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合集下载

赏析诗歌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赏析诗歌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篇一我是一只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著名的诗句,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猛烈地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掀动着他们的感情。

凡是读过这诗句的人,无不为诗人那真诚的深厚的感情所感染。

他们也像诗人那样,眼睛里含上了泪水……这首诗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撼着诗坛。

这首诗写于1938年的武汉。

此时的诗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

无论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还是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

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

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此时对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

诗人出生在金华农村,从小就对南方的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

而后,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

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该如何对待这片土地呢?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这浓烈的情感,凝聚成了诗《我爱这土地》。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斩钉截铁,毫不含混。

而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对这土地之爱呢?读了诗,使我们对它五体投地。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

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

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诗歌就是诗人感情的承载体,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艾青先生用悲愤的笔触,写下了这首《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这土地深沉的爱。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希望对同学们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帮助。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

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

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

”(《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

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一、点出土地情结。

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

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

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

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二、倾吐土地情结。

可分四层。

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

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

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相似的描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诗人用“寒冷”、“雪”、“风”、“封锁”等意象勾勒出扼杀着一个个求生的生命的悲惨处境。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赏析

赏析1朴实意象凝聚深爱,悲怆诗句道出真情——《我爱这土地》赏析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

我们学习这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掌握: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意象即意境。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

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

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

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

《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赏析

忧郁的诗绪深沉的爱国主义——《我爱这土地》赏析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主题:艾青是一个吃农妇的奶长大的、深深感染了农民式的忧郁的人,这种来自土地耕植者的忧郁又强化了他对土地怀有着的永恒的忧患感。

他的诗关注的始终是和土地合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诗集《北方》中的诗篇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显示了他从土地系列意象所延伸出来的象征义。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诗人把自己比成一只鸟,表示要不倦地为祖国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而深情地歌唱,即便是死了,也要整个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往情深地抒发了对祖国、民族、土地的真挚深沉的热爱,像誓词一样严肃,像热血一样庄严。

发表后,立即对诗坛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艺术特色:首先,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显示了其抒情个性的独特。

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一方面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

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在北方,亲眼见识了载负着土地的痛苦重压的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

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

诗中那只自喻的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着,一直到死的意象,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神圣誓言,都浸染着忧郁的情感色调,把诗人甘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抒写得淋漓尽致,深婉动人。

艾青诗歌《太阳的话》原文及赏析

艾青诗歌《太阳的话》原文及赏析

艾青诗歌《太阳的话》原文及赏析艾青是我国当代文学领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充满浓厚的人道主义关怀和批判意识。

其中著名的《太阳的话》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诵,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的原文及赏析。

《太阳的话》原文如下:太阳在不动的大陆轮播着它说:我的阳光啊我的阳光厚厚的早晨啊我的阳光啊我的阳光你在那鸟飞的小树林里在那卷起土黄的小河岸上你生长着你沾湿了石头草在河的弯弯曲曲的上游啊下游啊你才决定要流到底你才决定要丢在空地上供我玩耍的啊我的阳光这首诗以太阳的视角来叙述事物的变迁,从而凸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诗中运用了太阳这一宇宙宏大的符号,通过太阳的自我陈述,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宇宙的存在感。

在诗的开头,太阳用平静而洪亮的声音呼唤着自己的阳光,以此表达了自然界平凡而坚定的存在与运转。

这一直接呼唤的方式,使得诗歌既有亲切感又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紧接着,太阳的目光投向鸟飞过的小树林和卷起土黄色涟漪的小河岸。

作者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观,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世界。

阳光照耀着这片土地,温暖和滋润着周围的一切。

然而,诗歌的后半部分却带着一种讽刺与无奈的情绪。

阳光洋溢的气息和欢快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苦涩。

阳光沾湿了一切生命,河流蜿蜒在山间,但最终流向何方?阳光照亮了一片空地,提供给人们游戏嬉戏的空间,然而在人类游戏的同时,却似乎也在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以太阳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关于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微观宇宙,以一种充满力量和思索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轨迹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艾青通过太阳的话语,将人类与宇宙相互联系在一起,凸显出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和对生命的尊重。

通过对《太阳的话》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艾青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以自然界的视角来唤醒人们对宇宙的敬畏,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日常生活中微小但有力量的存在的关爱。

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意象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土地、太阳、火把、生命的吹号者等等。

这些意象是艾青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1. 土地意象
“土地”是艾青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

在《我爱这土地》中,他用“土地”来表现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表达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

在《北方》、《复活的土地》等诗歌中,“土地”这个形象也表现了诗人的情绪和思考。

2. 太阳意象
艾青一直在热烈地赞美太阳,这一系列意象在艾青的诗歌中出现得最为频繁。

首先,它们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其次,也是对革命战斗者精神源泉和其前进动力的解释;第三,这组意象也是寄寓着诗人追求真理,挑战旧社会,向黑暗势力搏击,向美好明天进发的思想趋向。

3. 火把意象
在艾青的诗歌中,火把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它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也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力量。

在《火把》一诗中,诗人用火把比喻革命者,表达了对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赞扬。

4. 生命的吹号者意象
在艾青的诗歌中,“生命的吹号者”是一个独特的意象。

它象征着生命的呼唤和希望的引领,也象征着革命者的奋发向前和勇往直前。

在《向太阳》一诗中,诗人用“生命的吹号者”来比喻太阳,表达了对太阳的崇敬和对光明的追求。

总之,艾青诗歌的意象丰富多彩,这些意象不仅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
段,更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独特的艺术表现。

艾青笔下地土地与太阳

艾青笔下地土地与太阳

目录一、土地和太阳是一个时代 (1)二、土地和太阳是一个时代 (2)三、土地和太阳的意象与主题 (4)论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内容摘要]土地和太阳是贯穿艾青诗作的中心意象,是支撑他艺术生命的脊梁,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从土地和太阳意象中,我们可以透视出艾青诗歌的时代特征、创作情感以及创新手法。

[关键词]土地太阳意象时代情感艾青是一位与“土地”联系得非常紧密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前者象征祖国,后者象征光明(在本诗中,“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也是光明的化身)。

诗题“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这首诗抒发了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一、土地和太阳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主题总是跟着时代去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解读文学,就不能离了时代,它是时代的见证,也正是不同时代才能赋予了文学特殊色彩,而诗歌更是用精炼的语句和排山倒海的感情为时代歌唱。

虽然每首诗的写作时间与空间是确定的,但是他们表现的忧患意识,流露的忧郁情感,蕴涵的时代悲剧性内涵,却超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精神,造就了艾青这位战士,这位诗人。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歌时代的结晶,这个时代的中心词就是,苦难和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艾青抱着急切投入战斗的决心,从浙江家乡来到武汉。

但在这座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他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有的紧迫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深切地感到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沉重苦难,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寒冷、泥泞而曲折的,从而写下忧患之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首诗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名句诗开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它重复叠现,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即时代苦难的写照。

艾青《我爱这土地》用解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用解析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 “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 “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作者借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 生命去歌唱的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他 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愿为 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也抒发了在那个艰苦 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的华夏儿 女的共同心声。
来自林间的无Leabharlann 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 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破折号之后突出了“我死了”,让身 躯肥沃土地。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 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 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 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情景导入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 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 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 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 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 法割舍的眷念。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 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 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 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 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 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 1938年11月创作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 侵略者的愤恨。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假如 / 我是一只 鸟, 我也应该 / 用嘶哑的喉咙 / 歌唱: 这被暴风雨 / 所打击着的 / 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悲愤 的 / 河流 这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 / 黎明…… ──然后 /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土地和太阳是一个时代 (1)二、土地和太阳是一个时代 (2)三、土地和太阳的意象与主题 (4)论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内容摘要]土地和太阳是贯穿艾青诗作的中心意象,是支撑他艺术生命的脊梁,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从土地和太阳意象中,我们可以透视出艾青诗歌的时代特征、创作情感以及创新手法。

[关键词]土地太阳意象时代情感艾青是一位与“土地”联系得非常紧密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前者象征祖国,后者象征光明(在本诗中,“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也是光明的化身)。

诗题“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这首诗抒发了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一、土地和太阳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主题总是跟着时代去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解读文学,就不能离了时代,它是时代的见证,也正是不同时代才能赋予了文学特殊色彩,而诗歌更是用精炼的语句和排山倒海的感情为时代歌唱。

虽然每首诗的写作时间与空间是确定的,但是他们表现的忧患意识,流露的忧郁情感,蕴涵的时代悲剧性内涵,却超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精神,造就了艾青这位战士,这位诗人。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歌时代的结晶,这个时代的中心词就是,苦难和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艾青抱着急切投入战斗的决心,从浙江家乡来到武汉。

但在这座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他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有的紧迫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深切地感到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沉重苦难,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寒冷、泥泞而曲折的,从而写下忧患之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首诗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名句诗开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它重复叠现,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即时代苦难的写照。

诗人从土地和人民的艰辛岁月,诉述了自己“也是农人的后裔”,经历过流浪和监禁,失去了青春。

诗人的命运与整个古老民族和土地的命运是血肉相连的。

诗人真挚的自白使诗浸染着温暖而赤诚的血泪,让诗、诗人与读者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紧紧联在一起。

在雪的寒冷中,有因战争中遭到蹂躏和杀戮的妇女,还有年老的奔波在流亡道路上的母亲,以及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惨遭凌辱。

其实在那样的时代,无论是农民、青年还是知识,分子,都不可能有好的命运。

人们只能在寒冷中艰难地忍受生活的折磨,等待着难以预料的明天。

但是,不管苦难多么深重,艾青从没有丧失过激情和希望。

写于1938年春天的《向太阳》也是以1938年4月的武汉为背景,真实地展现了抗战初期全国人民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壮丽画面。

全民抗日战争的到来,使诗人看见了“真实的黎明”。

昨天,“流着温热的眼泪,哭泣我们的世纪”,“用可怜的期望喂养我的日子”;今天,“我看见日出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头上”。

艾青在歌颂大自然的太阳的同时,展示了在同一片阳光下不同的现实生活场景;有支援前线而不辞劳苦地向行人募捐的少女,有为夺取抗战胜利而流着汗水努力生产的工人,有端着闪光的刺刀为要从敌人铁蹄下“抢回我们田地”而操练的士兵。

他们一刻也不停地劳作、战斗,如阳光一般,在千难万苦中熠熠生辉,勃发出的生命力,是当时处处洋溢着抗战激情的整个中国的缩影。

在诗人看来,这就是经过漫漫长夜后出现的太阳的亮光,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土地和太阳的歌者艾青诗歌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个人特色。

他诗歌中最主要的两个主题是对祖国和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手推车》中诗人描绘了3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景象:在战火逼近的情况下,数以百计的由满面愁苦的农民推着独轮手推车颠簸在泥泞的布满深深车辙的路上,独轮车那使天穹痉挛的尖音曾经记录了中国大地上农民的苦难和悲哀。

《手推车》选取了这样一种高度典型化的情景,将土地和土地上流亡的劳动者联系起来,寄托了诗人心中那沉重苦难意识和对劳动者的深沉的爱。

在长诗《北方》中诗人写道: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的而瘦瘠的土地带我们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社会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这首诗写于1938年2月4日,当时战火迅雷般逼近了黄河,离乱中的艾青在古老的潼关感时伤事,满怀忧虑和热望,写下了长诗《北方》。

诗中描绘了在战火蹂躏下苦难深重的北方大地,以及大地上生存着的古老种族,笔触之中浸透了对灾难的哀伤,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的忧郁,然而这些却并没有掩盖住诗人内心坚强的信念和浓郁的土地情结。

“风沙”与“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相信这言语和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尽管眼前的北方为痛苦、屈辱、灾难、悲哀所充塞,但诗人坚信祖先们保卫大地、战胜自然的勇敢与刚毅是不死的,它必会在这个时代再度升腾,为悲哀的北方赢得荣光与安宁。

把艾青对土地的感情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是《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要为土地、河流、风、黎明而歌唱,即使是死,也义无反顾绝不后悔,而且,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写到此,诗人和土地的血肉之情,对土地的热烈情思已表达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但诗人内心的情感洪流还未泄毕,于是又喷出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后两句直逼人心,真有千钧之力,震撼人心,惊天动地,在朴实的字句中将诗人的感情升华到了最高点。

艾青诗歌的第二个鲜明主题是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长诗《向太阳》正是这一方面的代表。

它共分九节:一至三节,写“我”从昨天来,“昨天”我生活在“精神的牢房里”,“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为无止的噩梦所纠缠”。

这种交织着昨夜的伤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苏醒时含泪的欢欣,既是千千万万为了祖国民族苦难奔走抗争的赤子的心声,又是旧中国人民命运的高度概括。

第四、五节正面写日出之美和太阳的光辉,太阳在此象征了响亮的歌曲,伟大的革命和英雄人物,如海洋一样开阔的诗篇,如燃烧的向日葵,如崇高的舞姿……太阳是光明的使者,能够把人类从苦难中拯救出来,赐予人类以博爱、平等、自由……第六、七节,歌颂了太阳照耀下的抗日解放战争新时代里,祖国山河的苏醒与人的新生。

其中着重抒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兵、少女、工人及士兵形象,写出了他们新的精神面貌。

八至九节,转向写自己在太阳普照之下心灵的喜悦与欢呼,诗人不再寂寞、彷徨与哀愁,而是勇敢地走向太阳,走向新生活,甚至想在生命的巨大喜悦和欢乐中“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这首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诗人痛苦而忧伤的灵魂在此过程中的巨大变化。

艾青的另一首呼唤光明的诗《黎明的通知》,用欢快、乐观、明朗的调子呼喊:“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诗作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眼光和心绪将人们的祈盼和欢悦道出,新鲜而亲切。

诗人变成了一个传达黎明的祈愿的使者,理想世界的呼唤者。

感情的表达上,艾青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即以朴素的语言抒写饱含忧郁的深情。

他的许多诗句都具有这个特点:“你悲哀而旷达,辛苦而又贫困的旷野啊……”(《旷野》)“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北方》)“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冬天的池沼》)艾青在诗中的忧郁是他个人经历气质与民族传统、时代情绪相结合的产物。

艾青谈到,大堰河“把自己的女孩溺死,专来哺育我。

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从另外一个孩子那里抢夺来的,一直总是十分愧疚和痛苦。

这也使我早就感染了农民的忧郁,成了个人道主义者”。

长时间过着一种漂泊流浪的生活,形成了他个人体验中那种浓浓的忧郁。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向感时愤世,忧国忧民,在人民遭殃,生灵涂炭之际,忧患意识更为强烈,杜甫有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正是这种传统的真切表现。

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全国各地,古老的国土上农民的现实苦难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艾青说:“叫一个生活在这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这有如叫一个辗转在泥泞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是一样的属于天真的一种奢望。

”战争的危机,大地的贫穷,人民的苦难使艾青不禁喊出:“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然而,艾青的忧郁所表达的不是对生活的灰心与绝望,而是对美好生活执着的追求与坚强的信念。

三、土地和太阳的意象与主题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艾青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的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

”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中国的农民的: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