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基础
冠脉解剖与CT诊断

X射线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CT扫描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并 通过计算机技术重建图像,以显示组 织结构和病变。
多层面、多角度扫描
重建算法
通过特定的重建算法,将原始数据转 化为可用于诊断的图像。
CT设备能够围绕患者旋转,从多个角 度获取数据,从而生成三维图像。
CT扫描的种类
平扫
常规的CT扫描,不使用造影剂。
冠脉的主要结构
冠状动脉管腔
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结构组成,其中内膜是最 薄的,容易发生动脉粥样 硬化。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当主冠脉狭窄或阻塞时, 侧支循环可以起到代偿作 用,保证心肌的供血。
冠状动脉的变异
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解剖 变异,如冠状动脉起源异 常、冠状动脉分支变异等。
03
CT诊断技术概述
CT扫描原理
冠脉解剖与CT诊断
• 引言 • 冠脉解剖基础 • CT诊断技术概述 • 冠脉CT诊断流程 • 冠脉CT诊断的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冠脉解剖的重要性
01
冠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主要血管 ,其解剖结构对于理解心脏功能 和疾病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02
冠脉病变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了解冠脉解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 预防心血管事件。
增强扫描
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有助于 提高病变的显示效果。
血管造影CT
通过CT设备对血管进行造影,用 于评估血管病变。
CT扫描在冠脉诊断中的应用
冠脉钙化评估
CT扫描能够检测冠脉钙化的存在和程度,有 助于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
心肌灌注评估
结合特定算法,CT扫描可用于评估心肌灌注 情况,诊断心肌缺血。
冠脉狭窄评估
THANKS
放射科中的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放射科中的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科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 coronary angiography)作为一种无创的、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来阐述其在放射科中的重要性。
一、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原理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断层成像技术,通过对患者进行多层次的扫描,利用计算机重建出心脏和冠状动脉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X射线的生成和探测:通过射线管产生X射线,并通过患者的体表进入体内,再由探测器接收经过患者体内组织吸收和散射后的X射线信号。
2. 数据采集和重建:探测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由电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进而重建出心脏和冠状动脉的图像。
3. 透射和吸收:血液和冠脉中含有不同程度的碘化物,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使冠状动脉在CT图像上表现出更好的对比度,有利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
二、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1. 冠脉狭窄的诊断: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直接显示冠脉的狭窄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疗干预机会。
2. 冠脉支架术前规划:在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三维立体的冠状动脉图像,帮助医生确定支架的植入位置和长度,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3. 心肌梗死的诊断: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评估冠脉栓塞和梗死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如冠脉钙化程度、斑块成分等,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的ct解剖文档

均衡型
(Balanced)
➢ 均衡型: 右冠到达后十字交叉发出后降支 和其终端分支;左室后支则起源于左回旋 支,成为其终端分支。亦有左室后支及后 降支均由左右冠状动脉双重发出者。
➢ 简单的说就是:左、右冠状动脉各自发出 一支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
均衡型
(Balanced)
右圆锥支
(Right Corus Artery)
(Right Dominance)
➢ 右冠状动脉优势: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右房 室沟并到达后十字交叉处,在后十字交叉 处或近后十字交叉处分出后降支后向左室 隔面走形并发出1个或多个左室后支后终止。
➢ 简单的说就是:RCA粗而长,其后降支供 应部分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部。
右优势型
(Right Dominance)
右冠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和主动脉之间而受到挤压
左 主 干 起 源 于 右 冠 窦
单只冠状动脉
右侧冠状沟内未见血管 影,LCX粗大,经房室交 点进入右侧房室沟
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ing,MB)
➢ 正常心肌走形于心脏表面,偶尔部分冠脉 走形于心肌之下,这部分心肌纤维就像桥 一样搭在血管表面,故称这部分心肌为心 肌桥。心肌桥下的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short axis view
2-chamber view
3-chamber view
4-chamber view
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
➢ 优势冠状动脉 ➢ 圆锥动脉起源 ➢ 窦房结动脉起源 ➢ 房室结动脉起源 ➢ 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 左主干短小或缺如
➢ 中间支(Ramus medianus)
前降支,LAD
对角支
(Diagonal Branches,D)
冠状动脉ct报告

冠状动脉CT报告1. 简介冠状动脉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影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状况。
本文将介绍冠状动脉CT报告的内容和解读步骤。
2. 报告内容冠状动脉CT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患者信息报告中首先会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
2.2. 扫描参数冠状动脉CT扫描时需要设置一些参数,如扫描层厚、扫描层间距、扫描范围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图像的质量和解剖结构的可视化程度。
2.3. 图像结果冠状动脉CT扫描会生成一系列的图像,通常以横断面图(axial image)为主。
这些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如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支等。
2.4. 心脏评估冠状动脉CT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和形态。
通过分析心脏的尺寸、壁运动、心室功能等指标,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2.5. 冠状动脉评估冠状动脉CT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冠状动脉的评估。
医生会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并检查是否存在狭窄、斑块等异常情况。
根据狭窄的程度和位置,可以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3. 解读步骤冠状动脉CT报告的解读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3.1. 图像质量评估首先,医生会评估图像的质量,包括是否存在伪影、运动模糊等。
图像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评估。
3.2. 心脏评估接下来,医生会对心脏进行评估,分析尺寸、壁运动、心室功能等指标。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整体状况,并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变。
3.3. 冠状动脉评估在对冠状动脉进行评估时,医生会首先分析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如主动脉、冠状动脉分支等。
然后,医生会依次检查每个冠状动脉分段,判断是否存在狭窄、斑块等异常情况。
3.4. 病变严重程度评估对于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医生会根据其程度和位置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狭窄程度达到50%以上才被认为有临床意义。
医生还会考虑斑块的特征,如斑块的稳定性、钙化程度等。
ct冠脉钙化标准

CT冠脉钙化标准
一、钙化程度
冠脉钙化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壁上沉积了钙盐,导致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
钙化程度是评估CT冠脉钙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钙化积分的方法进行评估。
钙化积分越高,钙化程度越严重。
根据钙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
二、钙化密度
钙化密度是指钙盐在血管壁上的分布密度,可以通过CT值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CT值越高,钙化密度越大。
钙化密度的大小与钙盐的沉积量和成分有关,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
三、血管壁增厚
血管壁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可以通过CT检查进行评估。
血管壁增厚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和斑块稳定性有关。
一般来说,血管壁增厚越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严重。
总之,通过评估CT冠脉钙化的钙化程度、钙化密度和血管壁增厚等方面,可以全面了解冠脉钙化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冠脉ct原理

冠脉ct原理
冠脉CT(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无创伤的冠脉成像技术,用于评估冠脉的病变情况和血管壁的状况。
其原理是将X射
线束通过患者的胸部,经过高速旋转的X射线源和接受器,
利用计算机对接收到的X射线数据进行重建,生成冠脉的三
维图像。
冠脉CT使用的是多层螺旋CT设备,其与传统X射线设备相
比具有更高的速度和分辨率。
在成像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承载台上,被固定以减少运动模糊。
开始时,一个患者的脑部扫描片会被执行,以确定心脏位置和冠状动脉起始点。
然后,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增加冠脉的可视性。
床位通过托升机构搬移至大孔算机范围内,以获得透视水平。
CT机的主体转而围绕患者旋转以收集X射线的数据。
电脑通
过无线通讯连接机器与响应系统,以允许无阻碍的CT作业流程。
这些数据进入计算机,经过处理和重建,形成高分辨率的冠脉图像。
医生可以使用特定软件工具来操纵和分析这些图像,以检测和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
冠脉CT的优点是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与传统冠脉
造影相比,没有创伤和出血的风险。
此外,冠脉CT可以提供
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冠脉的狭窄、斑块和血管壁的异常。
然而,由于对比剂的使用和辐射暴露的问题,冠脉CT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特别是那些有肾功能不全、对碘
过敏的患者。
总之,在冠脉CT成像中,通过高速旋转的X射线源和接受器以及计算机的重建算法,可以获得冠状动脉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管疾病情况。
这项技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和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完整版)冠脉CTA 读片基础

当钙化斑块较大时,无法评估狭窄程度。
表面成像
曲面重建
冠脉探针
冠脉CTA的分析,要三种后处理方法相结合,才能准确的诊断。 非钙化斑块、少量钙化斑块,CTA能准确评价。 严重钙化斑块,CTA无法评估管腔狭窄。
CT冠脉钙化积分检测方法:
1、Agatston 积分法(常用) 2、容积积分法 3、质量积分法
心律不齐者(偶发室早或房早除外) 碘对比剂过敏者 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肺功能差,在吸氧情况下屏气时间<10s者
备注 ➢ 服用倍他乐克50-100mg,60-120min后心率仍然>75bpm者 ➢ 有起搏器者 ➢ 心脏换瓣手术者
冠脉CTA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手段。
考虑进行进一步 考虑进行进一步 的运动试验检查 的运动试验或核
表面成像(VR):看大体,不看狭窄
VR(表面成像)主要看什么
表面成像主要看冠脉动脉走形
VR(表面成像)主要看什么
冠脉起源异常:右冠动脉起源于左窦
桥血管走形
VR图像不能看什么
VR图像不能看冠状动脉狭窄,因为随着成像条件的变化,管腔的狭窄程度会发生改变。
同一病人,不同处理条件
随着操作者选择后处理条件的变化,冠状动脉的管腔形态相应变化, 因此在VR图形上观察冠脉狭窄不可靠。
探针显示,RCA近端病变始终有管腔显影,因此该病变为重度狭 窄,管腔没有闭塞。
钙化病变判断
LAD近端见点状钙化,管腔无明显狭窄。 当钙化较小时,并不影响管腔观察。
钙化病变判断
LAD是重 度狭窄吗?
CPR提示LAD 近端钙化,未见 管腔
探针LAD钙化 斑块处未见管 腔
几乎看不 到管腔
心脏冠脉ct检查流程

心脏冠脉ct检查流程
心脏冠脉CT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位置。
以下是具体的检查流程: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提前4-6小时禁食,并且尽量避免摄入咖啡因、烟草和其他刺激物质。
2. 注射对比剂:在检查前,医生会向患者的静脉注射一种叫做碘银对比剂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被心脏和冠状动脉吸收,使得影像更加清晰。
3. 确定扫描区域: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机器会将扫描区域固定在心脏周围。
患者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以避免影响扫描结果。
4. 开始扫描:一旦机器确定了扫描区域,它会开始进行扫描。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直到扫描结束。
5. 结束检查:一旦扫描结束,患者可以离开检查床。
医生会分析扫描图像并制定治疗计划,如果有必要,可能会要求再次进行检查。
总体来说,心脏冠脉CT检查是一种快速、无痛、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非常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冠心病CTA征象
1、冠脉CTA对斑块的区分 2、冠脉狭窄和扩张的形态特征
3、冠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1、冠脉CTA对斑块的区分:
• 脂样斑块<50HU 钙化斑块>130HU 纤维斑块70~100HU 血栓20HU
• 钙化性斑块:高密度 非钙化性斑块(脂样斑块+纤维性斑块):管壁 增厚 混合性斑块:管壁增厚合并高密度钙化 一般来说,斑块内CT值越小,斑块就越不稳定
• 正常冠脉走行于心肌表面。偶尔部分冠脉走行于
心肌之下,这部分心肌纤维像桥一样搭在心脏表 面,故这部分心肌称为心肌桥;心肌桥下的冠状 动脉则称为壁冠状动脉。 • 心肌桥可压迫冠脉,影响心肌供血
• 心肌桥最常见于前降支
心肌桥
表浅型
纵深型
心肌桥
冠脉CTA
张远妹
一、冠脉CTA的概念及图像后处理
二、冠脉CTA的临床应用
1、正常的冠脉解剖及CTA表现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心肌桥
1、CTA的概念
• CTA:CT Angiography CT血管造影
• 冠脉CTA:经外周静脉快速团注含碘对比剂,在 冠脉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利用MSCT (multislice CT)进行连续容积数据采集,再经二维、三 维等后处理技术,重建冠脉的解剖图像。
2、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 右心室前壁、后壁、右心室流出道、 室间隔下1/3、右心房、窦房结、肺动 脉圆锥、房室结等
右冠状动脉
3
2
5
1
4
1、右冠状动脉;2、锐缘支; 3、右冠主干远段;4、后降支;5、左心室后支
右 冠 状 动 脉
3、冠状动脉的解剖分型
Schlesinger分型:
右冠优势型(65.7%) 左冠优势型(5.6%) 均衡型(28.7%)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65.7%)
PDA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5.6%)
PDA
左右冠状动脉均衡型(28.7%)
PDA
PDA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 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引起 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 心脏病。 CHD是多种冠状动脉病变的结果,但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95%~99%),因此,习惯上将冠状动脉性 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干根部等 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供血区域: 左室高侧壁、前侧壁、后间隔、左房等
左冠状动脉
1 4 2 6 5 5 3
1、LM;2、LAD近段;3、LCX; 4、中间支;5、对角支;6、LAD中段;
左 冠 状 动 脉 前 降 支
左 冠 状 动 脉 回 旋 支
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
左前降支中上段、右冠中段、左旋支近段 后降支较少见 左主干严重病变常出现于病变晚期
钙化斑块
软斑块
非钙化性斑块
混合型斑块
冠脉有管壁的不规则增厚,并同时存在管壁 的钙化,称为混合性斑块。
2、冠脉狭窄和扩张的形态特征
• 狭窄:偏心性、向心性 局限性(<10mm)、管状 (10~20mm)、弥漫性(>20mm)、不规则性 (狭窄程度<25%的弥漫性狭窄)、管腔闭塞 (当有血栓形成时) • 扩张性病变:直径≥7mm或超过邻近冠脉节段的 50%,局限性扩张称为冠状动脉瘤、弥漫性扩张 称为冠脉动脉扩张,主要见于川崎病等。 • 狭窄+扩张:呈串珠样改变
二、冠脉CTA的临床应用
• 正常的冠脉解剖 及CTA表现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TA征象 • 心肌桥的CTA征象
(一)正常冠状动脉解剖及CTA征象
1、左冠状动脉
前降支( descending artery,LAD)供血区域:
左、右室的前壁、前间壁、心尖部、下侧壁、室
间隔的上2/3、二尖瓣乳头肌、主动脉、肺动脉主
3、冠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 I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 II级,管腔狭窄在26%~50%; III级,管腔狭窄在51%~75%; IV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RCA及LAD、CRX弥漫性动脉粥样 硬化伴管腔多发不规则狭窄
右冠支架置入术后,管腔通畅。
(二)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
2、CTA图像的后处理技术
• 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是应用工作站软件对图像数据 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图像的技术。 • 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 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 盖显示、容积再现、仿真内窥镜。
曲面重建CPR
最大密度投影MIP
容积再现技术
• 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scop,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