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石雕》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第五讲 石雕_高中美术教案

第五讲 石雕_高中美术教案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图解2:比例与分割
先确定AB,再根据AB确定A,B,,然后由AB分割C点,由A,B,分割C,点。
图解3:特征与基本形
立方体本身就是一个基本形体,因此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是,我们仍然可对它进行基本形概括。这里选择了方形概括,甲乙两图都是根据立方体的外轮廓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点,用辅助线画出基本形,然后,甲图切去两角,乙图切去四角。
2.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为什么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及其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应把握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这两节课欣赏的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
因。这些造型高大厚重、气势逼人的石刻所显示的矫健有力的外轮廓,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使人产生对于悠久历史的追忆和丰富联想。
陵墓雕刻服从于一定的程式,并遵循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进行造型。例如,人、兽都雕刻成富有装饰性和富丽感,使其具有理想化、神化的特点。这种程式规范的艺术造型,隐含着统治者祈盼社稷江山永久稳固的心理。(放映录象)
佛教石窟造像作品欣赏
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原始社会的人们无法抗拒各种自然灾害(火山、雷电、山洪、地震等),对变化莫测、庞大而神秘的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从而引起了恐惧、惊慌和缺乏信心,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一切,只有用膜拜、祈祷或用巫术、祭咒、舞蹈等仪式去影响它们,才能消灾降福,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因而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压迫有时往往比自然灾害更惨重,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总是利用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人们的思想,阻绕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列宁指出:“宗教是医学专用人民的鸦片。”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人民大众,又往往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也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如鸦片既是毒品,又是药品,这说明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高中美术《石雕》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石雕》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石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石雕艺术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雕刻技法。

2.培养学生对石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石雕的基本雕刻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石雕艺术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雕刻技法及欣赏方法。

2.教学难点:石雕的雕刻技法和实践操作。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展示(石雕作品)3.雕刻工具及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石雕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种艺术形式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讲解石雕艺术的历史背景1.1介绍石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1.2分析石雕艺术在各个时期的特点。

2.讲解石雕艺术的文化内涵2.1分析石雕作品的题材和寓意。

2.2介绍石雕艺术在民间信仰、宗教文化中的地位。

3.讲解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3.1展示石雕工具和材料。

3.2介绍石雕的基本雕刻技巧,如:切割、打磨、雕刻、抛光等。

3.3分析石雕作品的构图、线条、造型等要素。

(三)欣赏与实践1.欣赏石雕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线条、造型等方面进行欣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3.实践操作:教师示范石雕雕刻过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

1.学生展示自己的石雕作品,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2.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石雕作品,下节课展示。

六、教学反思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实践环节较为紧张。

2.学生在欣赏石雕作品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3.教师在示范石雕雕刻过程中,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实践环节的充分进行。

2.引导学生深入欣赏石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在示范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提高雕刻技巧。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石雕艺术起源于什么时候吗?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用石头创作了。

高中美术欣赏,《石雕》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美术欣赏,《石雕》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美术欣赏,《石雕》教学过程设计根据高中美术欣赏:《石雕》的教学目标要求和美术欣赏课程特点,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即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包括雕塑概念及形式;作品欣赏,包括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小结及评价等。

一、导入新课背景知识: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

随着旧石器时代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独立意义上的雕塑作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全面发展。

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艺术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

雕塑的种类很多,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等。

陶塑与石雕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

二、学习新知(一)教学内容:1.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各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2.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1/ 3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3.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教师教学活动:1.教师讲述雕塑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雕塑的基本形式;3.让学生理解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学习活动:1.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形成对陶塑与石雕制作工艺的宏观认识;2.通过对陶塑与石雕区别的思考,巩固旧知识,探索新知识;3.理解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感知体会它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其次、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

三、作品欣赏(一)作品欣赏一: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1.教学内容:(1)陶俑: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2)石刻造像:霍去病墓雕刻;及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3)各时期雕塑:唐代雕塑:唐三彩;昭陵六骏;宋代雕塑;明代雕塑等。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六讲石雕教案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六讲石雕教案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第六讲石雕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感受形象入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从而提高观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2.观赏分析雕塑作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回忆
2.揭示课题
三.传授新课:
1.雕塑的定义和分类
提问:什么是雕塑呢?雕塑能够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提问:什么是雕塑呢?雕塑能够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2.怎么样观赏雕塑作品
学生尝试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3.雕刻作品观赏:
〔1〕陵墓雕刻作品观赏:
A、陵墓雕刻产生的缘故
B、霍去病的纪念性石雕
C、石麒麟
D、昭陵六骏
E、顺陵石狮
〔2〕佛教石窟造像作品观赏:
a.佛教造像产生的缘故
b.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c.云冈石窟露天大佛
d.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
e.大足宝顶山石刻养鸡女
四、学生观看录像,观赏石雕作品
五、分组讨论:
霍去病的纪念性石雕、石麒麟和昭陵六骏的艺术风格有什么异同?
六、课堂小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缘故
2、佛教造像产生的缘故
3、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试分析一件雕刻作品的时代特点与民族风格。

八、下课礼仪。

石雕石刻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石雕石刻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石雕石刻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 掌握石雕石刻的基本制作工艺,如雕刻、打磨、雕刻工具的使用等。

- 学会欣赏和分析石雕石刻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石雕石刻艺术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石雕石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石雕石刻的制作工艺和工具使用。

3. 石雕石刻的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石雕石刻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石雕石刻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石雕石刻作品图片、石雕石刻工具实物或模型。

2.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表、评价表。

(一)导入新课1. 展示石雕石刻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石雕石刻的艺术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石雕石刻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石雕石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介绍石雕石刻的历史背景,如古代石刻艺术的发展脉络、不同朝代的代表作品等。

- 讲解石雕石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2. 石雕石刻的制作工艺- 介绍石雕石刻的基本制作工艺,如雕刻、打磨、雕刻工具的使用等。

- 展示石雕石刻工具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了解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 石雕石刻的欣赏方法- 讲解石雕石刻的欣赏方法,如观察造型、分析雕刻技巧、体会艺术价值等。

- 引导学生欣赏石雕石刻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石雕石刻实践操作,如雕刻石头、制作简单的石雕作品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石雕石刻的艺术价值和制作工艺。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石雕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

石雕艺术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石雕艺术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石雕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石雕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石雕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艺术的态度。

#### 教学重点1. 石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 石雕艺术的分类及其特点。

3. 典型石雕作品的鉴赏。

#### 教学难点1. 石雕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

2. 不同石雕流派的艺术特点。

####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1. 课本、多媒体课件2. 石雕艺术图片、视频资料3. 石雕实物(如有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石雕艺术的概念,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石雕艺术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石雕艺术的世界。

”##### 二、新课讲授1. 石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展示石雕艺术起源的图片和资料,介绍石雕艺术的历史背景。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石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雕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 石雕艺术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石雕艺术图片,如:石雕、石刻、石雕壁画等。

- 学生观察并讨论各类石雕艺术的特点。

- 教师总结各类石雕艺术的特点,如:石雕注重造型,石刻注重线条,石雕壁画注重色彩等。

3. 典型石雕作品的鉴赏- 教师展示典型石雕作品图片,如: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并总结作品的艺术价值。

#####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石雕艺术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石雕艺术的喜爱。

#####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石雕艺术的资料,了解石雕艺术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石雕塑造型教案

石雕塑造型教案

石雕塑造型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石雕教学实践活动,旨在: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其手工制作的能力;
2.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石雕制作的一般流程;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通过雕刻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石雕文化及其价值。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内容:
1. 石雕制作基本知识和工具使用方法;
2. 石雕软硬材料的了解,计划或草本设计;
3. 石雕块的切割、测量和组装方法;
4. 石雕技法练,培养手工技能,完成最终作品。

方法:
1. 教师讲授基础知识,示范操作;
2. 学生集体讨论、设计;
3. 小组协作进行块接合、成型;
4. 各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三、教学重点
1. 石材块的机械加工及其规范;
2. 制作石雕的细致技巧;
3. 完成艺术作品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质量。

四、教学方法
1. 前置讲解式;
2. 操作实践式;
3. 分组交流式;
4. 成果陈述式。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石雕制作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制作石雕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了必要的制作技能和方法。

同时,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设计、协作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社团 石雕教案

社团 石雕教案

社团石雕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石雕活动的举办,培养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自信心和对艺术的热爱。

二、适用对象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的体育课、美术课等各类有关石雕创作的社团活动。

三、教学内容
1. 石雕工具及其作用的介绍。

2. 基础造型的练,如球体、立方体的刻画等。

3. 石雕创作故事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的介绍。

4. 分组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尝试石雕的过程。

提高其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石雕创作的理解和场景感受。

四、研究成果
1. 参与者将掌握基本的石雕技能和工具使用技巧。

2. 增强参与者的艺术修养和手工能力,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准。

3. 提高参与者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人际交往技能和思维能力。

4. 激发参与者对艺术热情,必定会受益终身。

五、教学方法
1. 鼓励参与者多动手尝试,中心沙盘式的指导方式。

2. 手把手地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集中讲解。

3. 分组合作,让学生们互相帮助,相互鼓励。

4. 指定一些学生们进行作品展示。

六、教学评价
1. 着重评价学生的成果与心得体会。

2. 鼓励活跃班级气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石雕》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石雕》教案模板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代表性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提升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水平。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进而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2.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为什么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及其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应把握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
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这两节课欣赏的
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个大类。

1. 雕塑的定义:
——使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
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2. 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分: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

(2)按形态分: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

(3)按功能和放置地点分: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碑或纪
念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
地位低微,历的很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理解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3.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通过度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
点(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方面的分析),提升我们的审美
水平,达到自我陶冶的目的。

陵墓雕刻作品欣赏
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

自秦汉以来,因为统治阶级盛
行厚葬,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
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

这些权贵们让的工匠用的材料,
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的
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陵墓雕刻:是指陵墓建筑中的雕塑部分。

陵墓建筑分为地面和地
下两部分,。

配合地面建筑陈设的各种石雕和石刻,为地面上的陵墓
雕塑,一般来说最为常见,而且规模宏大,成就突出。

地下雕塑,则
是地下墓室壁面上的石刻、砖雕的浮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

陵墓雕刻的特点,一是服从陵墓整体设计思想,具有象征性和寓
意性;二是造型趋于神化和理想化。

如何理解陵墓雕刻这两个特点呢?首先应明白陵墓雕刻是陵墓建
筑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应让
灵魂有个去处,的去处是升入“天堂”。

于是人们就修陵墓,并且将
其设计成象征天界的模样,埋葬死者时要引魂,通过陵墓进入“天堂”。

所以,帝王陵墓建筑布局,一般是四面有围墙,设神道,建石
阙门。

石阙、石兽(神兽)在墓地组成天界的象征。

陵墓雕刻的题材分为仪卫性和纪念性两类。

仪卫性题材是按一定
礼仪确定的,有华表、神兽、鞍马、狮虎、文武侍臣、碑碣等。

纪念
性题材,是为了纪念死者特殊的功绩设立的。

例如,唐太宗昭陵墓前,雕刻其生前有战功的六匹爱马浮雕,即的“昭陵六骏”。

为它们雕刻
的高浮雕高1.7米,宽2米以上,其形体略小于真马,有的昂首立姿,有的慢步行走,有的快速奔驰,着重体现马的勇敢、驯良的特性和充
满生命力的蓬勃精神。

在雕刻手法上严谨写实,刀法简练,结构准确,比例合适,形体浑厚,富有立体感,整体效果概括简明,极为生动传神,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其享有盛名。

无论那种题材的雕刻,都有象征性和寓意性。

例如,华表象征
“王者纳谏”。

天禄、麒麟等神兽(头上长双角的称“天禄”,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