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扩增技术综述
rna恒温扩增技术报告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rna恒温扩增技术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RNA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工具,用于在低温环境下扩增RNA 序列。
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RNA恒温扩增技术拥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它能够通过使用适当的引物和酶,在简单的反应条件下直接从源RNA中合成大量目标RNA。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RNA恒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方法步骤,然后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分析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通过具体实例展示RNA恒温扩增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给出结论。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和阐述RNA恒温扩增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以及医学研究中的发展现状和应用价值。
深入了解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其优势并克服其中的局限性,进而推动该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
注意:以上内容为普通文本格式回答,请勿使用markdown格式再次回答。
2. RNA恒温扩增技术2.1 原理介绍RNA恒温扩增技术,也被称为RT-LAMP(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是一种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RNA扩增技术。
该技术通过结合反转录和等温DNA聚合酶链式反应(LAMP)的原理,可以在简单实验室设备中高效、快速地扩增RNA分子。
具体而言,RNA恒温扩增技术利用反转录酶将RNA模板转录成相应的互补DNA。
然后,在适当的缓冲液中加入聚合酶、引物和酶切酶,使得DNA模板与特定引物结合,并产生“环状”DNA片段。
接着,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LAMP)的原理,在恒温条件下利用多个特异性引物选择性地扩增目标序列。
这些引物将形成特殊结构,促进大量的目标序列复制和放大。
2.2 方法步骤RNA恒温扩增技术包含以下主要步骤:1. 反转录:首先,将待检测的RNA样本与反转录酶以及反向引物一起孵育,在适当的温度下完成反转录过程,将RNA转录成互补的DNA。
恒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D! 区组成 (' 下游内部引物 %A%,! 由 FHG 区和 F! 区 组 成 (' 上 游 外 部 引 物 %DE! 由 DE 区 组 成 ( 及 下 游 外
部引物 %FE!由 FE 组成 (" 整个扩增过程分为起始阶段和循环扩增阶段 " %H( 起始阶段 )D%, 的 D! 序列首先和模板 D!G 结合 ! 引导合成互补链 * 随后 !DE 与模板 DEG 结合 ! 在 A/'
?@), 的核心是具有链置换活性的 A/' 1:@ 聚
合酶的应用以及基于靶核酸 B 个特异性片段 % 即 C& 端的 D# 'D! 和 DE 区和 E& 端的 FEG'F!G 和 FHG 区 ! 其中 D! 区和 A! 区为目的扩增片段 ( 的 $ 条特殊引 物 的 设 计 ! 分 别 为 上 游 内 部 引 物 %D%,! 由 DHG 区 和
&'> 89.?.'3"4' @=&'(=&" /ABB/A* <="'& /@:=445 4% $"%. @:".':.7* C,>&' D'"?.97"3E* @=&'(=&" /BBFGG* <="'& <499.7H4'>"'( &,3=49I +, -."* JK&"5I =,LM%,>&'1.>,1:' @,HH493.> NE 6'3.9'&3"4'&5 :455&N49&3"4' 4' >9,( &'> >"&('473":7 "''4?&3"4' 4% 394H":&5 >"7.&7.7 "' OP <="'&
rna恒温扩增法

rna恒温扩增法
RNA恒温扩增法是一种用于扩增RNA的恒温核酸扩增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PCR扩增技术,RNA恒温扩增无需进行多步温度循环,避免了非特异性产物的产生,提高了扩增的特异性和效率。
RNA恒温扩增法的原理是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特定引物对RNA 进行快速、特异的扩增。
这个过程可以在42℃左右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大大简化了实验设备的需求。
同时,该技术利用M-MLV反转录酶产生靶标核酸(RNA)的一个双链DNA拷贝,然后利用T7RNA
多聚酶从该DNA拷贝上产生多个(100~1000个)RNA拷贝。
每一个RNA拷贝再从反转录开始进入下一个扩增循环。
此外,RNA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产物不易发生污染等优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该技术可用于建立7种常见致病NTM的RNA恒温扩增实时快速检测方法(SAT),通过对临床分离株和痰标本的检测,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核酸提取及扩增技术简介(含等温扩增技术)-综述

核酸提取及扩增技术原理简介1核酸理化性质RNA和核苷酸的纯品都呈白色粉末或结晶,DNA则为白色类似石棉样的纤维状物。
除肌苷酸、鸟苷酸具有鲜味外,核酸和核苷酸都呈酸味。
DNA、RNA和核苷酸都是极性化合物,一般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它们的钠盐比游离酸易溶于水,RNA钠盐在水中溶解度可达40g/L。
DNA可达10g/L,呈黏性胶体溶液,在酸性溶液中,DNA、RNA易水解,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2细胞破碎大多数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方法一般都包括了细胞裂解、核酸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物质分离、核酸纯化等几个主要步骤。
每一步骤又可由多种不同的方法单独或联合实现。
根据原理不同,细胞破碎主要包含机械破碎法,化学试剂法,酶溶解法。
1)机械方法:包括低渗裂解、超声裂解、微波裂解、冻融裂解和颗粒破碎等物理裂解方法。
这些方法用机械力使细胞破碎,但机械力也可引起核酸链的断裂,因而不适用于高分子量长链核酸的分离。
有报道超声裂解法提取的核酸片段长度从< 500bp~>20kb之间,而颗粒匀浆法提取的核酸一般<10kb。
2)化学试剂法:经一定的pH 环境和变性条件下,细胞破裂,蛋白质变性沉淀,核酸被释放到水相。
上述变性条件可通过加热、加入表面活性剂(SDS、Triton X-100、Tween 20、NP-40、CTAB、sar-cosyl、Chelex-100等)或强离子剂(异硫氰酸胍、盐酸胍、肌酸胍)而获得。
而pH环境则由加入的强碱(NaOH)或缓冲液(TE、STE 等)提供。
在一定的pH环境下,表面活性剂或强离子剂可使细胞裂解、蛋白质和多糖沉淀,缓冲液中的一些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 等)螯合对核酸酶活性所必须的金属离子Mg2+ 、Ca2+ ,从而抑制核酸酶的活性,保护核酸不被降解。
3)酶解法:主要是通过加入溶菌酶或蛋白酶(蛋白酶K、植物蛋白酶或链酶蛋白酶)以使细胞破裂,核酸释放。
蛋白酶还能降解与核酸结合的蛋白质,促进核酸的分离。
lamp技术综述

LAMP简介环介导等温扩增法(1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由日本的荣研株式会社的Notomi日等人2000年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其特点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在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c)的作用下,60--65℃恒温扩增,15-60rain左右即可核酸扩增,效率可达109~10m个数量级,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产物易检测等特点。
在DNA合成时,从脱氧核酸三磷酸基质(dNTPs)中析出的焦磷酸根离子与反应溶液中的镁离子反应,产生大量焦磷酸镁沉淀,呈现白色。
因此,可以把浑浊度作为反应的指标,只用肉眼观察白色浑浊沉淀,就能鉴定扩增与否,而不需要繁琐的电泳和紫外观察。
由于LAMP反应不需要PCR仪和昂贵的试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LAMP原理利用Bst大片段DNA聚合酶和根据不同靶序列设计的两对特殊的内引物(FIP由F1C和F2组成;BIP由BIC和B2组成)、外引物(F3和B3),特异地识别靶序列上的6个独立区域。
FIP引物的F2序列与靶DNA上互补序列配对,启动循环链置换反应。
F3引物与模板上的F3C区域互补,引起合成与模板DNA 互补的双链,从而挤掉FIP引起的DNA单链。
与此同时,BIP引物与被挤掉的这条单链杂交结合,形成的环状结构被打开,接着,B3引物在BIP外侧进行碱基配对,在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新的互补链。
被置换的单链DNA两端均存在互补序列,从而发生自我碱基配对,形成类似哑铃状的DNA结构。
LAMP反应以此DNA结构为起始结构,进行再循环和延伸,靶DNA序列大量交替重复产生,形成的扩增产物是有许多环的花椰菜形状的茎一环结构的DNA,在恒温条件65℃左右进行扩增,在45~60min的时间里扩增可达到109~1010数量级。
LAMP优缺点LAMP方法优点:灵敏度高(比传统的PCR方法高2~5个数量级);反应时间短(30~60min就能完成反应);临床使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试剂盒研发阶段推荐用实时浑浊仪);操作简单(不论是DNA还是RNA,检测步骤都是需将反应液、酶和模板混合于PCR管中,置于水浴锅或恒温箱中63℃左右保温30~60min,肉眼观察结果)。
rna恒温扩增技术报告

rna恒温扩增技术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RNA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适用于RNA的特异性扩增,其原理是通过一种特殊的酶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反复复制,实现RNA的扩增。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灵敏度高等优点,在RNA病毒检测、基因表达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RNA恒温扩增技术的原理RNA恒温扩增技术是基于异氰酸酯酶(RTX)的反转录功能和DNA 聚合酶(Bst DNA聚合酶)的扩增功能,通过这两种酶的协同作用,在恒温(60-65℃)条件下完成RNA的扩增。
具体步骤为:RTX酶将RNA 逆转录成cDNA,形成RNA-DNA杂交双链结构;然后Bst 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以RNA-DNA杂交双链结构为模板,进行DNA的扩增,形成一个新的DNA链。
整个反应过程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进行,避免了传统PCR技术中需要不断变化的温度环节,简化了操作流程。
二、RNA恒温扩增技术的优点1. 操作简便:RNA恒温扩增技术无需复杂的温度周期,只需将反应混合液置于恒温环境中,即可完成扩增反应,操作简单方便。
2. 高效:恒温条件下,RTX酶和Bst DNA聚合酶的协同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RNA扩增,反应效率高。
3. 灵敏度高:RNA恒温扩增技术能够在低拷贝数量的目标RNA下实现扩增,对于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适用范围广:RNA恒温扩增技术适用于检测不同种类的RNA,包括病毒RNA、mRNA等,在疾病诊断和基因表达研究中应用广泛。
三、RNA恒温扩增技术的应用1. RNA病毒检测:RNA恒温扩增技术在临床病毒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RNA,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支持。
2. 基因表达检测:RNA恒温扩增技术可以用于基因的表达分析,检测特定基因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于研究基因功能、疾病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3. 食品安全监测:RNA恒温扩增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检测食品中潜在的病原体或污染物,保障食品安全。
恒温扩增技术的原理与用途探究

恒温扩增技术的原理与用途探究恒温扩增技术(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DNA扩增技术。
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恒温扩增技术无需PCR仪和温度梯度装置,可以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因此它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方便和快捷。
恒温扩增技术通常被应用于检测传染病病原体、生物复杂体系、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探究恒温扩增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一、恒温扩增技术的原理恒温扩增技术主要有四种类型: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nicking enzyme amplification reaction (NEAR)、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SDA)、和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
虽然细节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类似。
在这里我们以LAMP技术为例来解释。
1、引物的设计LAMP反应需要进行特定引物的设计,其中,两对内引物(inner primers)和两对外引物(outer primers)被设计用于扩增模板DNA。
外引物(F3、B3)主要用于筛选扩增目标区域,内引物(FIP、BIP)则用于扩增DNA序列。
FIP和BIP具有两个功能区域:核酸酶活性区域和补体区域。
核酸酶活性区域能够酶切反向链的DNA,而补体区域则耦合在酶活性区域的端部。
平均来说,LAMP反应有4个引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造一个最好的引物可能会超出这个限制。
2、引物的加入将LAMP反应组分(包括模板DNA、引物、酶、缓冲液等)混合到混合物中,并将混合液加入LAMP反应管中。
然后将管子放入恒温控制的恒温器中(使用水槽、温箱或便携式仪器实现),并将反应温度控制在60-65摄氏度,进行约30-60分钟的反应。
3、快速增长的DNA产品LAMP技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采用螺旋型DNA结构,生成多个"回路"("loop")。
转录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转录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1. 反转录,首先,RNA模板与逆转录酶和引物结合,形成RNA-cDNA杂交复合物。
逆转录酶将RNA模板转录成相应的cDNA。
2. 引物延伸,引物结合到cDNA上,并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
进行引物延伸,形成双链DNA。
3. 温度循环,TMA技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通过不同温度的循
环来完成RNA转录、DNA扩增和信号产生等步骤,无需PCR仪器。
4. 信号检测,在扩增过程中,常使用荧光探针或其他检测方法
来监测产生的DNA数量,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或病原体的检测和定量。
TMA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高度特异性,引物设计和反转录酶的选择可以确保对目标序列
的高度特异性识别。
高灵敏度,TMA技术能够在较低的RNA或DNA浓度下进行扩增,
具有高灵敏度。
高效,由于在恒温条件下进行,TMA技术通常比PCR技术更快速、更高效。
总的来说,转录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高效、高灵敏度和高度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临床诊断、病原体检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恒温扩增技术是继PCR技术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目前主要的恒温扩增技术有:滚环核酸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链替代扩增、依赖核酸序列扩增和解链酶扩增。
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恒温、高效、特异、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本文就现阶段恒温扩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和前景做一综述。
关键词:恒温扩增;PCR引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核酸检测的诊断方法已大量建立并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中,恒温扩增技术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与其它的核酸扩增技术相比,恒温扩增有快速、高效、特异的优点且无需专用设备。
所以它一经出现就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一种有可能与PCR 媲美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的恒温扩增技术有:滚环核酸扩增(rolling circle amolification,RCA)、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链替代扩增(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依赖核酸序列扩增(nucleicacid 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NASBA)和解链酶扩增(helix dependent amplification,HAD),这些技术各有特点,这也决定了它们在动物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下面就它们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滚环核酸扩增1. 1 滚环核酸扩增的原理滚环核酸扩增(rolling circleamolification, RCA)是通过借鉴病原生物体滚环复制DNA 的方式而提出的[1],可分为线性扩增与指数扩增两种形式。
线性RCA 是引物结合到环状DNA 上后,在DNA 聚合酶作用下被延伸,产物是具有大量重复序列(与环状DNA 完全互补)的线状单链。
线性RCA 用于靶核酸扩增仅限于一些具有环状核酸的病毒、质粒和环状染色体,线性扩增倍数为105。
指数RCA 原理与线性RCA 相同,采用与环状DNA 序列完全一致的第二种引物,该引物与第一次线性RCA 产物结合并酶促延伸,其产物又作为第一种探针的模板,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1h),产物呈指数递增。
指数RCA 可用于非环状DNA 的扩增,增倍数能达107[2]。
1. 2 滚环核酸扩增的优势与不足RCA 的优势:(1) 高灵敏度。
RCA有很强的扩增能力,线性RCA 的效率可达到l05 倍,而指数RCA 的效率可达到109 倍,这一高灵敏度特性使其能够检测到单拷贝水平[3];(2)高序列特异性。
可以区分单一位点的不同模式;(3) 扩增产物经过磷酸化处理后可以直接用来测序。
(4)高通量。
RCA 可以在靶目标上形成闭合的环状序列,确保RCA 产生的信号集中在一点,从而实现原位扩增和载片扩增; RCA 只要保证探针的识别段序列与靶序列互补,不需要考虑靶序列的性质,因此检测RNA 时不再需要预先进行RNA 的逆转录。
RCA 的不足:(1)锁式探针常接近100bp,合成费用较高。
2000 年,Antson DO 等采用PCR 方法在实验室合成探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2)信号检测时的背景问题。
在RCA 反应过程中未成环的锁式探针和未结合探针的模板DNA 或者RNA 可能产生一些背景信号。
1. 3 滚环核酸扩增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部分克服RCA 的不足,但也进一步增加了反应成本,使得RCA 在动物疾病的临床检测中不适合被采用。
2 环介导等温扩增2. 1 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原理环介导等温扩增其扩增原理是基于DNA 在65℃左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一个引物向双链DNA 的互补部位进行碱基配对延伸时,另一条链就会解离,变成单链,在此前提下利用4 种不同的特异性引物识别靶基因的6 个特定区域,在链置换型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外侧引物区段的3’末端为起点,与模板DNA 互补序列配对,启动链置换DNA合成[4]。
2. 2 环介导等温扩增的优势与不足LAMP 的优势:(1)扩增效率高,能够在1h 内有效的扩增1-10 个拷贝的目的基因,扩增效率为普通PCR的10 倍-100 倍;(2)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LAMP 的不足:(1)对引物的要求特别高;(2)扩增产物不能用于克隆测序,只能用于判断;(3)由于其敏感性强,特别容易形成气溶胶,造成假阳性影响检测结果。
2. 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疾病检测中的应用LAMP 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代替PCR 进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
2008 年Anne-Lie B 等应用RT-LAMP建立了猪水疱病病毒(SVDV)的诊断方法[5],该方法对血清样本的敏感性相当于实时PCR,对粪便样品的敏感性优于实时PCR。
3链置换扩增3. 1 链置换扩增的原理链置换扩增其原理是基于在靶DNA 两端带有被化学修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核酸内切酶在其识别位点将链DNA 打开缺口,DNA 聚合酶延伸缺口3’端并替换下一条DNA 链[6]。
被替换下来的DNA 单链可与引物结合并被DNA聚合酶延伸成双链。
该过程不断反复进行,使靶序列被高效扩增。
SDA 的基本系统包括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 聚合酶、两对引物、dNTP 以及钙、镁离子和缓冲系统。
3. 2 链置换扩增技术的优势与不足SDA 的优点:(1)扩增效率高,据Walker 等人的报道,采用SDA 扩增结核分枝杆菌总DNA 中的一段序列时,37℃反应2 小时后,可将靶序列扩增106 倍[7];(2)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SDA 的不足:(1)SDA 产物不均一。
在SDA 循环中总要产生一些单、双链产物,用电泳法检测时必然要出现拖尾现象。
(2)SDA 产物不可能直接用于克隆,测序和表达。
使得SDA 在基因工程方面没有优势;(3)SDA 产物的检测手段有待提高。
目前SDA 产物检测的主导方法是荧光偏振检测,但该检测方法需要特殊的检测仪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这限制了SDA 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3. 2 链置换扩增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当前SDA 方法主要应用于分枝杆菌核酸定性检测、病毒体外进化研究[23]和芯片杂交等方面,还没有运用于动物疫病的检测。
4 依赖核酸序列扩增4. 1 依赖核酸序列扩增的原理依赖核酸序列扩增(NASBA)是在PCR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是由1 对带有T7 启动子序列的引物引导的连续、等温、基于酶反应的核酸扩增技术,反应在41℃进行,可在2 h 内将模板RNA 扩增109 倍[8],比常规PCR 法高1000 倍。
4. 2 依赖核酸序列扩增的优势与不足NASBA 技术的优势在于对RNA 病毒的检测,因为:(1)它的引物上带有T7 启动子序列,而外来双链DNA 无T7 启动子序列,不可能被扩增,因此在有DNA 污染的条件下,NASBA 技术同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9];(2)NASBA 将反转录过程直接合并到扩增反应中,缩短了反应时间。
NASBA 也存在许多缺陷:(1)反应成分比较复杂;(2)需要3 种酶使得反应成本较高;(3)对DNA 病毒的检测上NASBA 就显得不是那么适合。
4. 3 依赖核酸序列扩增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NASBA 与LAMP 一样在恒温扩增技术中是相对成熟技术,现在已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中。
我国2004 年发布的8 项禽流感系列标准中,有两项应用了NASBA 检测方法,即GB/T19439-2004~H5 亚型禽流感病毒NASBA 检测方法》和GB/Tl9440-2004《禽流感病毒NASBA 检测方法》[10]。
6 小结动物疫病的检测是一项特殊的检测工作,它一方面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另一方面对检测的成本也有着苛刻的要求。
而恒温扩增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它的需要,虽然说当前把恒温扩增技术运用于动物疫病的检测还有着不少的缺陷,但它的优越性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其中的LAMP 和NASBA 已经逐渐开始运用到动物疫病的检测中。
我们相信通过对恒温扩增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必然会和PCR 技术一样成为动物疫病检测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1] Hobbie J E,Daley R J, and JasperS. Use of nuclepore filters forcountingbacteria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J].Appl EnvirMicrobiol,1977,33 (5):1225-1228[2] 李影,王伟利,钱爱东. 畜产中相关食源性致病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检测策略[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1):46-47[3] Wu HC, Shieh J , W righ t DJ , etal. DNA sequencing using rollingcircleamplification and precision glass syringesin a high-through put liquidhandlingsystem[J ]. Bio techniques, 2003,34 (1) : 2042207 [4]孙晓媛,钱爱东,李影. 三株沙门氏菌VBNC 状态诱导条件的筛选[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31(1):193-197[5] Demidov VV. Rolling-circle amplificationin DNA diagnostics: thepowerof simplicity [J]. Expert RevMol Diagn, 2002, 2(6): 542-548[6] Antson DO, lsaksson A, LandegrenU, et padlockprobes detect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in genomic DNA [J]. Nucl AcidRes. 2000, 28(12): 58[7]王明俊等.兽医生物制品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8]孙濯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J],1997,6[9]姜源等.医学生物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刘建忠,李宁,熊远等.生物技术通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