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链及品牌分析
中医药的产业结构 -回复

中医药的产业结构-回复中医药的产业结构是指中医药产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呈现的组织形态和关系结构。
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产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以中医药的产业结构为主题,逐步探讨中医药产业的组织形态、关系结构和发展趋势。
一、中医药产业的组织形态中医药产业的组织形态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划分和分类。
按照产业链的角度,可以将中医药产业划分为上游药材种植和采集、中游中药加工和制造、下游中药饮片和制剂销售等环节。
其中,上游产业主要负责草药种植和采集,下游产业则主要负责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中游产业则负责中药加工和制造。
另外,中医药产业的组织形态还可以从产业链内部的角度进行划分。
在草药种植和采集环节,可以细分为草药种植园、草药采集企业和草药种植合作社等不同的组织形态;在中药加工和制造环节,可以细分为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中药制剂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合作社等不同的组织形态;在中药销售和流通环节,可以细分为中药批发企业、中药零售店和中药连锁企业等不同的组织形态。
二、中医药产业的关系结构中医药产业的关系结构主要是指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依赖关系。
在中医药产业链中,上游草药种植和采集与中游中药加工和制造、下游中药销售和流通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上游环节提供原材料,中游环节进行加工和制造,下游环节进行销售和流通。
中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草药种植园和草药采集企业与中药加工企业合作,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质量;中药加工企业与中药制剂企业合作,将中药饮片加工成中药制剂;中药制剂企业与中药饮片销售和流通企业合作,将产品推向市场。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中医药产业链的有机整合。
此外,在中医药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中,各个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不同的草药种植园、草药采集企业和草药制剂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的竞争和产品的质量竞争是常见的。
同时,中药制剂企业和中药销售和流通企业之间也存在市场竞争,不同企业通过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
中成药行业分析报告

中成药行业分析报告中成药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中成药是指以天然草药为主要原料,并按一定的科学物质和制剂方法加工配制成的处方药物,又叫传统草药药物。
二、分类特点中成药一般按病证、药式、性味、功效分类,根据药用方式,可分为口服剂、外用剂、注射剂等。
中成药的特点是该类药物天然的原材料、纯天然生产,疗效温和,不易产生依赖性和毒副作用。
三、产业链中成药产业链分为三个主要环节:药材种植、中间品加工和成药制剂生产。
草本药材种植是中成药产业链的基础,为后续生产提供重要原材料。
中间品加工则涉及到对原材料的筛选、洗选、炮制等过程,这是保证成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成药制剂是中成药的核心环节,涉及到中成药制剂的配方设计、工艺流程等多个方面。
四、发展历程中成药以中医文化为基础,历史悠久。
宋金元明清时期,中成药逐渐兴起,并在现代医学中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成药市场。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成药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生产企业数量剧增。
90年代,国家针对中成药的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中成药药品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认可。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中药保护条例》该条例规定保护中药资源,维护中华民族的生态环境,保障草药采摘、加工、销售的安全和质量,同时对中成药的生产销售进行严格的管理。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该规范规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严格控制和检查,包括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药品生产工艺流程、洁净度、原料药品质、药品评价等方面。
3.《医疗机构分类及医疗活动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医疗机构分类的标准,明确各类医疗机构所管理的药品种类及使用范围。
六、经济环境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市场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中成药市场未来还将继续发展。
七、社会环境中成药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我国文化传统的支持,国家对传统医学及中医药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视。
八、技术环境中成药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但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2011

2011年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8月目录一、中药材:大产业、大品种和大品牌 (4)1、资源瓶颈突出,家种是大趋势 (5)2、中药材价格波动,亟需商业化储备 (6)3、打造资源领域的大品种和大品牌 (7)(1)人参:药食同源市场扩容,“新开河”垄断品牌价值远未体现 (8)(2)胶类:“东阿”阿胶是垄断品牌,价格具持续上涨动力 (11)(3)冬虫夏草:参灵草打造奢侈品,有潜力的大品种和大品牌 (13)(4)药膳: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潜力巨大又尚待开发的领域 (14)二、中药材流通:从农产品流通模式走向现代物流 (16)1、中药材流通历史沿革 (16)(1)传统集市交易模式 (16)(2)计划经济统购统销模式 (17)(3)市场经济初级农产品流通模式 (17)(4)案例:中国药材仓储仍处于低级水平 (18)2、中药材农产品流通模式多牺牲药农利益 (18)(1)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成本高企 (19)(2)药农薄利,药材批发商和零售商暴利 (19)(3)产销脱节,价格传导机制失灵 (19)(4)缺乏量化质量标准,药材质量逐年滑坡 (19)(5)交易缺乏信用体系 (20)3、逐步打造中药材现代流通模式,大幅降低流通成本 (20)(1)信息流 (21)(2)价格体系动态平衡 (22)(3)药商成为品牌商 (22)(4)资金流 (22)(5)物流 (23)(6)案例:日本药材仓储和交易模式,以及汉方制剂管理 (23)4、康美现代物流增值服务模式,做大产业 (24)三、中药饮片行业:分享集中盛宴 (25)1、大产品和大机会 (25)2、需求是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6)(1)政府鼓励中医药发展,三甲医院必须有中医科室 (27)(2)纳入基本药物目录,推行全额报销 (27)(3)价格市场化,保障了终端利益 (27)(4)案例:北京取消中药饮片最高限价 (28)3、分享集中盛宴 (28)四、溯源营造健康的产业监管环境 (31)1、中药材的监管重点 (31)2、中药材健康发展的基础 (31)3、案例:东阿阿胶驴皮溯源工程启动 (31)五、重点公司简况 (32)1、康美药业:做大产业、做大品牌和做大产品 (32)2、东阿阿胶:做阿胶大品牌和大产品,做大滋补产业 (34)3、江中药业:参灵草打造虫草奢侈品 (35)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中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一、概述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珍贵文化遗产,而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构建完善的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意义1. 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规范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从而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2. 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材的质量关乎到中药制剂的质量,而中药制剂是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完善的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中药材国际竞争力:国际上对中药材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建立完善的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内容与特点1. 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内容(1)原料资源标准:明确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储藏等原料资源的标准,包括生长环境、采摘时间、保存方法等。
(2)加工质量标准:规范中药材的加工流程、方法,并明确加工后的产品质量要求。
(3)储存运输标准:规定中药材的储存要求及运输过程中的标准控制措施。
(4)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2. 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特点(1)系统性:全面覆盖中药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2)灵活性:在制定标准时兼顾中药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制定相应的标准。
(3)科学性: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中药材的生长环境、药材特性和质量评价方法等科学因素。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产业的核心资源,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非常必要。
中药大品种核心价值挖掘与品牌构建(附典型案例)

中药大品种核心价值挖掘与品牌构建(附典型案例)重要小贴士普遍认为,工艺自查核查将对中药企业造成重大影响,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多。
困扰您的问题,可能也是大家共同的疑惑,中药大品种联盟近期筹备“实现工艺合规的策略与路径”主题研讨会,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与管理员联系。
⊙作者:张铁军⊙编辑:小余[本文为中药大品种联盟()原创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编辑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是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自“十一五”以来,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中管局等对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给予高度重视,并列入国家重要科技规划和专项之中,在2014年科技奖励大会上,“中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将是当前以致今后一个时期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任务。
中药大品种普遍存在基础研究薄弱,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不清楚,临床作用特点不突出,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完善,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剂型单一、落后等问题。
促进中药制药技术升级、培育中成药大品种的最有效途径是实施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
通过二次开发研究,一方面明确临床定位,加强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科学地阐释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中药制药工艺品质及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建立科学、严格和完整的中成药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中成药质量均一可控。
通过中成药二次开发,可实现“优胜劣汰”,扩大优质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促使中药大品种成批涌现,推动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疏风解毒胶囊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证的中药大品种,由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八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
元胡止痛滴丸为治疗头痛、痛经及胁痛的中药大品种,由延胡索和白芷二味药组成,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中成药行业分析报告

中成药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和分类特点中成药指的是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经过配伍、加工、制造而成的口服剂型。
中成药对传统中药进行巧妙的组合、加工和制造,在不影响疗效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中药的易服性和稳定性。
中成药因其方便既合理的用药方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中成药的分类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基于中医理论的药物组方,二是具有明显的疗效,三是易于传承和推广。
中成药是以中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因此,它们都具有中药的特点,如成分复杂、品种繁多、用法灵活等。
由于中成药在制造中加入了现代药物制造的技术手段,使其具有明显的疗效和药效稳定性。
另外,中成药的疗效不仅源于药物本身的成分,还关乎其各种组方和用法。
同时,中成药易于传承和推广,因为其用药方式相对简单,容易被广大老百姓接受和使用。
二、产业链分析中成药产业链主要包括中药材及其加工、中间体生产、制剂生产和销售四个环节。
其中,中药材及其加工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是中成药产业的重要支撑;中间体生产阶段主要是针对中药材中某些成分不易抽提或结晶,进行中间产物制造;制剂生产阶段则是以中药材为原料,通过调配、煎煮、提取等工艺,制成各种剂型的中成药;销售阶段涵盖了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程,包括经销、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
三、发展历程中成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进入明代逐渐兴盛。
中成药的现代化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近70年的发展,中成药已成为我国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新冠肺炎方面,中成药也显示出较为独特的作用。
四、行业政策文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主要政策文件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饮片GAP规范、中药材基地认证规定等。
五、经济环境中成药市场呈现出增长态势,其销售额连年增长,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中成药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因此,中成药市场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六、社会环境中成药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与发展

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与发展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传统医学的复兴,中药材产业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视的领域。
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与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探讨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中药材产业链的特点与问题中药材产业链是指从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的产业链。
它涉及到农业、制药、配送等多个行业,也涉及到中药材商、制药企业、药店等多个角色。
中药材产业链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药材产业链的上下游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
中药材的生产环节主要由农民或中药材种植户负责,而中药材的销售环节则主要由中药材商和药店负责。
这两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流通和合作机制,导致供需不平衡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其次,中药材市场存在价格波动较大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供应链的稳定性较低。
另外,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和采集技术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再次,中药材产业链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生产基地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体系,导致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性和溯源等方面存在困难。
二、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的重要性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与发展对于中药材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上下游产业协同,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上下游产业协同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市场体系,保障市场供需的平衡,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最后,上下游产业协同还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溯源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中药材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为了实现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协同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医药行业分析介绍

医药行业分析介绍医药行业框架及分析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掩盖第一、二、三产业。
医药领域包括从上游的药品研发制造到药品流通再到下游的医疗效劳行业,细分行业众多,且差异巨大,对于不同细分行业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特别大,近年来,医药治理部门对医药行业进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药品方面,加快药品审批,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可及性,提高行业集中度,避开低水平重复,避开研发资源铺张,有利于医药行业的良性进展。
2022年,国家机构改革对医药行业监管部门进展了较大调整,医药行业的直接监管机构有3个:国家卫生安康委员会,负责拟订国民安康政策,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疾病预防掌握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以及严峻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根本药物制度,负责打算生育治理,治理国家中医药治理局。
国家药品监视治理局,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装品的注册治理、质量治理、上市后风险治理、标准治理、安全监视治理,参加相关国际监管规章和标准的制定。
国家医疗保障局,负责拟订医保制度的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医保基金监视治理方法,制定城乡统一的医保名目和支付标准,建立医保支付价格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选购政策。
医药行业细分众多,依据其产业链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即医药研发制造业,医药流通行业,医疗效劳行业。
1. 医药研发制造业医药研发制造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可以分为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医药合同讨论等领域。
药品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目前国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大型药企渐渐由仿制转向创新(恒瑞SH:600276,复星SH:600196),二是新兴创新药企,主要由具有技术优势的资深科学家创立(亚盛,微芯,奥萨)。
1.1 化学药化学药仍占据药品市场的主体,分为原料药和制剂两个局部。
近年来,药政治理部门出台了各项改革措施,对化学药企的创新力量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药品的质量,促进药企渐渐由仿制转向创新,有利于行业的良性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产业链及品牌分析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药产业链及品牌分析 中药(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即“传统中医”或“传统中医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我国中药行业经过持久的成长,已形成了以中药材出产为根本、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出产畅通系统,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成长中一项具有较强成长优势和广漠市场前景的财产。中药行业成长敏捷,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中药出口近五年年均增加20%以上,中药出口已笼盖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域,中药品牌的国际影响在不竭扩大。
国内药品的现实消费市场是城市居民,农村是巨大的潜在市场,医药市场容量还将进一步扩大。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其中成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中药行市场规模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80%以上的城市居民自行购买过中成药。巨大的需求为国内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药材产业链分析 中药行业与上游的中药材原材料行业和下游渠道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中药材行业作为中药制造行业的原材料供应者,其供应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中药制造行业的生产经营;医药流通行业是中药制造行业产品的销售领域,是中药制造企业贴近市场、改善产品结构的重要信息来源。
近年来,中药材不断涨价,中药材的涨价对中药产业链上游企业而言是利好。在中药材价格上涨的趋势下,中药产业链上游企业或将显着受益。中药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和采摘等原材料的一切来源。其次,产品多元化,对稀缺中药材资源依赖性小的企业在此轮中药材涨价中影响较小。此外,产业链完善,掌握上下游资源的中药企业也可能有较好表现。
随着医疗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方面认识的增强,中药市场消费需求活跃,中药商业销售稳步增长。国家支持的医药物流、电子商务项目先后建成投入运行及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加快了医药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年均增幅约为15%。医药流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将直接促进中药生产企业的市场开拓及产品销售。但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尚在进行,医药不分家等问题仍制约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也较大。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药材品牌 同仁堂,上榜来由: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行业最负盛名的老字号,其产物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着的疗效享誉国内外。作为中国第一个驰誉商标,同仁堂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加入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庇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域打点了注册挂号手续,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同仁堂199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7年同仁堂在上海证券买卖所上市。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白药,上榜来由:云南白药原名“曲焕章百宝丹”,创制于1902年,是我国着名的国产成药。云南白药自问世以来,以其怪异、神奇的功效蜚声海外,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1995年,云南白药被列为国家一级庇护品种,这也是国内享受此种庇护仅有的两个中药产物之一。“云南白药”商标于2002年被国家工商行政办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誉商标。
片仔癀,上榜来由:片仔癀是蜚声中外的宝贵中成药,以怪异的消炎、解毒、镇痛、保肝等显着疗效及庇护健康的功能而深受国内外患者的赞誉,被誉为“国宝神药”。“片仔癀”商标于1999年被评为“中国驰誉商标”,2006年入选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并入选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20强,福建省出口名牌,片仔癀系列产物首批通过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并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物。片仔癀的处方、工艺属国家绝密级秘密,是国家一级中药庇护品种。片仔癀大量出口东南亚、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域,年出口创汇超万万美元,居中国中成药单项出口创汇首位。
东阿阿胶,上榜来由: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全国,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东阿”牌阿胶是全国阿胶厂家中独一3次荣膺国家金质奖、独一荣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和“全国用户满意产物”称号的品牌。“东阿”牌阿胶还荣获了上海世博会“千年金奖”、首批300家“全国重点庇护品牌”、“中国科技名牌500强”、影响世界中国力量品牌500强、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最受消费者相信保健品品牌”、“最具安心企业和最具安心品牌”,并5次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东阿阿胶在国内十大补血品牌中“第一说起率、最常服用率、尝试率、品牌忠诚度等7项指标高居榜首。
天士力,上榜来由:天士力集团自199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合适系列尺度的一体化现代中药财产链。建立了合适中药材种植出产质量办理规范(GAP)的药源基地;率先倡导并建立了现代中药和植物药提取出产质量办理规范(GEP);自行研制成功具有国际先辈水平的大型自动化滴丸出产线,建立了通过国家药品出产质量办理规范(GMP)认证的现代中药出产基地;建立了合适药品经营质量办理规范(GSP)的营销系统,质量办理实现了与国际和国家尺度的接轨。 九芝堂,上榜来由:九芝堂,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建立于1650年。2004年2月,“九芝堂”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办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誉商标;2006年9月,“九芝堂”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8年6月,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庇护目录。
华润999,上榜来由:“999”品牌是中国驰誉商标,是伤风药和皮肤药市场的带领品牌。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公司焦点产物在国内药品市场上具有相当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三九胃泰、999伤风灵、999皮炎平等单品种年销售均跨越亿元人民币。其中,999伤风灵系列销量持续五年位居伤风药市场第一,2011年实现销售额亿元。
三金,上榜来由: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中药、自然药物研究和出产的医药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出产现代中药制剂的厂家之一。2010年,三金药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多年居广西医药行业首位,并位列中国中药行业50强前列。三金药业先后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辈企业、全国企业办理精采进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惟政治工作优异企业、全国文明单元、全国中药行业优异企业等声誉。
潘高寿,上榜来由: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是广药集团是广药集团旗下广州药业的焦点企业之一,是以出产止咳化痰药着称的中成药出产企业。公司今朝主要出产各类名优产物40多个,其中中国初创的治咳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蜜炼川贝枇杷膏等为企业四大支柱产物,这四大支柱产物陪伴着“潘高寿”跨越一个多世纪,经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
沈阳红药,上榜来由:沈阳红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第一家出产红药片的企业,是首批沈阳老字号企业。沈阳红药现已成长成为国内重点中药企业之一。公司以“沈阳红药”为焦点品牌,操纵22个国内处事处和两个驻海外处事处形成了广泛全国的营销收集,不竭扩大的市场占有率,奠基了“沈阳红药系列产物”长盛不衰的根本。“沈阳红药”已成为中国中药行业着名的品牌,其中沈阳红药系列、乳癖消系列、追风彻骨丸等为国家中药庇护品种。公司拥有一百五十多个品种,已有五十五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七十多个品种进入国家OTC产物目录。沈阳红药曾先后获得“国家银奖”、“中国名牌”等声誉称号。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 数据来源 数据种类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公开发布的各类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等 政府部门 宏观经济数据、行业经济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贸易数据等 行业协会 年度报告数据、公报数据、行业运行数据、会员企业数据等 社会组织 国际性组织、社会团体公布的各类数据等 行业年鉴 农业、林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装备、房产、建筑等各类行业数据 公司公告 资本市场各类公司发布的定期年报、半年报、公司公告等 期刊杂志 在开期刊杂志中获取的仅限于允许公开引用、转载的部分 中商调研 研究人员、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行业访谈、获取的一手数据 中商的产业研究服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