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归因_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引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言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层次。
其中,个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动机等;群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冲突等;社会行为主要研究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任务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描述社会心理现象、解释社会心理现象、预测社会心理现象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描述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解释是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过程进行说明的过程;预测是根据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见的过程;控制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人为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或言语反应,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档案法:通过对被试者的个人档案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例如对于已故的人或无法接触的人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01社会认知定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02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解释、记忆等阶段,涉及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
社会心理学课件

五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
学;强调认知结构的意义; 代表人物为勒温;提出了场理论 心理生活空间 力 紧张与冲突等
概念
1 F H 奥尔波特F H A llort;1924 指出;社会心理学是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 的学
科
2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强调群体 与互动作用的是 取向
3 勒温 K Lewin;1936关于行为 的著名公式是:B=f P; E 其
二战之后的发展特征
八十年代之后的发展特征为跨 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 要原则:
1 价值中立原则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伦理原则
二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1 观察法:是所有研究方法的
基础 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特点
2 调查法: 访谈取得成功的条件
一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沃尔特斯
基本观点与学习机制:社会行 为通过学习获得:联想 强化 模
仿
•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 行为主义
• 古典行为主义:华生 ; 1913年; S—R关系;重视并引用 条件反射
原理
强调学习的机制是联想
• 新行为主义第二代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托尔曼认知地图 赫尔内驱力 斯金纳强化 公式:S—O中介变量—R; 学习的机制为强化
•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 身份相 一致的心理状态 •角色理论米德
二 角色扮演
•1 角色期待社会和公众 •2 角色领悟认识和领悟
•3 角色实践
三 角色失调
第三单元 自我 身份与自尊 一 自我 1 定义
•也叫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 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2 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理想自我 反思自我 镜我
《社会心理学》课件

3
权威性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探讨权威性对个体社会认知和决策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影响
1 社会影响的基本原理 2 社会影响的类型及其 3 社会影响与自我实现
作用
预言
解析社会影响的心理机制
和基本原则。
剖析同伴压力、权威性和
研究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
诱导性广告等不同类型的
和自我期望的影响。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未来的研究 重点
展望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未来 研究方向和重点。
社会心理学对个人和社 会的发展意义
阐述社会心理学对个人、群 体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探索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影响的力量,发现社会心理学的奥秘。
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心理学定义
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揭示社会影响和集体行为的心理机制,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法,解读人类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社会心理学对自我及他人 的影响
探讨社交心理影响个体行为和他 人互动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组织与领导 中的应用
研究群体合作、领导风格等对组 织绩效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 的应用
深入分析消费者心理以及广告与 宣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结束语
社会心理学在当代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
探讨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 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地 位。
个体与群体
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基础
探讨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及其原 因。
群体心理学概述
研究群体行为和动态,了解社会 互动的心理过程。
社会标准化的心理学机制
剖析群体中的倾向性和个体行为 的变化机制。
社会心理学全套ppt课件269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 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 察;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 世界、不能直接观察。 二者的主题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产物. 1890年塔尔德在〈模仿率〉中提出用模仿解释人的 社会行为。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主张社会不 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群体是一种结构 形式,能以与构成它的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和 行动。 列朋的〈群众心理学〉( 1895 )是法国社会心理 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高峰。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哲学思辨阶段 从古希腊开始——到19世纪上半叶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 社会行为。这个阶段心理学和社会心理 学见解是混杂在一起。 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 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 人性虽无法摆脱生物遗传的制约,却深受 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社会能改变人 性。人类行为及人性是由社会决定的。 18世纪康德和法国学者卢梭,他们认为人 性具有潜在的“善”,使人趋恶的是社会 的邪恶,因此改变人性的前提是改变社会。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 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 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 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 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二、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 (二)信息 (三)通道 (四)信息接收者 (五)反馈 (六)障碍 (七)背景
人际沟通流程图
干扰
背景
信息 发布人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
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与动机
二、动机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 ——心理紧张——……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2. 社会自我(3岁∼13岁)
∼ 3. 心理自我(青春期 成年期)
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
(五)自我概念的测量
我(I)认为我(ME)是个漂亮的孩子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
(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 (二)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
三、姿势与装饰
(一)公众距离 (二)社交距离 (三)个人距离 (四)亲密距离
四、人际距离
五、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 相互性原则 2. 交换性原则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 平等原则
社会心理学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早期状况(1895-1934) • 起步阶段(1935-1945) • 发展阶段(1946-1969) • 反思阶段(20世纪70年代) •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
早期状况(1895-1934)
• 189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Triplett教授的 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关于他人在场。
—王登峰等的“大七”人格理论
“OCEAN”
有人称“大五”人 格理论是人类人格 的“海洋”
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世态度
社会心理学角度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归因问题
——在一个社会情境下个体如何选择自己 的行为
(三)认识社会
• 现在人们尽管比20世纪60年代的人拥有更多 的机会和财富,但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感的 评价却比那个时代的人低很多,为什么会如 此? ——用社会比较理论解释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 (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一)认识自己
• 美国心理学鼻祖 詹姆斯 将自我置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三)诱因理论
• 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 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 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 何种行为。
• 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 ——理性决策论、交换理论、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 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
社会心理学 ppt课件

人们关注自身的想法,感受和动机的过程
Who am I? Why do I do the things I do?
内省常常是有瑕疵的 我们对思维的结果比对思维的过程知道得更多 Nisbett & Wilson (1977)
对果酱的态度 对恋人的态度
34
自我的来源
内省
内省并非一无是处
对Nisbett等人的研究的批判
过分强调了认知而忽视了情感
内省会带来正面的结果
记下创伤性经历会带来更好的情绪(Pennebaker, 1986)
35
自我的来源
个人经验
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Bem, 1972)
当内部线索不明确时,人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获 得自我认识 “I am what I do” E.g. “If I‟m smiling, I must be happy.” (Laird, 1973)
制定目标 评估实现目标的情况 实现目标后进行自我奖赏 控制情绪和表情 尽量做到无偏见 压抑不愉快的想法 延时满足
Examples:
43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困难的
自我消耗(Ego deplection, Baumeister, 1998)
控制自我需要努力 自我控制是一项有限的资源,类似“力量”或“能 量”
“Taste perception” 实验
实验室中正在烘焙点心 被试被给与一盘萝卜或点心:萝卜=自我控制;点 心=没有进行自我控制 然后,要求进行问题解决任务
社会心理学05第五章 归因

• (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 韦纳(B.Weiner,1971)认为,对于成功
与失败的归因应包括两个维度。 •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成败是由于内在的因 素还是外在的因素;第二,观察者还必须决 定成败是经常发生的(即稳定)还是偶然发 生的(即不稳定)。通过这两个维度才能作 出总结性的归因。 • 韦纳认为,稳定的内在因素是指个人的能力, 稳定的外在因素是指任务的难度,不稳定的 内在因素是指个人的努力,不稳定的外在因 素是指个人的运气。
• 2、“朴素的心理学” •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有
意无意地进行着归因活动。可以说,归因是 我们对环境知觉的一部分,只要对环境进行 认识,归因就会发生。 • 海德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 。 • 他认为,人们就像是业余的科学家,尝试着 拼凑各种信息以了解他人的行为,直到找到 一个合理的解释或理由为止。对于什么会让 人们觉得合理,以及人们得出结论的方式, 海德非常感兴趣。
• 凯利对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个
归因过程的严密的逻辑分析模式,对人们的 归因过程作了比较细致、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但是,三度理论过分强调归因的逻辑性,而 使之成为一个理想化的模式,脱离了普通人 归因活动的实际。其实,普通人都是根据自 己的需要、期望对行为结果经济、迅速地做 出归因,而并不象统计学家那样对信息资料 进行繁杂的分析。
• 3.性别偏差 • (1)动机上的偏差 • 研究认为,女性的成就之所以没有男性高,
• 1.区别性,针对客观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
不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 2.一贯性,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
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做相同的反应。
• 3.一致性,针对人,即其他人对同一刺激是
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共同性效应
非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断的可靠性越高
选择自由性
某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其行为与态度是一 致的;否则就难于做出相应推断
(四)凯 利 的 理 论
三个范围:客观刺激物(存在)、行为者 (人)、所处的情境或条件(时间和形态)——三 度理论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归因
二、归 因 理 论
(一)海德的理论(1957) (二)维纳的理论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四)凯利的理论
(一)海德的理论(1957)
最早,现象的因果关系 人们需要控制周围的环境,预见他人的行为,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活。因此每个人都会致力 于寻找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 ——“朴素心理学” 为了预见他人行为并有效地控制环境,关键问题在于对 他人的行为或事件做出原因分析 行为的原因:外界环境(情境归因)
(一)协 变 性 原 则
按照协变性原则,应该在许多不同的条 件下寻找特殊结果和特殊原因的联系。假如, 某个特定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 定结果相联系,那个原因不出现,那个结果 也不出现,我们则可以把那个结果归于那个 原因
(二)打 折 扣 原 则
凯利认为:“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定结果中 的作用,假如有其它似是而非的原因也存在的话, 应该打折扣。”
三种线索: 区别性资料(他人行为是否都特殊) 一致性资料(他人行为表现是否与其他人一 致) 一贯性资料(他人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 偶然的)
实 例分析
1、区别性低、一致性低、一贯性高? 2、区别性高、一致性高、一贯性高? 3、区别性高、一致性低、一贯性低?
三、归 因 原 则
(一)协变性原则
(二)打折扣原则
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否认自 己应付的责任
布雷特利 2、自我设阻
自我设阻?
(三)性 别 偏 差
1、动机上的偏差(“害怕成功”) 2、观念上的偏差(贝姆) 3、环境上的偏差 (达利)
THE END
THANKS
在有一种以上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话,我们的 归因不要做得太自信,不要轻易把结果归因于某个 特殊的原因
四、归 因 偏 差
(一)认知性偏差 (二)动机性偏差
(三)性别偏差
(一)认 知 性 偏 差
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是不一致的
2、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
(二)动 机 性 偏 差
1、自我服务 自我标榜,是指一般人对于良好的行为都采取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相应推断:外显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 特质直接引起的,或者说,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 特质是一致的
行动者真正意图的了解
相应推断的三个基本因素
社会赞许性 非共同性人所希望、期 待、接受的,大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 性也越高
主观条件(个人倾向归因) 核心:只有首先搞清楚其根本原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 的,然后才能有效地控制个体的行为
(二)维 纳 的 理 论(1974)
四个范畴: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 成功:内部原因(满意和自豪)
外部原因(意外和感激) 失败:内部因素(内疚和无助)
外部因素(气愤和敌意) 成功:稳定因素(提高)
不稳定因素(提高或降低) 失败:稳定因素(降低)
不稳定因素(提高)
(二)维 纳 的 理 论(1974)
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易是个体分析工作 成败的主要因素
追求成功的人(成功:能力强;失败:不够努 力)
避免失败的人(成功:运气好或任务容易;失 败:无能)
最推崇自己努力感,强调努力会带来一种兴奋 自傲感,不努力会产生一种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