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危险试剂及防护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与防护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与防护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确保在进行生物实验和研究的过程中,防止有害生物物质泄漏或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I.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实验室中使用的生物材料可能是病毒、细菌或其他有害生物,这些材料具有潜在的威胁。
如果这些生物物质泄漏或者错误使用,将会对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另一方面,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新药开发的场所,保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生物恐怖主义:某些生物物质如果错误使用,可能导致大规模疾病传播或者威胁国家安全。
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的严格执行可以防止生物恐怖主义活动的发生。
2. 保护科学家和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在实验室中工作的科学家和实验室人员有可能面临接触有害生物的风险。
通过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受伤和感染风险。
3. 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验室中使用的生物物质一旦外泄,有可能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这种风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II.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是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的一些例子:1. 实验室室内设置防护设施:实验室室内应设置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实验台、试剂柜和生物安全柜。
这些设施能够提供生物物质的隔离和收集,有效防止有害物质的外泄。
2.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时需要戴上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生物材料接触皮肤、体内吸入或者进入眼睛。
3. 实验物品的正确消毒处理:实验室中使用过的实验器皿、试剂瓶和其他实验物品应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或有害生物。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措施有哪些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措施有哪些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高度危险生物实验的专门实验室,在实验室中,为了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常见的防护措施。
实验室进入管理•人员限制:只有经过相关培训和专业知识考核,并持有相关证书的人员才被允许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如实验服、手套、眼镜和口罩等。
•实验室标识:实验室入口处应有明确的标识,标明实验室级别和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这有助于提醒人员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性质和要求。
•访客管理:进入实验室的访客必须事先获得授权和陪同,进入实验室后,访客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指导,以确保其个人安全。
实验室内部安全措施•实验装备和设施:实验室内应配备符合相关标准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实验室中的操作台、工作台、储存柜等设施应设计合理,方便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并且易清洗和消毒。
•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
根据实验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并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使用和保养。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能有效防止生物材料的外泄和交叉污染,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
•废物处理: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样品等生物材料必须经过专门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实验室人员造成污染和危害。
相应的废物容器和处理方法需要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和操作。
•消毒和清洁:实验室内的工作台和仪器设备等应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洁,以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工具应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实验人员个人防护•实验服和个人防护装备: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穿戴专门的实验服,以保护其本身和防止对实验环境的污染。
同时,实验人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眼镜和口罩等。
不同实验项目的个人防护装备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实验的特性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佩戴。
•洗手和卫生习惯:实验室中的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特别是在接触生物材料之后和实验结束后。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有毒试剂及其防护措施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有毒试剂及其防护措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环境,需要使用许多有毒试剂。
这些试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如果不小心接触到这些试剂,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实验室中正确地使用和防护这些有毒试剂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有毒试剂及其防护措施:1. 乙醛乙醛是一种常用的固定剂,可以用于固定细胞和组织。
但是,乙醛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可以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因此,在使用乙醛时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和呼吸面罩,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2. 氯仿氯仿是一种有机溶剂,可以用于DNA提取和PCR反应。
但是,氯仿是一种易燃的液体,可以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因此,在使用氯仿时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和呼吸面罩,并远离火源。
3. 氨基甲酸盐氨基甲酸盐是一种缓冲液,可以用于DNA电泳。
但是,氨基甲酸盐是一种有毒的粉末,可以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因此,在使用氨基甲酸盐时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和呼吸面罩,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4. 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可以用于RNA提取和蛋白质电泳。
但是,氰化物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可以导致中毒和死亡。
因此,在使用氰化物时必须戴上全面罩和防护手套,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5.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一种用于研究神经传递的化学物质。
但是,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导致中毒和死亡。
因此,在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时必须戴上全面罩和防护手套,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6. 氧化铊氧化铊是一种用于研究DNA和RNA的化学物质。
但是,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导致中毒和死亡。
因此,在使用氧化铊时必须戴上全面罩和防护手套,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7. 氟化物氟化物是一种用于研究DNA和RNA的化学物质。
但是,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导致中毒和死亡。
因此,在使用氟化物时必须戴上全面罩和防护手套,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在使用这些有毒试剂时,应该遵循以下安全措施:1. 戴上防护装备:戴上适当的防护眼镜、呼吸面罩、全面罩和防护手套等装备,以避免接触到有毒试剂。
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水平分级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学相关实验的场所,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和实验操作的危险程度,可以将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个级别。
一级水平:基础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主要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生物实验,如细胞培养、酶活性测定等。
实验室内常用的实验设备和试剂较为简单,实验操作相对较安全。
因此,一级水平的实验室主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实验室内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实验安全;2. 实验人员应佩戴实验室常规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3. 实验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期检查排风设备的工作情况;4. 实验室内的废液和废弃物应按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级水平:生物安全柜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生物材料的处理和研究,如病毒培养、基因工程等。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1. 实验室内设置生物安全柜,对实验操作进行隔离,防止生物材料泄露;2. 实验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 实验室内设立洗眼器、应急淋浴器等紧急救援设备;4. 实验室内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禁止个人行为不慎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级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具有较高致病性的生物材料的处理和研究,如病毒研究、传染病诊断等。
为了保障实验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三级水平的实验室需要采取高等级的防护措施:1. 实验室内设置生物安全柜和负压通风系统,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2. 实验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 实验室内设有严格的出入口管理,限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4. 实验室内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四级水平:高度致病性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度致病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高度致病性的生物材料的处理和研究,如病毒研究、病原菌研究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或其他生物体的繁殖、传播、感染试验时必须采取一定安全措施的实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对于研究职员以及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验室工作中,如果没有做好生物安全与防护措施,就可能对研究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措施主要包括:1.实验环境:实验室环境应具备严格的控制制度,确保病原体或其他危险生物体仅存在于合适的载体当中。
2.人员管理: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同时实验室管理者也应该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人员熟练掌握安全规范。
3.实验操作:实验室必须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进行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评估实验的风险等级。
4.通风设备:实验室必须配备专用通风设备,防止由于生物实验产生的污染气体或颗粒物流出实验室造成危害。
5.安全设备:实验室必须备有完善的安全装备,如生物实验室仪器必须有泄漏检测器、安全柜、紫外线灯等,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实验有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如生化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等设备。
6.实验物品处置:所有实验材料必须妥善处置,避免引发污染。
7. 废物处理:实验室的废物处理要按照生物技术废物管理管理相关规定,实现最大程度的消毒和消除排放物的污染。
在实验室中进行生物实验,具有极大的风险。
尽管实验室采取了防护措施,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仍然可能发生。
实验室研究人员必须始终保持警惕,按照规范操作,在出现危险时及时止损,确保实验的安全依然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总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及其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选择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保证实验室安全前提下完成研究目标。
生物系实验室危险药品及使用注意

生物实验室常用一百二十种危险试剂及使用注意事项(1) Tris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吸入尘埃。
(3) X-半乳糖 (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注意事项。
应注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β-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7)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8)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9)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避免接触眼睛。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0)苯乙醇: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11)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2)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3)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是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的规范,这一规范的订立和实施对确保试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具有重点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生物试验涉及到一系列不安全的生物试剂和致病菌,因此必需建立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广泛宣扬。
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规范化使用试验器具和试剂:试验室中使用的任何生物试剂和器具都必需依照规定进行操作,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防护措施要求:试验人员必需穿上特制的防护服或手套,以保护试验人员和人员四周的人员。
3.试验操作人员培训:对全部试验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谙习试验操作的规程和注意事项。
4.试验前教育:在每次试验操作开始前,应对试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强调试验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5.防范措施:对于试验中不法行为的防范措施,能够适时处理突发事件的录像、紧急电话等设备都要放在明显处,并且必需随时保持交流设备的畅通。
6.废弃物处理规程: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废弃物必需依照相关规定处理,避开废弃物对人员、试验室和环境造成危害。
二、个人防护措施试验过程中进行良好的个人防护措施也是确保试验室生物安全的紧要环节。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1.穿戴防护服:处在试验室环境中,要穿戴专用的防护服,并且要常常更换。
2.佩戴口罩:需要在试验室里关闭大门等防护设施的情况下,要佩戴口罩。
3.戴上手套:进行试验操作时要戴上手套,杜绝从手部传染疾病的可能。
4.洗手:试验结束后必需认真清洗手部,防止试验物质残留。
三、标识制度标识制度也是特别紧要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生物物质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很难辨别它们带有的生物危害等级和种类,因此需要标识制度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生物物质。
标识制度应当明确并简单易懂,任何试验人员都能够把握。
四、检测分析标准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把握各种检测分析标准,依据需要来设计试验室的检测方法。
实验室危险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实验室危险源危害及预防措施实验室是一个充满各种危险源和危害的环境,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障实验室安全。
下面将介绍实验室的常见危险源、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化学品危害:实验室中常使用各种化学试剂,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造成刺激、灼伤、中毒等危害。
预防措施包括:-在实验室中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衣物、手套、护目镜等,以减少直接接触化学品的风险。
-严格遵守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规定,确保化学品储存区域干燥、通风良好,并标识清晰。
-做好实验前的安全评估工作,了解化学品的性质、用途和危险性,并选择合适的替代品或降低风险的工艺。
2.生物危害:实验室中常接触各类微生物和生物样品,这些生物物质可能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生物安全柜和防护措施,避免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和扩散。
-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实验室手套、外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对于高风险的生物材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和处置,如制定物质转移协议、材料消毒等。
3.火灾危害:实验室中存在各种易燃、可燃物质,如化学试剂、溶剂等,这些物质容易导致火灾。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培训员工应急逃生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严禁随意携带火源物品。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器材,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易于取用。
4.物理危害:实验室中常涉及到各种物理实验装置和设备,在错误操作或不当使用下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预防措施包括:-提供相关实验操作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实验装置和设备的操作方法。
-使用正确、合格的实验室设备,如安全玻璃、护目镜、防护罩等。
-在实验之前,对实验装置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无故障、正常运行。
-遵循实验操作的正确标准流程,如在进行高温实验时使用耐高温手套、面罩等。
5.辐射危害:一些实验室可能使用到放射性物质或设备,这些物质或设备可能产生辐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室危险试剂及防护措施为了保证生物实验室危险试剂使用的安全,现介绍120种试剂使用过程的防护方法。
1.Tris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吸入尘埃。
3.X-半乳糖 (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注意事项。
应注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β-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7.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8.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9.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避免接触眼睛。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0.苯乙醇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11.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2.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3.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14.碘乙酰胺能碱基化蛋白质上的氨基,从而影响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勿吸入尘埃。
15.叠氮化钠有剧毒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
含此药物的溶液要明确标记。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使用。
此药品为氧化剂,故保存时要远离可燃物品。
16.多聚甲醛有剧毒。
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
避免吸入尘埃。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多聚甲醛是甲醛的未解离形式。
17. 3,3’-二氨基联苯胺四氢氯化物为一种致癌剂,操作时要非常小心。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18.二甲苯可燃,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19.二甲苯蓝见二甲苯。
20.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21.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22. N,N-二甲基酰胺(DMF)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慢性吸入可导致肝、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23.二甲亚砜(DMSO)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DMSO为可燃物保存于密封容器中。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24.二硫苏糖醇(DTT)为一强还原剂,有恶臭味。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当使用固体形式或高浓度溶液时,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橱内操作。
25. 4ˊ,6-二脒基-2ˊ-苯基吲哚盐酸(DAPI)可能为一种致癌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可引起刺激。
避免吸入。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26.放射性物质当计划的一个实验涉及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时,应包括以下内容:同位素的理化性质(如半衰期,放射型,辐射能量),辐射物质的化学形式,其辐射度(具体的活性)总量,化学浓度,需要使用多少就预定多少,使用放射性物质时,要始终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实验室工作服。
X和γ射线为由仪器产生放射性物质辐射出的短波电磁波,它们会丛放射源辐射出来或聚成光束。
它们的潜在危险决定于暴露于其中的时间、强度和它的波长。
27.放线菌素D是一种畸胎剂和致癌剂,有剧毒。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甚至是致命的。
应避免吸入。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放线菌D见光分解。
28.使用高压玻璃器皿时要格外小心高压锅和金属容器中的玻璃器皿,宜放入金属网中或蒲氏隔板中。
在真空状态下使用玻璃器皿,如真空收集器、干燥设备或氩气条件下的反应器等,要谨慎操作。
戴好护目镜。
29.过二硫酸铵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破坏性。
吸入可致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必须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操作后要彻底清洗。
30.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1.环乙酰亚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2.磺基蓖麻酸(二水合物)对黏膜和呼吸系统有极大破坏性。
不要吸入粉尘,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3.甲氨蝶呤(MTX)为一种致癌剂和致畸胎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暴露于其中可导致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或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4.甲醇有毒,可致失明。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
不要吸入这些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5.甲基磺酸乙酯(EMS)为一种可诱导机体突变和突变和致癌的挥发性有机溶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36.甲醛有剧毒性和挥发性。
也是一种致癌剂。
可通过皮肤吸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或损伤。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37.甲酸有剧毒,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38.甲酰胺可导致畸胎。
其挥发的气体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操作高浓度甲酰胺时要在通风橱内操作。
尽可能将反应的溶液盖住。
39.焦磷酸钠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
40.焦碳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潜在的蛋白质变质剂,且为可疑的致癌剂。
开启时瓶口不要指向操作者或其他人。
瓶内压可导致喷溅。
戴好手套并穿实验室工作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41.聚丙烯酰胺无毒性,但仍应谨慎使用,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少量未聚合的物质。
42.聚乙二醇(PEG)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避免吸入粉末。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43.菌种(运输)健康教育福利部门根据运输器具将各种细菌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大肠杆菌的非病原种(K12)和枯草芽孢杆菌为第一类,正常运输条件下是无危害或危害性很微小的。
但是沙门菌、嗜血杆菌、链霉菌和假单孢菌的一些菌种为第二类。
第二类细菌为“一般潜在危害剂:能造成不同严重程度的疾病,但在普通实验室技术下可操作。
”44.考马斯亮蓝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45.联结剂(DMP)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不要吸入气体,戴好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46.链霉素有毒性,怀疑为致癌剂和突变诱导剂。
可导致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47.亮肽素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4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气体。
49.磷酸二氢钠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50.磷酸高腐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1.磷酸钾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在通风橱内操作。
52.磷酸钠刺激眼睛和皮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
53.磷酸氢钠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54.硫氰酸胍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5.硫氰酸胍盐见硫氰酸胍。
56.硫酸剧毒性,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可造成烧伤,与其他物质(如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57.硫酸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58.氯仿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为一种致癌剂。
有肝、肾毒性。
有挥发性。
避免吸入蒸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59.氯化铵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0.氯化钙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1.氯化钾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2.氯化锂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3.氯化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4.氯化锰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5.氯化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6.氯化锌有腐蚀性,对胎儿有潜在危险。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7. 3-(N-吗啉)-丙磺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8.没食子酸丙酯(NPG0)见苯甲酸。
69.柠檬酸钠见柠檬酸。
70.柠檬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71.硼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72.羟胺有腐蚀性和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73.氢氧化铵为氨的水溶液。
具有腐蚀性。
操作时要小心。
氨气可从氨水中挥发出来,具有腐蚀性、毒性和爆炸性。
戴好手套。
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74.氢氧化钾剧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溶液为强碱性,当心使用。
戴好手套。
75.氢氧化钠溶液有剧毒,强碱性,当心使用。
戴好手套。
其他所有高浓度碱溶液都应以类似方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