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六章61物体的质量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3篇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1三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
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共分三部分: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物体的质量,采取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关于质量单位,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的比较,让学生对质量的单位感性化;托盘天平的使用,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应用过程,以达到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目的。
书中安排信息浏览“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很大”。
意图有两个:一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二是帮助学生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即:人们认识自然是逐渐逼真的,真理是相对的,规律的应用是有范围和条件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乒乓球、篮球、硬币、烧杯等。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现在用的课桌、板凳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谁用的材料多?谁的质量大?(让学生回答)。
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节。
板书:4.2测量物体的质量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质量指导学生观察P79的`图4-15,分别进行比较:一碗水比一盆水少,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篮球中充的空气比乒乓球中充的空气多。
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有的多,有的少。
板书: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P80的图4-16,交流讨论,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并完成文中的填空。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6.1物体的质量

1、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并能辨别插图中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错误,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3、了解其它测量物体质量的食品人。
4、通过练习,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
4、同一物体,其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
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时,所用的必须是同一个物体。
举例:探究物体的质量是否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呢?
⑴一块可改变形状的橡皮泥。
⑵几块形状不同的木块。
很显然,这里应该选择⑴,因为⑵中是几个不同的物体。用⑵来做实验也一定得不出科学的结论。
2、调节时,指针偏向左(右)时就开始测量。
3、天平砝码污损,砝码质量偏大了。
4、杆秤的秤砣质量偏大(偏小)。
(四)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1、同一物体,其质量不随形状的变化。
2、同一物体,其质量不随状态的变化。
3、同一物体,其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
4、同一物体,其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
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时,所用的必须是同一个物体。
(二)质量的测量
1、工具:托盘天平、磅秤、案秤、杆秤等。
测量质量的工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能绕某个固定点转动。是利用杠杆平衡的原是工作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电子枰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测量质量的工具,表现在托盘天平、磅秤等测量工具在地球和月球上测量同一个物体的质量结果是相同的,而用电子秤在地球和月球上测得同一个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6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着重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基本量之一,既十分抽象又十分重要,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重要铺垫。
2、教学目标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通过实验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和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②过程与方法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准备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课本入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的方法等进行演示。
通过测量身边的学习用品的质量,既学到天平的使用,又体验到物理的实用性。
结合神六、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冰与水的转化,橡皮泥的捏成小物品等探究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现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不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是有一定了解的,只不过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够具体,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某个物体有多重,只是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有多重”指的其实就是物体的质量。
同时初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虽然不高,但动手的欲望是非常强的,他们很乐于参与实验,在本节课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和训练,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指导实验: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激发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个体差异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抽象概念的理解:质量与密度是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实验技能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测量需要学生熟练使用天平和相关实验器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学生需要将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与其他物理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是一大挑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态度。
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在课后,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题,重点是对质量与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的练习。
-在实验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交流实验心得,提高实验效率。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5.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理解并能应用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四、教学用具】: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五、课前预习】(导学案)阅读书本 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做质量。
通常用字母♉♉♉♉♉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不随物体的 、 、 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之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 。
常用单位有:吨(符号: ) 克(符号: ) 毫克(符号: )、 ♦ ♑ ♑ ♑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 ,日常生活中测量质有 、 、 等。
、观察图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 、 、 、 、 、、 、 、 这几部分组成。
.使用托盘天平的基本步骤是:( )天平的调节✌、水平调节: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 处。
、、横梁平衡调节:调节横梁上的 ,使指针指在 处,这时天平横梁平衡。
( )称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砝码放在 盘里,用 夹取砝码,由 加砝码,最后再移动 ,使天平平衡。
( )物体的质量等于天平盘中 加上 。
( )称量完毕后,应将砝码放回 ,并将游码移到 处。
. 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的精度,使用时应注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
( )砝码要用 夹取,不能用手拿。
( )不能把 和 直接放天平的托盘里。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设问,提高学生兴趣一杯水、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大家认真观察。
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二、新课导入(一)目标一:明确物体和物质的两个概念、物体是具体的东西,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是无形无量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1 《质量》教学设计

6.1 《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金属块、金属体等。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自学、讨论,探究、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物品:铁钉、铁夹子、图钉、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等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请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导学生回答:铁钉、铁夹子、图钉一类,由铁组成;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是由塑料组成。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总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课(一)巧设问题,引入质量的概念.课件显示汽车、自行车图片,比一比:1.汽车轮胎用的橡胶与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谁的多?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汽车轮胎用的橡胶多课件显示木尺、木桌子图片,比一比:2.木尺与桌子那个用的木材多一些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桌子用的木材多由以上你能得出什么呢?(师生)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

3.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让学生明白质量对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4.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1《质量》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作业内容具有针对性,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与教师共同帮助学生进步。
4.家长协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个物体,如水果、文具等,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
5.结合课堂学习,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真实、具体,体现出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质量单位的历史发展,了解质量测量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1《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质量的定义,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读取测量结果。
3.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分析生活中与质量有关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熟练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复备栏 柳陂中学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第六章第一节 物体的质量 课型 新 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并能指出插图所示的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3.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大小,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定义及其单位; 2.托盘天平的使用。 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教学方法:自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铁锤、铁钉、天平、橡皮泥、烧杯、水、冰
教 学 过 程 一、预习交流:
二、互动突破: 引入: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 1.试一试:将课桌的桌面、讲台、铝锅、铝勺、铁锤和铁钉分类,通过举例说明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2.想一想:一根铁钉和一把铁锤除了形状和用途外,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并尝试说出质量的定义: (一)质量 1.预习先知: 所含 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 2.预习先知: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符号为 。常用的 单位还有 ( )、 ( )和 (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t= kg, 1kg= g, 1g= mg。 试一试:估测下列常见物体的质量 初中生的质量 一只鸡蛋的质量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 一只鸡的质量 一只苹果的质量 一张邮票的质量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 1.预习先知:实验室里常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观察课本P4图6-3可知: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 2.学生活动一: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 再读课本P2信息快递“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结构:底座、托盘、 、 、 、 、 、 4
复备栏 (2)使用之前应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 (3)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的方法:第一步: , 第二步: , 。 (4)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见课本)① ;② ; ③ 。 此时,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 。 练习:课本P5 WWW第3题。 (5)注意事项:第一,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第二,用镊子往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第三,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 (6)讨论并说出课本图6-2天平使用中的错误。 3.学生活动二: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 (1)观察老师演示可知: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 (改变/不改变); 观察老师演示可知:把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当冰熔化为水后,它的质量 (改变/不改变)。 (2)上述实验可知:物体的质量不随 、 的改变而改 变。 (3)信息快递:科学研究还发现,物体的质量不随地理位置变化而改变。因此,质量是 的一种物理属性。 三、总结提升: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单位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关系是1t=103kg=106g=109mg。 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必须先调节天平横粱平衡。方法是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天平横粱平衡的标志是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的质量之和。 5.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物体的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四、当堂训练: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___ ,不论是固体、______体,还是______体都有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 、物质的____ 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___ 而改变;在地球上称得宇航员的质量是70kg,他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时的质量是 g。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单位: (1)成年人的质量:70______; (2)一杯水的质量:200_______; (3)一头大象的质量:10______; (4)一根火柴的质量:70______ 。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0kg= t 0.075g= mg 500g= kg 4
复备栏 4.实验室常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 、 。 5.某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所在的位置 D.物质的状态 五、课后作业: (一)第一节课后巩固: 1.物理学中,把 叫做质量。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物质”、“质量”、“物体”三个概念中的一个,铝锅和铝勺是 ,它们都是由铝组成的,铝是 ,铝锅和铝勺含铝的多少不一样,说明它们的 不同。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5t= kg= g; (2) 500mg= g= kg。 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 (1)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2)一粒米的质量约为25 (3)一只老母鸡的质量约为1.5 (4)一节旅客列车的质量约为10 4.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 (增加/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5.用托盘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先把天平放在 桌面 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位置上,发现横梁指针 向右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使天平平 衡;测量时,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入 (左/右)盘;天平 再次平衡时,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被测金 属块的质量为 g。 6.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操作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错误的操作有: (1) ; (2) 。 7.2008年6月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开始传递,“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手举“祥云”火炬传递了第一棒。你估计“祥云”火炬的质量是 ( ) A.985t B.985kg C.985g D.985mg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D.1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9.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0.15kg的可能是 ( ) A.一只蚂蚁 B.一只苹果 C.一只山羊 D.一只鸡 10.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生锈 B.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天平右盘 4
复备栏 C.不用天平测量超过测量范围的物体 D.称量时,调节横梁右端螺母,使指针居中 11.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12.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出量程 B.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 C.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 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13.通常情况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了“物体的质量”这一节后,小明和小华为“物体的质量与温度是否有关”这个问题发生了争论。小明认为:物体受热后,体积增大了,质量会随着增大。小华认为:物体受热后,体积虽然增大了,但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 (1)对上述问题,你支持 的观点. (2)请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论. 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
(3)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简要回答) (二)第二节课前预习: 1.回忆托盘天平的使用过程,思考: (1)如果砝码因为锈蚀导致其质量变小,用这样的砝码测量,会导致称得的质量 将 (偏小/不变/偏大); (2)在横梁调平过程中,指针仍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测物体的质量,会导致称得的质量将 (偏小/不变/偏大); (3)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的横梁调节平衡,然后测物体的质量,会导致称得的质量将 (偏小/不变/偏大); (4)测物体的质量时,添加砝码过程中,指针仍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就进行读数,会导致称得的质量将 (偏小/不变/偏大); 2.阅读《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完成下列预习作业: (1)如何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
(2)如何测量烧杯中的水的质量?写出实验步骤。怎样的顺序使误差更小?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