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必背重点句子1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篇》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出处:《论语・八佾篇》翻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出处:《论语・里仁篇》翻译: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论语・里仁篇》翻译: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篇》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处:《论语・雍也篇》翻译: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出处:《论语・泰伯章》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出处:《论语・子罕篇》翻译: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现今,高考已成为考生们人生道路中的重要一步。
为了应对这场考试的挑战,学生们需要全面掌握各科目的知识。
而在语文考试中,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考生必须熟悉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高考必背的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一、克己复礼:《论语·八佾》:“口说不信,邦无道;不诵五经,邦无宪法;不兴礼乐,邦无乐德;不作乐德,邦则破。
”这一章节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要言行一致,做到自己要求他人做到的事情。
二、教育功臣:《论语·为政》:“致一则不易,学一则不费”的观点,告诉我们只要真心投入,就能取得学习的成果。
在备考中,我们要以刻苦学习为前提,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礼貌为先:《论语·公冶长》:“不教而杀谓之虐,教而杀谓之傲。
”这段名言表明了礼貌的重要性。
在高考考试中,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待人有礼,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四、知行合一:《论语·为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还不够,我们要将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取得快乐与满足。
五、尊重他人:《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是看重道义,而不是只追求私利。
在备考中,我们要像君子一样,尊重他人,不为个人利益损害他人。
六、责任感与角色:《论语·述而》:“君子贞而不窕,小人窕而不贞。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君子要有责任感,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备考中,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七、勤奋刻苦:《论语·学如不及》:“死而后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不畏惧困难,直到取得最终的成功。
八、忍让宽容:《论语·颜渊》:“吾日三省吾身。
”这一章节让我们明白要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弱点与不足。
在考试中,我们要宽容他人的错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随时进行自我反省。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里仁篇》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必考知识点总结 论语高中必背原文翻译

论语必考知识点总结论语高中必背原文翻译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注释】①焉:是兼词“于之、于此”的意思,这可理解为“在其中”。
②三:文言文中泛指多人。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从:追随、跟从。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解读】孔子这句极为著名的话,已经成为历代有志之士、好学之士的座右铭。
凡有一点特长的人,他都认为有可资借鉴取法之处。
就是有错误的人,他也认为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
他喜欢以别人为师,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这句话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可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
因为人往往自以为是,免不了虚荣和傲慢。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离不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
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更可贵的是,不仅要师人之善,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
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解读】此章说明了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礼法制度。
摆正人与人之间名分关系,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来说是很重要的。
春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变动,西周时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已经遭到了破坏,多有“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之事发生。
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对此感受亦深,所以他十分赞赏孔子的“正名”主张,但他终究没有任用孔子,不立太子,导致继嗣不定,引发了陈氏弑君之祸。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小学生论语必背100句

小学生论语必背100句一、立志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士志于道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二、践行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8、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9、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克己11、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2、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3、小不忍,则乱大谋1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四、谨慎16、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7、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1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9、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五、学习21、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2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4、子入太庙,每事问25、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六、改过26、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2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28、子曰:“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2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

目录高考论语必备高考论语常考☆高考论语必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高考论语常考【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

初中必背论语十二则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初中生必背论语十二则,是指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熟记的十二条论语经典。
下面将为大家逐一介绍这十二则论语,并阐述其重要意义。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篇》)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获得快乐和满足。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篇》)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巧言令色,而忽视了内在的仁爱之心。
真正的仁爱是建立在真诚和善良的基础上的。
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为政篇》)这句话强调了做人要有根本,只有立足于根本,才能生出正确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的掌握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享受学习的乐趣。
只有乐于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学而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行一致,不要言之过多而行之不实。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公冶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苛求他人对自己的了解,而应该关注自己对他人的了解。
只有真正了解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公冶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不要因为他人的无知而生气。
只有宽容和包容,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颜渊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小人只追求个人利益。
只有注重义理,才能做到真正的君子。
9.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颜渊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痛苦的是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是他人对自己的不了解。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与思考结合起来,只有学以致用,才能避免知识的浪费和思维的困境。
中考语文考前必背:《论语》

中考语文考前必背:《论语》
导读:中考语文考前必背:《论语》,希望大家多加复习,争取在考试中不要出现这个知识点的失误。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释词】
1、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2、说:通“悦”,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殆:疑惑,有害。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
中考语文考前必背:《论语》,希望大家在做题中总结经验,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必背重点句子1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