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七夕节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七夕节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它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庆祝,因此得名。
七夕节的习俗独特多样,充满了浪漫和传统文化的味道。
一、传统习俗1. 织女穿针七夕节的传说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讲述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的爱情故事。
根据传统习俗,许多女孩在七夕节这一天会在家中织布,寓意着向织女学习勤劳和技巧。
2. 祈福七夕节也是祈福的时刻。
人们会前往庙宇或神社,向神明祈祷平安和幸福。
他们会点燃香烛,祭拜神像,同时祈求心愿能够实现。
3. 点亮灯笼在七夕节这一天,许多地方会举行灯笼展览。
人们会点亮华丽的灯笼,用来祭祀神明和祈福。
夜晚的灯笼展览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4. 探索天文七夕节也是天文学的重要时刻。
人们利用这一天晴朗的夜空观察星星,寻找牛郎织女星等,寄托着对爱情的期望。
同时,人们还会互相赠送星星戴花,寓意着希望爱情能够长久美好。
二、现代习俗1. 送花和礼物在现代七夕节,送花和礼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习俗。
许多人选择在这一天送给自己的爱人鲜花或浪漫的礼物,以表达他们的爱和关心。
2. 约会和浪漫晚餐七夕节也是情侣们约会的时刻。
人们会选择一个特别的地方度过这一天,享受浪漫的晚餐和时光。
餐厅和咖啡厅通常会准备特别的七夕套餐,吸引情侣们前来共度美好时光。
3. 写情书和诗歌七夕节也是写情书和诗歌的好时机。
人们会在七夕节这一天表达自己的感情,用美丽的文字将深情和思念传达给对方。
一封真诚的情书或一首动人的诗歌,能够让人永远铭记。
4. DIY手工艺品很多人喜欢在七夕节这一天动手制作一些特殊的手工艺品,以表达对另一半的爱意。
例如,制作一只纸鹤或编织一条七色纱线手链,这些特别的礼物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和情感。
三、七夕节的意义七夕节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更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庆祝七夕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勤劳、智慧和爱情。
七夕节也是表达感情和情谊的重要时刻。
七夕节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象征

七夕节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象征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
它源于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与爱情密切相关。
在中国文化中,七夕节有着丰富的爱情象征,以下将分别介绍。
1. 牛郎织女传说七夕节的爱情象征最为重要的来源就是牛郎织女传说。
传说中,牛郎织女分别是一对牛仙和织女仙,由于遭到玉帝的阻拦,二人被迫分隔于鹊桥两岸,每年的七夕夜才可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凡人与仙女之间真挚坚定的爱情,象征着爱情的坚贞和不懈追求。
2. 七夕乞巧七夕节的爱情象征之一是乞巧。
乞巧是中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向织女仙乞求智慧和巧手的节日习俗。
女子们会提前准备绣花针、绣线、绢片等手工制作用具,然后在七夕夜时集体进入院子里,点燃灯笼,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绢片上,再用红丝线将绢片系在桂树上。
这一传统象征着女子们渴望美好婚姻和幸福的爱情。
而乞巧也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追求自主与平等的精神。
3. 七夕的禁忌七夕节也有一些与爱情相关的禁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夕节被视为“女儿节”,有一些禁忌被人们遵守。
例如,不宜此日结婚订婚,以免冲撞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不宜剪指甲、修眉,以免伤害织女仙;同时,也禁忌自己一个人过夜或独自离家外出,以免独身一生。
这些禁忌以及传统观念的存在,使得七夕节的爱情象征更加深入人心。
4. 七夕的礼物和节目在七夕节,人们会通过赠送礼物和欣赏各种表演来表达爱情。
最常见的礼物就是巧克力和鲜花,因为巧克力甜蜜可口,而鲜花则寓意着爱情的美好。
此外,情侣们也会选择在这一天一起观看浪漫的电影、看演唱会或者参加七夕情人舞会等活动来增加彼此间的情感。
这些举动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情和浪漫,也成为了七夕节爱情象征的一部分。
七夕节中国文化中的爱情象征丰富多样,从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爱情坚贞,到乞巧活动中的心愿和追求,再到节日禁忌和赠送礼物等方式,都在传达着中国人对爱情的独特诠释。
这一节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七夕节历史渊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七夕节历史渊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之一。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被誉为东方的情人节。
本文将从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传统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节日。
一、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七夕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根据传说,牛郎织女曾经是一对相爱的神仙夫妻。
然而,由于入境作祟,两人被迫分离,只能每年在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银河两岸的织女河畔相会。
这个故事激发了人们对爱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因而形成了七夕节的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夕节逐渐融入中国的民间习俗之中,并丰富发展着。
在汉代,七夕节被列为官方节日,具有较为隆重的庆祝仪式。
而到了唐宋时期,七夕节则成为了流行民间的节庆活动,人们纷纷参加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搭桥、投钱币等。
二、传统习俗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牵牛星”与“织女星”的相会。
在这一天的晚上,人们会仰望星空,期待着牛郎星和织女星能够相会而成一道亮丽的星河。
许多情侣也会选择在这天一起观赏星空,寄托对美好爱情的祝愿。
此外,七夕节还有一项古老的习俗——女子们会在这一天织一道纺锤。
这道纺锤代表了女子们顺利嫁人的象征,也是对美好婚姻的祈福。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这一习俗已经逐渐式微,但是仍然在一些地方保留着。
三、文化内涵七夕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
首先,七夕节弘扬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
在古代,七夕节是一个家庭的团圆节日,人们会全家一起庆祝并共同祈福。
这种家庭观念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华文化中家庭价值的体现。
其次,七夕节传递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七夕节的传说和习俗都与爱情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最后,七夕节强调了情侣之间的默契和相爱的承诺。
七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七夕有哪些传统习俗七夕,又被称为牛郎织女节或中国情人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庆祝七夕节,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婚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织女星河银河鹊桥会七夕的传统习俗中最著名的就是织女星河银河鹊桥会了。
根据中国的传说,牛郎织女是一对相爱却被天河隔开的情侣,而七夕这一天,天上的鹊桥会悄悄地连接起来,让他们得以相聚一天。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晚上会观测天空,寻找织女星和牛郎星,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牵手。
2. 纸鹊和纸鹤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用彩色纸张折成纸鹊和纸鹤。
纸鹊代表着牛郎,而纸鹤则代表着织女。
人们会将这些折纸物放在室内或者室外,以象征着对这对相爱情侣的祝福和喜庆。
同时,这些纸鹊和纸鹤也被认为可以具有驱灾避邪的作用。
3. 编织七月七七夕节也是一个寓意吉祥的节日,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编织七月七,这是一个由七种不同颜色的线编成的手链。
编织七月七的过程中,人们会祈求平安和幸福的祝福,并将这些编织好的手链送给自己的爱人或者好友。
这种传统习俗不仅代表了爱情的承诺,也是一种友谊和亲情的表达。
4. 点燃七月七的烛光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还会点燃蜡烛来祈愿和祈福。
一般来说,人们会点燃七个蜡烛,象征着七月七。
这些燃烧的蜡烛会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让整个房间充满温馨和浪漫的氛围。
同时,人们也相信燃烧的蜡烛可以驱走邪灵,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5. 求解姻缘七夕节也是一个向上天祈求爱情的节日。
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去寺庙或者神坛上祈祷,希望能够得到爱情的祝福。
特别是那些单身的人,会特意前往寺庙上求解姻缘,在烛光和佛祖的庇佑下,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真爱。
6. 七夕泼水在一些地区,七夕节还有一种独特的传统习俗,那就是七夕泼水。
人们会聚集在一起,用水把彼此泼湿。
这个活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七姐波水”的传说,这是一个与织女星河银河鹊桥会有关的故事。
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传统节日

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传统节日一、背景介绍七夕节,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始于东周,流行于汉代。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古代有别称为七夕的节日有很多,民间习俗丰富多彩。
七夕节的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传统节日风俗之一。
二、乞巧在七夕节这一天,女子们会向织妇(织女星)乞巧,以祈求心灵手巧、技艺长进、姻缘早旺、未婚早成……这一乞巧的风俗至今仍在民间保留,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俗。
三、搭草人在一些地方,人们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制作搭草人,把搭草人放在稻田中守望,代表农业丰收、家庭平安。
搭草人也是七夕节特有的风俗之一。
四、挂蒲包七夕节当天,人们还会制作蒲包,把写好的愿望和心愿放入蒲包,然后挂在竹竿上。
据传说,七夕的这一风俗起源于广东省,象征着人们“拜寿”祈福、表达自己的愿望。
五、送桂花酒在一些地区,七夕节还有一个风俗是送桂花酒。
桂花自古以来就被看作吉祥之物,香气四溢,给人以清洁、甜美的感觉,送桂花酒是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
六、祭拜织女七夕节这一天还有一个传统风俗,就是祭拜织女。
人们会在屋内摆放婢女面尊,点香烛礼拜织女,以祈求姻缘、婚姻的美满幸福。
七、七夕传统节俗的意义七夕节的传统节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生活幸福美好的向往。
乞巧代表了对能工巧匠的崇敬,还寄托了人们对爱情的期盼;搭草人和挂蒲包则是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送桂花酒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祈愿;而祭拜织女则传达了人们对姻缘美满的祝福。
七夕传统节俗的意义深远,承载着中国民间文化的千年传统和人们对幸福的珍视。
结语七夕节的风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节日在不断发展变迁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传统节俗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瑰丽与传承。
让我们共同尊重并传承这些传统风俗,让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传统和意义得到传承和弘扬。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为“牛女节”、“织女节”、“乞巧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七夕,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祝福。
七夕节始于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故又称牛女节。
传说牛郎织女本是天上的神仙,因牛郎失足落凡间,遇到了织女,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
然而,由于牛郎是凡人,织女却是天上仙女,他们被迫分离,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这一天,织女河与天河之间的鹊桥会搭成,牛郎和织女在这座鹊桥上相会。
七夕节是中国文化中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如今,七夕节已经成为中国人重视的节日之一,许多年轻人都把这一天视为爱情的象征,希望能在这一天表达爱意、求缘分、祈福福。
因此,庆祝七夕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同时,还有各种习俗和活动,例如乞巧、放烟花、赠送礼物等。
最具代表性的乞巧活动是让年轻女孩在七夕节这一天向织女祈求智慧、巧技和美貌。
许多女孩会在这天学习编织手工品,如编织七巧板、制作绣花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展示女孩的巧手和聪明才智的象征,同时也是表达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此外,七夕节也是男女之间表达情感的重要时刻。
男生会送给自己心仪的女生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喜欢和爱意。
而女生则会在这一天写下自己的心愿,寄托对未来爱情的期待。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七夕夜的时候放烟花,希望它们能够传达对牛郎和织女的祝福,也代表着爱情的美好、幸福和永恒。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承载了人们对爱情的热切追求和美好愿望。
如今,虽然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七夕节的意义和庆祝方式却没有改变。
它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爱情的甜蜜与浪漫。
七夕节的到来让人们思考爱情与幸福的意义,也让我们回顾和传承这个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希望每年的七夕节能够成为爱与美的传递,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并用温暖的心去诠释爱情的真谛。
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传统为什么

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传统为什么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以饯别暮亲牛郎织女、祈求姻缘美满为主要内容,各地区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俗,让这个浪漫的节日更加充实和多彩。
七夕节的传统风俗1.赏星:七夕夜是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相会之夜,据说只要在这一夜仰望星空,就能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
因此,人们会赏星,希望得到牛郎织女的祝福。
2.放风灯:在七夕节这天,人们会放风灯,将写下心愿的灯放飞空中,寄托自己的爱情和希望。
风灯飘飘,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憧憬。
3.挂桂枝:在江南地区,七夕节人们习惯于挂桂枝,寓意美好团圆和祈愿姻缘。
桂枝是中国传统的象征幸福、吉祥的植物。
4.编织七色七夕团:这是一项古老而美好的传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编小七色七夕团,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代表红宝石、琥珀、黄玉、翡翠、青金石、蓝玉、紫水晶。
还有一种是长条布料,剪成七条蓝宽条,各染一种颜色,然后迎男迎女,祈求吉祥。
5.喝桂花酒:七夕节喝桂花酒已经成为传统风俗之一,桂花是一种芳香美丽的植物,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喝桂花酒代表着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七夕节传统风俗的起源七夕节的传统风俗起源于古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七夕候“牵牛织女”的传说。
相传牛郎织女是天上的织女(织女星)和地上的牛郎(牛郎星)相爱后被王母娘娘禁锢在天河两岸,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相会一次。
这一传说成为七夕节浪漫的象征,人们在七夕节这一天追寻爱情,祈求姻缘。
古代民间的七夕节,除了传统的牵牛织女祭祀仪式,还有各种娱乐、歌舞、竞技活动,人们聚在一起共庆佳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七夕节的传统风俗逐渐演变,但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祝愿依然是人们共同的心声。
综上所述,七夕节的传统风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人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传统风俗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更加珍惜爱情,追求幸福,同时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愿每个人都能在七夕节这天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与幸福的滋润。
七夕节的礼仪与习俗

七夕节的礼仪与习俗七夕节,即中国的情人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又被称为“牛郎织女节”或者“乞巧节”。
在这个浪漫而又富有传统文化的节日里,人们以各种习俗和礼仪来表达他们的爱意和祝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夕节的礼仪与习俗。
一、祭拜织女与牛郎七夕节源于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拜仪式以表达对织女与牛郎的尊敬和敬意。
常见的祭拜仪式包括在庭院或室内摆放仪式用品如水果、鲜花、糕点等,然后烧香,献上祭品并默念祝愿之词。
二、乞巧活动乞巧是七夕节的一个重要传统活动。
根据传说,只有在这一天,织女才会降临人间,并赋予女性手工艺的智慧。
因此,在七夕节当天,年轻的女性会参与到各种乞巧的活动中,以便能够得到织女的指引和保佑。
乞巧活动包括制作七夕装饰品、编织手工艺品,以及参加各种手工艺比赛等等。
三、赏月与撇步七夕节也是赏月的好时机。
人们会在这一晚上赏月并寄托自己的心愿。
在赏月的同时,一些地区还会进行一种叫做“撇步”的习俗。
撇步是一种传统游戏,两个人互相站在水面上,通过一只布鞋传递信息,以表达对彼此深深的思念和牵挂。
四、送礼品七夕节也是人们表达爱意和友谊的好时机,因此,送礼品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一环。
在传统习俗中,人们会送一些寓意吉祥的礼物给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等等。
常见的礼物包括鲜花、巧克力、礼盒等等,这些礼物通常都会有浪漫的包装和精美的装饰。
五、情侣约会与西方的情人节类似,七夕节也是许多情侣们重要的纪念日。
在这一天,情侣们会选择各种浪漫的方式来庆祝,比如一起赏月、一起晚餐、一起看电影等等。
同时,一些商家和景区也会举办七夕特别活动,如夜市、音乐会、烟火表演等,供情侣们享受这个特殊的夜晚。
六、七夕祈福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也会祈福和祈求幸福美好的未来。
在庙宇或者家中,人们会点起香烛,虔诚地祈祷祝愿。
同时,也会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心愿,然后将其放入竹筒或是打成风筝放飞,以期愿望能够实现。
七、传统饮食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制作一些特别的饮食来庆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七夕节
摘要:七夕是我国传统浪漫的节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是密不可分的。
这天晚上人们会“坐看牛郎织女星”,还会穿针乞丐、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
然而这个浪漫、传统的节日似乎快被我们遗忘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将它传承下去,坚守共同的文化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
关键字:七夕乞巧牛郎织女
正文: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在这纵贯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繁星交汇成的美丽、闪耀、有浪漫气息的的星河)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即牵牛星和织女星。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七夕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
这时天气已经温暖,草木飘香。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七夕原名乞巧节。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诗宋词中,也经常提及妇女乞巧。
唐王勃《七夕赋》中写道“贮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
唐王建诗中写道“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设有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的《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由此可见,七夕在当时的盛行程度。
七夕总与牛郎织女的传说分不开,也因为牛郎织女这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七夕才更具有浪漫传奇的气息。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受兄嫂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
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娶织女。
到了那天,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
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
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唯独织女未穿衣服还在河中。
后来织女嫁予牛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很惬意。
织女还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临死的时候,叮嘱牛郎把它的皮留下,到急难时披上来求帮助。
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传到玉帝和王母那里,玉帝王母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天神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快要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泣涕零如雨”,隔河相望。
最终玉帝王母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
因为这个故事,七夕那晚,人们会仰望星空观看牛郎织女相会鹊桥,或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牛郎织女的故事圣洁、浪漫,他们的爱情矢志不移,忠贞不二。
所以后世有许多诗为其赞扬叹息。
秦观《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词中赞美了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
李清照《行香子》中写道:“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劣。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生动的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离别情。
生离别比死离别更让人心痛。
七夕这个传奇的节日还有许多别称,如重七、香日、星期、乞巧、女儿节、兰夜、穿针节......
当然七夕节还有自己的习俗:拜织女、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 、拜魁星、晒书·晒衣、为牛庆生、吃巧果。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习俗,织女是一个聪慧、灵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过去婚姻对于女子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
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
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
称为“花瓜”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
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
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
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当然地区之间是有差异的,所以各地风俗不太相同。
比如,广东有七娘会,嘉兴有七夕香桥会,陕西结扎巧姑,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七夕还有许多习俗,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七夕如此浪漫圣洁迷人美丽,却很少有人问津,人们似乎更热衷于西方节日,像“情人节”、“圣诞节”。
冯骥才曾问:“我们到底是因为失去了历史精神与文化情感而丢弃了自己的节日,还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节日而淡漠了历史尊严与文化的情怀?”的确,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过西方的节日,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人生。
但是我们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不能丢弃自己的文化。
为保护中国的传统节日,我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国家要重视。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继春节之后,今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也成为国家法定假日。
当然这是国家已经做出的努力。
第二,当地政府举办相应的节日庆典活动,提倡引
导公众对传统节日有意识的宣传和保护。
强调人民的参与性,让大家共同投入到活动中去,参与是关注的重要因素。
第三,赋予节日新的内涵。
像七夕,似乎我们现在只记得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但不知道更深的内容和含义。
七夕等节日的很多精神在今天已很难推广,我们应该为这些节日赋予新的意义,在年轻人对节日感兴趣的前提下去了解七夕,而非标签化的给七夕这个节日一些内涵,强迫年轻人去接受。
第四,配套行业的发展。
国外圣诞节、万圣节的装饰物非常之多,也很有意思,而我们节日除了吃的几乎没有其他道具类的东西,如果自己特色的东西,很难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
第四,在制度上、法律上捍卫本民族特有的节日文化。
七夕”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爱情观,对于构筑和睦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并弘扬“七夕”文化很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之我们的七夕》
《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