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九种巧记字形的方法
快速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

快速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刚学习汉字,很多汉字都分不清,记忆也很难记忆,"辨'、"辩'、"瓣'、"辫'这四个字就很像,记忆起来相对较难。
其实,把握一些记忆方法就会简洁很多。
下面由学习啦我给你带来关于快速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你有关怀!方法一、结构记忆法即利用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关怀记忆。
结构记忆法是帮我们理解汉字结构的记忆法,适用于大约50%的汉字。
象形字是仿照所指事物的形体而造,所仿照事物都是具体的、有形的。
如:人、母、大、女、目、耳、手、口、日、月、山、水、川、火、云、雨、牛、羊、马、鸟、虫、鱼、虎、木、米、竹、刀、斗、门、豆、网、井、田等。
这些字中的大部分稍加解释即可理解,引起兴趣,增添记忆。
其中有些有点牵强,或经过变迁字形已转变太大,那就不必牵强。
指事字则表现比较抽象的概念。
如:一、二、三表示数字,上、下表示方位,刀上加点成刃,木下加横表示本(树根),木上加横表示末(树枝)。
稍加解释也简洁理解。
当然,像本末这种字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讲可能不太简洁,不必牵强。
象形字和指事字多为独体字,数量不多,但用于构成大量的复体字,所以很值得重视。
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部件组合而成,其意义由这些部件来表达。
如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都光明。
形声字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部件组合而成,有的部件代表发音(声符),有的部件代表意义(意符),有的部件已简化为偏旁。
声符和意符的上下、左右、内外相对位置并不固定。
如:飘(左声右意)、漂(左意右声)。
形声字占汉字80%以上。
很多声符如今已无法代表发音。
但照旧有一半(40%)的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如今照旧好理解,这部分应当充分利用。
形声字的声符是其他三种字(形象字、指事字、会意字)所没有的,有了声符,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得已充分表达,对关怀记忆极为有利。
形声字的意符只能表达范围,而不能表达具体事物。
汉字字形巧记妙法

汉字字形巧记妙法汉字字形巧记妙法一.明意义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书写和使用。
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
因此,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
实际运用中,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识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从而产生“巧记”的效果。
1.脉搏:血脉跳动,所以是动词“搏”;而“胳膊”的“膊”是名词。
2.厮打:相互扭打,“厮”是互相的意思;没有“撕打”的说法,只有“撕扯”。
3.坐落:“落”是动词,“坐”肯定也用动词啦!4.寒暄:一见面就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啦!”,所以“暄”为“日”字旁!5.磋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所以“磋”是个“石”字旁!如“切磋”。
6.蹉跎:光阴虚度,人生之路白走了!所以“蹉跎”两字是“足”字旁!7.结账:付钱啊!所以“账”字是“贝”字旁!8.急躁:把大腿一拍:“哎呀,火车开走了!”“哎呀,来不及了!”“哎呀,烦死了!”所以“急躁”“烦躁”“暴躁”都是“足”字旁!9.干燥:有“火”才“干燥”啊!10.聒噪:吵闹,声音太杂乱啊!“口”发声,你听那些“噪音”!11.诟骂:骂人肯定要说话啦!所以是“言”字旁。
12.污垢:满面尘灰都是土啊!所以是“土”字旁。
13.融会贯通:会,体会。
就是多方体会之后全懂的意思啊!14.集思广益:益,好主意。
就是想法多多,好主意多多的意思啊!15.意气用事:意气,感情。
就是凭感情乱来的意思啊!16.水泄不通:泄,排泄。
就是连洪水都排泄不出去的意思啊!17.一泻千里:泻,快流。
就是水流迅速的意思啊!但不是洪水啊!18.泄洪防涝:泄,排泄。
把洪水排泄出去!19.平心而论:平心,平心静气。
就是心平气和地发表议论的意思啊!20.崭露头角:崭,突出。
才华突出啊!多指青少年啊!21.兵荒马乱:荒,灾荒啊!指战争造成的灾荒和动乱啊!22.望洋兴叹:洋,通“仰”,就是抬起头来感叹的意思啊!23.计日程功:程,估算,考核。
九种巧记字形的方法

山管丁口水管财草管人命,皮裏袍子布裏腿马革裏尸。
听了故事,辇、究、菅、裹这四是形声字,“山”是形旁,与山有关,“宗”是声旁。“祟”是会意字,由“出”“示”构成。我们可以在门外做一个探头探脑往里面看的动作,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
“蜇”与“蛰”音、形均相似,很容易混淆。可以这样记:“蜇”字的里面有根长针(第七笔“竖”像一口针,也像虫子的毒刺),马蜂等虫子用它来蜇人;“蛰”字里面有一个动物弯着身子在冬眠蛰伏,春天气温升高,土地解冻,蛰伏地下的动物被惊动了,表明“惊蛰”这个节气到了。“蛰”又像一个人弯着身子睡懒觉一样隐居,因此就有了“蛰居”“久蛰乡间”“蛰如冬蛇”等词。
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 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
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 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 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 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可见汉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八、口诀法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
依靠旁人为“侥”幸,丰衣足食才富“饶”;带草成“荛”带女“娆”,“桡”骨木旁少不了;尧字一共是六笔,多加一点就错了。
九、别解法
“阕”与“阙”,音同形似,很难区分。可用别解法记住其中一个,剩下的那一个可类推。“阕”字里面的“癸”上部的登字头看起来左右对称,就像一首词的上下“阕”,词又可以谱曲歌唱,所以跟词和歌曲相关的,用“阕”,如音乐终了叫“乐阕”,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分两段的一首词有“上阕”和“下阕”等;剩下的,用“阙”,如读第四声的“城阙”“宫阙”,读第一声的“阙如”“拾遗补阙”等。
巧记字形,事半功倍

巧记字形,事半功倍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语文高考的一项内容。
阅卷时,发现考生面对多如繁星、浩如烟海的汉字,好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导致答题出现严重的失误。
怎么办呢,我认为考生只有讲究方法,巧妙识记才会有事半功倍之高效。
一、由义定形法 这是最稳妥的一种方法,即在了解整个词义的前提下,由整体推知局部,再根据词义(有时要借助偏旁部首)来辨识字形的对错。
如:“除恶勿尽”本意是恶务必要尽,故“勿”字属“务”字误用;“驱利避害”由“避”字可推知“驱利”应为“趋向利益”,故“驱”为“趋”的误用。
再如:“不径而走”“贪脏枉法”中“径”应为“胫”,因为与肉有关;“脏”应为“赃”,因为与钱财有关。
二、由音定形法这是最便捷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读准字音来辨识正误。
如:“随声附合(hé)”“不循(xún )私情”“大多类(lèi )同”“气慨(kǎi )”“渲(xuàn )泄”中加点字均是错别字。
正确的字形依次为:和(hè)、徇(xùn )、雷(léi )、概(ɡài )、宣(xuān )。
再如用此法可迅速找出“惨酷无情”“流恋忘返”“积腋成裘”“知迷不悟”等词语中的错误。
(正确的应为残c án 、连lián 、集jí、执zhí)三、紧缩或扩展法例如“伶牙利齿”,可紧缩为“伶俐”,由“伶俐”可推知“利”字书写有误;“苍桑”,可扩展为“沧海桑田”,由此可推知“苍桑”的“苍”字有误。
再如,和颜悦色(颜色)、通情达理(情理)、山清水秀(清秀)、挑拔是非(是非)、循规蹈矩(规矩)等词语。
四、对称结构推断法汉语常有这样的特点:对称结构上的字词的词性相同。
例如:“柳岸花明”,由“花明”可推出“柳暗”;“提纲挈领”,由“挈领”可推出“提纲”。
适用此法还可识记:耳濡目染、纷至沓来等词语。
五、偏旁类比法汉语中有一些联绵词具有偏旁相同的特点,据此可推断书写中的错误。
巧记字形方法讲解

巧记字形有新法一、明义记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
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
因而,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
实际中,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产生“巧记”的效果。
如“脉搏”的“搏”字,常同“膊”字混淆。
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可以和“脉搏”的词境相吻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作“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
“融会贯通”容易写成“融汇贯通”,有人还振振有词地为这种错误写法寻求理由,说“融合汇聚了多方面的东西,有了通彻的理解”。
其实不然,“融合”“汇聚”的意义是相同的,“融汇”相连,就会语意重复,表意狭窄。
“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这里需要“体会”的含义,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
如果把词语中易错字的意义搞明白了,就会有效地避免写错。
下面这些词语都可以从意义上“纠错”(加点的字是错字,括号中是正确的字和该字的解释)集思广义(益:好主意):互相)义气用事(意气:偏激的情绪)水泻不通(泄:泄露)凭心而论(平心:平心静气)贪脏枉法(赃:赃款)暂露头角(崭:露出)开门缉盗(揖:作揖)兵慌马乱(荒:灾荒)不容质疑(置疑:放置疑问,有疑问)二、推形记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
如:“沤歌英雄(讴)”和“沤心沥血(呕)”中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
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讴”形旁是“讠”,即“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杰出的英雄了。
因此,“讴歌英雄”中的“讴”必须写作“讴”。
“呕”的形旁是“口”表明和嘴有关的一个动作,即“呕吐”。
巧记字形的五种方法

巧记字形的五种方法一、形近字,区细别微生活或学习中写错别字,往往是粗枝大叶,草率从事,不区别字形,不辨析字义造成的。
注意形近字的细微差别,采用对比记忆、口诀记忆无疑能够提高识记的准确性,扩大识字范围,强化识记效果。
1.串糖葫芦即将字形相似的字组成词语连缀起来,通过比较、辨析,识记汉字。
实践证明,这种识记方法效率极高。
如:精粹—人才荟萃—鞠躬尽瘁—面容憔悴股份制—恰如其分—纷至沓来迫不及待—汲取—岌岌可危—无所不用其极众口铄金—群星闪烁—瓦砾驰骋—伶俜—聘任讳疾忌医—钥匙—冒天下之大不韪—芦苇敞开心扉—敝帚自珍—弊绝风清—一言以蔽之—憋闷间谍—蹀躞—喋血—通牒—飞碟亵渎—穷兵黩武—买椟还珠—情窦初开—连篇累牍安详—吉祥—洋洋自得—打烊—佯装眼睑—收敛—入殓—暴殄天物山清水秀—靓女—草木菁菁—绥靖政策—倩人执笔2.编制口诀即根据形近字的特点编制成顺口溜,这种方法因其琅琅上口或有情节带给人以学习的愉悦。
(1)戌戍戊戒戎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两竖一横读为戒(jiè),变成十字改念戎(róng)。
(2)掇缀辍啜拾掇拾掇房子,针线缀成新衣,孩子辍学回家,啜泣伤心日子。
(3)育肓盲有一点教书育人,没一点病入膏肓,没点有横盲人摸象。
(4)钧钓钩钓一点鱼,钧两点重,钩弯弯心。
(5)已巳己出了头是已,封了口是巳,老老实实是自己。
二、形声字,推形断义形声字是汉字最主要的造字方法,其数量占到汉字总数的85﹪以上。
其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造字特点为我们识记汉字字形提供了厚实的物质保证,虽然汉字简化以后,形声字的字形特点有所弱化,但利用形旁推形断义仍是巧记字形的最为重要的方法。
如“涣然冰释”“焕然一新”“呼风唤雨”中的“涣”“焕”“唤”,人们经常弄混。
其实“涣”形旁为水,说明该字与水有关,流散的样子。
《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后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技巧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技巧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技巧(一)音辨法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例如(1)缀学[“辍学”的“辍”音,“点缀”的“缀”音](2)惦量[“掂量”的“掂”音,“惦记”的“惦”音](3)无耻滥言[“无耻谰言”的“谰”音,“泛滥”的“滥”音](4)赎于职守[“渎于职守”的“渎”音,“立功赎罪”的“赎”音](5)切腹之痛[“切肤之痛”的“肤”音,“腹”音](二)形辨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1)眼花潦乱[“眼花缭乱”的“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潦草”指做事不仔细,不认真](2)插科打诨[“插科打诨”的“诨”跟言语有关,“浑水摸鱼”的“浑”指“浑浊”](3)国藉[“国籍”的“籍”指古代书写常用竹简,“狼藉”指乱七八糟,杂乱不堪](4)寒喧[“寒暄”的“暄”跟太阳有关,“喧嚣”的“喧”和口有关](5)风弛电掣[“风驰电掣”的“驰”指快跑(多指车马),“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弛”指松开,松懈](三)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例如:(1)一愁莫展[“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是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
引申为“计策”“办法”,“一筹莫展”即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2)不径而走[“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3)针贬时弊[“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4)誓不两立[“势”是指情势。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
](5)功亏一匮[“篑”是盛土的筐。
“功亏一篑”指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不能完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
](四)结构辨析法借助词语(特别是成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书写是否正确。
字形记忆方法

字形记忆方法汉字量多面广,要做到正确识别和书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在掌握规律,大量识记的基础上,做题时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辨析字形的方法很多,可从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结构和语境等角度入手,整体把握,寻求解题突破口。
1、以音辨形对于因形近音异而产生的错别字,字形虽然相近,但读音不同,可通过读准该词来判断正误。
①裨(误)官野史——稗(正)官野史,“裨”读“bì”,“稗”读“bài”。
②人影憧憧(误)——人影幢幢(正),“憧”读“chōng”,“幢”读“chuáng”。
③奴颜婢(误)膝——奴颜卑(正)膝,“婢”读“bì”,“卑”读“bēi”。
2、以形(形旁)辨形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于因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借助分析形旁进行推断。
①眼花潦乱[“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②插科打浑(“诨”跟言语有关)③振聋发馈(聩,耳聋,与耳朵有关)④“姆指“应为“拇指”;⑤“船仓”的“仓”应为“舱(与舟有关),⑥“蜚然成章”应该是“斐(有文采的样子)然成章”。
⑦拌(误)脚石——绊(正)脚石,“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应为“绊”。
⑧试(误)目以待——拭(正)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试”应为“拭”,“擦拭”应该用手。
⑨暴燥(误)——暴躁(正),燥与火有关,而人暴躁时总喜欢跺脚。
3、以义辨形形随义定,汉字具有形义结合的特征,是汉字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分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
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①一愁(误)莫展——一筹(正)莫展: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种巧记字形的方法
一、探源法
探究词语的,有助于我们牢牢地记住字形。
“提纲”来自“提纲挈领”。
“提纲挈领”的意思是“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扼要地提出来”。
“纲”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或总领的部分。
“提纲”的意思是写作、发言、讨论等“内容的要点”。
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提纲”误作“题纲”。
类似还有:“蓬荜”来自“蓬门荜户”;“沧桑”来自“沧海桑田”;“优游”来自“优哉游哉”;“针砭”来自古代医学术语,“砭”是古代的石针,故其形旁为石字。
二、析义法
分析词语中语素的含义,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记得又快又牢。
如题词,头昏脑涨,和盘托出,明火执仗(兵器的总称),类似还有:切磋,厮杀,陨落,不厌其烦,旁征博引,大坝合龙。
三、辨形法
辨析字的形旁可以很好地区分形近字,如霞、遐、暇与瑕。
“霞”形旁是雨字头,跟天空有关,是“天空中彩色的云”,如“朝霞”“霞光”等;“遐”的形旁是走之底,跟走、跟距离有关,是“远”的意思,如“遐想”“闻名遐迩”;
“暇”的形旁是日字,跟时间有关,意思是“没有事的时候,空闲”,如“闲暇”“无暇顾及”;“瑕”的形旁是玉字,跟玉石有关,意思是“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如“洁白无瑕”“瑕瑜互见”“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等。
类似还有皱、诌与绉,赢、嬴、羸与蠃,芋与竽,详、祥与佯,谍、喋与牒,澜、斓与谰等。
四、构词法
分析词的结构,尤其是并列结构,可以很快地判断字形是否有误,因为在对应位置的字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
如:貌合神离,珠联璧合。
五、解字法
对于会意字,分析其构成与意义,有助于我们记住字形。
如:炙,上面是个肉字,下面是个火字,意思是用火烤肉,引申为美味的食物。
又如:祭,左上方是肉,右上方是一只手,下面是一个“示”,“祭”表示用手拿肉去祭祀祖先。
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祭”字上方写成“登”字头。
类似的还有“束”“初”等。
可用下列口诀记住一些会意字:火上烤肉为炙,用刀裁衣为初。
草生田中为苗,用力耕田为男。
以绳捆柴为束,人倚树旁为休。
眼皮下垂为睡,口中不愿为否。
上小下大为尖,有人动戈为伐。
犬出穴下为突,两马并驾为骈。
以火烧林为焚,有人被系为囚。
不正为歪,不见为觅,小土为尘,火土为灶。
六、故事法
有人将“辇”误写作“辈”,将“究”误写作“宄”,还有人将草菅人命的“菅”误写作“管”,将“裹”误写成“裏”,于是有人写了两副讽喻性的对联:
辇辈并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同盖,九九难得八八除。
山管丁口水管财草管人命,皮裏袍子布裏腿马革裏尸。
听了故事,辇、究、菅、裹这四个字就会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七、表演法
祟与崇,“崇”是形声字,“山”是形旁,与山有关,“宗”是声旁。
“祟”是会意字,由“出”“示”构成。
我们可以在门外做一个探头探脑往里面看的动作,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
八、口诀法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
依靠旁人为“侥”幸,丰衣足食才富“饶”;带草成“荛”带女“娆”,“桡”骨木旁少不了;
尧字一共是六笔,多加一点就错了。
九、别解法
“阕”与“阙”,音同形似,很难区分。
可用别解法记
住其中一个,剩下的那一个可类推。
“阕”字里面的“癸”上部的登字头看起来左右对称,就像一首词的上下“阕”,词又可以谱曲歌唱,所以跟词和歌曲相关的,用“阕”,如音乐终了叫“乐阕”,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分两段的一首词有“上阕”和“下阕”等;剩下的,用“阙”,如读第四声的“城阙”“宫阙”,读第一声的“阙如”“拾遗补阙”等。
“蜇”与“蛰”音、形均相似,很容易混淆。
可以这样记:“蜇”字的里面有根长针,马蜂等虫子用它来蜇人;“蛰”字里面有一个动物弯着身子在冬眠蛰伏,春天气温升高,土地解冻,蛰伏地下的动物被惊动了,表明“惊蛰”这个节气到了。
“蛰”又像一个人弯着身子睡懒觉一样隐居,因此就有了“蛰居”“久蛰乡间”“蛰如冬蛇”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