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TKA 的手术步骤一、手术切口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
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
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 K+ U9 P# k, B) [/ C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 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行胫骨平台的切骨。
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 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
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
需要按照术前X 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
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股骨髓腔内。
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
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
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
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位或伸直位的内、外侧张口程度不应超过2mm.10、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复位。
膝关节置换手术原理

膝关节置换手术原理膝关节置换手术,也被称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或损伤。
该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手术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考虑:严重的骨关节炎、膝关节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关节畸形或其他严重的膝关节问题。
手术的目标是通过替换受损的关节表面,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和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手术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膝关节附近做一个切口,以便进入关节。
3. 骨切割:受损的骨头和软骨会被移除,为人工关节的安装腾出空间。
通常情况下,股骨和胫骨的末端会被切割,以便安装人工关节。
4. 人工关节安装:外科医生会将人工关节组件安装到切割的骨头上。
这些组件通常由金属和塑料材料制成,以模拟天然关节的功能。
5. 关节调整:一旦人工关节安装完毕,外科医生会进行关节的调整,以确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运动范围。
6. 切口缝合:手术结束后,外科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包扎。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
人工关节的材料和设计经过精心选择,以确保其与周围组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帮助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力量。
尽管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手术,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松动或脱位等。
因此,在决定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充分讨论手术的利弊。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
手术的成功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确操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对于那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膝关节疾病患者来说,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带来显著的改善和疼痛缓解。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全解-共19页

人工膝关节置换简介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因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
人们根据全身各关节的特点,为许多关节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人工关节。
人工关节是人工器官中疗效最好的。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且在逐渐增加中,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已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稳定者。
3.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治愈2年以上,膝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1.心肺情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肢体无足癣及其他感染性病灶。
3.术前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术前拍双膝站立位X线片,以便根据下肢力线测量截骨厚度选配人工膝关节 (图1)。
5.术前2天静脉应用抗生素。
人工膝关节置换材料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候的体位病人取仰卧位,上止血带。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1.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自髌骨上方6~10cm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1~2cm (图2)。
2.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在筋膜下方向两侧游离皮瓣并牵开,显露股四头肌腱、髌骨及髌韧带止点 (图3)。
3.在股内侧肌边缘切开股四头肌腱,沿髌骨内侧向下,剥离髌韧带止点的内1/3,将髌骨向外翻转 (图4)。
4. 切除部分髌下脂肪垫、半月板并切断前交叉韧带,切除膝关节增生的滑膜及前方骨赘 (图5)。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步骤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步骤(附图)术前准备下肢力线是指从髋关节到脚跟的力线,它对于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恢复和保持正常的下肢力线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手术后的膝关节能够承受正常的负荷,并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
具体来说,下肢力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手术时的骨切割位置:在手术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下肢力线来确定骨切割的位置,以确保置换后的膝关节能够保持正常的力线,避免出现不稳定或过度负荷的情况。
2.选择适合的人工关节:根据患者的下肢力线,医生可以选择适合的人工关节来进行置换,以确保关节能够恢复正常的功能和稳定性。
一、麻醉和准备: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期间患者无痛感。
外科团队准备手术区域,对膝关节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无菌覆盖。
二、切开:外科医生在膝关节前方或侧方进行切口,以便进入关节。
三、截骨:医生使用锯骨器等工具,依据术前力线测量,使用截骨导板,将病变的骨头和软骨切割去除,为人工关节植入做准备。
这包括切割股骨(大腿骨)、胫骨(小腿骨)和髌骨(膝盖骨)的部分。
四、植入人工关节:医生将人工关节组件放置在切除的骨头上。
通常包括金属和塑料部分。
金属组件通常固定在股骨和胫骨上,而塑料组件作为关节间隔垫。
五、关节稳定性调整:医生会调整人工关节的位置和稳定性,以确保膝关节在运动时能正常运作。
六、切口缝合:完成人工关节植入后,切口缝合,通常使用缝合线或缝合器。
七、术后处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进行监护和观察。
医疗团队会提供适当的药物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控制疼痛。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偏好而有所不同。
此外,术后的康复过程也很重要,包括物理治疗、肌力训练和康复锻炼,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标准操作规程

人工关节置换标准操作规程
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修复受损或病变的关节。
下面是人工关节置换的标准操作规程:
1. 患者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适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
2.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检查、血液检验、麻醉评估等。
3. 手术切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一般选择切开关节侧面或背面进行手术。
4. 关节暴露:医生在切口处逐层切开组织,直至暴露出受损的关节。
5. 关节切除:医生通过骨切割器等工具将受损的关节切除,同时留下足够的接触面以接受人工关节。
6. 人工关节安装:医生将人工关节的组件逐个安装到合适的位置,确保关节运动的平稳和稳固。
7. 术中修正:根据需要,医生在术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修正,例如修正肌肉松弛或扩大骨切口。
8.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在切口处进行缝合,并进行相应的止血和消毒处理,必要时还会放置引流管。
9. 术后康复: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物理疗法等,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规程可能会因医生的个人经验及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巡回护士管理要点
心理护理
术前访视,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消除 患者恐惧和焦虑心理,使患者对手术充满 信心,更好的配合手术
气压止血带的管理
加强巡视,定时提醒手术者止血带使用时间
手术间管理
控制参观人员,保持手术 间空气洁净度,预防感染
术后并发症防治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人体矫形外科 中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容易发生 许多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影响手 术效果。因此,术后重点应是如何 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一旦 发生如何处理。
麻醉及体位
• 麻醉:全麻或椎管内麻醉 • 体位:平卧位
手术步骤
• 仰卧位,于屈膝位在大腿上部扎气压电动 止血仪,在消毒铺巾后充气(或仅在放骨 水泥时充气)。
轻度屈曲膝关节,通过 髌骨前方做直切口, 止于胫骨结节
• 从膑旁内侧1/3处 剥离骨膜,将髌 骨向外翻以显露 整个膝关节
• 充分松解软组 织纠正各种膝 关节畸形
1、尿管的护理,尿管最好保留24
血
肿
• 血肿可造成骨质愈合障碍和增 加感染机会,多出现在老年病人 和术后48-72h内,关节活动较 多的病人
血肿的治疗
• 较小者保守治疗 • 血肿持续增大、皮肤张力增高、 局部剧痛,须切开引流和血管 结扎
出
血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量
400ml-2000ml左右,大部分 依靠自体血和引流血回输技
被动训练
• 压腿练习:术后第2天病人可 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将腿 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 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 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 伸直,每次要维持5 min左 右,到病人可以忍受疼痛的 程度为止。
被动训练
• 术后3~6天:有 条件者介入下肢 CPM活动,早期 10°~40°,根 据伤口愈合情况 来增加运动角度, 到出院时达到 90°。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介绍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介绍(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某些膝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
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解除病人膝关节疼痛、保留功能、矫正畸形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疗效令人鼓舞。
我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正在逐年增加。
在国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已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近。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地选择病人,选用设计合理、质量优良的假体,正确的手术操作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主要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中的手术入路进行介绍。
1 皮肤切口常用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的皮肤切口包括膝正中切口、偏内侧弧形切口和偏外侧弧形切口(见图1),其中以膝正中皮肤切口最为常用。
自髌上缘以上5~7 cm处至胫骨结节内侧做膝关节前正中皮肤切口,此切口较弧形切口瘢痕小,术后皮肤一旦出现感染或愈合问题,不易直接与关节囊相通。
最好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作切口,可使皮下组织翻向两侧而增加显露范围。
如果以前的手术切口瘢痕位于可利用的部位,通常应将其包括在切口中。
如果存在多处切口瘢痕,因为膝前部皮肤血供主要来自内侧,所以应选用最外侧可利用的切口瘢痕。
一般如以前有内、外侧皮肤切口或横切口,则不能用前正中切口。
皮肤切口应有足够的长度,以避免牵开过程中皮肤张力过大,从而导致皮肤坏死。
2 关节囊切口图1 - 图2 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浅层,于深筋膜浅层与其深层之间进行剥离,剥离范围不宜过大,且应层次清楚,手法轻柔,严禁钳夹皮肤。
关节囊入路有几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下面分别叙述。
2.1 内侧髌旁入路(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 内侧髌旁入路被认为是经典的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入路,朗金柏克(Von Langenbeck)[1]最早对此入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该入路又称Von Langenbeck入路(见图2)。
自切口上端向下,在股四头肌腱中内1/3沿纵轴切开股四头肌联合部分,至股内侧肌髌骨止点附近绕向髌骨内缘(注意保留髌骨内缘少许髌腱组织,以便于术后缝合关节囊),向远端沿髌韧带内缘延至胫骨结节内下缘,打开关节腔。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手术步骤使用器械相关注意事项切口膝关节正中切口,髌骨上极近侧约6cm,向下延伸至胫骨结节远端约2cm。
髓腔定位器后交叉韧带附着点前0.5-1.0cm处髓腔钻头直径8cm 电钻T型杆缓缓插入髓腔,穿过峡部T型杆角度块5、7、9度,一般取5度,注意左右股骨髁定位架安装前松开螺栓股骨远端截骨板常规选择11cm,调节到位后有手感,拧紧螺栓把手2个把手安装于股骨髁定位架两端长钉、骨锤于0位孔钉入2枚长钉拆除T型杆、股骨髁定位架切割架安装于股骨远端截骨板上测量导板测量截骨量的多少,以截处蝶型面位准电锯1mm厚锯片拔钉器拔钉抱髁板1、抱髁板刻度调零,平贴于股骨远端截骨面上,两脚分别紧贴后髁。
2、调整股骨外旋角度,一般为3度,注意左右。
长钉、骨锤抱髁板居中后,将2枚长钉于钉孔钉入调节股骨前髁探头位置,使之位于股骨前髁外侧面最高点,此时读数即为假体型号。
钻头(限深)通过抱髁板于股骨远端钻双孔。
多面截骨面板把手导板电锯滑车凿、骨锤滑车切迹截骨髁间导向器箱式骨凿箱式骨锤胫骨定向杆长钉置于胫骨平台约1/3,长杆平行于胫骨嵴胫骨截骨板导杆后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手术流程(PS)多面截骨板紧贴截骨面安装于股骨远端,把手安装于多面截骨板两侧,导板测量截骨量,防止出现“notch”现象,确认无误后完成股骨髁的前、后、前上、后下的截骨。
开髓股骨远端截骨将髁间导向器置于股骨髁间正中,用相应型号箱式骨凿完全打入髁间,然后用箱式骨锤将髁间松质骨打入髓腔。
股骨多面截骨髁间截骨抱踝平台取深器1mm端置于内侧髁最低点后,胫骨截骨板0孔钉入长钉。
切割架导板测量截骨量的多少摆锯胫骨平台选号胫骨平台导向板合适的导向板完全覆盖平台骨质且不超出骨性边缘钻头 3.2mm,于导板两小孔钻孔带帽短钉插入钻好的两孔扩孔钻钻髓腔孔到限定深度三角锉沿三角孔打入安装试模将选好的髁、托、垫试模分别安装检查膝关节查稳定性和力线开假体和骨水泥计时10分钟,注意朝一个方向搅拌,呈拉丝状时开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出髌骨假体大小 (图26)。安装髌骨假体试模,巾钳复位固定关节囊,观察髌骨滑动轨迹,注意切骨不可 过多,以不低于髌腱为限。
12.取出试模,冲洗创面,拭干。将截下骨块做成骨塞塞入股骨及胫骨钻孔处,调骨水泥后植入假体 (图 2 7)。髌骨以髌骨加压器固定,待骨水泥固化后取出多余骨水泥,冲洗创面,去除多余骨水泥及碎骨屑。置 引流管,可吸收线缝合关节囊,包扎固定,按负压吸引装置。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 作者: ———————————————————————————————— 日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简介 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因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 的目的。人们根据全身各关节的特点,为许多关节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是人工器官中疗 效最好的。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 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 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3.在股内侧肌边缘切开股四头肌腱,沿髌骨内侧向下,剥离髌韧带止点的内 1/3,将髌骨向外翻转(图4)。 4. 切除部分髌下脂肪垫、半月板并切断前交叉韧带,切除膝关节增生的滑膜及前方骨赘 (图5)。
5. 再将胫骨向前方拉出脱位,切除剩余半月板,在关节面以下 1cm处行软组织松解,内侧至胫骨内后角 (2点处) 外侧至中部 (9 点处)。对于内翻大于15°畸形者,可在骨膜下剥离内侧副韧带深层及鹅足 (图 6),并切除胫骨平台增生骨赘 (图 7)。对于严重内翻畸形,可行半腱肌延长松解。对于外翻畸形者可 在 Gerdy′s结节处松解髂胫束,如进一步松解,可屈膝 90°位在股骨止点处骨膜下掀起外侧副韧带及腘 肌腱。如膝关节屈曲畸形大于25°者,行后关节囊股骨、胫骨端剥离,切断后交叉韧带后选用后稳定型 假体及切开部分后关节囊来完成。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 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 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且在逐渐 增加中,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人工膝关节置换材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病人取仰卧位,上止血带。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候的体位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1.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自髌骨上方6~10cm 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 1~2cm (图 2)。
2.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在筋膜下方向两侧游离皮瓣并牵开,显露股四头肌腱、髌骨及髌韧带 止点 (图 3)。
ﻫ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已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稳定者。 3.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治愈 2 年以上,膝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ﻫ 1.心肺情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肢体无足癣及其他感染性病灶。 3.术前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术前拍双膝站立位 X 线片,以便根据下肢力线测量截骨厚度选配人工膝关节 (图 1)。 5.术前 2 天静脉应用抗生素。
10.修整平台增生骨赘,将胫骨测量板放于截骨后的胫骨平台上 (图 21)。测量胫骨平台大小。根据测量 板测得大小型号,安装股骨及胫骨垫试模 (图 22),复位后测量下肢力线和旋转对线情况。根据松紧程度选 择胫骨垫厚度。打入胫骨假体柄锉 (图 23)。胫骨假体与股骨假体号码应一致或小一号码。
11.外翻髌骨,修整去除骨赘,测量髌骨厚度 (图 24),安装截骨导向固定器 (图 25),根据髌骨假体 厚度,截骨厚度应小于假体厚度 2mm 左右,确定髌骨中心时应稍偏向内侧,髌骨固定钻孔,以髌骨测量器
8.将相应型号滑车托架装上,用滑车磨钻磨出切迹。如行后稳定型假体置换,可将合适型号髁间窝截骨架 按上固定,以骨刀及摆锯行髁间截骨 (图 16)。
9.胫骨向前拉至半脱位,在前交叉韧带止点处钻孔(图 17),并扩大,插入胫骨髓内定向杆,安装胫骨截骨 导向器 (图 18),以获得向后倾斜角度,其中心位于胫骨结节内 1/3 处 (以美蓝标记) (图 19),实 现旋转对线,在导向器上安装截骨取深器,位于病变较轻一侧腔室的胫骨平台最低点,骨钉固定平台截骨板 (图20),取出定向杆,安装切割架及把手,摆锯截骨。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注意事项
1.全身应用抗生素及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 2. 术后 2 天内加压包扎,注意刀口引流管情况。 3.术后 2 天行CPM 锻炼,并鼓励病人行股四头肌等长运动。 4.骨水泥固定者 7 天扶拐下地行走,无骨水泥固定者可在术后6周完全负重。
6.股骨髁截骨采用髓内或髓外定位,首先在股骨髁间窝之后交叉韧带前方 0.5~1.0cm处钻孔 (图 8), 扩孔后插入足够长度的 T 形导向杆 (图9),应通过股骨干峡部,避免杆的偏斜,再装上远端截骨导向器 (图 10),安装的立位对线杆应对准股骨头中心 (髂前上棘内二指) (图 11)。
7. 安装截骨导向板截骨,通常截骨厚度为 10mm (图 12)。用摆锯截除股骨远端多余骨质 (图13)将 抱髁板两后爪紧贴两股骨后髁放置固定 (图 14),将合适股骨髁双孔定向板插在抱髁板上,该定位板分左 右,有中立位和外旋 3°位两种,抱髁板上测量钩应放在股骨前外侧皮质处,旋紧旋钮,测出合适股骨假体 大小型号,通过股骨髁定向孔钻孔,安装相应大小的股骨髁多向截骨板,行前后髁及斜面截骨 (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