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谎言认知状态分析及测谎系统研究》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谎言认知状态分析及测谎系统研究》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谎言认知状态分析及测谎系统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人们的交流日益频繁。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谎言来掩盖真相或达到个人目的。

因此,对于谎言的认知、检测以及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谎言认知状态分析以及测谎系统,以期提高谎言的识别效率与准确性。

二、谎言认知状态分析在社交和沟通中,人们的语言、语音和表情都会传递出特定的信息。

然而,当人们说谎时,他们的语言和语音往往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但不限于语速加快、语气变化、停顿增多等。

这些变化构成了我们的谎言认知状态分析的基础。

(一)隐马尔可夫模型概述隐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它用于描述一个隐藏状态的序列与一个观察到的状态序列之间的关系。

在谎言识别中,我们可以将“真实状态”和“谎言状态”视为隐藏状态,而人们说话时的语言和语音变化则可以被视为观察到的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HMM来分析和识别这些隐藏的谎言状态。

(二)基于HMM的谎言认知状态分析我们通过收集大量的真实与谎言相关的语音数据,提取出关键的语言和语音特征。

然后,我们使用HMM对这些特征进行建模,从而得到一个描述谎言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出人们在说谎时所表现出的特定模式和特征。

三、测谎系统研究基于上述的谎言认知状态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发一个基于HMM的测谎系统。

这个系统能够实时地分析人们的语言和语音特征,从而判断其是否在说谎。

(一)系统架构设计测谎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HMM模型模块和判断输出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用户的语音数据;特征提取模块从语音数据中提取出关键的特征;HMM 模型模块则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判断输出模块将结果以可视化或音频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测谎技术

测谎技术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犯罪心理测试 LIE-DETECTION美国司法心理学家Freud(2008):“那些有眼能看、有耳能听的人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保守一个秘密。

即便他的嘴能够保持沉默,他的指尖却在”喋喋不休“;其背叛的内容从每一个毛孔中缓缓流出来。

”说谎/欺骗高手(谁成功说谎者)?IQ::EQ ? 冷认知::热认知?共情能力(认知与情绪共情)?人格力量与感染力?•测谎技术原理•控制问题测试法•犯罪情景问题测试法•反测试对策与手段•犯罪心理测试的准确性•新进展:神经科学与微表情研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测谎”: Lie Detection心理生理测谎:Psychophysiological Detection of Deception 向被测人员呈现刺激(测试刺激)诱发案件相关人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导致其生理活动的改变(测试反应);借助生理活动记录设备记录案件相关人员的测试反应,并根据一定原则进行测量分析,以判断测试刺激对相关人员的甄别价值。

人类谎言的普遍性类型含义与个人感觉有关的谎言在对人、物或事方面的情感、情绪、观念或评价方面说谎,包括捏造正向或负向的感受和评价。

例如说谎者告诉对方,她做的饼干很好吃(实际上很难吃)。

与成就、知识有关的谎言在成就、成绩、成败、缺点和知识方面说谎。

例如说谎者告诉对方他的算术作业还没怎么动(实际上他已经做完了)。

与行为、计划和行踪有关的谎言在曾经、现在或者将来的行为和行踪方面说谎。

例如说谎者向某人许诺将会和他一起外出(但实际上他根本不会这么做)。

与解释、理由有关的谎言为自己的行为编造理由或解释。

与事实、财产有关的谎言在有关物、事、人或财产等具体事实方面的说谎。

例如说谎者宣称自己的父亲是大使(实际上不是大使)。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谁是成功的说谎者?Aldert Vrij认为一般说谎者被识别,是因为持续说谎有认知上的困难,或者因为处理情绪的方式暴露了他们的谎言。

测谎中被测人的行为表征和心理状态的研究

测谎中被测人的行为表征和心理状态的研究
以防 止 做 出 前 后 矛 盾 的 陈 述 。
压 。 肤 电反 应 是 反 应 人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性 复 提 问 回答 基 本 是 相 同 的 。 说 谎 的 人 反 皮 而
变 化 的 最 有 效 , 敏 感 的 生 理 参 数 。 通 过 最 它
测 量 人 手 心 发 汗 的 程 度而 直 接 反应 人心 理
联 在 被 测 者 身 体 的 相 应 部 位 , 试 人 员 通 述 , 成 对 问 题 认 真 思 考 的 样 子 来 掩 饰 实 由 于 心 理 紧 张 被 测 人 经常 有 出 汗 的 反应 。 测 装
当测 试 人 无论 采 用 哪 种 提 问方 式 , 么重 志 ; 搏跳 动 速 率 的 变化 。 谎 是 一 种 非 常 怎 脉 说 强 烈 的 情 绪 冲 动 , 会 刺 激 肾上 腺 分 泌 过 它 复 回 答 时 容 易 出 现 漏 洞 , 须 小 心 地 回答 量 的 肾 上腺 素 进 入 血 液循 环 , 谎 的 同 时 必 说
四 个 方 面 的 生 理 变 化 : 压 、 律 、 吸 和 血 心 呼 皮 肤 电阻 。 测谎 过 程 中 , 四 种 感 应 器导 在 将 过语 言、 实物 、 片 等 形 式 向 被 测 人 提 问 。 图 目前 国际 上 公认 的 使 用 最 广 泛 的 测 谎
生 理 指 标 主 要 有 : 肤 电 反应 、 吸 波 和血 皮 呼
等 这 1 测谎 技术的生 理机制原理 及其常用 的 钱 ” 回答 就 不 是 直 接 的 正 面 的 回 答 , 些 于 是 他 们 用一 些替 代 动 作 来 避 免 和 测 试 人 几种 生理指标概 述 回答 是 属 于 躲 避 性 的 。 且 常 常 是 虚 假 的 , 员的 目光 接 触 , 者 过 分 的 以 一 种 方 式 注 而 或

犯罪心理学讲堂:“他在撒谎吗?”——浅谈四种常见测谎技术及其原理_18

犯罪心理学讲堂:“他在撒谎吗?”——浅谈四种常见测谎技术及其原理_18

因为谎言本身,就是一个密室。

里面的尸体,是我们害怕的真相。

谎言是精心编织的外衣,识谎之术本身就有着无穷的魅力,在我国古代,判官通过听声察言作为识谎的手段帮助自己断案,这可以视为行为科学的一种模式,也是测谎技术最为原始的模式。

1895年4月,意大利法医、实证主义犯罪学派创始人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把自己多年以来的想法在一起盗窃案件的调查里付诸了实践,他在审讯在犯罪嫌疑人、问及其与案情有关或者是否知情等问题的时候干了这么一件事情:——用水压式的脉搏记录仪来测量、记录嫌疑犯的脉搏和血压变化这应该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测谎”。

实际上从十九世纪开始,人们对测谎技术的研究就没停下来过:1921年,美国加州伯克利警局的John Larson和Leonarde Keeler研制了第一台测谎仪。

1931年,紧张峰测试法(Peak of Tension,POT)被运用于测谎.1939年,polygraph测谎仪被Keeler再次改良,加上了皮肤电整合制成可携带式的测谎仪``````到了电子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期,测谎技术也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那些在测谎过程中采集到的各种生理指标可以直白的出现在屏幕上供给判断,其准确度也越来越高。

正是在这有限的发展时间段里,测谎技术出现了四种很有里程碑意义的测试法,而本文要科普的主角就是它们。

(一)测谎技术的一些理论基础在介绍它们四位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测谎技术的理论基础,即明确:——测谎是用科学的方法揭破谎言、排除无辜。

这些理论基础主要有:测谎技术的几种理论基础(From Moriarty K)——恐惧假设恐惧假设认为犯罪人在被测时会考虑到犯罪风险及犯罪带来的后果,于是他会产生恐惧情绪,这种恐惧情绪会影响人的植物神经系统[1],从而引起生理指标上的异常。

各种生理—生理反应变化是测谎技术的关键——冲突假设此假设认为“人本身就具有更愿意说实话的倾向”,但犯罪人因为具有尝试避罪的欲求不得不说通过撒谎来逃避罪责,这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彼此冲突的心理状态,这种内在冲突会带来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引起生理指标上的异常。

测谎技术

测谎技术







五、测谎仪的作用 发现实体真实,维护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 1、能够迅速可靠的排除嫌疑 2、测谎仪使用的本身具有震慑作用,能迅速突破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3、识别伪供或伪证 4、减少刑讯逼供,实现“由供到证”向“由证到 供”的转变 5 、测谎过程可能会有附带的收获(未知情节) 6、节省警力,提高效率 哈佛大学教授肖德微茨:测谎器在某些情况下是 有效的调查工具,但不是判断真伪的技术,1966年加以推 广,1976年成立了加拿大警用测谎协会,1979年 渥太华加拿大警察学院开设了测谎专业 1980年前,日本曾全盘否定测谎技术;1980年后 开始引进测谎技术,主要用于盗窃案件的侦查, 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1991年中国公安部研制成功测谎仪,至2005年已 举办了九次培训班。有28个省市警察部门在使用 测谎仪,1992年沈阳中院从美国引入测谎仪,在 民事案件中运用 现在世界上有五十多个国家使用测谎技术


3、脑电波心理测试仪 1965年发现的P300波被公认是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和判断人的认知能力的有用指标。 我国与美国的学者都发现,刺激物与被试者的利 害关系及被试者的情绪都在P300上有所反映,而 且P300的这些变化是被试者无法控制的。P300、 N400已经成为用脑电波进行心理测试的成分,这 是当代心理测试研究的一次突破。 脑电波心理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被试者施 加一定方式的刺激(如视觉、听觉等),并从同 时采集到的脑电波中提取相应的事件相关电位 (P300)进行分析,从而对被试者的心理状态做 出评判。


国外的技术专家们已经研发了多种“令人 振奋而又有效”的技术,用来“偷听人的 潜意识”。比如,利用药物抑制人的中枢 神经系统,使之轻易袒露真相;再如诚实 血清;读脑仪等。 一旦这一切成为现实,那些执掌该项技术 的人,就能控制我们、支配我们,事先知 道我们要干什么,事后知道我们干了什么, 最终做到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

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08,16(4):651~660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张亭玉1,2张雨青1(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摘要国外关于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对说谎时行为表现的研究、对说谎识别准确率的研究及测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说谎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研究显示人们对说谎行为的识别准确率并不显著高于随机判断的概率。

说谎者通常所表现出来的与说真话时不同的特点被称为“线索”,人们对说谎线索的看法与说谎者的实际行为表现并不一致。

动机、互动特点、个体差异、沟通情境等因素对说谎和识别行为都会产生影响。

网络沟通方式下的说谎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欺骗,说谎,谎言的识别,线索。

分类号 B849;C911 引言从圣经中亚当夏娃与毒蛇的故事到今天的网络欺诈,无论国界,说谎是与欺骗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人皆诛之的不道德行为。

然而抛开伦理的评判,没有人会否认说谎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于对自身或他人利益的考虑而说一些善意或恶意的谎言。

和日常生活中的小谎言不同,在司法和临床医学等专业领域,对当事人陈述真实性的识别则关系重大。

陪审团和法官对各方陈述真实性的判断会决定一个人有罪还是清白;侦讯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真实性的判断会关系司法的公正;医生对患者病情自述真实性的判断则会影响诊断和治疗。

正是由于这些来自实际社会工作的需求,心理学家对说谎行为的研究始终都是与人们对说谎的识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国外对成人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系统性研究始于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William Stern对目击者证词可信度的研究,至今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本文试图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将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新的发展概括为下文,并就国内学者进一步开展此领域研究的方向进行初探。

GKT测谎模式研究

GKT测谎模式研究

GKT测谎模式研究傅根跃,马艳,丁晓攀(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犯罪知识测试(GuiltyKnowledgeTest,简称GKT),是Lykken在1959年引入的一种测谎测试程序。本文就GKT测试的认知原理—定向反应有关理论的发展及其与GKT测试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起点,对GKT测谎

研究的四种范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指出GKT测谎模式还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扩展性研究以及发展趋势。【关键词】GKT测试;定向反应;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R39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8)01-0106-04ResearchonGuiltyKnowledgeTestLieDetectionPatternFUGen-yue,MAYan,DINGXiao-panDepartmentofPsychology,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Abstract】GuiltyKnowledgeTestisalie-detectionprocedureelicitedbyLykkenin1959.ThispaperintroducesthedevelopmentofthecognitiverationaleofGKT,namelyorientingresponses(OR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ORsandtheGKT.ThepaperalsoanalyzesanddiscussesfourparadigmsoftheGKTandfinallypointsoutthemainproblemsex-istingwithintheGKT,somerelativeextendedresearchesexploringforsolutionsanditstrendofdevelopment.【Keywords】Guiltyknowledgetests;Orientingresponses;Paradigm

犯罪心理学8:测谎技术

犯罪心理学8:测谎技术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犯罪心理测试 LIE-DETECTION美国司法心理学家Freud(2008):“那些有眼能看、有耳能听的人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保守一个秘密。

即便他的嘴能够保持沉默,他的指尖却在”喋喋不休“;其背叛的内容从每一个毛孔中缓缓流出来。

”说谎/欺骗高手(谁成功说谎者)?IQ::EQ ? 冷认知::热认知?共情能力(认知与情绪共情)?人格力量与感染力?•测谎技术原理•控制问题测试法•犯罪情景问题测试法•反测试对策与手段•犯罪心理测试的准确性•新进展:神经科学与微表情研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测谎”: Lie Detection心理生理测谎:Psychophysiological Detection of Deception 向被测人员呈现刺激(测试刺激)诱发案件相关人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导致其生理活动的改变(测试反应);借助生理活动记录设备记录案件相关人员的测试反应,并根据一定原则进行测量分析,以判断测试刺激对相关人员的甄别价值。

人类谎言的普遍性类型含义与个人感觉有关的谎言在对人、物或事方面的情感、情绪、观念或评价方面说谎,包括捏造正向或负向的感受和评价。

例如说谎者告诉对方,她做的饼干很好吃(实际上很难吃)。

与成就、知识有关的谎言在成就、成绩、成败、缺点和知识方面说谎。

例如说谎者告诉对方他的算术作业还没怎么动(实际上他已经做完了)。

与行为、计划和行踪有关的谎言在曾经、现在或者将来的行为和行踪方面说谎。

例如说谎者向某人许诺将会和他一起外出(但实际上他根本不会这么做)。

与解释、理由有关的谎言为自己的行为编造理由或解释。

与事实、财产有关的谎言在有关物、事、人或财产等具体事实方面的说谎。

例如说谎者宣称自己的父亲是大使(实际上不是大使)。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谁是成功的说谎者?Aldert Vrij认为一般说谎者被识别,是因为持续说谎有认知上的困难,或者因为处理情绪的方式暴露了他们的谎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谎实验报告篇一: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第20届“冯如杯”学术科技竞赛参赛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名称: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项目编号: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一○年四月制作者承诺我保证本论文的工作由我和项目组的成员独立创作,保证本论文中不存在抄袭、剽窃、侵权、伪造、故意夸大等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

我和项目组成员将遵守本届冯如杯参赛的有关各项规定。

并愿意承担因为个人原因而产生不良后果的责任。

(签章):XX年 04 月 03 申请者日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之中,说谎似乎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人们时不时会善意地说句谎话,“你长得真漂亮”,即使明知自己并不怎么好看的女子听到这样的谎话时,也会心花怒放。

诸如此类的谎话当然无可厚非,但世间有善意的谎话,也就有恶意的谎话。

偷盗者会说自己根本没有伸手,叛国者声称自己一身清白,杀人越货者也会拒不认账??谎言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在此暂不做讨论,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和生理学今年来的飞速发展,世界上出现了种种具有相当科学依据,准确性高的测谎的方法和仪器。

而这些方法和仪器,也被人们应用到了各个方面。

关键词:测谎,心理学,原理,发展,应用Asract:In human development, lie seems to have become a kind of inevitable behavior. In everyday life, people will tell the lie from time to time, "You look reallypretty," even the woman knowing that she isn?t that beautiful, it will also elated. Sort of lie, of course understandable, but the world has white lies, also has malicious lies. Theft would say he did not reach out, who claims to be an innocent act of treason, banditry are also refusing to admit its fault ... ... lies on the impact of the world to do thistemporarily to discus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articularly psych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hysiology this year, all the world there hasconsiderable scientific basis of polygraph methods with high accuracy andinstruments. These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have also been applied to all aspects of people.Key words : Polygraph, Psychology, Theory, Development, Application目录一绪论................................................. 0二测谎心理学的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国学”惹人爱,传统文化是热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网络小说不再“疯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其他传统文化也受青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电视节目凸显精神境界 (14)五免费的午餐................................................. (3)1.免费开放 ................................................ (3)2.免费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5)3.北京人“失去”的 (5)六同志仍需努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关于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1.“从娃娃抓起”是关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注重农村干部的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人之父母需谨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及致谢................................................. . (19)参考文献 ................................................ . (19)致谢 ................................................ .. (19)一绪论在当代社会中,谎言占了生活的很大比重,人们在探索各种自然规律的同时,也没有遗忘探索人类自身的奥秘。

谎言,很多时候都被人们所否定,但不得不说,是谎言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多变化,同时圆滑很多。

当然,人类总是在发展,人们总是好奇,总是渴望,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人们总是希望掌握更多的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测谎法,也随着人类的发展,在不断地进步。

古代测谎法就像人类老早就会说谎话一样,测谎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据考证,人类社会使用测谎手段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

由于世界各地文明发展进程不同,测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沸水法:让小偷将手指伸入滚开的油或水里,如果手指烫坏,就说明他说的是谎话。

这种方法显然过于迷信而且残忍。

圣猴法:印度传说有一种圣猴,说谎者一摸尾巴,它就会叫。

而诚实者一摸再摸,圣猴都会安安静静。

实际上这是利用心理学原理让说谎者“中招”。

法官审案时将尾巴上涂了碳粉的猴子置于黑屋,让嫌疑人逐一进入摸猴子尾巴。

说谎者心虚不敢摸,而诚实者坦然照摸不误,结果手上有碳粉的人自然是君子了。

嚼米法:这也是印度人的发明。

让嫌疑人各自放一把炒米在嘴里,嚼两下吐出来,说谎者由于唾液分泌少,吐出的米明显比诚实者干。

这种方法给测谎加入了生理反应的内容。

尽管上述测谎方式有的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现代人的眼里总的来说都很荒唐。

现代意义的测谎是依赖机器,也就是所谓的“测谎仪”。

据研究,用机器进行测谎始于18世纪,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730年丹尼尔·迪弗的作品《立即禁止街道抢劫和防止夜晚各种混乱的一种有效机器》,该书对原始的测谎仪进行了描述。

而真正将测谎仪用于侦察犯罪,则是意大利犯罪学家朗布罗梭1895年开的头。

当代测谎:机器与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机器测谎的手段不断加入了科学的内涵。

当代测谎仪比较标准的叫法是“多功能生理扫描记录仪”,主要测定人体生理变化的4个方面: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

但别以为一上测谎仪便知是否说谎,实际上测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美国为例,目前使用的测谎方法主要包括3个阶段:测前面试、取得测谎图表、对测谎图表进行分析。

整个测谎过程通常要进行两至三个小时,人们也许会以为那部设备齐全的测谎仪很重要,实际上测谎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测前面试。

测谎过程的具体操作倒相对简单。

专家在被测者胸部和腹部束上皮肤接触管,在食指和无名指上夹几个夹子,胳臂上安有血压计。

专家按事先约定的一系篇二: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任务难度对预期式时距估计影响的实验研究赖寒(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通过简单任务(词汇阅读)和复杂任务(颜色命名)两种非时间任务,采用负性词与中性词来验证中文词中存在的情绪stroop效应,并以此分离因任务难度不同而自动产生的情绪干扰,从而更纯粹的考察任务难度对预期式时距估计的影响。

在本实验条件下,结果表明:(1)以被试反应时为指标,两种非时间任务(读词与唱色)主效应与不同词性词(负性词与中性词)主效应均极显著(P0.05),两种任务难度具有区分度,无论是读词还是唱色均出现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

(2)以被试错误率为指标,两种任务主效应与两词性词的主效应及他们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被试反应时速度-准确率权衡时均倾向以准确率为指标,反应时比较具有较高信效度。

(3)以时间估计误差率为指标,两种任务与两种词性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但他们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5)。

关键词:预期式时距估计情绪干扰情绪stroop效应简单任务(词汇阅读) 复杂任务(颜色命名)1 引言时间知觉是对事件和运动的知觉。

我们对时间的知觉是建立在对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变化的经验基础之上的。

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包含时序、时距、时点三个方面。

时距就是指介于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

一直以来,时距估计都备受时间心理学研究的青睐。

心理学家已在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有些已取得一致的结果,有些却出现相互矛盾的局面。

时距估计的研究存在两种实验范式,预期式研究和回溯式研究。

前者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就知道要对呈现的目标时距进行时距估计而后者要到时距呈现完毕才被告知进行时距估计。

因此,预期式实验范式下被试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时间信息。

Block和zakay(1997)对这两种范型的元分析表明:任务难度只影响预期式时距判断,并且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时距判断率(判断时距/标准时距)显著减小,在回溯范式下则没有影响。

而杨珍(实验二,XX)却发现任务难度对预期式判断与回溯式判断均无影响。

然而,这些研究均只注意了任务难度而忽视了因任务难度不同而自动产生的情绪体验,并且任务难度所导致的不同练习经验所产生的不同情绪体验,也很可能对正式实验有情绪启动效应,而这些都很可能是造成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情绪stroop效应最初发现于有情绪障碍的个体,它是指当命名用不同颜色写成的“情绪词”和“中性词”时,前者的命名时间要大于后者,这种对自己当前关注或者说是与情绪相关的词做颜色命名判断时所出现的干扰效应,就是情绪stroop效应。

钟毅平等(XX)以汉字为实验材料的研究也证明了情绪stroop效应的存在,并发现其具有跨通道的一致性且两种任务中情绪stroop效应均不受词性抽象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