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复习课件+知识点
第六单元 期末复习知识点难点闯关 (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
第五关:习作写得妙
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
神奇的探险之旅
思维导图。
茫茫大漠 遇沙尘暴
热带雨林 陷入沼泽
写什么
海中荒岛 渺无人烟
南极冰川 风雪交加
原始森林 遭遇猛兽
幽深洞穴 迷失方向
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
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 顶端的横 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 “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赏析:这是船长发现儿子的危险处境后而果断 做出的决定。“立刻”说明船长经验丰富、头 脑冷静、机智果断,感叹号说明船长语气坚决 ,不容置疑。
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
二、特殊的体验
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
7、古今意思同
请同学们观察词语,加点的字与旁边的词语 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善盾之坚. 坚.固 道.旁李 道.路 冀复.得兔 重复.
弗能应. 应.答 溺而不返. 返.回 守.株待兔 守.候
加点字的意 思与词语中 带点字的意 思一致。
文言文中用一个 字表达的意思, 有的对应现代汉 语中的双字词语 。
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
第四关:主题抓得准
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
主题概括
自相矛盾
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_寓__言___故事,讲述了 楚国有个卖_盾__和__矛__的人,他在夸耀 自己的矛和 盾___________前__后时互,相理抵由牾,不能自圆其说 _______________说__话__做__事__要__前__后_。相这应一,故不事要告自诫 相人矛们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语文园地六课件语文园地六PPT语文园地六讲解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词句段运用点拨
本题给出了六组词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每组加点字的意 思是相同的,如“吾盾之坚”“坚固”中的“坚”都是“结实, 硬,不容易破坏”的意思同时,本题也提示我们,文言文中多是 单音节词,在理解这个词的时候,可以通过组成双音节词的方式 来加以解释。如“问其故”,“故”可以组词为“缘故”,那么 就可以用“缘故”来解释“问其故”的“故”。
词句段运用修改文章导学
(3)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 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 “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 和大圆规”。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 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词句段运用修改文章导学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这类修改的地方非 常多。“画完后,我递给同桌小强看”,“画完后” 一词没有必要,叶老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 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解析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 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 了甲板。 点拨:
第一句中,因为人们在急切地等待孩子被救上来,每一秒都是 紧张的,所以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解析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 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点拨
参考示例
手术室门上的红灯刚亮了几分钟,在手术室门外焦急等待着的母亲就 一刻也坐不住了。她低头看看手表,她怀疑手表是不是坏掉了。“分针怎么 走得这么慢?”她不停地看着表,“明明感觉女儿进手术室有一个世纪那么 长了,怎么还不出来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huǎnɡ(晃眼)xià(惊吓)jiāng(将来)héng(横竖)晃huànɡ(摇晃)吓hè(恐吓)将jiàng(大将)横hèng(强横)2.易读错的字引荐.(jiàn)顶端.(duān)放肆.(sì)撕.开(sī)桅.杆(wéi)瞄.准(miáo)唬.人(hǔ)龇.(zī)牙咧.(liě)嘴二、词语听写脚力引荐赢得一艘航行放肆帽子桅杆撕开逗笑吓唬钩住扭动咧嘴船舱海鸥瞄准自相矛盾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出谋划策胸有成竹兴致勃勃不动声色风平浪静哭笑不得龇牙咧嘴心惊胆战三、词语积累1.近义词赏识——欣赏引荐——推荐满意——满足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心惊胆战——大惊失色2.反义词赏识——讨厌着急——镇定满意——失望兴致勃勃——百无聊赖心惊胆战——泰然自若3.词语搭配(满意)地笑(好奇)地问(胸有成竹)地说(兴致勃勃)地猜测4.文言文释义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卖或.曰:有的人物莫能陷.也:刺破其人弗.能应也:不不可同世而立.:存在誉.之曰:夸耀、吹嘘5.古今义相同吾盾之坚.——坚.固弗能应.——应.答道.旁李——道.路溺而不返.——返.回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四、句子赏析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被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这是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也用来比喻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2.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
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赏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田忌和齐威王急切地想要一比高下的心理,渲染了比赛场面的紧张气氛。
3.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赏析:这是船长发现儿子的危险处境后果断做出的决定。
语文五下人教版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五下人教版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知识点概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关爱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多篇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要深入理解关爱自然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同时,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二、语文素养提升策略
1.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细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加强词语积累,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课文重点内容解析
1.《草原》: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育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2.《海底世界》:介绍了海底生物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兴趣。
3.《火烧云》:通过对火烧云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语法与修辞技巧
1.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设问等,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注意语法结构,遵循语言规范,使表达更加准确。
五、课后练习解答指导
1.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难题,学会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关爱自然的意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切实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单元知识点、易考点归类总结期末复习用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耘(yún) 稚(zhì) 漪(yī) 倭(wō) 逛(guàng) 篝(gōu) 旖(yǐ) 旎(nǐ) 顷(qǐng) 玷(diàn) 秉(bǐng) 眷(juàn)(2)难写的字昼:中间部分是“日”,不要错写成“目”,注意不要丢掉最下面的一横。
耘:左半边是“耒”,不要错写成“丰”。
晓:右半边是“尧”,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拔:右半边是“犮”,不要错写成“发”。
割:左半边中间部分是“丰”,不要少写一横。
承:中间共有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逛:半包围结构,不要将“犭”错写为部首。
(3)多音字供{g òng (供职)g ōng (供求) 横{ℎéng (横线)ℎèng (蛮横)晃{ℎu ǎng (明晃晃)ℎu àng (摇晃) 壳{k é(蚌壳)qi ào (地壳)燕{y ān (燕园)y àn (燕子) 斗{d ǒu (斗胆)d òu (斗争)分{f èn (分外)f ēn (分别)折{zℎé(折节)sℎé(折本)zℎē(折腾)2.词(1)必须掌握的词 蝴蝶 蜻蜓 蚂蚱 樱桃 榆树 锄头 承认水瓢 阴凉 冷艳 幽芳 郑重 宝贵 眷恋圆滚滚 明晃晃 孤零零 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恍然大悟 乐此不疲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离乡背井 美妙绝伦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良辰美景 能书善画颇负盛名 万里长城 风欺雪压 低头折节(2)近义词四时~四季 童孙~儿童 信口~随口漂亮~美丽 瞎闹~胡闹 闪烁~闪耀存心~故意 随意~任意 圆滚滚~圆溜溜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大概~大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盼望~渴望 威风~威严徘徊~踌躇 气派~气势 澄澈~清澈闪耀~闪烁 幽芳~幽香 玷污~侮辱稀罕~稀奇 郑重~慎重 秉性~性格眷恋~依恋(3)反义词昼➝夜晓➝晚寒➝暖新鲜➝陈腐承认➝否认自由➝禁锢黑暗➝光明阴凉➝燥热不可胜数➝屈指可数广阔➝狭窄夸大➝缩小平凡➝出众冰凉➝火热爱惜➝糟蹋训斥➝赞扬清白➝污浊秀气➝粗笨衰老➝年轻(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个大花园一朵花一个小毛球一个果园一棵樱桃树一顶大草帽一个黄瓜一只大蜻蜓一朵倭瓜花一个绿蚂蚱一条腿一只白蝴蝶一个月亮一轮明月一颗泪珠一幅墨梅图一枝画梅一只金鸡一块手绢一颗心②修饰词圆而粗的柱子风光旖旎的莱蒙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心爱的小月亮冰凉的泪珠慈祥的外祖父最宝贵的画雪白的细亚麻布血色的梅花眷恋祖国的心长长地叹一口气早早地起了床郑重地递给③动词摘黄瓜追蜻蜓捉蚂蚱点起篝火刮去污迹④特殊词语ABB式词语: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孤零零凉飕飕类似的词语:响当当气冲冲乱哄哄空荡荡AABB式词语:马马虎虎整整齐齐类似的词语:忙忙碌碌平平安安干干净净ABAC式词语:顺风顺水类似的词语:百发百中自由自在人来人往描写景色的词语:山高月小三潭印月顶天立地烟波浩渺晶莹澄澈风光旖旎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美妙绝伦茂林修竹绿水环流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类似的词语: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万紫千红湖光山色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春暖花开草长莺飞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园地六 课件

词句段运用
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善盾之坚. 坚.固 道.旁李 道.路 冀复.得兔 重复.
弗能应. 应.答 问其故. 缘故. 守.株待兔 守候
我发现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相同。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 十• 秒• 钟• ——大• 家• 已• 经• 觉• 得• 时• 间• 太• 长• 了• 。等孩子一浮上 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 几 成•• 千十•• 年上• ,万只几• 百绿• 年翅• 膀,几的• 千苍• 蝇年• ,和时八• 只间• 一脚• 转的• 眼蜘• 就蛛• 过来• 去了• 了又• 。 去了。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 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 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 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 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 他先分析了当时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族 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 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五的三局两胜的结 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 的妙计。
学习《跳水》时,也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知 道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 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 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法。 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
(4)问其故:原因、缘由。 缘故:原因。
(5)冀复得兔:再的意思。 重复:反复。
(6)守株待兔:等待。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知识点整理复习

15《自相矛盾》1. 《自相矛盾》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2.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结构简单,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守株待兔》、《滥等充数》《老马识途》、《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郑人买履》等。
3. 注释:①鬻(yù):卖。
②陷:刺破。
③其:助词。
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④或:有的人。
⑤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
4.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①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提示:联系下文,楚人说自己的盾很坚固,自己的矛很锋利,这是对自己的矛和盾的夸耀,所以“誉”应该是“夸耀、称赞”的意思。
②其人弗能应也。
.提示:联系上文可知,楚人对自己的矛和盾的夸奖是不符合事实的,所以当别人提出质疑时,他是回答不上来的。
进而推知“弗”应该是“不”的意思。
③不可同世而立。
.提示:联系上文,楚人所讲的矛和盾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所以“立”应该是“存在”的意思。
5.形容楚人尴尬的词语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目瞪口呆6.“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他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相矛盾。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
①有一则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 x”,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②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己就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16《田忌赛马》1.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膑帮助田忌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孙膑告诉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跳水》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能够理解、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掌握生词:跳跃、轻盈、瞬间等的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学生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场景。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员的尊重和敬佩之情,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拼搏精神。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以及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跳水》的内容。
•掌握生词及短语的意义。
•进行口语表达,描述跳水的动作和感受。
2. 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来描述出跳水这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和魅力。
•学生如何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描写词语,增强语感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跳水》的课本或教材。
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生字卡片和课文词汇表。
4.教学PPT或投影仪。
5.手绘或打印跳水动作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跳水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跳水的好奇和兴趣。
2.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跳水,了解跳水运动的一些基本信息,让学生猜测《跳水》这篇文章可能讨论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班内学生分组阅读课文《跳水》,要求学生注意理解文章大意及核心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生字词和词组。
3.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学习重点知识(15分钟)1.教师使用图片展示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描述的跳水动作。
2.结合图片进行口语练习,描述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和感受。
第四步:语言拓展(10分钟)1.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描写词语,自己编写一段关于跳水的描述文章。
2.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复习课件+知识点第六单元图文复习讲解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单元首页【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本单元共编排三篇课文,包括《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
【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学习的文章: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习作要求】神奇的探险之旅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重点是写的时候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1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ù):卖。
②陷:刺破。
③其:助词。
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④或:有的人。
⑤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有的人说:“用你自己的矛去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
主题:《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盾和矛,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不一。
【课后习题】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方法指导:先对照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注意把握好停顿和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边背诵。
二、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⒈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提示:联系下文,楚人说自己的盾很坚固,自己的矛很锋利,这是对自己的矛和盾的夸耀,所以“誉”应该是“夸耀、称赞”的意思。
⒉其人弗能应也。
提示:联系上文可知,楚人对自己的矛和盾的夸奖是不符合事实的,所以当别人提出质疑时,他是回答不上来的。
进而推知“弗”应该是“不”的意思。
⒊不可同世而立。
提示:联系上文,楚人所讲的矛和盾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所以“立”应该是“存在”的意思。
三、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参考答案: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
楚国人刻意地夸大了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既不符合事实,又互相抵触,所以当有人问他时,他“弗能应。
”四、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提示:讲述故事前,先要读懂原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再结合字词的注释,逐句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将其连贯起来,修改不通顺的地方,使整个故事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示例: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他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ロ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都不能刺破它!”接着,他又拿起一支矛,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无论多么坚固的东西它都能刺破!”这时,一个人上前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卖兵器的人一愣,哑口无言。
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的。
【拓展延伸】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结构简单,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守株待兔》、《滥等充数》《老马识途》、《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郑人买履》等。
16.《田忌赛马》【重点生字】⚫字音:出谋划策(cè)引荐(jiàn)⚫字形:“赢”字上中下结构,可用拆字法识记。
“荐”字上下结构,可根据这个字有“草;草垫子”的意思,来记住上半部分是“草字头”。
⚫多音字:着(zháo)急沉着(zhuó)跟着(zhe)出谋划(huà)策划(huá)船【重点词语】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副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一一串联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只要找出这六要素,再将它们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当然,有些文章的六要素不一定全都体现出来,我们抓住其中的几个要素也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本文的要素是这样的:人物:田忌、齐威王、孙膑起因——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经过——孙膑通过仔细观察想出了策略:巧妙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结果一一比赛时,田忌取得胜利。
在田忌的引荐下,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孙膑通过仔细观察,想了巧妙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策略,帮助田忌获得了胜利。
在田忌的引荐下,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课后习题】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提示: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在读的过程中,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故事划分层次,然后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
答案: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
他的门客孙膑告诉他有办法取得赛马时的胜利,于是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孙膑告诉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巧妙地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后,田忌赢得了赛马的胜利。
2.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
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充分了解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再标画对阵图。
回答问题时,要联系孙膑所想的计策,就能够说出其中的原因。
答案:因为孙膑通过观察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
所以让田忌最差的马对齐威王最好的马,输掉这一场;然后分别用上等马和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这两场一定会赢。
这样最终胜两场输一场,转败为胜。
3.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示例:官渡之战: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199)率兵十余万南下。
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
第二年,曹操乘袁军轻敌,内部不和,两次偷袭袁军后方,焚烧其粮车和粮囤。
袁军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
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灭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17.《跳水》【重点生字】字音:放肆(sì)桅(weí)杆龇(zī)牙咧嘴字形:艘、航、舱(“舟”作左偏旁时,第五笔横右边不出头。
帽:右上部要注意,不能写成“日”。
肆:“横”比较多,书写时注意间距。
多音字:模(mú)样模(mó)仿吓(xià)唬恐(hè)吓扎(zhā)进扎(zā)染挣扎(zhá)【重点词语】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串联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只要找出这六要素,再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本文的六要素是这样的:时间一一风平浪静的一天。
地点——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
人物一一船长的儿子、水手们、船长,外加一只猴子。
起因一一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摘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
经过一一猴子将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结果一一船长果断用枪逼迫孩子跳水,水手们救起了孩子,使孩子转危为安。
主要内容:风平浪静的一天,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水手拿猴子取乐,放肆的猴子摘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并把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果断用枪逼迫孩子跳水,水手们救起了孩子,使孩子转危为安。
【资料链接】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
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后习题】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爬上桅杆,处于危险境地)→(船长机智救孩子)讲述方法指导:本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讲故事时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
同时,要注意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不同的语气,体现出人物的不同状态,以及情势的缓急。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参考答案:“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枋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的大笑刺激了孩子的情绪;“水手们笑得更欢了”,他们的笑声加上猴子的戏弄,使得孩子更加生气,致使孩子做出冲动的举动——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水手们的“笑”推动故事情节向高潮发展。
3.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1)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2)海面上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反倒相对安全一些。
(3)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
(4)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而且在这么高的位置,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所以船长将枪瞄准孩子,逼追孩子第一时间跳海。
综上所知,在当时危险的情况下,逼迫孩子快速跳海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
【阅读链接】本课推荐篇目:《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
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
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语文园地六》【交流平台】帮助我们分析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词句段运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坚固应答弗能应道旁李道路溺而不返返回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我的发现:①每组两个词语,加点字都相同,而且第二个词是对第一个词的加点字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