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的试题及答案

免疫球蛋白的试题及答案
免疫球蛋白的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

1.抗体(antibody)

2.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3.Fc(fragment crytallizable)

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5.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

6.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8.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

9.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10.J链(joining chain)

11.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12.Ig功能区(Ig domain)

13.Ig折叠(Ig folding)

14.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

问答题

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2.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

4.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3.Fc片段(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5.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6.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8.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9.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0.J链(joining 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J链可以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

11.分泌片(secretory piece):又称分泌成分,是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含糖肽链,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具有保护分泌型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并介导IgA二聚体从黏膜下到黏膜表面的转运。

12.Ig功能区(Ig domain):是指Ig分子的肽链折叠成的球形结构。每个功能区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

13.Ig折叠(Ig folding):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一起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两个β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形成一个“β-桶状”结构。具有稳定功能区的作用。免疫球蛋白肽链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

14.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即抗原互补决定区。VH和VL的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面,故高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问答题

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1) 区别:见概念。

(2) 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因此,免疫球蛋白可看做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2.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

(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

(1)Ig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1/4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VH与VL内还有高变区。

(2)免疫球蛋白的肽链功能区:Ig的重链与轻链通过链内二硫键将肽链折叠,形成若干个球状结构,这些肽环与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学功能有关,称为功能区。IgG、JgA、JgD的H 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为VH、CH1、CH2、CH3;IgM、IgE的H 链有五个功能区,多一个CH4区。L链有二个功能区,分别为VL和CL。VL与VH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L与CH1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IgG的CH2、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的结合部位,IgG 的CH3可与某些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 Fc受体结合。

4.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1975年,K?hler和Milstein 首创了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使小鼠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每一个杂交瘤是用一个B 细胞融合而产生的克隆。这种细胞既保持了骨髓瘤细胞大量无限增殖的特性,又继承了免疫

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将这种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株体外扩增或接种于小鼠腹腔内,则可从上清液或腹水中获得单克隆抗体。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具有结构高度均一,特异性强,无交叉反应等特点。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第一节血清IgG、IgA、IgM测定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ELlSA、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临床常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 一、血清IgG、IgA、lgM测定 (一)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 该法的原理是将抗血清均匀地分散于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内,胶板上打孔,孔内注入抗原或待测血清,抗原在含有抗血清的胶内呈放射状(环状)扩散,在抗原抗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环。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 (二)免疫比浊法 该法具有检测范围宽、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高、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测试)、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二、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年龄 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液中含量较高,接近成人水平。 (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升高 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见3种Ig均升高。慢性细菌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血IgG可升高。宫内感染时脐血或出生后的新生儿血清中IgM含量可增高。SLE患者以IgG、IgA升高较多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IgM增高为主。 (三)单一免疫球蛋白升高 主要是指患者血清中某一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多,大多在30g/L以上,这种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一致,称为单克隆蛋白(MP)即M蛋白。此类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多无免疫活性,故又称副蛋白。由它所致的疾病称为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等。 (四)免疫球蛋白降低 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IgA缺乏患者,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IgG缺乏患者,易发生化脓性感染。IgM缺乏患者,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第二节血清IgD和IgE测定 正常人血清中IgD含量很低,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2%。膜结合型IgD(mIgD)构成BCR,是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的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活化的B 细胞或记忆B细胞其表面的mIgD逐渐消失。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分泌。其重要特征为糖含量高达12%。IgE为亲细胞抗体,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IgE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第1页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 二、实验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 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μL IgG试剂1(PEG)。 2.7管分别加入蒸馏水、校准品原液、1:2校准品、1:4校准品、1:8校准品、1:16校准品、样本各2μL。 3.混匀后37℃水浴5min。 4.7管各加入85μL IgG试剂2(羊抗人IgG)。 5.混匀后37℃水浴10min。 6.分别吸取200μL至96孔酶标板中,用酶标仪在700nm处读取OD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标准曲线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 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 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o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矢,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 常采用本法。本法尖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③?间接法测抗体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被称为抗体(antibody, Ab)。 1937年,Tiselius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组分,其后又证明抗体的活性部分是在γ球蛋白部分。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实际上,抗体的活性除γ球蛋白外,还存在于α和β球蛋白处。1968年和1972年的两次国际会议上,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它包括正常的抗体球蛋白和一些未证实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如骨髓瘤病人血清中的M蛋白及尿中的本周氏(Bence Jones, BJ)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 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清及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 ☆☆相关素材☆☆ 图片正常人血清电泳分离图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The basical structure of immunoglobulin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发现,IgG分子由3个相同大小的节段组成,位于上端的两个臂由易弯曲的铰链区(hinge region)连接到主干上形成一个"Y"形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基本概念 免疫球蛋白(Ig)/抗体(Ab)属于同一概念,前者强调其化学结构为球蛋白,后者更强调其免疫学功能为B细胞接受特异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可特异结合抗原的糖蛋白,系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多克隆抗体天然抗原性物质因含有多个不同抗原表位其免疫动物后可同时激活多个抗原特异性B 细胞,产生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抗体 单克隆抗体通过单个B细胞克隆分离鉴定和用生化技术,当前通过杂交瘤技术可产生仅针对单个B 细胞表位的mAb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根据Ig重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五类IgA、IgD、IgE、IgG、IgM。可变区: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结构含义意义 基本结构Ig单体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 同的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 Ig单体是免疫球蛋白分子 的基本单位 恒定区指轻链和重链中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恒 定的区域 C区分别占轻链的1/2和 重链的3/4

可变区 重链近氨基端1/4区域、轻 链近氨 基 端 1/2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多变 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 轻链(L 链) 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轻链有两种,分别为κ链 和λ链。据此将Ig 分为两型,即κ型和λ型 Ig 分型的依据 重链(H 链) 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将Ig 分为5类(5个同种型),即 IgM 、IgD 、IgG 、IgA 和 IgE 重链恒定区的不同,决定Ig 的抗原性不同,是Ig 分类的依据 铰链区 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结合抗原的Y 形臂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 抗原表位、铰链区易被木 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Ig 的类和亚类、型和亚型) 少考,略。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少考,略。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特点 功能 IgG 血清含量最高唯一能通过胎盘 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打疫苗)调理 作用、ADCC 效应 IgM 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类风湿因子和天然血型抗体为IgM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抗体,近期感染指标 IgA 分泌液中主要抗体 SIgA 在黏膜局部抗感染中作用重要 IgD 分为血清IgD 和膜结合型IgD 膜结合型IgD (mIgD )是B 细胞成熟标志 IgE 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 IgE 为亲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Fc 受体结合,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小结: ①IgG 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达成人水平(考试指南);8~10岁达成人水平(儿科学)。 ②早期抗感染主要是IgM ,晚期抗感染主要是IgG 。 ③IgG 能通过胎盘,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④IgA 能通过乳汁获得,在婴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抗体的应用 白喉与破伤风毒素免疫牛制备的抗血清显著治疗白喉与破伤风患儿。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一系列细胞形态与生化特性变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增生繁殖,最后演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特性的球蛋白,其分子量很大,含有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均由其共同抗原的两个相同的轻链(L链)和具有特异性抗原的两个不同的重链(H链)组成。 1分类 根据重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1.1IgG 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也是唯一能通达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根据IgG的重链氨基酸顺序的差别,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各亚类。IgG是主要抗感染抗体,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抗体活性,并有激活补体的作用。 1.2IgA IgA是分泌液中主要抗体,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类。存在于血清中的称血清型IgA,存在于泪液、乳汁、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的称分泌型IgA,对局部粘膜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3IgM IgM可分为IgM1和IgM2两个亚类。是抗原刺激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固定补体、溶解细菌及细胞的能力。IgM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和异体红细胞的主要抗体,也是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4IgD 其作用与过敏反应有关。据报道,IgD可对某些抗原起反应,如青霉素、胰岛素、核抗原、甲状腺抗原等。它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构成早期的膜受体,具有识别抗原,制动B淋巴细胞的分化作用。 1.5IgE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具有亲细胞特性。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故属亲同种细胞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过敏原即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作用,使细胞释放介质,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还具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2正常参考值 IgG:8~16g/L,IgA:1~4g/L,IgM:0.5~1.9g/L,IgD:0.01~0.4g/L,IgE:0.001~0.009g/L。3临床意义 3.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速率以及由体内丢失的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合成不足,丢失增多和分解加快引起。合成不足: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合成缺陷所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性联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婴儿暂时性丙种球蛋白低下症、伴IgM升高的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乏症、选择性IgM缺乏症、选择性IgG亚类缺乏症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肿瘤等。丢失增多:从胃肠道丢失的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癌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淋巴瘤、肠淋巴管扩张症。从皮肤丢失的有急性灼伤、特异反应性皮炎。从浆膜腔丢失的有胸膜炎、腹膜炎、反复抽胸腹水。从肾脏丢失的有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膜性、增殖性)、肾静脉血栓形成、SLE和淋巴瘤。主要是由于蛋白从尿中丢失或毒素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后者首先影响IgM,其次影响IgA,然后再影响IgG。分

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实验八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为了初步掌握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选择了从家畜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简称IgG)的实验。血清中的蛋白质有数十种之多,IgG是球蛋白的一种。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是利用不同蛋白质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如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的情况、分子量、溶解度等)的不同而建立起来的,其中有盐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制备电泳和超速离心等。在分离纯化时,要根据情况选用几种方法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分离纯化一种蛋白质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等方法,提取家畜血清中IgG。其原理及操作如下: ㈠硫酸铵盐析 1.试剂 饱和硫酸铵溶液pH7.0:称取(NH4)2SO4760g,加蒸馏水至1000ml,加热至5℃,使绝大部分硫酸铵溶解,置室温过夜,取上清液,用氢氧化铵调pH至7.0。 (内含0.15mol/L NaCl,简称PBS):取0.2mol/L Na2HPO4磷酸缓冲溶液(0.01mol/L,pH7.0) 溶液30.5ml,0.2mol/L NaH2PO4溶液19.4ml,加NaCl8.5g,加蒸馏水至1000ml。 磷酸缓冲溶液(0.0175mol/L,pH6.7)(不含NaCl,简称PB):取0.2mol/L Na2HPO4溶液43.5ml,0.2mol/L NaH2PO4溶液56.6ml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2.操作①取家畜血清5ml,加磷酸缓冲溶液(0.1mol/L,pH7.0)5ml,混匀,滴加(边摇边搅拌)饱和硫酸铵4ml(此时溶液硫酸铵饱和度约为20%)。静置20min,以3000r/min 离心15min,沉淀为纤维蛋白(弃去),上清液中含清蛋白、球蛋白。②取上清液,再加饱和硫酸铵溶液6ml(方法同前),此时溶液硫酸铵饱和度为50%,静置20min,以3000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中含清蛋白,沉淀为球蛋白。③倾去上清液,将沉淀溶于5ml磷酸缓冲液(0.01mol/L pH7.0),再加饱和硫酸铵 3.2ml,此时溶液硫酸铵的饱和度约为33%,静置20min,以3000r/min离心15min,除去上清液,沉淀即为γ-球蛋白。 ㈡凝胶过滤脱盐 1.试剂①Sephadex G-25:用前以蒸馏水浸泡5h或在沸水浴中溶胀2h;②磷酸盐缓冲液(pH6.7,0.0175mol/L):见前;③磷酸盐缓冲液(pH7.0,0.01mil/L)见前;④奈氏试剂; ⑤20%磺酰水杨酸。 2.操作①取层析柱一根(1.5cm×20cm),垂直于固定架上,夹住流出口。加10ml磷酸缓冲液(0.0175mol/L, pH6.7)于柱中。将已溶胀好的Sephadex G-25倾倒去水,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并搅拌成悬浮液,慢慢装入柱中,打开流出口,继续加入Sephadex G-25使自然沉降至15cm高,关闭出口。②打开出口,使柱中多余的磷酸缓冲液流出凝胶柱床面(切勿低于柱床面)。用吸管吸取盐析所得的蛋白质溶液2ml,沿管壁加入凝胶面上,打开流出口,让样品进入凝胶柱,再用滴管小心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至离凝胶面2~3cm高,编号,按顺序放在试管架上。③在收集的同时,检查蛋白质是否流出。于每管中取出1滴放在黑色比色板孔中(按编号顺序),再分别加入1滴20%磺酰水杨酸,如出现白色沉淀即表示蛋白质已流出凝胶柱,如此直检查到蛋白质全流出为止。与此同时,再从含蛋白质的管中取出1滴于白色比色板中,加入奈氏试剂1滴,如蛋白管中不出现棕色,即表示蛋白质中的硫酸铵已除去,合并无硫酸铵的蛋白质管,待用。 ㈢DEAE-纤维素纯化免疫球蛋白G 1.试剂①DEAE-纤维素:DE-11、DE-22、DE-32、DE-52均可;②0.5mol/L HCl溶液;③0.5mol/L NaOH溶液;④pH6.7,0.0175mol/L磷酸盐缓冲液。 2.操作

医学免疫学免疫球蛋白

医学免疫学免疫球蛋白 大纲要求 一、基本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六、抗体的制备 一、基本概念 (一)抗体(antibody, Ab) 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指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免疫球蛋白(Ig)的结构 (一)Ig的基本结构 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 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 可变区:H链近氨基端(N端)1/4或1/5区域内的氨基酸、L链近N端1/2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多变,称为V区。 超变区(HVR):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HVR,也称为互补决定区(CDR)。一般CDR3变化程度更高。 骨架区(FR) 恒定区:H链和L链靠近C端区域的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称为C区。

免疫球蛋白的类、亚类、型、亚型 根据CH不同分为五类: CH:γαμδε Ig: IgG IgA IgM IgD IgE 亚类:IgG1~IgG4; IgA1、IgA2。 根据CL不同分为两型:κ型、λ型 亚型:λ1~λ4 (二)Ig的功能区 L链:VL、CL。 H链: VH、CH1、CH2、CH3(IgA、IgG、IgD)VH、CH1、CH2、CH3、CH4(IgM、IgE)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易弯曲。各功能区主要功能: VH、VL: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 CH和CL:遗传标志所在处 IgG的CH2和IgM的CH3:激活补体 IgG的CH2/CH3和IgE的CH4:结合细胞

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人血清IgG抗体

附件3 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人血清IgG抗体 试验材料: (1)抗原片:家鼠型和姬鼠型汉坦病毒标准毒株感染Vero E6或Vero细胞制备,低温干燥保存; (2)阳、阴性对照:单克隆抗体或确诊阳性患者恢复期血清(阳性对照)、阴性血清; (3)羊抗人(或兔抗人)IgG荧光抗体; (4)常用稀释液:pH7.2~7.4PBS、伊文思兰等; (5)荧光显微镜。 检测步骤: (1)用pH7.4,0.02mol/L PBS稀释待检血清,从1:20开始做2倍或4倍连续稀释至需要的稀释度。 (2)取出抗原片,用蒸馏水漂洗后,冷风吹干。 (3)用加样器依次从高稀释度到低稀释度逐个加入已稀释的待检血清,加入量以覆盖细胞抗原面为准(若为双份血清,最好上排为急性期血清,下排为恢复期血清),在37℃水浴箱湿盒孵育30~40分钟(每次试验同时设阳、阴性对照)。 (4)用PBS震荡洗涤3次,每次5分钟,再用蒸馏水洗涤1次脱盐,冷风吹干。 (5)用含1:3万的伊文思兰PBS按工作浓度稀释荧光结合物,滴加各孔(以覆盖细胞抗原面为准),在37 ℃水浴箱湿盒孵育30分钟,然后同(4)洗涤、漂洗、吹干。 (6)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细胞内病毒特异性荧光为黄绿色颗粒,分布在感染细胞的胞浆内。根据特异性荧光颗粒多少、荧光亮度、阳性细胞在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可将免疫荧光反应大致区分为1~4个“+”。 可参考阳性细胞数:<25%为“+”,25%~50%为“++”,51%~75%为“+++”,>75%为“++++”;无特异性荧光者为“—”(阴性)。 检测抗体滴度时,以能观察到明显特异性荧光反应(>“+”)最高血清稀释

血浆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血浆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燕备战 河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郑州市 450003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轻链 血浆 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422(2006)07-0044-01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4条肽链,2轻2重,肽链之间由二硫键相联结。任何一种免疫球蛋白,只有一类别的重链,轻链相同。根据重链的不同分五种,即I gA、Ig G I g M、Ig D和Ig E,血浆中I gG含量最高,IgE含量最低,而尿液中只有微量I gG[1]。在机体患某种疾病时,可有1种或几种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或减低。因此,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定量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检查,结合尿液中免疫球蛋白分析对许多疾病具有直接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35.4岁。 实验组:从2003年1月~2006年1月入院,血清 I g异常患者共141例,男81例,女60例,平均年龄 56.2岁。其中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M)62例,肝硬化(LC)4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试剂:血清I g定量检测试剂及标准品均为B ec l u nan 公司产品。I FE使用法国Seb ia公司试剂盒。 1 2 试剂 血清I g定量检测试剂及标准品均为Beclunan产品。I FE使用法国Sebia公司试剂盒。 1.3 方法 血清蛋白电泳:加样10 l血清,扩散、点样、电泳、烘干,染色、脱色、烘干,扫描。 免疫固定电泳:加样10 ,l扩散10m in,血清蛋白分离,加相应抗血清于GAM, 泳道各25 ,l对照泳道加40 l蛋白固定剂,孵育5m in,吸去抗血清,烘干、洗涤、染色、脱色、烘干。 2 结果 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2、3。 表1 不同类型MM的血清 、 检测结果比较 (x s,g/L) 分型n / I gG 2981.14 13.45*0.78 0.56*102.15 25.63* I gG 162.07 0.11*49.23 12.15*0.04 0.01* I gA 852.13 19.521.90 0.98*26.15 4.21* I gA 31.79 0.87*25.17 9.61*0.07 0.02* I g M 21.97 1.09*30.76 15.23*0.06 0.02* LC 320.61 4.59*3.01 1.43*7.12 1.56* LC 13.82*14.82*0.26* 正常对照组2510.56 2.734.70 1.432.31 0.54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不同类型MM的血清IgG、IgA、Ig M检测比较 分型n I gG I gA I g M IgG型4576.51 21.12*0.48 0.320.38 0.28 Ig A型115.12 2.4356.28 18.32*0.42 0.22 Ig M型25.93 1.930.63 0.1740.23 13.87* LC型410.43 5.731.38 1.270.59 0.31 正常对照组2513.21 2.712.01 0.311.42 0.2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LC及SLE患者血清IgG、IgA、Ig M检测比较 病例n IgG Ig A Ig M LC4932.67 3.12* 3.46 1.352.29 0.67 SLE3026.03 2.79* 2.23 1.164.31 0.88* 3 讨论 单克隆Ig升高,是指一个细胞在某一分裂阶段发生突变,然后急剧分化、增殖,并大量表达某种单一的Ig,多克隆Ig升高,系指各种Ig产生细胞全面增殖。多克隆Ig升高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等,病因去除后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可下降[2]。MM是恶性单克隆增殖病[3],本研究中, 型的MM患者血清中的K 浓度均显著增高, 浓度均降低, / 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型的MM患者血清中的 浓度均显著增高, 浓度均显著降低, / 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各类型(LC型除外)对应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显著增高,非对应的Ig的血清浓度则显著下降。LC型由于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各类型I g含量降低。LC及SLE患者,各类型I g及轻链虽然增高,甚至超过正常人上限数倍以上,但I FE结果均表明为多克隆增高,单纯从含量的增加难以判断是否为单克隆增殖,所有Lc及SLE患者 / 均正常,因此我们可以根据 / 值来初步鉴别多克隆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参考文献 1 孔宪涛.免疫球蛋白异常的基础和临床.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49-203 2 刘洗永,杨福荫.抗生素与免疫球蛋白.中国抗生素杂 志,2000,25(1):28 3 陈末,沈悌.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临床误诊误治,2000, 13(4):2882006-01-13收稿 44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4月 第27卷 第7期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Ig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IgG、IgA、IgM、IgD、IgE。 IgG: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7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IgA:约占10%,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分子量最大,由5个IgM单体通过J链连接。是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或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 参考值:IgG:7.6-16.6g/L (RID法)IgA:710-3350mg/L IgM :0.48-2.12 g/L 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增高 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隋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血清IgD测定 免疫扩散法:0-62mg/L 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O”抗体等均属IgD,但活性甚低。 血清IgE: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0.1-0.9mg/L 临床意义: 1. I型变态反应 2. 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 3. 慢性肝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清M蛋白测定(M protein,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蛋白电泳法,免疫电泳法:阴性 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占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IgA型占20%左右;轻链型占15%左右;IgD、IgE型罕见。2.巨球蛋白血症。3.重链病(HCDs)。4.半分子病。5.恶性淋巴瘤。6.良性M蛋白血症。 血清补体测定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分3组:9种补体成分(C1-C9);B、D、P、H、I 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参考值试管法:50000-100000U/L 意义: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严重烧伤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意义分析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3T15:34:15.6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0期作者:吴仲锋[导读] 分析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意义。 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意义。方法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慢性乙型肝炎32例(A组)、重型慢性乙型肝炎28例(B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对象,通过临床检验比较三组相关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IgA、IgG、IgM)情况。结果在IgA、IgG、IgM三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上,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和A组比较,在在IgA、IgG、IgM三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上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健康人群比较明显更高,且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轻型慢性乙型肝炎;加强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检测,能够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进一步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关键词:血清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检验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methods The select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6 - February 2017,6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were trea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disease severity was divided into:light 32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group A),28 cases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B(group B),take the same physical examination 60 as A control object,through clinical trial compared three groups of related index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levels(IgA,IgG,IgM). Results in IgA,IgG and IgM serum immunoglobulin index levels,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 A,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P < 0.05). In addition,group B and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gA,IgG and IgM serum immunoglobulin index levels,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serum immunoglobul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healthy popul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serum immunoglobulin levels higher than light chronic hepatitis b;The enhancement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index level detection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Therefore,it is worth adop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serum immunoglobulin;Hepatitis b;Inspection significance 乙型肝炎,是感染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诱发,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以及右上腹痛等。为了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需加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1]。本次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意义,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慢性乙型肝炎32例(A 组)、重型慢性乙型肝炎28例(B组),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排除在外。其中,A组32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在18-76岁,年龄均值为(44.8±1.3)岁。B组28例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分布在19-75岁,年龄均值为(44.5±1.4)岁。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19-73岁,年龄均值为(44.3±1.6)岁。结合上述数据可知,60例乙型肝炎和60名健康体检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价值。 1.2检测方法 (1)首先,进行样本的采集,对所有受检者基于晨间、空腹以及无菌条件下,进行静脉血的采集,约采集5ml;其次,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000转,将离心时间控制在10分钟,得到上层血清,基于抗凝管当中放置,进一步在-20℃的冰箱当中保持,予备用。 (2)本次选取我院使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配套相关检验试剂。通过免疫比浊法的使用,进一步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包括:IgA、IgG、IgM。 1.3判定标准 比较A组、B组、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IgA、IgG、IgM)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在数据处理方法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型号为SPSS21.0,计量资料选用()表示,组间涉及的数据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IgA、IgG、IgM三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上,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和A组比较,在在IgA、IgG、IgM三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上均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表1 三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情况比较(,g/L)

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王 丹1,姜 芳2 (1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1哈尔滨电机厂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机体患某种疾病时,可有1种或几种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或减低。因此,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实际临床意义。该文简单介绍引起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的主要疾病。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中图分类号:R39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75(2002)03-0167-0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rmination on Immunoglobulin in Serum W ANG Dan ,J I ANG Fa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There might be one or several kinds of immunoglobulin increased or decreased when body su ffered s ome diseases.There might be clin 2ic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and indication 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immunoglobulin in serum for s ome diseases.This paper had introduced about s ome diseases that could cause hyperimmunoglobulinia or hypoimmunoglobulinia briefly.K ey w ords :Immunoglobulin ;Hyperimmunoglobulinia ;Hypoimmunoglobulinia 免疫球蛋白(Ig )是抗体的表现形式和物质基础,是具有抗体活性和结构相似的血清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4条肽链,2轻2重,肽链之间由二硫键相联结。任何一种免疫球蛋白,只有一类别的重链、轻链相同。根据重链的不同,免疫球蛋白分为IgG 、IgA 、IgM 、IgD 和IgE 5种。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前浆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在血浆和血管外体液中的分布大致相等。循环中的免疫球蛋白,每日约更换1/4。健康成人每日合成免疫球蛋白2~5g ,但在发生感染时,合成可增加7倍。正常成人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的含量和某些特性见表1。在机体患某种疾病时,可有1种或几种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或减低。因此,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实际临床意义。检测IgG 、IgA 、IgM 所用的方法,根据检样不同有所不同。血液中含量测定既可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也可用免疫比浊法。前法简单经济,但工作量大,耗时长;后法精密度较高,可自动化,需时短,但需要昂贵的自动化仪器。 作者简介:王丹(1978-),女,汉族,检验士。 〔16〕姜林娣,梅振武,王吉耀1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J 〕1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4):204~2071 〔17〕胡晋江,吕随峰,朱全刚,等1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J 〕1中国新药杂志,2001,10(4):294~3001 〔18〕Sm olen JS ,K alden JR ,Scott D L ,et al .E fficacy and safely of leflunomide com pared with placebo and sulphasalazine in active rheumctoid arthritis :a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muliticentre trial 〔J 〕.Lancet ,1999,353:259~266. 〔19〕Leirisalo -Repo M.Therapeutic aspects of spondylo -arthropathies -a.review 〔J 〕.Scand -Rheumatol ,1998,27(5):323~328. 〔20〕S ieper J.Basic therapeu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arturitis 〔J 〕.Orthopade ,1998,27(8):576~580. 〔21〕G eher P ,G omr B.Repeated cyclosporing therapy of periph 2eral arthritis ass ociated with ankylosing 〔J 〕.med -sci -m onit ,2001,7(1):105~107. 〔22〕Durez P ,H orsmans Y.Dramatic response after an intra 2venous loading dose of azathioprine in one case of severe and refracto 2ry ankglosing sponclylitis 〔J 〕.Rheumatology ,2000,39(2):182~184. 〔23〕Lorenz H M.T NF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arthritis 〔J 〕.Curr -opin -Investig -Drugs ,2000,1(2):188~193. 〔24〕Maim R ,S tclair EW ,Breedvdd F ,et al .In fliximab (chimeric anti -tum our necrosis factor m onoclonal an tibody )versus placebo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recrosis concomitant methotrexate :a ranaomised phise Ⅲtrial 〔J 〕.Lancet ,1999,354:1932~1939. 〔25〕Brandt J ,Haibel H ,C omelg D ,et al .success ful treatment of active ankylosing S pondylitis with the anti -tum 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m onoclonal antibody in fliximab 〔J 〕.Arthritis -Rheum ,2000,43(6):1346~1352. 〔26〕Weinblatt ME ,kremer JM ,Bankhurst AR ,et al .A trial of etanercept.a recombinant tum 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Fc fusion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eceiving methotrexate 〔J 〕.N Engl J mecl ,1999,340:253~259. 〔27〕郭玉海,曹贻训1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 〕1山东中医杂志,2000,4:251~2531 〔28〕唐传芝,李林1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进展〔J 〕1中医药信息,2001,1:20~231 〔29〕林昌松,续青1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 〕1河北中医,2001,2:115~1161 〔30〕林昌松,刘晓玲,关彤,等1陈纪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 〕1新中医,2001,2:10~111 〔31〕陈林囡,郭邵浩1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 〕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5):2741 〔32〕戈吉庆,樊宇富,钱小奇1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J 〕1江苏中医,2000,12:57~581 (编辑:谢忠艳) (收稿日期:2001-0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