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商的人和理念
胡雪岩经商处世之道

胡雪岩经商处世之道大文豪鲁迅先生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的胡雪岩,在商界赫赫有名,不仅流传着"为商必读胡雪岩"的千古佳话,还是晚清当之无愧的第一富豪,唯一得到御赐黄马褂的"红顶商人",一度在商界、政界混得如鱼得水。
这位商界奇才,关于他成功的经商之路,可以说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条经验值得学习,不妨说道说道。
一、长远的经商眼光不得不说胡雪岩的确有不同于普通商人的经商天赋。
这位出生于道光三年的寒门子弟,乃"徽商"出身,他原本来自安徽徽州绩溪的一个小山村,只因家境贫寒,在十二岁那年,父亲病逝后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到浙江杭州谋生,由此走上经商之路。
起先,胡雪岩在杭州一家杂粮行当小伙计,遇上阜康钱庄于掌柜后,得其培养转手起家,从而在广交客户、依靠同事中形成长远的经商眼光。
于掌柜临终托咐他经管阜康钱庄时,胡雪岩也就二十岁左右,便不分三六九等善待同事,广施恩德于客户之间。
胡雪岩不仅对巡抚、绿营军官这些上层客户给予优惠,还对其仆人同样对待。
在他看来,只要能互惠互利地与之交往,就可以互兴互荣。
胡雪岩对同事也是十分友好,只要同事有困难,均热情地伸出援手;同事有了成绩,便及时奖掖,鼓励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些日常小事妥妥处置的积淀,不仅为他赢得好名声夯实了基础,还厚积薄发赓续为长远的经商眼光,即:有一个乡的眼光,就可以做一个乡的生意;有一个县的眼光,便可以做一个县的生意……故胡雪岩后来在经营生丝生意时,偶然间便得到钱庄做大做强的机会。
一次他在上海的基地处理事务,小歇于裕记丝栈,忽听到两个不相识的人闲聊上海地产,说洋人做生意先修路再开发市场,比国人先进,如今上海滩若往西一带这样眼光长一点发展的话,可能会更好……胡雪岩一听顿觉灵光一闪,视野不觉拓宽。
当即带人实地考察,一番详实论证可行后,便着手上海滩西部地带的地产开发,为他打造的商业帝国赢得了关键的一桶金。
二、善于用人胡雪岩的用人之道也是颇有见地的。
中国商圣——胡雪岩

中国商圣——胡雪岩
他,晚清唯一一位红顶商人,披荆斩棘于商场,开拓创新于商业领域,伙计出身却前无古人的跨行业经营。军火、地产、生丝、药店、典当、贩运粮食在这些生意中,处处可以领略到他的商业智慧及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之道。 胡雪岩出身贫寒,最初是钱庄的一个普通伙计,但他赤手空拳,不仅把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还在国外开辟出了一番新天地。他以诚实守信、以德报怨的品德在商场上结交了许多真诚的朋友,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晚清这个官本主义的社会里,他经商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不可能不依附官僚,但相比较,胡雪岩帮官的比官帮他的还多。
虽为商人,胡雪岩不失做人的道德。小到为家,为朋友,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冒险闯入敌营购粮。之后便再闯绝域,明知道左宗棠在京地呆不长,但甘愿为他借洋债。大到为国家为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胡雪岩的经商智慧,可以分为二十个字:道、誉、远、借、巧、忍、变、奇、机、稳、活、缘、圆、晓、挺、揽、情、善、信、警。我自认为胡雪岩收益最大的是这三个字:道、誉、善。这三字使胡雪岩在人义、道德、名声上占了优势,从而使他财源滚滚。
道:商道即人道。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做人方面一定是非常优秀的。这种人商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是商人的最高境界。大凡成功的商人都能看到钱之外的东西,并在此方面开动自己的商业智慧,为自己广开财路。
诚信是经商之本

诚信是经商之本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需先做一个诚信的人。
红顶商人胡雪岩、晋商乔致庸、华人首富李嘉诚都以为,他们经商成功在很大水平上得益于“诚信”这一秘诀。
胡雪岩的钱庄在太平天国时代存了一位军官的银子,这个军官存银子时既没要存折,又许诺不要本钱,当他在与太平军打仗身负重伤弥留之际,委托一位老乡帮他到胡雪岩钱庄取回所存银两,带回四川老家还债。
于是这位老乡到胡雪岩的钱庄去取钱,可是他却不任何把柄。
胡雪岩懂得了实在情形后,不仅让其掏出了本金,而且依照划定支付了利息。
胡雪岩诚信待客的新闻不翼而飞,来他银号存钱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当然也越做越好。
可见诚信的力气是宏大的。
讲求诚信是有名晋商乔致庸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之一。
乔致庸的经营理念是“信义利”,他把“诚信”放在第一位,而将“赢利”放在最后,并在自己的经营运动中始终践行诚信理念,保护贸易秩序,宁肯失去银子,也不能不讲诚信,坑害客户。
当乔致庸发明包头复字号油坊的伙计在胡麻油中掺假销售之后,他立即命手下在各处贴出“布告”,但凡买到掺假胡麻油的客户都可以来退油,不仅全额退款,还将掺假的胡麻油以绝低的价钱卖给人们当灯油,并重办了掺假的伙计。
此举从新建立了复字号在客户心目中的位置。
乔致庸从包头回到祁县之后,即时给刚上任的复字号大掌柜马荀送去了一块匾,上面写着“诚信”二字,意思是请求马掌柜以诚经商。
还有一次,乔致庸冒着性命危险,去武夷山贩茶,命人将一斤的茶砖做成一斤一两装,回来之后,不仅得到客商的欢送,拉拢了买家,也让那些“抉剔找茬”的人无话可说。
乔家的这些举动,在短时期内看确实丧失了一些银子,但却博得了信用,捉住了商机,从久远看会招来更多的客户,赚到更多的银子。
因而,那些损失也只是一笔“广告”费罢了,由此招来的生意早已经加倍弥补了损失。
曾有人问华人首富李嘉诚经商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说:“无他,一字矣——信。
”百年迈字号同仁堂的店训就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咀嚼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胡雪岩

在六年的学徒期间,胡雪岩换了三个行当,每一次的改变,都完全靠他的诚信、靠他的努力。可以说,家庭的影响贯穿了胡雪岩的一生,他能够把母亲的教导永远记在心里。
杭州能不能打胜仗,对于胡雪岩事关重大,关系到他的整个命运。
一个人要经常给比你强的人在一起,这样你才能成功。
对于钱的理解:不够很紧张,太多恨麻烦,刚刚好恨快乐。知足长乐就是这个道理。
(十)先义后利
胡雪岩的聪明能干在生意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胡雪岩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巨商富贾。如果胡雪岩只是为自己挣了很多钱,那也就不值得我们去研究他,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的人奉为商圣,一方面是因为胡雪岩经商讲究诚信,另一方面是胡雪岩利用他的财富帮助左宗棠为国家和民族做了很多的好事。
一切来自社会,最后要还给社会。
(十三)阴沟能翻船
当时大清朝的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够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劳,都是因为胡雪岩在背后的支持,所以提出“倒左先倒胡”。李鸿章的人采取了多种手段,将胡雪岩一步步逼入困境,同时又设法把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加利息的事情抖搂出来,慈禧太后得知后大怒。
(七)以诚取信
胡雪岩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杭州城,通过朋友买到了粮食,但还没运到杭州,就传来了杭州城破、王有龄自杀的消息。但是胡雪岩并没有忘记王有龄的重托,胡雪岩打听到,只有湘军的统帅左宗棠有能力解救杭州,于是胡雪岩决定去求见左宗棠。左宗棠脾气暴躁、嫉恶如仇,而且听说了许多对胡雪岩不利的传言,胡雪岩在这种情况下去求见左宗棠,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胡雪岩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去见左宗棠之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胡雪岩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我们可以看到,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不断做出合理的阶段性的调整。你在家放牛,你要像个放牛的人,你出外当徒弟,你就要像个徒弟,让师傅满意。只要有一点点出差错,整个机会就没有了,就从好变坏。所以每一个人实际上讲,都应该替自己负完全的责任,不要老是怪别人。人生第一个机会是每个人都有,问题是看你怎么去面对。胡雪岩生平的第一个机会在他13岁的时候,那时候他在干什么?他替地主家放牛。
欲成大器者,学会胡雪岩的经商之道,定能百事可成,前途无量

欲成大器者,学会胡雪岩的经商之道,定能百事可成,前途无量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胡雪岩,晚清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不仅生意经营的好,在行事上也是十分出色。
了解胡雪岩的人,都知道胡雪岩的一生非常戏剧性;短短几年,由钱庄伙计摇身一变为大名鼎鼎的晚清大商。
胡雪岩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深谙为人处世和经商绝学,这使得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脱颖而出,成就大业。
胡雪岩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上过两年私塾,读了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书,但是他却吃透书里的道理,没有读死书。
所以,一个人做人做事,知其基本就够了,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晓之明理。
放在如今,胡雪岩的经商之道还是有很多可借鉴之处的。
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
正所谓欲速而不达,不要着急一心求成功,做事须得脚踏实地,厚积薄发,才能稳中求胜。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说只有失败了才能成功;我们应该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才能避免下一次失败,越是发现的早,越能及早避免,所以做事不怕失败,早来早完事。
人脉生于钱脉。
银子用得完,朋友才是一辈子的事。
经商最重要的便是人脉,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脉越广,得到的帮助就会越多,在结交各类朋友时,也是你学习的好时机。
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在于多少人认识你;结有用的人脉,在精不在多。
纵观胡雪岩一生,真是应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没有朋友的帮助,胡雪岩也是不会达到如此成就的,且胡雪岩一生仗义热心重友情,所以很多人甘心追随。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圆滑,觉得自己做不到如此,那就不如坦诚些,正如菜根谭中所言: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做人要先学会听话,然后在学会讲话。
做人要沉得住气,耳听八方,多听多学。
纵观胡雪岩一生经商,我们明白,商业竞争的失败,最终决定在经营者本身的修养当中。
——编辑赵星星。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启示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启示一、德行定终身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从中可以长见识,得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处事的方式、方法。
2、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就等于白读。
3、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4、看一个小孩,要看他的品德,不要看他的才干。
5、母亲是小孩的第一位老师。
6、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定不乱花,能省的钱一定要省,不能省的钱一定不要省。
7、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8、勤劳、节俭、忍耐、有信用、很争气(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不求回报、好学。
9、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
10、英雄不怕出身低。
二、诚信为本1、心目中一定要有父母(长辈或上司)2、学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
3、求回报,不一定能如愿以偿;不求回报,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4、保持平和心态,把握人生机会,平稳顺利发展。
5、人生就要不断做出合理的阶段性调整。
6、不求人,格自高。
(需要求人时,要做到所求之事,由所求之人对你说出来。
这是最高的处事境界)7、好好工作,其实是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
8、要抓住机会,让别人了解你有什么本事。
9、练好内功,一定有机会,自然会水到渠成。
10、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给父母丢脸。
11、家和万事兴(关心尊重)12、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家千日好,出门条条难。
13、对待任何人,你都要尊重他,要诚心待他。
14、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15、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个人都当作朋友;工作,只管付出不计回报。
16、学来的本领,谁都偷不掉。
17、做什么就要象什么。
18、做了(或听了)就是经验,经验最宝贵。
19、福份是自己的积累。
三、随机应变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人要经得起严格的考验(不要用歪的点子来对付考验,蒙混过关),才能出人头地。
3、要喜欢跟别人来往,对别人一定要有兴趣,用心去了解别人。
4、根据岗位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表现,样样要做得很出色。
5、不要因为自己,而连累了他人。
6、结果不重要,原因、动机和过程才重要。
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典为人处世哲学

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典为人处世哲学(珍藏两篇)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典为人处世哲学两篇(一)*成在“助人成功”,败在“奢侈腐化”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安徽绩溪人。
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钱庄时当学徒。
也就因为出身贫穷,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
台湾作家高阳所著《胡雪岩全传》中讲,胡雪岩20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名叫王有龄。
这个书生很有才华,也很有包负,有机会做官,但是缺少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
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相熟,但二话没说,立即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
这样一来,他虽因此失业了,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
做了官后的王有龄感其恩德,视其为生死之交。
得势的胡雪岩也利用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发达,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从而迅速暴富。
如果说胡雪岩的成功得益于他的“花钱助人”,那么他的衰落的原因之一便是“花钱失度”。
胡雪岩在其事业达到巅峰后,大兴土木,营造庭园,规模甚巨,并拥有众多妻妾,穿衣吃饭模拟王者,生活极其腐化,不堪言状。
骄奢淫逸,大改本性。
到了光绪九年(1883年),胡雪岩经营失败,钱庄倒闭,商号破产,家资罄尽,负债累累,随后被革去道员职衔,最后忧愤而死。
</P< p>*成在“善借他力”,败在“用人不当”胡雪岩的成功与他善于收买人心、唯才是交,擅于借助他力、用人所长,从而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分不开。
《胡雪岩全传》中讲,胡雪岩在筹办自己的阜康钱庄时,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
杭州城为太平军攻破,后又被清军收复,城里一切都是兵荒马乱的景象,可居然有自觉恪尽职守的巡夜更夫。
胡雪岩发现这个“奇迹”后,认为这个60多岁的老人是了不起的人才,胡雪岩觉得不可以放过,认为他最适合看管仓库,于是立即派人郑重请其为自己帮忙。
胡雪岩成在识人用人,败也败在用人不当。
胡雪岩经商后半期,他起用的几个主事伙计,有的本事有限,有的品性不好,毁了他的事业,坏了他的名声,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有的虽有察觉,但却防不胜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光墉,字雪岩,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于商人辈出的安徽省绩溪县,客籍浙江杭州。
他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成为近代中国的头号鸿商巨贾,创造了晚清徽商的又一个辉煌。
他经商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他凭借经商使自己从一个不名一文的钱庄伙计变成大富大贵的“红顶商人”。
关于自己经商成功的经验,胡雪岩本人在一次和朋友古应春的谈话中曾经进行如下的总结:“我胡某人之有今天,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两个可遇不可求、可一不可再的机会凑成的。
”胡雪岩本人的总结可以说是很到位的。
我个人认为,在胡雪岩总结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法宝中,“人和”是至关重要的。
综合考察,胡雪岩经商的“人和”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官场无人莫经商”,寻求官员庇护是胡雪岩经商“人和”理念的关键一步。
胡雪岩的第一个政治靠山是王有龄。
当胡雪岩还是钱庄的一个伙计的时候,他就冒着巨大风险资助王有龄到北京谋官。
王有龄发迹后立即就“知恩图报”,反过来利用手中的权势支持近乎贫困潦倒的胡雪岩开
办钱庄。
胡雪岩也正是依靠王有龄“籍官款周转,开设钱庄”,以致后来“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
”可以说正是王有龄这把保护伞使胡雪岩在商界站住脚跟,获取了他经商历程中的第一桶金。
左宗棠是胡雪岩继王有龄死后又一座更大的政治靠山。
胡雪岩为了攀靠左宗棠这座大山,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帮助左宗棠筹粮筹饷获得左宗棠的好感。
洋务运动时期,他又协助左宗棠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军机构———福州船政局,取得左宗棠的信任。
胡雪岩对左宗棠最大的帮助则是在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期间。
他在左宗棠的支持下,运用各种关系,先后六次向汇丰等外国银行以及外商为左宗棠借得洋款近2000万两,为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提供了充足的军饷。
为此,左宗棠上奏清政府,恳请“破格优奖,以昭鼓励,可否赏加布政使衔”,从而为胡雪岩争取到从二品的红顶子,使胡雪岩成为名副
其实的“红顶商人”。
其二,善于用人,使内部雇员上下一心,营造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
胡雪岩对内部雇员的使用总的来说就是遵循“德看主流,才重一技”的原则。
具体来看就是: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以诚待人,用人不疑;以利激人,奖罚分明;以爱容人,得饶人处且饶人。
正是从“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这点出发,胡雪岩在用人的时候,从不为世俗所左右。
他独具慧眼,
即使是那些在别人看来是
“败家子”的人,他也能发现他们的长处。
比如他收服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刘不才,使其担当特殊的“清客”角色,最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专门和达官阔少们打交道的能手。
又如他将一个整
日混迹于湖州街头,吃喝玩赌无所不精的混混、外号“小和尚”的陈世龙,培养成为一个跑江湖、泡官场的得力助手。
这些人在别人的眼里都是一些不务正业、不堪重用的人物,而胡雪岩却能够凭借独到的眼光,分别委以重任。
事实也证明,他们果真不负胡雪岩的厚望,为其赢得了很多朋友,为其经商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以诚信经商,以顾客为本,创造良好的营销市场。
胡庆余堂创办之初,胡雪岩为了保证货真价实、诚信待客,便亲自立下了“戒欺”匾,以此来告诫员工药业是人命关天的行当,不可有欺诈行为,更不能以
伪劣药品牟取暴利,希望员工采购药材要地道,加工成药要精细,不至于蒙骗己又蒙蔽世人,这样才是积“阴德”。
除了讲求诚信以外,“以顾客为本”是胡雪岩经营“胡庆余堂”药铺的又一理念,同时也是他考核员工的标准。
胡庆余堂开
张之初,胡雪岩本人以身示范,亲自头戴花翎、胸挂朝珠、身穿官服,郑重其事地接待顾客。
有一次,一位来自湖州的顾客在胡庆余堂买了一盒胡氏辟瘟丹,打开一看,微露不满神色。
胡雪岩在一边看到,当即趋前审视,发现此药确有欠缺之处,再三致歉后,令店员另换新药。
刚巧这天辟瘟丹已售完,胡雪岩顾念顾客远道而来,便留他住下,并向他保证,
三天之内把新药赶制出来。
三天后,胡雪岩果然履行了诺言,把新配置的辟瘟丹送到湖州顾客手里。
其四,以“双赢”为理念,变商场对手为合作伙伴,创造互利互惠的外部合作关系。
作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深深懂得,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仅仅要懂得获利,更要懂得双赢。
胡雪岩多次对身边雇员说,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对手之间竞争过后都还会有联合的可能。
他强调,做生意“为人不可太绝”,“害人之心不可有”,竞争总会存在,而“将来总有再见面的日子”,因此,从生意上考虑,做事情要留有余地,“留人一条活路,等于留给自己一条财路”。
同时,胡雪岩认为,做生意不能只想到自己,也要
为对方考虑,要能体谅别人的难处,要能为别人分忧。
因此,他主张做任何事情都要“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正是
从“双赢”的理念出发,使胡雪岩在生意场上能够纵横自如、左右逢源,既获取丰厚的利润,也赢得合作伙伴甚至生意对手的赞誉,使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综上所述,胡雪岩经商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经商理念和经营策略,尤其是他一直坚持的“人和”理念,使他能够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最终创造了近代徽商的又一个辉煌。
参考文献:
[1]史源.近代商圣胡雪岩叱咤商界的九九个方略
[M].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2000.
[2]孙谦.胡氏商学———胡雪岩商场学[M].延边大
学出版社,2003.
[3]宋树理.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4]方言.官商之道——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经商之路[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家富.上海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
阜阳师范学院刘家富
★本文是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离根’与‘植根’:近代上海的安徽人研究(1840—
1949”(项目编号2008sk392阶段成果。
36兰台世界2009.8上半月
名人档案
“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商的“人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