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柴油
乳化柴油骗局

乳化柴油骗局
近两年因为环保问题环保柴油项目发展越来越好,有更多人的目光盯上了这个环保行业,也有更多的人从事了这个行业,随着行业生机勃勃的发展,市面上近两年新注册的各种能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噱头也是个个响亮,有吹嘘是升级产品的,租赁豪华展厅,也有请了专家教授的,还有请明星代言的,“山寨”荣誉满天飞,把产品利润吹的特别高,花样繁多!
这些公司给想做环保事业的朋友们设置各种陷阱,让各位创业者苦不堪言,浪费了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生意也没有做成。
今天,郑州汇绿带您一起来拂去这考察之路上的层层迷雾。
与很多想从事新能源行业的人谈过入行的打算,大家都会提到想找一个正规单位合作,什么才算正规单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得上是正规单位?
1、企业成立时间五年以上,期间无与客户之间的法律纠纷
优胜劣汰的市场定律,决定了留下的都是有实力的企业,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早就出局淘汰了。
而近2年刚注册的公司,他们就缺乏研发、生产及销售经验,仅有技术配方,抓不住生产销售的技巧和细节,技术没有保障!很可能是趁着环保燃料市场行情好,经过精心包装,来市场上分一杯羹,干两年,换个名字换个地方再继续干。
乳化柴油配制技术

乳化柴油配制技术
乳化柴油是我国最新科研成果,是目前柴油汽车和拖拉机的理想燃料。
这不仅成本低,而且对机器的磨损和对环境污染均低于0号柴油,使机器噪音小,运转积炭少,在一般情况下,机器容易起动,其性能近似0号柴油。
一、生产配制顺序:
蒸馏水→溶化剂→搅拌→原柴油→成品。
二、使用工具和配制方法:
1、油桶、量杯(或用天平也可)。
2、以配制1000单位重量(需原柴油700单位重量;蒸馏水300单位重量;十二醇硫酸钠(溶化剂)50单位重量。
溶化剂也可用海鸥洗涤剂代替。
3、配制要求准确:以配制1000单位重量为例,先将300单位重量蒸馏水倒入盛器内,加入50单位重量的溶化剂后
并充分搅拌均匀。
再把原柴油700单位重量加入该溶液中并迅速搅拌均匀,得出颜色为乳白色液体
,把该液体放置几分钟后,如无沉淀即可使用。
如出现沉淀可适量加一点溶化剂,以致不再
出现分层现象即可使用。
原料的要求:
1、溶化剂最好使用日用化工厂生产的洗涤剂。
2、蒸馏水必须纯净,蒸馏水可采用土法提炼以降低成本。
3、原柴油需用0号柴油。
(此资料仅供参考)。
乳化柴油

乳化柴油柴油乳化剂是基于多分子吸附膜理论,该理论是由乳化剂与分散相共同形成的强穿透性复合物构成,膜厚、强度大、难破乳、阻止聚结。
乳化柴油特点如下:1乳化柴油的主要结构在乳化剂的作用下,使水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变化,经专业乳化机械的处理,水即形成微小颗粒,周边被油包围形成油包水的大分子结构,得到与柴油原色相近的新型燃料——乳化柴油。
二、乳化柴油的燃烧原理乳化柴油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油包水的结构,而水是不可燃烧的,但水又是由H和O组成这两个成分中H可燃烧,O又是助燃的,怎样能使水中的这两个成分各发挥其性能呢?乳化柴油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1、微爆作用因为乳化柴油是以油包水的状态存在的,由于水和柴油的沸点不同(水100℃、油200-350℃),当乳化柴油燃烧时,每一个包裹水珠的油珠在高温的燃烧室中,水先于柴油汽化,这一过程使包含水珠外面的油膜炸裂成无数的小片,这样的每一下片由于自身的表面张力,将重新形成小细珠。
这种微爆现象的存在,使每一个小油珠进行了两次雾化,柴油与助燃空气的接触面也自然成比例增长,分散更好,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减少或消除了原有的不完全燃烧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燃烧效率的功效。
2、加速燃烧反应油的燃烧过程主要是其中的C—C键和C—H与O2的反应,碳氢元素是否完全燃烧取决于燃烧接触面和O2、OH等活性物质的含量。
在乳化柴油的燃烧过程中,水参与了燃烧,会发生一系列的附加化学反应,水是非能源物质,最后还是以水(水蒸气)的形式排出,并没有热量的放出,但是在高温反应中,水产生了H、O 和OH等原子或自由基。
这些活性物质极大地活化了整个油料的燃烧过程,使生成的一氧化碳尽可能完全燃烧。
此外还可加入水裂解催化剂促使H、O和OH等原子或自由基的生成,水煤气反应还加速了燃油裂解所形成的焦炭的进一步燃烧,从而抑制了烟尘的生成。
使燃烧更充分、更完全,从而达到提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的目的,降低了油耗率。
一种乳化柴油配方

一种乳化柴油配方
以下是一种通用的乳化柴油配方:
1. 柴油:95%
2. 润滑剂:2%
3. 乳化剂:2%
4. 稳定剂:1%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在一个容器中,加入柴油和润滑剂。
2. 搅拌混合,直到润滑剂完全溶解。
3. 逐步加入乳化剂和稳定剂。
4. 持续搅拌混合,直到液体变成乳液状。
5. 对乳化柴油进行滴水测试。
6. 调整乳化柴油的pH值,确保其在中性范围内。
以上配方只是作为参考,实际配方可能会因为使用的原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制备乳化柴油之前,请先进行必要的实验和测试,以确保安全、有效和符合要求。
乳化柴油的探讨

合 开发 的 P r O ui x乳 化 柴 油 都 是 在 用 的 乳 化 产 N
品 。美 国清 洁燃 料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开 发 的 A一5 5 清 洁乳 化柴 油产 品则 是 较 为 著 名 的 品牌 , 品 远 产
象)生成二次雾化 , , 使得乳化 柴油二次微粒 化, 微 小 油粒 与空气 接 触 的表 面积 大 大 增 加 , 高 了 提
我 国科 技 工 作 人 员 已研 制 出 Z WZ一6 1 , 0 2 C F—A, Z 混合型 8 1 H 0 , Q型 ,G Z H一9 A 型等乳 化 2 剂产 品并 已在 部分 地 区试 点 推 广 。1 8 9 8年 , 宏 盛 至 以及 国外 的有 关 科 研 机 构 开 始 研 究 乳 化 油 喷
乳化 柴油 研 究状 况 节能 环保
状 。指 出 了乳化 柴 油具有 燃烧 性 能好 、 节能 、 环保等优 点 , 为 具有 广 阔的应 用前景 。 认
中 图分类 号 : E 9 T 0
U , ‘ 0 、 刖 舌 ● 一 ‘0
文献 标识 码 : A 年 , 国艾 尔 夫石 油 公 司在 低 速 柴 油机 燃 用 重 油 法 时掺 水取 得 了成 功 。随着对乳 化理 论 的不断 研究
介 质 中传 递 时所 携 带 的 能量 , 油 水 界 面上 产 生 在 强 烈 的冲击 和空化 现象 , 水 分裂 成小 滴 , 使 均匀 地
分 散在 油相 中。
慧 一《 一 一
g
e -
| 鸯
E
具 有环 保 、 能等 优点 , 节 与纯 柴油 有 同样 物理 化学
性 能 的特 点 , 决 了 以往 柴 油乳 化 技术 存 在 的油 解
乳化柴油的应用研究

2 7 第3卷) 期 0 年( 6 第1 0
工盐科技
子 伯 蒜 妯 的 应 用嘶 琵 u
胡 涛 彭喜花, 卫刚, 杜 冷 炎
( 淮阴工学院 生化 系, 江苏 淮安 230 ) 20 1
合器和动态混合器两种 。周树青采用 自行研制 的 Z 一 Y 3型乳化装 置, 合成 了乳化柴 油 , 各项指标均达到了 国家标准 。在线乳化( 随 机乳化) 的乳化工艺虽然简单 , 但对 内燃机 的要求较 高。在乳化柴 油 的加工 、 转移 、 应用等过程中 , 会发生金属腐蚀 。目前国 内已研 制 出多种防锈乳化油 。王恩锋等选用石油磺酸钡 、 十二烯 基丁二 随着 我国工农业 、 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 交 对柴 油 的需求 日 酸作为防锈剂 , 单油酸三乙醇胺作为乳化剂研制 出了一种防锈 期 益增 大, 许多地 区加油站出现了柴油短缺 。柴油燃 烧后 微粒排放 长 , 无毒无味稳定性好 的防锈乳 化油 , 可以明显减少对乳化设 备 是汽油的 3 ~ 0倍 , 07 而且氮氧化物排放量也较 高。乳化 柴油作为 以及柴油机的腐蚀 。 种代用燃料技术 , 既可 以减少燃料消耗又可 以控制排放 , 在节 油和改善环境污染 中已显示 出其优越性 。 许多国家正在研究柴油 3 乳化 柴 油的应 用研 究 乳化技术 , 美国、 日本和欧洲十多年前以进入实用 阶段 , 我国也开 31 统 乳 化 柴 油 .传 始着 手研究这一课 题, 并已取得 了较大进 展。 传统乳 柴油在生产应 用中存在保存期短 、乳化设备 昂贵 、 乳 化剂成本 高及与纯柴油无法混合等缺点 。 而且传统乳化柴油颗粒 1 乳化 柴油 的节能 降污 机理 较大 ,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 系 , 容易破乳 和分层 。要延 长其稳定 时 乳化柴油通常是将水通过乳化剂 和乳化设备 , 按一定 比例掺 间 , 就要增加乳化剂用量 , 而乳化剂价格通常 比较 昂贵 , 就造成 这 配到柴油 中形成 的油包 ( o) w/ 水微粒。也有利用醇或脂与柴油混 乳化柴 油的成本提高 , 降低 了乳化柴油 的实用价值。 合乳化或水 、 、 醇 柴油等共同乳化。 现就油水乳化 的节能降污机理 32微 乳 化 柴 油 . 进行分析 。随着燃烧过程 的不断进行 ,W/ ” “ O 中的水不 断膨胀 , 燃 微乳液 是 由油 、 、 水 表面活性 剂组成 , 乳液 的分散 相非 常 微 烧后 期 , 由于油膜蒸发迅 速及 水珠“ 微爆 ” 的产生 , 引起了燃油 的 小 , 因此大大提高了乳液 的稳定时间。 通过添加稳定剂 ( 如亚甲基 二次雾化 , 柴油与助燃 空气 的接触面积增 大 , 混合更加充分均匀 , 纤 维素钠 、 甲基纤 维素 )稳定时间可达 6个月左右 。微乳化柴 油 , 保证 了较高的燃烧效率 , 因此达到了节能 的效果。 另外 , 在高温缺 与传统乳化柴油相 比, 具有制备简单、 稳定性高 、 黏度 不会 明显增 氧区, 水蒸气将火焰与油滴 隔开 , 阻止 了燃料 的脱氢反应 , 也可有 大及储备 时间长等优点。 效减少碳烟的排放 , 因而起到 了降污的作用 。 刘永启 研制 的 S 一 G 2乳化 剂是一种适 合于柴 油一 甲醇—水 黄宏等用 自行研制 的乳化柴油做 了节能和环保的检测 , 与纯 复合乳化 的高效乳化剂。可稳定 3 5~5 0天 , 在此基础上 , 谢洁根 柴油相 比, 百公里节油率达 2 %, 0 烟尘排放 浓度 降低 了 7%,O 据乳化 和微乳化理论选择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 , 6 S2 研制 了多种配 比 排放浓度降低 了 4 %, 0 并且点火好 , 热量足。 的柴油 一甲醇微乳化燃料 。 微乳化柴油在实 际应用中与柴油具有 相近的发动机动力性 和热 效率 ,碳 烟排放 比燃用柴油 时明显降
乳化柴油的研究

乳化柴油实验摘要: 本文首先研究了近期国内外能源和燃油紧缺问题,其后介绍了柴油乳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实验主要讨论柴油掺水的乳化柴油技术,讨论的重点在于筛选乳化柴油的工艺,并进行在单一搅拌速率的工艺条件下控制W/O型乳化柴油配制中水和乳化剂用量和搅拌时间的试验。
然后对W/O型乳化柴油进行对稳定性、黏度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乙醇对W/O 型乳化柴油性能进行改进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乳化剂;柴油;乳化;乳化柴油Research of Emulsion of Diesel OilAbstract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latest problem of the energy in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cent shortage of diesel oil. And the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diesel emulsion was summarized.The experiment mainly discussed the diesel technology stable water , the core of discussions is the screening techniques of emulsified diesel, stirring in a single rate an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ntrolling the consumption of water and emulsifier and stirring time to obtain the influences to the W/O type emulsified diesel . Then studied the stability, viscosity and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the W/O type emulsified diesel, and th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ut W/O type emulsified diese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fter the use of alcohol in the experiment.Key words:emulsifier;diesel oil;emulsion;emulsifying diesel oil1引言1.1 乳化柴油的现状在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国民和国际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和国际对能源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激增,尤其是柴油需求更是与日巨增,如此巨大需求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微乳化柴油技术简介

Biodisel and the microemulsion additives生物柴油及微乳化剂简介生物柴油(biodisel)是指以一部分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代替不可再生柴油,通过特殊的工艺和技术生产的一种燃烧高效的环保柴油。
本公司推出的生物柴油是利用微乳化剂,将9%-12%的水和80%-84%的柴油这两种完全不相溶的液体在特定的条件下经过物理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透明、稳定的微乳化生物柴油。
本产品不同于现有市场上通过乳化剂和乳化设备加工而成的白色乳浊状柴油,而是通过巧妙的物理化学工艺生成的燃烧值更高,物化性质更为稳定的微乳化生物柴油(以下简称微乳化柴油)。
微乳化柴油的特点:1、透明、清澈,经过充分乳化后,外观与常规柴油外观相同,完全不同于目前市场上的白色乳浊状乳化柴油。
2、状态稳定。
在-20℃到80℃的恶劣工况下无油水分离现象。
3、燃烧值高。
微乳化柴油的燃烧值>9800Cal/kg,完全达到或超过国家0#柴油的标准。
4、环保清洁。
有害气体量下降30%以上,PM达到欧Ⅱ标准,能清洁常用设备的油路。
5、使用范围广。
该乳化柴油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柴油发动机和其他内、外燃机使用。
6、微乳化范围广。
可以针对市场上常用的柴油和重油进行微乳化调配。
微乳化柴油的工作原理:柴油分子链较长,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20%-30%的柴油都是在没有经过充分燃烧的情况就排放掉,这样理论净燃烧值就大打折扣。
微乳化柴油则是通过掺入一定比例的水,通过微乳化剂的作用,在柴油体系中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径(<50nm)的油包水(w/o)稳定结构。
这样,柴油在燃烧的过程燃烧不充分形成的C和CO经过水分子的参与下以微爆的形式得以充分燃烧,最终以CO2的形式排出,从而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
其作用化学反应原理如下所示:CO + H2O ==CO2 + H2+E(能量)2H2 + O2 ==H2O + E(能量)微乳化柴油的工作示意图:柴油液滴微乳化柴油液滴水珠0#柴油在锅炉燃烧器上的燃烧情况 微乳化柴油在锅炉燃烧器上的燃烧情况0#柴油在燃烧时有较大的污染烟气 微乳化柴油燃烧时能有效降低污染烟气达50%左右5-20µm 油珠燃烧不均匀 柴油瞬间燃烧图 100微乳化柴油瞬间燃烧图充分 燃烧微乳化剂和微乳化柴油的工艺示意图Procedure of nanoemulsiono diesel and additive微乳化柴油经过权威部门(上海汽车集团检测中心、中交水运行业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上海市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疫总站)的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化柴油
乳化柴油(微乳化柴油)是水(或甲醇)和柴油通过乳化剂、助乳化剂在一定乳化设备经乳化而形成的油包水(W/O)型(透明)乳液。
一、性质
微乳化柴油是视觉透明的,乳化油则是不透明的;
乳化油的粒径约为0.1~10微米;
微乳的乳化剂用量远大于乳化的用量;
微乳化油的稳定性较乳化油的好。
二、应用特点
操作简单(只需机械搅拌);
原料充足(乳化剂为植物油厂下脚料活炼油厂副产物等)
能耗低(油燃烧释放热的减少低于水量的比重,即燃烧率提高);
污染少(乳化后其燃烧排放的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明显减少);
提高燃油效率等优点(二次雾化的结果等);
税收优惠(产品为节能减排项目,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三、研发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开源和节流成为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两大主要措施。
柴油作为传统能源具有高热值、难挥发等特点,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6年中国柴油消费量为10 962万t,缺口840万t,国内柴油供不应求。
因此,柴油燃烧节能问题日益重要。
燃油的乳化是指在乳化剂的存在下,通过机械搅拌、超声等手段形成油包水型乳液的过程。
由于乳化柴油具有乳化过程简单、乳化油燃烧效率高、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少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
乳化柴油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燃料节能减排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乳化柴油适用于各种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抽水机、发电机、燃油热风炉、烘干炉、柴油机轮船等。
此种新型燃料与柴油性能相当,并且能大大提高燃烧效率,不污染环境,这种清洁柴油经权威机构检测,环保指标还优于柴油,价格比原柴油低1000元/吨以上,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新型燃料。
四、效益分析
环境效益:
有赖于其独特的燃烧特性,乳化柴油发挥的环境效益远超柴油。
视乎发动机的类型、机龄和条件、服务历史、维护、占空比、驱动程序行为和水含量,广泛的测试证明了乳化柴油常见的减排幅度为:
· 氮氧化物 --- 10% 至 30%
· 一氧化碳 --- 10% 至 60%
· 二氧化碳 --- 1% 至 3%
· 颗粒物 --- 高达 60%
· 烟 --- 基本上消除
经济效益:
·具竞争力的价格--乳化柴油不单提高制造商/分销商的边际利润,更由于政府的税务优惠或奖励政策,最终用户可以享受到成本上的节约。
·提高效率--由于影响燃油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不能明确声称能将燃料效率提升哪个具体的幅度。
虽然已进行的测试、试验证明柴油效率的升幅可高达10%,但实际结果会因为如发动机的机龄、型号、大小和应用等多个因素而出现差异。
五、节能降污原理
1、微爆理论
乳化柴油是油包水型乳液,当温度急剧升高时,沸点低的水先沸腾汽化,当水膨胀压力超过油表面张力及环境压力之和时,水蒸气冲破油膜束缚,形成二次雾化,使油滴分成细小的颗粒。
细小的油颗粒与空气接触的总比表面大大增加。
同时,微爆产生无数爆炸波,冲破包围火焰面的CO2、N2抑制层,从而使空气形成强烈的紊流,燃烧室内空气与油气分布更均匀,温度场更均匀,燃烧速度加快,后燃现象减少,避免了燃烧区局部温度过高,减少了油的热分解,使油燃烧更充分,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加速燃烧反应
水在燃烧过程中汽化成水蒸气,产生许多OH活性基团,促使一氧化碳尽可能完全燃烧。
水煤气反应加速燃油裂解所形成焦炭的燃烧,抑制了烟尘的生成。
3、减少NOx的生成
水滴汽化需吸收热量,防止燃烧火焰局部高温,而且油掺水燃烧改善了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减少了过剩空气系数,从而抑制了NOx的生成,降低了环境污染。
六、制备方法
乳化柴油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机械搅拌法和超声乳化法。
此外还有膜乳法、进气管喷水法、引汽乳化法等,下面简要介绍机械搅拌法和超声乳化法。
1)机械搅拌法
主要设备包括搅拌器、均化器和胶体磨等。
此法利用高速剪切力,使油相和水相充分混合,达到乳化目的。
2)超声乳化法
主要设备包括电超声乳化器、探头式超声乳化器和簧片哨超声乳化器等。
此法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递时所携带的能量,在油水界面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空化现象,使水分裂成小滴,均匀地分散在油相中。
七、影响因素
柴油乳化可分为在线乳化燃烧和预乳化两种。
在线乳化对燃油机的要求较高,需要对燃油机进行改造或添加装置,一般很难被市场接受,所以预乳化工艺成为研究的热点。
1)乳化剂的选择
乳化剂的选择是制备乳化柴油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通常采用复配乳化剂。
应用最广泛的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脂系列。
田建文等考察了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其中Span 60/Tween 80的复配体系比其它复配体系的增溶效果要好。
经研究人员筛选多种复配乳化剂,最终发现CTAB/Span 80复配体系制备出的乳化柴油较为稳定。
2)乳化剂用量
乳化剂的用量对乳化柴油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乳化剂的加入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得两者能更好的互溶,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3)助乳化剂
目前,选用较多的助乳化剂有中碳醇、中碳铵、醚类等。
助乳化剂可以改善油水界面,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降低乳化剂的用量。
4)乳化温度
随着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快,不利于形成稳定的乳液,一般在常温下即可。
八、研究现状
国外对乳化油的研究开展较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Darrell W.Brownawell 等以脂肪酸和醇胺的反应产物为乳化剂,以烷基苯酚为助乳化剂,研究了微乳化柴油的制备,制得了掺水量在1%~15%之间,乳化剂和水质量比为1:1的透明稳定的柴油微乳液,但微乳液低温流动性差的问题没有解决。
Watt S.L等以十六
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为乳化剂、C3~C5醇为助剂,研究了醇结构对柴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Genova等研究了一种以糖脂为乳化剂、二元醇为助乳化剂制成的W/O 微乳柴油。
近20多年来,中国的燃油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1998年,清华大学的葛阳等研究了单滴乳化燃油的微爆模型和微爆规律,并对乳化油滴的“冷滴”、“无水层生成”等现象进行了解释。
吴可克等对乳化方式,助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贺占博等在乳化柴油制备工艺以及其燃烧值提高方面作了很多的研究。
甄宗晴等对膜乳法制备乳化柴油进行了探索。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范绮莲等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4/NP7(质量比为3.2:1)柴油形成的W/O微乳液。
由河南农业大学研制的CZF-A型乳化柴油
和TA-1型乳化柴油,其节油性能高,稳定性好,着火点高。
对乳化柴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所制备出的乳化柴油掺水量为14.0%,外观与一般柴油一致,且稳定性高。
九、前景分析
乳化柴油不仅节能,而且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替代燃料,必将与其它新型燃油替代传统燃油。
由于我国柴油乳化技术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有掺水量高、稳定性好的乳化柴油投入市场,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加快研究乳化柴油的配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