到均质的效果。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由于振动叶片而产生的均质作用,下图为超声波发生器的简要结构。 当物料从供液管经喷出口高速流入管路时,调节频率,使激发频率与簧片的固有频率相当,从而产生超声波共振。(其中,激发频率与液体的流速成正比,而与喷嘴和簧片间的距离成反比。)使得物料在舌簧片附近产生空穴作用,液滴得以破碎;破碎后的物料可以再一次经过供液管进入管路,进行再一次的破碎,如此反复即可。 搅拌促使物料之间的均匀混合,不同粘度的物料应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搅拌。由于搅拌能量较低,通过搅拌进行乳化只能得到粒径较大的乳液,而通过均质机可以乳液液滴的大小达到0.1 m,甚至更小(见下图) 其中“1”为搅拌,“2”为胶体磨,“2”超声波,“4”高剪切均质,“5”高压均质。 此外,近来开发了一种新型乳化技术—膜乳化技术。微孔膜的膜乳化技术采用微孔膜乳化设备,其乳化方式是在压力作用下,使分散相穿过微孔膜的孔道进人连续相而形成乳剂。当连续相在膜表面流动时,分散相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嫩孔膜孔在膜表面形成液滴,此液滴的直径达到某一值时就从膜表面剥离进人连续相,溶解在连续相里的乳化剂分子将吸附到液滴界面上.
二、乳化工艺的控制和调整
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设备,即使同样的配方,也有可能在产品黏度、稳定性和乳剂剂型等方面产生不同的结果。 1 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