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链分析

中药产业链分析
中药产业链分析

中药产业链分析

中药产业链包括哪几个方面

中药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游中药材加工和中成药制造,下游主要供给于内需和出口。国内部分的上游产业包括中药种植业、医药制造业等,上游企业主要有为中药行业提供原材料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的企业等,例如中药材培育基地,中药材加工研发基地等。中游产业包括中药加工与中成药制造,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用中药传统制作的丸剂、冲剂、糖浆膏药等;用现代制剂方法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及专做治病的药酒。下游产业包括医药流通、居民健康等行业,主要是中药消费市场,有医院,药店,部分超市和商店。

国家对中药行业全产业链的管理,有一系列的认证规范,目前国家对于中药行业的认证规范包括中药材种植、生产环节中适用的GAP认证,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造过程中适用的 GMP、GCP、GLP 认证,以及药材及药品流通环节适用的 GSP 认证。

一:中药药材的行业分析

中药材种植作为中医药行业上游,是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食品、保健品等中药大健康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中药材种植行业的情况,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基础,关系到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伴随着过去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各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内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数量均得到大幅提升,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市场规模取得了快速增长。截至2016 年1月,有19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GAP 认证,大多数GAP 基地只用于药厂自身生产,GAP 基地生产面积不到中药材总生产面积的 10%。预计未来GAP制度将加速实施,国家可能出台如GAP药材的单独定价、使用GAP原料中成药在招标时质量分组差异等扶持政策,作为中药材标准化的重要制度,基地数量有望加速增长,促进中药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中成药行业分析

中成药制造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的加工生产,它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中成药大型企业有50多家,其中以同仁堂、三九集团、云南白药、太极

集团、广州药业等大集团公司占据主要市场;而国外医药巨头也跃跃欲试,当前世界医药20 强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中草药研究中心,使中药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

图表三:中成药市场结构分布

按市场用药金额排名,近几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用药、肿瘤疾病用药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一直分列前3强,三者相加已占中成药行业市场的六成以上。而排名第4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一直在8%徘徊,下面我们将按市场份额,分别对排名前三的心脑血管疾病用药、肿瘤疾病用药和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药品进行分析。

2.1 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

心脑血管药物在全球范围内是第一大类药物,约占药品总规模的20%;而在我国,心脑血管药虽属于第二大类药物,但却超过全国药品销售总额的20%。

从剂型上看,心血管中成药里注射剂占了半壁江山。这是因为从中药材提取的有效成分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起效迅速,且相比西药性价比较高。既适合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也可以应用于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救治工作,在国内各医院中应用十分普遍。但其在使用中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执行注射,在家庭和其他终端使用较少。其他剂型按使用比率依次为胶囊、片剂、丸剂、颗粒、口服液等,口服剂型起效缓慢,适合相关疾病(降血压、中风、改善微循环等)的预防和手术及急性发病后调养,适用于长期治疗。

从主导品种的药材成分来看,银杏叶应用最多,其次是丹参和三七,这三味中药的功效均是活血化瘀,通心顺络。可见中成药心脑血管市场的主流品种主要正对于循环障碍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等。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治疗,中成药还是处于立普妥等专科化学药的辅助地位。

2.2 抗肿瘤中成药

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每年以2.5%的速度恶性增长,每年有近 200万人因癌症而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四分之一,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致死疾病(城镇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时发病率逐年上升,肺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我国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已有近百家(包括中药制剂生产厂家)。其中,原料药厂20 多家,制剂厂和中药厂有 60 多家。迄今为止,我国抗肿瘤药物已发展到七大类160 多个品种。世界卫生组织2002 年4月公布的22个基本抗肿瘤药物,我国全部都可以生产。我国年产抗肿瘤药物 50 多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上海等地。而 2003~2008 年,抗肿瘤药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亦达到42.7%,抗肿瘤药物成为国内医院用药增速最快的类别。总体说来,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大于供应。

在肿瘤疾病用药领域中,因生物利用度等药理原因,最主要的药物剂型就是注射液,十大中成药抗癌品牌有7个是注射液。

2.3 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约在6.94%左右,全国每年有8000 多万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在疾病构成上,急性鼻咽炎、哮喘、扁桃体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这四大常见疾病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80%左右,其中哮喘占比最大(45%)。但在临床应用上.哮喘治疗药物主要为化学药;而在预防以及 OTC 市场上.中成药却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由于中成药往往具有止咳、消炎、祛痰、平喘等多重功能,专门用于平喘的药物不多。所以呼吸系统的中

成药市场也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抗炎和平咳止喘的疗效治疗上。

这类中成药药物虽然人均购药金额较小,但需服用时间长,且经常在一年中多次服药,所以未来中药类呼吸系统用药仍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三:中药投资的核心逻辑

中药的未来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走处方药的路线,这样其经营模式会越来越接近化学药,比如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二是走保健产品的路线,向保健食品、药妆、日用品等领域扩张。三是走OTC产品路线,以营销能力和品牌优势取胜。

走处方药路线的中药企业将明显受益于基层医改的深化和推进,中药处方药的潜在市场广阔。

长期来看,未来走保健产品(包括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路线和OTC路线的中药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更为广阔,有相对自主的定价权,后两者均会明显受益于消费升级,未来最有可能诞生大市值重磅公司。

3.1 受益于健康意识提升,看好高端品牌中药

因为稀缺性品牌中药具备提价预期。例如掌控驴皮资源的东阿阿胶、掌控林麝资源的片仔癀,

受益于消费升级、营销变革,公司业绩提速,估值亦逐步上升。这些中药企业因具备兼具优质品牌与强势营销的优势,出现强者恒强的态势,以东阿阿胶、片仔癀、广誉远、云南白药为代表。

3.2国内健康产品市场发展扶持升温

随着药品多轮降价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于很多中药企业而言,开始将目光越来越多的投向以“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和保健品为代表的大健康产品开发上,寻求突破“价格天花板”的发展路径。其背后是中药行业在政策的指引下回归传统,国家出台诸多政策,辅助用药出台、重点监控目录、新版医保目录等,其背后的指引逻辑是鼓励中药传统用法回归。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以中医饮品这一个巨大的健康产品市场,以康美药业为代表。

. .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供应链指的是由仓库、配送中心、制造商、供应商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企业对供应链进行管理能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公司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专辑主要介绍了供应链管理,主要有海尔、汽车、戴尔、华为、家乐福、小洋人、IBM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了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分析、管理模式、分析报告等资料,为企业制定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提供参考。 戴尔公司是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的,经过20年的努力,该公司已经从最初1000美元起家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雇员46000名、年营业额达410多亿美元的全球性大企业。2002年,戴尔公司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5.2%,已经成为该行业世界第二大公司。与其他计算机厂商不同,戴尔公司并不生产任何计算机配件,只从事个性化的整机组装。然而它却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众多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戴尔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戴尔公司所创造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直销模式。其含义是:公司直接通过网站和电话接受客户订单,然后按

单生产,并以最快速度直接将产品寄送到客户手中。按单装配、产品直销、低成本、高效率,这就是戴尔独创的“戴尔模式”的精要。 戴尔公司概况及发展历程 戴尔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主要负责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地区业务,此外还在以下地点设有地区总部:英格兰Bracknell,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新加坡,负责亚太区业务,包括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产计算机系统的地点主要分布如下: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田纳西州Nashville、巴西Eldorado do Sul(美洲)、爱尔兰Limerick (欧洲、中东和非洲)、马来西亚槟城(亚太区及日本)以及中国厦门(中国)。 戴尔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戴尔PowerEdgeTM 网络服务器、戴尔PowerVaultTM 及Dell | EMC、戴尔服务、戴尔OptiPlexTM 台式计算机、戴尔LatitudeTM 笔记本电脑、戴尔PrecisionTM 工作站、戴尔InspironTM 笔记本电脑、戴尔DimensionTM 台式计算机、戴尔PowerConnectTM 网

中药产业链及品牌分析

中药产业链及品牌分析 中药(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即“传统中医”或“传统中医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我国中药行业经过持久的成长,已形成了以中药材出产为根本、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出产畅通系统,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成长中一项具有较强成长优势和广漠市场前景的财产。中药行业成长敏捷,中成药和中药饮片Array中 在 掌 国家支持的医药物流、电子商务项目先后建成投入运行及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加快了医药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年均增幅约为15%。医药流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将直接促进中药生产企业的市场开拓及产品销售。但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尚在进行,医药不分家等问题仍制约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也较大。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药材品牌 NO.1同仁堂,上榜来由: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行业最负盛名的老字号,其产物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着的疗效享誉国内外。作为中国第一个驰誉商标,同仁堂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加入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庇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域打点了注册挂号手续,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同仁堂199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7年同仁堂在上海证券买卖所上市。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NO.2云南白药,上榜来由:云南白药原名“曲焕章百宝丹”,创制于1902 年 独 列尺度的一体化现代中药财产链。建立了合适中药材种植出产质量办理规范(GAP)的药源基地;率先倡导并建立了现代中药和植物药提取出产质量办理规范(GEP);自行研制成功具有国际先辈水平的大型自动化滴丸出产线,建立了通过国家药品出产质量办理规范(GMP)认证的现代中药出产基地;建立了合适药品经营质量办理规范(GSP)的营销系统,质量办理实现了与国际和国家尺度的接轨。 NO.6九芝堂,上榜来由:九芝堂,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建立于1650年。2004年2月,“九芝堂”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办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誉商标;

宝洁公司的供应链分析

宝洁公司的供应链分析 一、宝洁公司的简介 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品公司之一。公司拥有众多深受信赖的优质、领先品牌,包括帮宝适、碧浪、护舒宝、潘婷、飘柔、海飞丝、佳洁士、舒肤佳等等。 二、宝洁的基本供应链结构 三、供应链的主要运作模式 (一)采购管理 2005年以前,宝洁的采购组织以业务单元(GBU)划分,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为某项业务服务的采购人员归属同一部门,比如护发用品采购组就包括了买化学原料、各类包装、生产加工等等子类,其他采购组也是五脏俱全。

这样的采购管理模式的消耗和成本有:1、管理层次重叠,冗员多,致使管理费用高。2、每个采购组只采购自己本组需要的东西,需要购买数量小,生产成本高。3、每个项目价格收集基本是串行操作,采购需要一一询价签约,浪费时间,采购效率慢。4、采购不专业化,不能更好的创造价值。 (二)库存管理 几年前,有两个数字让宝洁的高层寝食难安。一个是库存数据:在宝洁的分销体系中,有价值38亿美元的库存。另一个是脱销量。在零售店或折扣店中最重要的2,000种商品中,任何时刻都有11%的商品脱销。令人不解的是,系统中的大量库存并未降低脱销量。事实上,货架上脱销的商品常常堆积在仓库中。虽然库存系统表明有货,库存管理人员却无法找到。库存堆积如山,而顾客却经常买不到宝洁的产品。 库存管理模式的消耗和成本有:1、库存量大,库存管理困难,库存成本高。2、脱销量大,顾客买不到宝洁的商品,影响了宝洁在顾客心中的品牌形象。3、脱销量大,销售量变小,影响了公司的收

入和资金运转,增加了公司的各种成本。 (三)销售管理 1、供货模式的转变 1997年,宝洁一改此前经由分销商和零售商供货的方式,逐步开始向重点零售商直接供货。宝洁将与大客户合作的客户业务发展团队中的财务、IT、物流、市场、品类管理与销售等环节的人员综合组成“联合团队”,将“后台部门”推到“前台”直接服务客户、解决问题,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密切宝洁供应链中各个合作伙伴的关系。 2、信息技术的使用 宝洁公司注重信息技术的投资,比如获取零售商销售数据,并为其店铺提供实时存货和现金流信息的零售连锁系统,其目标就是帮助零售商提高销售额,进行自动补货,减少零售商的缺货损失,同时还可为他们进一步控制库存,从而达到双赢。 3、对消费需求的把握 宝洁公司每年运用多种市场调研工具和技术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消费者,从而建起庞大的数据库,及时捕捉消费者的意见。 销售管理模式的消耗和成本有:信息技术的投资包括购买先进设备,培养知识人才,还有运用多种调研工具和技术都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和管理成本。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生姓名:漆梨霞 指导教师:张新平 职称:讲师 2013年3月11日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生姓名:漆梨霞学号: 201021060121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作者:漆梨霞 指导教师:讲师 【摘要】中医药是甘肃省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最具潜力和可以有所作为的行业。中医药在我国起源很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绿色生态价值在人类健康需求的发展的今天来看,无疑是具有战略性的产业。而甘肃省中医产业却是欲振乏力,本文就以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为线索,以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甘肃省中医药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中药材出口中医产业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一、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 (一)、甘肃省出口中药产业的现状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药材品种虽然在1500种以上,但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该说甘肃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据统计,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居全国药材种植前列。药材总产量己达31.6万t,产值16亿元。上市的家种药材品种达350多种。当归产量占全国的95%,党参产量占全国的60%,黄(红)芪产量占全国的50%,大黄产量占全国的60%,甘草产量占全国的25%以上5种药材的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甘肃中药材初级加工产品(饮片、切片),年加工量已达6.5万t,消化全省药材量的21%,产值10亿元。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表现为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全国的12 807种中药材相比,在品种和产量方面均不处于优势地位,其优势主要集中在大黄、党参、当归、红(黄)芪、甘草等少数大宗品种上。另外,由于甘肃山大沟深等地理环境因素,运输条件限制,野生品种资源量十分有限,没有形成主流商品,

中药产业链分析

中药产业链分析 中药产业链包括哪几个方面 中药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游中药材加工和中成药制造,下游主要供给于内需和出口。国内部分的上游产业包括中药种植业、医药制造业等,上游企业主要有为中药行业提供原材料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的企业等,例如中药材培育基地,中药材加工研发基地等。中游产业包括中药加工与中成药制造,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用中药传统制作的丸剂、冲剂、糖浆膏药等;用现代制剂方法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及专做治病的药酒。下游产业包括医药流通、居民健康等行业,主要是中药消费市场,有医院,药店,部分超市和商店。

国家对中药行业全产业链的管理,有一系列的认证规范,目前国家对于中药行业的认证规范包括中药材种植、生产环节中适用的GAP认证,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造过程中适用的 GMP、GCP、GLP 认证,以及药材及药品流通环节适用的 GSP 认证。 一:中药药材的行业分析 中药材种植作为中医药行业上游,是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食品、保健品等中药大健康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中药材种植行业的情况,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基础,关系到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伴随着过去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各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内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数量均得到大幅提升,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市场规模取得了快速增长。截至2016 年1月,有19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GAP 认证,大多数GAP 基地只用于药厂自身生产,GAP 基地生产面积不到中药材总生产面积的 10%。预计未来GAP制度将加速实施,国家可能出台如GAP药材的单独定价、使用GAP原料中成药在招标时质量分组差异等扶持政策,作为中药材标准化的重要制度,基地数量有望加速增长,促进中药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中成药行业分析 中成药制造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的加工生产,它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中成药大型企业有50多家,其中以同仁堂、三九集团、云南白药、太极

联想公司供应链管理流程综合分析报告

必胜客供应链管理系统调查报告 班级:物流12-2 姓名:辜慧 学号:20122536

联想公司供应链管理系统调查报告 班级:物流12-2 姓名:刘雪琴 学号:20122217

联想公司供应链管理流程综合分析报告 一、联想公司的宏观背景 联想集团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作为全球PC行业的领导厂商,联想以自主创新和服务客户的理念,不仅连续11年保持中国市场领先地位,而且在中国和亚洲谱写了令人叹服的PC传奇。 目前,联想拥有已经申请和正在申请的上百项技术和产品的国家专利,开发出包括奔月商用电脑和天禧家用电脑在内的多个系列、一百余种型号的个人电脑产品,以及自有品牌激光打印机、MODEM和其他网络产品,基于LOGOEASY和SECURITYEASY等多项EASY技术的主板产品,基于ACE和POWERLINK技术的集成解决方案,联想还在积极研制开发满足家庭和个人需求的消费类信息产品,1998年,中国第一台中文掌上电脑诞生在联想。 面对INTERNET经济的挑战,2000年4月,联想集团主动应变进行大规模业务重组。从原来的以事业部为核心的体制向以子公司为核心的体制转变,形成两大子公司,分别为:向客户提供全面的INTERNET的接入端产品、信息服务的联想电脑公司和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局端产品及全面系统集成方案为主的联想神州数码有限公司,从而开创了联想集团全面进军网络时代与创造新经济的全新企业格局。 二、联想公司供应链流程设计 (一)联想的全球供应链设计 2005年10月,联想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建立了一个按照职能、地域和“内部客户”三个维度紧密分工、协同运作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北京总部是一支来自联想、IBM PC部门和长城国际的跨文化团队,管理几乎占联想总员工半数以上的供应链系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主要市场的客户,联想还在欧洲、美洲、新加坡和中国深圳设有供应链“据点”,在前端为客户提供客户商务、信用管理和服务。 与联想在中国实行的“双模式”——渠道销售模式与客户销售模式并行策略相对应,联想国内的生产线、供应链的设计也兼顾了大客户和中小客户的采购特点。联想中国有两类生产线,一类即所谓的“大流水线”,一台PC通过不同工序多人组装,这种模式适合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对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联想则采用单元式的生产线,由一位工人从头到尾完成一台PC的组装。 联想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其产品的90天返修率为2.7%,低于其他国内外PC厂商;联想的库存在10天以内,现金周期可以达到-20天。这些领先的指标为联想贡

供应链调研报告(共7篇)

供应链调研报告(共7篇) 供应链调研报告(共7篇) 第1篇: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 一、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陷入未有的困境。而基于"一体化"思想的供应链管理却能有效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出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每年出版新书均超过10万种产业化趋势正在形成。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图书供应链提出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因此对图书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上的库存量、物流时间、作业质量、物流费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典型的图书分销商之一的新华书店,研究其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有助于研究整个图书业的图书供应链运作情况。我们于XX年12月期间对xx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期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先后对xx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光谷书城、新华书店华科分店以及"乾之水"书店。调研之后,首先通过抓住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问题,然后由这些问题

引出整条供应链上的问题,接着通过集体思考解决方案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出最终的结论。 最终的研究结论为:对于运作成本高、牛鞭效应严重的图书供应链应建立以图书分销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建立以标准化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 二、研究背景21.图书供应链的特点1.1图书的品种非常多,发行量大.一般年经营几十万种、年新增十几万种.有外版、本版、教材、音像、辅助物资等多种形式。单次的采购到货、发货、退货等各个环节涉及到的品种也比其他行业的物流系统多。 1.2图书包装以纸质包件和单件处理为主规格较多,标准化处理难度较大。 1.3由于图书isbn普遍存在一码多书的情况,在账目和实物管理上很难做到真正的单品管理。因此图书的库存管理、发货、退货管理具有较大难度。 1.4具有大量的逆向物流处理。鉴于这些特性图书行业的物流在管理、流程规划、自动化信息化处理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和较高的难度。因此也造成了现在图书物流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1.5目前我国图书供应链上各结点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较好,70%的出版社拥有了自己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大多自主开发,导致同一供应链中结点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对接,即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中药产业链分析报告

中药产业链分析报告2020 年4月

原料药行业全景图 上游原材料 下游应用 基础化工行业 医药 保健品 饲料 基础化 石油 工材料 合成 原料药行业 发酵、提取 农林牧渔业 动植物 中间体 原料药 食品 化妆品 大宗原料药 解 特色原料药 专利原料药 皮 质 激 素 类 代 表 品 类 造 影 剂 类 维 生 素 类 抗 生 素 类 热 镇 痛 类 沙 坦 类 普 利 类 他 汀 类 肝 素 类 无特定品类,根据 需求定制 3

Contents 01 02 03 04 05行业概况 大宗原料药 特色原料药 专利原料药 未来展望与投资建议

原料药行业处在医药产业链的中上游位置 原料药产业链示意图 ? 原料药行业 原料药英文名称是API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即 药物活性成分,是构成药物药理作用的基础物质,原料药无法 直接被患者使用,必须经过添加辅料等环节进一步加工制成制 剂,病人才能服用。而中间体是原料药工艺步骤中产生的、必 须经过进一步分子变化或精制才能成为原料药的一种物料。广 义的原料药行业包括API 和中间体。 下游应用 上游原材料 医药制剂 基础化工行业 保健品 饲料 石 油 基础化 工材料 ? 上游原材料 合成 原料药行 业 原料药上游原材料有两大来源,一是基础化工行业,另一个是 种植业。前者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工艺生产原料药,后者通过生 物发酵制成相关中间体,再进行结构修饰。发酵工艺应用较多 的是抗生素类、维生素类等原料药,较化学合成工艺有污染小、 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此外,部分原料药可由动植物中提取, 如青蒿素。 发酵、提取 中间体 原料药 农林牧渔业 动植物 食品 ? 下游应用领域 原料药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医药制剂,目前我国仍以化学药为 主,可达万亿规模。其次,原料药在饲料、保健品、食品等领 域也有较多应用。 化妆品 5 资料来源: XXX 市场部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回归大自然潮流的兴起,天然植物药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中医以其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和特有的治疗效,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中药因其源自天然,成本较低,且副作用小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长达几千年。然而面对日益扩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中药的出口状况并不能让人满意,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远远不及日本、韩国等国家,这种状况不能不令国人大失所望。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所具有的优势和当前的出口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出口现状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药出口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中药产品的包装不规范及贸易壁垒的限制等,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推动我国中药出口的发展,就必须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改进出口产品包装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中药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使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内外联动,打破某些国家的贸易壁垒,为中药产品的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中药质量标准贸易壁垒知识产权

Abstract With the tide of returning back to the nature, the natural plant medicine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has been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because of its special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unique therapeutic effe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sts less and has little side effect as it sources from the nature, so it has been concerned by all the countries on the earth. China, as the original coun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us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resource as long as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facing to the broad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expor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is not satisfy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 capacity is far inferior to Japan and South Korea, which makes the Chinese disappointe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in the expo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our country and shows the export satiation by now.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unstable quality,questionable packing and limit from the trade barriers are main reasons to the unsatisfied export situation. Only in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mproving the packing, breaking the trade barriers and protect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n we improve the expor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standard trade barriers intellectual property

5G供应链分析报告

5G供应链分析报告2020年7月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作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具备超高速率、 超大连接、超低时延三大特性。5G 的部署将满足5G 特有的增强型移动带宽、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推动全球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本篇报告从5G带来的终端和网络的变化入手,分析5G终端和5G网络的上 游供应链的行业机遇。 1.5G时代对上游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 1.1 5G三大场景对网络和终端提出新要求 多样化场景需求要求5G 具备多项关键能力。5G 三大场景的极端差异化性 能需求,要求5G 比前几代移动通信性能更加出众,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单位面积容量等成为5G的关键性能指标。为了满足5G多项 关键性能,5G 网络和终端都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应的上游供应链价值和供应 链企业与4G时代有所差异。 图1:三大场景对5G的新要求 资料来源:华为、市场研究部 现阶段5G 产业链围绕大带宽应用场景为主。从移动通信发展经历看,1G 到4G 的传统网络以用户体验为核心,5G 逐步过渡迈向以万物互联为核心。万 物互联要经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三个发展阶段。从5G 三大技术 场景的发展顺序来看,阶段一(2019-2021 年)以人为先,大带宽(eMBB)应用场景为主;阶段二(2021-2023 年)人机互动,大连接(mMTC)物联网应用全面崛起;阶段三(2023 年-长期)万物互联,低时延(uRLLC)工业控制类应用陆续成熟。本篇报告以阶段一eMBB场景为主,网络围绕NSA和SA组网的5G网络供应链,终端主要围绕5G手机供应链展开。

中药产业链及品牌分析

中药产业链及品牌分析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药产业链及品牌分析 中药(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即“传统中医”或“传统中医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我国中药行业经过持久的成长,已形成了以中药材出产为根本、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出产畅通系统,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成长中一项具有较强成长优势和广漠市场前景的财产。中药行业成长敏捷,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中药出口近五年年均增加20%以上,中药出口已笼盖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域,中药品牌的国际影响在不竭扩大。 国内药品的现实消费市场是城市居民,农村是巨大的潜在市场,医药市场容量还将进一步扩大。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其中成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中药行市场规模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80%以上的城市居民自行购买过中成药。巨大的需求为国内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药材产业链分析 中药行业与上游的中药材原材料行业和下游渠道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中药材行业作为中药制造行业的原材料供应者,其供应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中药制造行业的生产经营;医药流通行业是中药制造行业产品的销售领域,是中药制造企业贴近市场、改善产品结构的重要信息来源。 近年来,中药材不断涨价,中药材的涨价对中药产业链上游企业而言是利好。在中药材价格上涨的趋势下,中药产业链上游企业或将显着受益。中药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和采摘等原材料的一切来源。其次,产品多元化,对稀缺中药材资源依赖性小的企业在此轮中药材涨价中影响较小。此外,产业链完善,掌握上下游资源的中药企业也可能有较好表现。 随着医疗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方面认识的增强,中药市场消费需求活跃,中药商业销售稳步增长。国家支持的医药物流、电子商务项目先后建成投入运行及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加快了医药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年均增幅约为15%。医药流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将直接促进中药生产企业的市场开拓及产品销售。但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尚在进行,医药不分家等问题仍制约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也较大。

供应链调查报告

供应链调查报告 篇一: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 一、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陷入未有的困境。而基于“一体化”思想的供应链管理却能有效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出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每年出版新书均超过10万种产业化趋势正在形成。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图书供应链提出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因此对图书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上的库存量、物流时间、作业质量、物流费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典型的图书分销商之一的新华书店,研究其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有助于研究整个图书业的图书供应链运作情况。我们于20XX年12月期间对武汉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期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先后对武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光谷书城、新华书店华科分店以及“乾之水”书店。调研之后,首先通过抓住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问题,然后由这些问题引出整条供应链上的问题,接着通过集体思考解决方案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出最终的结论。

最终的研究结论为:对于运作成本高、牛鞭效应严重的图书供应链应建立以图书分销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建立以标准化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 二、研究背景 2.1.图书供应链的特点 1.1图书的品种非常多,发行量大.一般年经营几十万种、年新增十几万种.有外版、本版、教材、音像、辅助物资等多种形式。单次的采购到货、发货、退货等各个环节涉及到的品种也比其他行业的物流系统多。 1.2图书包装以纸质包件和单件处理为主规格较多,标准化处理难度较大。 1.3由于图书iSBn普遍存在一码多书的情况,在账目和实物管理上很难做到真正的单品管理。因此图书的库存管理、发货、退货管理具有较大难度。 1.4具有大量的逆向物流处理。鉴于这些特性图书行业的物流在管理、流程规划、自动化信息化处理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和较高的难度。因此也造成了现在图书物流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1.5目前我国图书供应链上各结点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较好,70%的出版社拥有了自己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大多自主开发,导致同一供应链中结点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对接,即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1.6多条供应链并行交叉图书供应链中图书实物在出版社、分销商和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材产业链溯源建设方案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材产业链溯源建设方案

目录 一、概述 (3) 二、传统溯源方法的不足 (4) 三、功能设计 (5) 1、数据管理 (5) 2、上链数据接口 (5) 3、溯源数据上链 (6) 4、溯源数据查询 (6)

一、概述 农业是立国之本,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产品供应的高成本、低效率、信息保护缺乏安全性等缺陷,使农业发展逐步陷入被动地位。如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保持并提高农产品发展的潜力和能力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和完善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质量溯源。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利用区块链的特性,可以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中的每个主体连接到一个网络中,每个主体上的信息都形成一个信息和价值的共享链条,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克服了传统溯源平台信息不透明、数据容易篡改、安全性差等弱点。 第二方面,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依托于物联网技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存在较大问题。物联网系统分别建设在不同的主体内部,分属不同的平台,虽从整体上构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完整网络,但信息沟通不及时、业务分工不明确等,造成了全流程的效率低下。而区块链技术具有高安全性、分布储存、公示机制、匿名性、开放性、透明性等特点,能够解决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高、质量差、信息获取不及时等问题,从而为农产品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可能。

中药材的质量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的溯源体系建设。到2020年,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要求采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实现追溯信息的互 通共享,提升社会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二、传统溯源方法的不足 溯源系统是对农产品等生产、加工、流通和交易等环节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供应链信息库,实现产品在每个 环节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可快速明确责任主 体的功能。国内外政府和企业都积极参与溯源系统的建设。相比于传统的农产品,药材具有“治病救人”的特殊性,所以药材的质量可能直接关乎到病人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中药 材的质量监管相比传统的农产品更加严格。但是由于中药材品种多、情况复杂,追溯链长,流程繁琐,种植加工信息不透明,缺乏业内统一 的标准,监管难度大,发生安全问题不容易判定责任主体,存在掺假的 突出问题,使得流入市场的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 传统的中药材溯源系统普遍采用的是中心化数据库存储数据,这 种存储方式在数据安全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很大程度由数据的拥有者 决定。不管是源头加工的企业,还是中间的物流、销售商,甚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拥有和保存溯源链的核心数据,只要是流通上的利益相关者,当出现数据不利于某一方时,很有可能出现数据造假,伪造等情况。因此,传统的溯源系统不管是系统流程、体系框架、隐私安全方面都

中医药市场宏观研究分析报告

中医药市场宏观研究分析 一、近五年中国医疗行业现状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二、2017中国医疗行业现状 2017年1-10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6.1亿人次,同比提高3.0%。 医院27.7亿人次,同比提高5.6%,其中:公立医院24.0亿人次,同比提高4.1%;民营医院3.7亿人次,同比提高16.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提高0.9%,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亿人次,同比提高6.1%;乡镇卫生院8.4亿人次,同比提高0.7%;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5.4亿人次。其他机构2.5亿人次(见表1)。

《中国中医药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显示在已上市的中医药企业中,公司主营产品可分为处方药、OTC药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以及植物提取等不同类别。其中以处方药为主的企业占比达到54%,占据绝对优势地位,OTC企业和中药饮片及中药材种植企业紧随其后,基本与目前中医药各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相匹配。 《报告》显示,在中成药上市公司市值的前十名中,既包含老字号企业,也包含新兴的中药饮片及成药企业。其中康美药业与云南白药的市值分别排名一、二位,两者总市值达到1771亿元。 在中成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前十名中,营业收入超过200亿的有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及白云山。在净利润的排名中,与收入和市值一样,康美药业和云南白药同样占据了前两位,净利润均在30亿元左右。 中成药独家品种多,产品有独特疗效、独占性强,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通过中药保护品种、品牌化等方式,延长市场独占时间,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毛利水平。研发投入方面,大型中成药公司是研发投入的主力,老字号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销售费用方面,中成药以及大健康产品规模较大的公司排名靠前,

啤酒公司供应链分析报告

啤酒公司供应链分析报告 以下是对青岛啤酒和百威集团供应链进行分析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是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每一个环节。简单而言,就是商品从供应原点到需求原点的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一、青岛啤酒供应链概况 一般而言,对于一条供应链都有一个核心的点做为整个供应链的总控,对于本图指的就是平台运营商/批发商。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品牌的所有者,由其总体负责信息的传递、业务的处理。二、青岛啤酒市场:国际化 1903年8月,古老的华夏大地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目前,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5家啤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而且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居中国啤酒出口量首位,占到中国啤酒出口量的50%以上。 三、青岛啤酒的产品分类与构建的供应链类型: 青岛啤酒属于创新型产品。 这种产品的需求一般不可预测,寿命周期也较短,但边际利润高。 构建的供应链类型为“反应型”供应链。 因为创新型产品需要有高度灵活的供应链,来对多变的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改善供应链的市场反应能力。而“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的市场中介功能,即将产品分配到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四、青岛啤酒公司的行业及企业特点造成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产生长鞭效应 ?供应链存在的不确定性 来源为:需求的不确定性、制造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 ?对于需求预测的主观性 主要为预测的偏差

中药材出口 相关流程手续(出口资质)2019年

中药材出口需要那些手续和许可证? 中药材出口需要办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下发的“药品进出口准许证”和经贸部签发许可证。 根据《药品进出口准许证管理规定》: 3、进出口单位在办理报关手续时,应多提交一联报关单,并向海关申请签退该联报关单。海关验核进口准许证、出口准许证,在该联报关单上加盖“验讫章”后退进出口单位。 进出口完成后1个月内,进出口单位应当将进口准许证或出口准许证的第一联、海关签章的报关单退回发证机关。 4、药品进口准许证有效期为1年。 药品出口准许证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有效期时限不跨年度)。 5、药品进口准许证、出口准许证实行“一证一关”管理,只能在有效期内一次性使用,证面内容不得更改。因故延期进出口的,可以持原进出口准许证办理一次延期换证手续。 6、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海关验核进口准许证、出口准许证,并按规定办理通关手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口的,移交货物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规定处理,海关验核有关证明材料,按规定办理核销手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十七条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 第十八条药品经营企业购销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购销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销)货单位、购(销)货数量、购销价格、购(销)货日期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九条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药品必须准确无误,并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明产地。 第二十条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药品入库和出库必须执行检查制度。 第二十一条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不得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但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零售企业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设点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药材全产业链管理与解读-李峰

中药材全产业链管理与解读 李峰 第一部分概述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药材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对于维护公众健康、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药材产业乱象和顽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于2013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对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的全链条、各环节的整治和规范提出明确要求。 一、中药全产业链 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组成。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三者可以合称为中药全产业链。中药材产业链的诸多环节是由多种经营主体或参与者所组成,通过这些经验主体的活动,产业链得以运转。 在这个中药全产业链中包含了中药材的源头环节—中药材的种养殖生产和产地加工;中药材的中间环节----中药材饮片、炮制加工以及中成药生产;中药材的最终环节----中药商品的运输物流、仓储保管、市场营销和临床用药。选种和研发环节是整条产业链创新的源头,目前我国政府属于这一环节的主体经营者,包括高校、科研单位、部分企业的研发部门。药材种植环节中,农民或农民集体负责药材的种植、养殖,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拥有药材初加工的设施,可对药材进行初步的炮制加工;中药材加工、储运环节主要由贸易企业(药材商)或饮片生产厂家来完成,部分制药企业也可完成中药材的初加工,初加工以后原药材才成为具有各种标准特征和品级的商品,经中药贸易流通销售环节到制药领域、临床用药等。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个环节无缝链接,才能保证中药的质量管理全覆盖,才能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有效。 然而,构成中药全产业链的单位性质不一、人员素质不一、管理门类不一,造成了质量管理的漏洞和困难。例如,中药材生产环节多是农民个体,难以形成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中药商业环节个体、私营和国有中药商业企业并存,良莠不齐导致中药质量控制难以均一。中药生产加工企业传统工艺与现代化并存,小作坊与大企业并列,导致中药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中药材的流通、质量问题屡次成为医药届代表提及的重点。中药行业质量管理的基础: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多次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二、中药材质量管理的主要存在问题及其危害 (一)中药材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分散式种植加工,技术落后,药材质量不稳定 目前,我国中药材源头的采集加工仍以千家万户的分散式加工为主,采集时间、方法随意性很大,再加上生产技术还是沿用落后的传统技艺,这种小农经济模式在造成效率低下的同时,也造成了药材质量源头失控。如部分药材使用硫磺熏蒸或高温烘干,大大降低了药材的有效成分;落后的分拣、洁净过程以及不合适的包装材料,也严重地影响药材质量的稳定性等。尽管目前国家正在推行中药材 GAP,但还没成为一种强制行为,而且市场也没有给 GAP基地产品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加之基地又少得可怜,因此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中药材的种植现状。 2.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农药污染现象严重 中药材产品中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是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整体环境污染的外在因素外,人为的中药材农药污染现象也十分突出:(1)农药品种使用不当,如大量施用有机氯、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该类农药在人体内会形成浓缩、累积及胚胎转移现象,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期也较长;(2)滥用、误用农药问题突出,大多数中药材产于老、少、边、穷地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