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及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物质的溶解、沉淀、蒸发等现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变化的基本知识,对于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但在系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规律,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规律。
2.难点:物质变化背后的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等。
2.实验试剂:水、盐、糖、碘酒等。
3.PPT课件:物质的溶解、沉淀、蒸发等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知识,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物质的溶解、沉淀、蒸发等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变化的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例如,让学生将盐、糖等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过程;将碘酒滴入水中,观察其扩散过程等。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要点练习题 附知识点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要点练习题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答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点要点练习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4、像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都只是物质发生了(形态)、(大小)的变化;而像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结果都有(新物质)产生。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也就说发生物理变化时,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就(有)新物质产生。
3、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如在给白糖加热的过程中,先是白糖(熔化)—发生物理变化;再是(炭化)—发生化学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淀粉和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慢慢(分解),释放初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0C 时会全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麦芽糖)。
8、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棕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下列古代的发明和创造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制作石器B. 粮食酿酒C. 使用火药2.全球变暖是由于( )造成的。
A. 温室效应B. 物种灭绝C. 臭氧空洞3.下列生活现象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燃烧殆尽B. 玉石雕刻C. 滴水成冰4.下列变化中,与另外两个变化不同的是( ) 。
A. 轮胎爆胎B. 蜡烛燃烧C. 蜡烛融化5.下列物质变化归类正确的是( )。
①土豆切成丝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海水晒盐⑤面包发霉⑥大米酿酒⑦火柴燃烧⑧米饭上滴碘酒⑨水沸腾⑩玻璃破碎A. ①③④⑦⑨都属于物理变化B. ②⑤⑥⑦⑧都属于化学变化C. ②⑤⑥⑧⑨都有新物质产生6.经过大量的研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氧气7.下列做法会加快铁生锈速度的是()A. 放在潮湿的地方B. 放在干燥的地方C. 外表涂上油漆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钉生锈B. 纸张燃烧C. 水结冰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A. 氧气B. 水蒸气C. 二氧化碳10.默然认为与“白糖熔化成糖浆”是同一类变化的是( )。
①铁丝生锈②水结冰③燃烧火柴④湿衣服晾干⑤用纸折千纸鹤A. ①②④⑤B. ①④⑤C. ②④⑤二、填空题11.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等现象。
12.分类:根据物体的变化方式进行分类。
(把序号填在表中)①捏橡皮泥②弯折铁丝③鸡蛋在醋中产生气泡④划着火柴⑤打碎玻璃⑥纸燃烧⑦糖熔化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形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4.我们把物质变化分为变化和变化。
把一张纸揉皱,这种变化属于,因为。
把一张纸烧了,这种变化属于,因为。
15.在真空环境中的铁钉(选填“会”或“不会”)生锈。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1.人、动物、植物、房子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厨房中有许多物质,它们有不同的特征和用途。
3.厨房中的物质会不断的变化,如,米煮熟会变成饭,冰箱里的水会变成冰。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的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我们称这种变化为物理变化;而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5.泡沫灭火器喷出泡沫、放烟花和铜狮生锈都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第2课产生气体的变化1.有些化学变化会产生气体,如,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有气体产生的变化当白醋滴入有小苏打瓶盖中时,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其它五个瓶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3.收集产生的气体打翻瓶盖后,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了气体,使密封袋鼓了起来。
4.二氧化碳使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灭火,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1)将一个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会发现玻璃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玻璃片上会留下黑色的炭黑。
(3)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2.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1)起初,白砂糖熔化,这是物理变化。
(2)后来,熔化的白砂糖变黄,颜色越来越深,最后变成黑色固体,我们还会闻到特殊的气味。
黑色固体和特殊的气味都是新物质,所以加热白砂糖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3.用面粉烘制蛋糕、钢铁生锈、虾煮熟变红都有新物质产生,都属于化学变化。
4.有些化学变化对人类有益,有些化学变化对人类有害。
酸雨会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
1.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有时这些现象会同时发生。
2.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1)几天后,没有水的铁钉不生锈,被水完全浸没的铁钉也几乎不生锈,一半被水浸没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2)铁在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下才会生锈。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试卷(附标准答案) 完整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卷(附标准答案)完整一、选择题1.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A. 在空气中的一半B. 在水中的一半C. 空气和水交界处D. 无法确定2.半根铁钉进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部分最容易生锈?A. 空气中B. 水中C. 空气和水交界处3.在加热白糖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白糖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以下几种现象,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⑴有气泡产生⑵熔化成液体⑶变成黑色物质A. (1)(2)(3)B. (3)(2)(1)C. (2)(1)(3)4.把铁制品()会使生锈速度变快。
A. 放入菜油中B. 电镀C. 放入盐水中5.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溶液颜色变浅B. 铁钉上出现红色物质C. 产生气泡6.废水流经格栅等处理设备时流速放慢,较大的固状物沉淀下来,这样的污水处理方式是采用了()A. 物理方法B. 化学方法C. 生物方法D. 以上三种方法7.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一段时间后,玻璃杯中留有的液体()。
A. 全部是白醋B. 全部是水C. 含有新物质的液体8.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积土成山B. 木已成舟C. 百炼成钢9.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
A. 火药爆炸B. 纸张燃烧C. 纸张燃烧D. 粮食酿酒10.默然发现螺丝钉的表面已经被锈蚀成了红褐色,如图所示,他推测制造这枚螺钉所用材料中应该含有( )。
A. 纯铜B. 铝合金C. 生铁二、填空题11.探究食盐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的猜想:我的方案:我的发现:12.蜡烛受热熔化,只是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而蜡烛燃烧是产生的变化。
1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和两类。
14.我们加热白糖,白糖熔化属于变化,白糖炭化属于变化。
15.生产生活中物理变化的现象有:、、。
16.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有效防止或减缓铁生锈的方法是。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复习

物质的变 质 的 变 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 质)。 3、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 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 火、声音也是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 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物质是(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7、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 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 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物 质 的 变 化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 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9、(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 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 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时也有二氧化碳产生。 10、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答:可以用作灭火剂,人工降雨,生产碳酸饮料,做舞台美化效果等。
4、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物 质 的 变 化
5、(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米饭在我们 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 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麦芽糖。 6、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 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 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完整)百度文库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完整)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A. 在空气中的一半B. 在水中的一半C. 空气和水交界处D. 无法确定2.如右图所示,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蜡烛熄灭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气体比空气轻B. 该气体透明C. 该气体能灭火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B. 氢气燃烧C. 煤燃烧4.将铁钉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下列对该物质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该物质与铁锈颜色很像,判断该物质是铁锈B. 该物质与铜颜色很像,判断该物质是铜C.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该物质,发现该物质能导电,判断该物质不是铁锈5.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往米饭上滴碘酒产生了新物质,米饭的颜色发生了变化B. 铁生锈后变得比原来更光滑、更容易被磁铁吸引C. 加热白糖的实验中,白糖只有颜色发生变化,物质没有发生变化6.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 做纸风车B. 看书C. 碘酒遇米饭实验D. 踢足球7.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几分钟后溶液的颜色和铁钉会( )A. 溶液颜色变深,铁钉颜色不变B. 溶液颜色变浅,铁钉上会附着红色物质C. 溶液颜色不变,铁钉上会附着蓝色物质8.在小苏打和白酷混合实验中,混合物不再冒泡后,再向余下液体中加入一些小苏打,如果不再冒泡,说明()A. 余下的液体不再是白醋B. 白醋与小苏打不再发生变化C. 余下的液体中没有小苏打9.把燃烧的细木条伸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杯中,细木条会()。
A. 继续燃烧B. 马上熄灭C. 火苗变小,然后熄灭10.醋和小苏打混合能产生()。
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水蒸气二、填空题11.白糖加热过程事,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属于变化,白糖变成黑色的炭属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