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调整下交通量观测站点论文
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方法的优化

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方法的优化摘要:文章阐述了交通量观测站的布设思想和布设原则。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的比例系数,采用模糊聚类法对观测站进行聚类,将这两种定量计算方法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对观测站点的布设进行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时主观随意性的缺点。
关键词:交通量;观测站布局;节点重要度;模糊聚类交通量调查工作主要是通过采集交通流量、车速、交通密度、轴载等信息,为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公众出行以及应急处置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是公路信息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交通量观测站布局得是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的布设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缺乏定量计算,从而导致我国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体系建设滞后,工作水平不高,无法准确反映公路网的交通运行特征。
文章探讨在提出观测点布设原则的基础上,针对新建道路和已建道路,给出观测点布设的基本方法。
1观测站布设原则①观测站的布设应适度和均匀。
调查站布设应实现规模与效率的最优平衡,最大限度的减少动态交通数据采集体系的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行投入。
调查站在路网上应尽量相对均匀地布置,使各区域内布设的观测站相对平衡,从而能全面反映路网的交通流特性。
②观测站要设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代表性的路段,即能准确观测所在路段的交通量,并能够定性、定量反映调查路段及其所在区域内交通量分布、变化的特征。
③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研究站点布设方法、确定布设方案时,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布设方法与布设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定性分析应充分考虑路段节点、交通生成吸引点、道路条件、未来路网的规划等因素,提高道路布设方案的普遍适用性和前瞻性。
定量分析就是在布设选点时,考虑到节点人口、工业等影响因素,充分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确定观测站的方法。
④地区间合理负担。
在布设观测站点时,应特别关注省际间交通出行的规律和特征,做到路网省际交界处均有观测站点覆盖。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八年十月目录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 0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0(简本) 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0二○○八年十月 0一、规划的必要性 (3)二、《规划》的功能定位 (3)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 (3)(一)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法 (3)(二)调查站分类 (3)(三)体系架构 (3)四、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4)五、规划目标 (5)到2012年,初步建立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覆盖所有已通车路段,实现调查站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可以准确的反映被覆盖路段的宏观交通流特征和路网运行特征,初步具备监测路网运行质量、为社会提供出行服务信息的能力;到2020年,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完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覆盖全部路网里程,具备全面、准确的为行业、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6)六、总体布局 (6)(一)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6)建设1个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和各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与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联网,构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
(6)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设在部规划研究院。
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由各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建设管理单位(如省公路局、省交通厅信息中心、省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省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等),省厅赋予其明确的职责。
. 6(二)调查站布设的方法与原则 (6)1、调查站布设的指导思想 (6)(1)全面覆盖 (6)调查站布设应实现对路网的全面覆盖,以切实提高调查的空间覆盖率和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6)(2)合理布局 (7)调查站布设应注意与国家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形态及技术特征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
(7)(3)规模适度 (7)调查站布设应实现规模与效率的最优平衡,最大限度的减少动态交通数据采集体系的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行投入。
路网优化设计在城市交通流量控制中的实践

路网优化设计在城市交通流量控制中的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成为现代城市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城市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路网优化设计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路网优化设计在城市交通流量控制中的实践,重点关注交通规划、交通信号优化和交通管理三个方面。
首先,交通规划是实现路网优化设计的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可以实现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化。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交通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布局和道路容量。
采用交通模型分析方法,可以预测未来交通需求,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交通规划措施。
例如,在城市交通流量高峰期,可以通过设置交通疏导路线、提高道路容量等措施,减少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其次,交通信号优化是路网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主要基于定时控制,无法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动态调整信号灯周期,导致交通拥堵。
而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信号优化方法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实时调整,提高交通流畅度。
通过在关键交叉口安装交通检测设备,收集交通流量数据和信号灯状态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根据结果进行信号控制优化。
例如,当某个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较大时,可以将该交叉口的信号灯周期调整为绿灯时间更长的方案,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交通管理是实现路网优化设计的关键环节。
交通管理包括交通流量调度、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等。
在路网优化设计中,交通管理将路网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协调各种交通流量,提高整体交通运输效率。
例如,通过实施交通控制和交通流量调度,可以避免道路交通饱和,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
同时,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事件,提高交通运输的应对能力。
在城市交通流量控制中,路网优化设计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优化交通信号和加强交通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浙江省交通量调查站点布设宏观评价分析和研究

浙江 省 交通 量 调查 站点 布 设 宏 观 评价 分 析 和研 究
高介敦 。 张 平
(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浙江 杭 州 3 1 1 3 0 5 )
摘
要 :浙 江省 交通量 调 查站 不断 更新 改造 ,站 点数 量增 长迅速 ,但 目前 尚未针 对 站点
布 设 水平 的相 关研 究和 评价 。为 此提 出了站 点布 设 评价 指标 体 系,运 用层 次分析 法定义 了评
第4 3 卷第 1 期
2 0 1 7年 3月
湖 南 交 通 科 技
HUNAN COMMUNI CAT I ON S CI ENCE AND TECHNOLOGY
V0 1 . 4 3 N0 . 1 Ma r . 2 01 7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8 4 4 X( 2 0 1 7 ) 0 1 — 0 1 8 7 — 0 6
标系数 理表示 ,其数据 学模型为 O t = 了 L /×1 0 0 %。
L
其 中 表 示 观 测 里 程 ,即交 通 量 观 测 站 所 观 测 的 道路 公路 里程 ;L为 区域 内道 路总 里程 。
2 . 2 大流 量 站点 占 比指标
个 ,县 道及 其他 等级 道路 1 8 5 4个 ;连 续式 交 通 量 调查站 点 5 3 4个 ,其 中 国道 1 4 8个 ,省 道 2 1 1个 ,
0 前言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是公路建设管理的一项基础 性 工作 ,通过 交 调 采 集 到 的数 据 经过 处 理 、发 布 , 最 终成 为公路 建设 、规 划 、决 策 、养 护 与管理 等方 面的重要依据 ,可为交通管理部 门和广大公众提供 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但是随着 自动化交通量观测站 点的不断建设 ,其站点布设水平却鲜有人关注和研 究。一般而言 ,对区域 内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是否合 理的评价称为站点布设宏观评价 ,简称宏观评价。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八年十月目录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 0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0(简本) 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0二○○八年十月 0一、规划的必要性 (3)二、《规划》的功能定位 (3)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 (3)(一)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法 (3)(二)调查站分类 (3)(三)体系架构 (3)四、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4)五、规划目标 (5)到2012年,初步建立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覆盖所有已通车路段,实现调查站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可以准确的反映被覆盖路段的宏观交通流特征和路网运行特征,初步具备监测路网运行质量、为社会提供出行服务信息的能力;到2020年,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完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覆盖全部路网里程,具备全面、准确的为行业、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6)六、总体布局 (6)(一)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6)建设1个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和各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与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联网,构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
(6)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设在部规划研究院。
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由各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建设管理单位(如省公路局、省交通厅信息中心、省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省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等),省厅赋予其明确的职责。
. 6(二)调查站布设的方法与原则 (6)1、调查站布设的指导思想 (6)(1)全面覆盖 (6)调查站布设应实现对路网的全面覆盖,以切实提高调查的空间覆盖率和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6)(2)合理布局 (7)调查站布设应注意与国家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形态及技术特征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
(7)(3)规模适度 (7)调查站布设应实现规模与效率的最优平衡,最大限度的减少动态交通数据采集体系的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行投入。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河北省干线公路网交通量预测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作者:学号:074563系: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工程题目:河北省干线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指导者:讲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2011年6月8日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论文外文摘要目录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2 发展趋势 (4)交通量预测的目的及意义 (5)1、4技术路线 (6)第二章河北省社会经济现状及交通运输 (7)2.1 河北省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7)2.2 综合运输现状分析 (8)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10)区域生产总值 (10)2.3.2 户数与资产 (10)2.3.3 运输生产情况 (10)2.4 运输方式结构变化分析 (12)2.5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4)第三章干线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14)3、1 预测的理论及概述 (14)3.1.1 预测的定义 (14)3.1.2 预测的分类 (15)预测的特点 (17)预测思路 (18)预测过程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19)交通量预测的概述 (19)3.2.1 交通量预测的思路 (19)交通量预测的内容 (21)交通量预测的基本原理 (22)公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22)3.3.1 时间序列法 (23)3.3.2 回归预测法 (23)四阶段预测法 (23)小结 (36)第四章、河北省干线公路交通量预测 (36)河北省交通量需求预测 (36)河北省交通量分布预测 (41)河北省交通量分配预测 (42)第五章公路交通发展规划 (45)5.1 规划总目标及分阶段目标 (45)5.1.1 2005 年目标 (45)5.1.2 2010 年发展目标 (46)5.1.3 2020 年发展目标 (46)5.2 河北省高速公路规划及近期建设重点 (47)5.2.1 河北省高速公路现状及存在问题 (47)5.2.2 河北省高速公路规划目标 (49)第六章总结及展望 (49)参考文献 (51)致谢 (53)第一章绪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经济正处于稳步、快速的发展时期。
干线公路路段交通量反推法其应用论文

干线公路路段交通量反推法研究及其应用摘要:文章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大规模升级改造的时代背景下,基于观测站的统计数据结合交叉口的流量观测,提出了路段交通量的反推方法,并对其在交通量预测和公路改建项目技术标准论证上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文章以g105阜阳四十铺至南照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关键词:路段交通量;反推;公路改建;应用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traffic volume of some given highway segment based on the statistic data from fixed observation point and observation data of some adjacent intersection. the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was verified in traffic volume prediction and technical standard demonstration. at last, th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some special section of g105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this method was used in practice.keywords: segment traffic volume; back calculation; highway reconstruction; 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e8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客货运输和居民出行对时效性、舒适性需求的不断增强,公路运输的主要载体-国省道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的事宜提到了日程。
浅谈交通量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应用

浅谈交通量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应用作者:牛仕伟来源:《消费导刊》2017年第04期摘要:本文结合河北省公路交通量调查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对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及应用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交通量数据统计分析应用交通量调查统计工作是公路交通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交通量调查数据不仅应用于公路的规划设计和日常管养,为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科学的决策与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截止到2015年底,河北省干线公路共有590个交通量调查站,覆盖里程12362.1D8公里。
2015年全省参加四类公路比重调查的站点共1206个,总观测里程22370.919公里。
公路交通事业在持续不断的发展,路网结构也在适时调整日益完善,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路网的密度也逐步增大,这就对交通量的调查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数据统计汇总,进而深入分析数据,以满足今后工作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交通量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从交通组成角度看,交通量包括机动车交通量和非机动车交通量两部分。
机动车又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其中汽车可详细划分为中小客、小货车、大客车、中货车、大货车、特大货车和集装箱车;非机动车含人力车、畜力车和自行车。
在观测交通量时,是以自然车辆数来计量。
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汽车自然数或者当量数来计量。
交通量自然数折算为当量数时,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当量数的单位以PCU来表示。
自然车辆数的单位以V来表示。
交通量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要求我们必须用时间平均值来统一衡量标准。
按不同的时间范围可做以下划分:平均日交通量,即观测期间的交通量总数与观测的天数的比值,以ADT来表示;月(年)平均日交通量,即全月(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以MADT、AADT来表示。
此项指标可以反映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交通流趋势。
为全面了解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量情况,更好地为公路管理和公众出行提供信息支撑与服务,还需统计四类公路交通量比重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网调整下交通量观测站点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交调工作严重滞后于公路的发展建设,观测站布设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现有的站点布局已无法满足公路管理、居民出行的需要。
交通量观测站点是公路交通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直接来源,在道路网络进行调整后,对交通量观测站点进行相应的规划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
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已成为公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指导公路规划、建设和管理意义重大。
交通量观测站点是公路交通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直接来源,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统计和分析的结果。
目前,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各地区的国道和省道均进行了调整,在此背景下,其交通量观测站点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二、路网调整下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总体思路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交通量观测网络布设的目标应实现观测站数最少,位置设置最合理,最能把握地区交通流状况变化特征。
在观测站布局中应分别对已有道路网中已布设观测站、未布设观测站的道路和拟建道路进行布设分析,同时还需考虑路网系统功能的需求。
对于有交通量实测数据(从支持流量数据转换的收费站及已布设的观测站获得)或预测交通量的道路网,因其具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站点的布设可在对各已知交通量路段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相邻
路段流量偏差计算及相关性分析确定站点的布设路段区间,以进一步达到布设的目标。
对未布设观测站的道路及规划的新建道路,由于没有历年数据支撑,难以完全应用定量方法确定观测站位置与数量,要根据路网的结构及形态,对道路重要度以及相关线路进行区位分析,找出该道路的交通量变化临界点,结合交通预测的变化特征分析、布设原则及观测点代表路段的长度限制(最长不宜大于50 km),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确定这些道路观测站的布设位置与数量。
三、交通量观测点设置的总原则
1.从全面反映公路网交通流量及特性出发,结合公路网布局、公路的行政等级、技术等级及公路规划建设等因素,在充分利用原有公路交通量观测站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观测站点应设在交通流比较稳定,流量和特性可代表某个路段区间交通流量和特性的地点,这个路段区间称为观测里程,也称代表路段长度。
代表路段长度应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20至30公里。
代表路段的分界点一般设在交通量明显变化处。
原则上各行政区划的分界处应作为代表路段的分界点。
3.比重调查、车速调查站(点)设置应尽量与交通量观测站(点)合并设置。
4.交通量观测站的位置应选择在视线开阔、便于安装观测仪器、公路路线纵坡小于2%的直线路段处。
5.尽量利用收费站、监控系统站、养护管理站等设置交通量观测站点。
四、连续式交调站点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1、规划原则
(1)全面覆盖的原则
进行观测站点的布设时,应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做到对路网的全面覆盖,避免出现调查盲点,提高调查的空间覆盖率和数据代表性。
(2)实事求是、合理布局的原则
进行观测站点的布设时,应注意与国家高速公路路网布局相协调,与不同地区间路网形态与技术特征存在的差异相协调,根据地区及路网特点采取不同的布设对策,实事求是、合理的布设观测站点。
(3)规模适度的原则
在保证对路网全面覆盖的前提下,突出站点布设规模与布设效率的最优平衡,避免产生冗余站点,最大限度的减少动态交通数据采集体系的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行投入。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站点布设方法、确定布设方案时,应坚持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布设方法与布设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定性分析应
充分考虑大中城市出入口、重要经济节点、重要路网节点、重点旅游风景区、重点港站枢纽的影响,考虑未来路网形态变化的影响,提高布设方案的普遍适用性。
(5)地区间合理负担的原则
在布设观测站点时,应特别关注省际间交通出行的规律和特征,做到国家高速公路省际交界处均有观测站点覆盖。
在确定具体布设方案时,应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做到观测站点的合理分布与分担。
2、规划方法
采用“两阶段布设法”对交通量观测点进行规划,所谓“两阶段布设方法”是指两阶段布设防范分为相对偏差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两个阶段。
即第一阶段通过研究基本单元路段交通量的发生与变化规律,以预设的偏差控制指标为控制要素,对路段交通量进行偏差分析和初步合并;第二阶段在初步合并路段中,通过相关分析寻找相关路段规律趋同路段,并确定最终的调查站布设方案,做到以下一个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代表多个特性路段相近路段的实际数据。
五、间隙式交调站点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1、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调查工作的补充,以全面掌握整个路网的运行情况,其布设应满足:
(l)间隙式观测站的布设应与连续式观测站的布设相协调。
(2)在断面交通量可以代表路段交通量处设置间隙式观测站,并只设一处。
(3)在交通流量比较稳定路段设置间隙式观测站。
(4)应根据公路里程、交通量分布变化程度确定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数量。
(5)为避免集中在城镇周围,间隙式观测站应设在偏离城镇出入口处5km以外。
(6)布设至少一处间隙式观测站在干线交叉口间。
(7)一般情况,间隙式观测站间距在平原或微丘路段宜为20一30km,重丘或山区路段宜为30一40km,在城镇稀疏、交通量少的路段,间隙式观测站间距可适当拉长。
(8)同连续式观测站一样,间隙式观测站位置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若实际道路改线则间隙式观测站应相应调整。
(9)国道渡口处不论交通量大小,均应布设间隙式观测站。
(10)特殊情况下可设立临时观测站点,观测如渡口、桥涵隧道出入口、交叉口处的交通情况,任务完成后即可撤销。
2、间隙式观测站的设施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固定式观测站房;(2)简易式观测站房;(3)沿线道班房、检测站;(4)沿线民房、旅馆等。
六、比重站点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对于比重站点,在交通量观测站的规划中使用较少,主要用来记录正反两个方向车流量的比重,是连续式观测站和间隙式观测站调查工作的补充,其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与总的原则和方法一致即可。
总结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交调工作严重滞后于公路的发展建设,观测站布设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现有的站点布局已无法满足公路管理、居民出行的需要。
交通量观测站点是公路交通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直接来源,在道路网络进行调整后,对交通量观测站点进行相应的规划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交通量观测站点设置原则,百度文库(http://)
[2]刘继伟.省域高速公路网交通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1
[3]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百度文库(http://)
[4]李绍鹏.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
[5]丁茜.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