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黄河水灌溉农田现状及改进措施

黄河水灌溉农田现状及改进措施发布时间:2022-10-21T06:37:09.88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11期第6月作者:弭庆伟[导读] 黄河下游工农业生产及居民饮用水主要水源是黄河水,但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使黄河的水量逐渐减少弭庆伟滨州市引黄灌溉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600摘要:黄河下游工农业生产及居民饮用水主要水源是黄河水,但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使黄河的水量逐渐减少、断流,严重地影响了黄河下游的农业生产。
黄河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中仍有许多问题,不仅会影响黄河的正常利用,而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这一点。
文章重点分析了黄河水田灌溉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黄河水;灌溉农田;灌溉现状引言黄河水资源具有含水量低、泥沙含量高等特征,使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困难。
黄河下游的农业生产不仅受气候条件的制约,而且黄河水的大量灌溉也对黄河的水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业生产大多是以灌溉为主,黄河水的流量大小直接影响着农业的丰产与丰收,对此,必须对其灌溉耕地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改善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灌溉系统的作用一般的农业灌溉系统都是从水源里面抽取水源,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输水管线和相关的辅助设备来进行水资源的调配,再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里面进行灌溉。
它的存在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我国的农业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产值是整个国家经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我们的农业发展对稳定国家持续稳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水利设施的出现,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增加农业的经济利益。
所以,随着基建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发展,各个地方的农业生产状况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农业的硬件设备也有所提高,为我们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为”学说指出,“个人理性”是一种普遍的、由个体理性引起的“不合作”博弈,它否认了“群体”理论所主张的“有共同兴趣的人”为了增进自己的共同利益而自发地采取行动,并且把公司和民族理论视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引黄灌溉存在问题及节水措施

引黄灌溉存在问题及节水措施引黄灌溉主要指的是将黄河水资源加以引用以补充农作物所消耗的水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也不断加剧,而引黄灌溉已经成为黄河流域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近年来黄河流域持续干旱,很多地区夏秋季的来水量过少,如此便产生了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若想农业经济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好供需问题,本文笔者以德州市潘庄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引黄灌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节水措施,希望为相关该地区的引黄灌溉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引黄灌溉;问题;节水措施潘庄灌区地处山东省德州市西部,其主要承担着平原、禹城、齐河共八个县(市、区)的农业灌溉,也是全市的命脉工程。
自1998年我国实施大型灌区连续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后,潘庄灌区渠道的输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并且灌溉面积也不断增加,供水效益和节水效果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潘庄灌区自建成以来,累计引水共350.3×108m3,每年平均引水9.5×108m3,有效地推动了德州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潘庄灌区引黄灌溉现状潘庄引黄灌溉区兴建于1971年,次年建成渠首闸和总干渠开始引黄放水,渠首位置在齐河县马集乡播庄附近,修建有三联九孔箱型涵洞式引水闸,马颊和尚庙主要承担着下游地区的输水任务,设计流量达124~80m3/s,渠首至马颊和尚庙输水干线共91.3千米。
潘庄引黄灌溉区共包含6个区,其中1区主要以齐、禹井灌为主,补源区为渠灌,灌溉的总面积达66.1万a;2区则主要以齐河井灌为主,补源区为地下渠,灌溉总面积为65.6万a;3区主要以禹城井灌为主,灌溉的总面积为34.7万a;4区则为地下渠提灌区,总面积达65.6万a;5区为深沟引河蓄灌区,灌溉的总面积164.9万a;6区主要为提水深沟银河蓄灌区,灌溉的面积的共153.2万a。
二、潘庄引黄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一)工程退化老化严重,相关设施不健全德州市潘庄水利工程建筑的修建时间大多數都在20世纪70、80年代,因此,到目前很多工程退化、老化严重,配套程度相对较差,绝大部分工程都带病上岗。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水文问题及解决途径

02
03
上游来沙量大
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 重,大量泥沙进入河道, 导致下游河道淤积严重。
水流速度减缓
下游河道比降小,水流速 度减缓,泥沙容易沉积, 加剧了河道淤积程度。
排沙设施不足
部分引黄灌区排沙设施不 完善或老化失修,无法满 足排沙需求,导致泥沙淤 积问题更加突出。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湿地萎缩
由于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黄河下 游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功能退化 。
地理位置与范围
01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位于黄河 流域的下游地区。
02
涵盖多个省份的重要农业区 域,如河南、山东等。
03
引黄灌区范围广泛,包括大 量农田和灌溉渠道。
气候条件及影响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
气候干旱、半干旱特点明显,对农业生 产造成一定影响。
年降水量较低,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 在夏季。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引黄灌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为生态补水 腾出空间。
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湿地保护
对引黄灌区内的湿地进行 全面保护,禁止非法占用 和破坏湿地资源。
恢复退化湿地
对已经退化的湿地进行生 态恢复,通过植被恢复、 水文调控等措施,逐步恢 复湿地生态功能。
建设人工湿地
在适宜区域建设人工湿地 ,增加湿地面积和生态容 量,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 自我修复能力。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策支持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引黄灌区 长期可持续发展。
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提升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短缺、生态保护等问题 的认识,增强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01
鼓励社会参与
引黄灌区渠道淤积问题分析及减淤措施研究

引黄灌区渠道淤积问题分析及减淤措施研究随着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引黄灌区泥沙淤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灌溉工程效益的发挥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文中在分析引黄灌区渠道淤积原因的基础上,根据黄河泥沙治理的原则,对渠道淤积泥沙进行分散处理,提出几种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研究成果对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标签:引黄灌区;泥沙;渠道淤积;分散处理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引黄取水规模迅速增大,黄河水量逐年减少,黄河河口段断流次数逐年增加,引黄灌区今后将会越来越多地面临着需水期无水可引,非需水期采取引黄蓄水和引用汛期含沙量较高的浑水问题。
大量的黄河泥沙进入引黄灌区,灌区渠道和沉沙池泥沙淤积严重,泥沙清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堆沙造成沙化、占压大量耕地等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
灌区泥沙安置问题更为突出。
《黄河流域(片)水利发展“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已成为黄河流域水利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引黄灌区输水渠道淤积原因1.1黄河小北干流含沙量较大引黄提水工程一级站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小北干流河上,小北干流属于典型的平原游荡性河道,穿越于秦晋两省黄土高原之间,河道坡陡流急,沿岸沟壑纵横、土质松散,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另一个原因是地形上陡下缓,平面形态呈哑铃状,由于流速减慢,加之是三门峡水库的库尾,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滩槽高差小,水源本身含沙量较大。
再加上,灌区的需水高峰期(时值三伏大旱)正处于黄河发汛期,也加大了灌溉水中的含沙量。
1.2长期小流量引水导致渠道淤积加重引黄灌区的设计流量为46.5m3/s,但是由于受管理体制、水利设施、灌溉制度、灌水定额等众多因素制约,输水干渠常处于非设计工况运行。
根据灌区多年用水量统计,干渠平均流量在28m3/s左右,远远小于渠道的设计流量,而干渠各段渠道断面尺寸和渠道比降是按设计流量计算得到的。
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应用与发展摘要: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经济市场化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综合实力也正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但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因忽略了环保事业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黄河流域用水不足的问题日益显著、部分区域用水艰难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用水、如何让水的用处落到实处、如何充分地利用起水资源,则成为了我国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就黄河下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引黄灌溉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引用发展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cess accelerating,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of increasing,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mbined impact of market economy, China’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s also present a fast and ste ady development trend. But as the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reer development for ignoring the abou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is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shortage i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area of the water difficult environment, how to better water, how to make use of the water into effect,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hina has become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in today’s society. 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the irrigation area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step discussion.Keywords:lower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Quoted development1、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应用发展的必要性在社会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黄河流域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效益十分显著,沿黄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在目前的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存在问题1、用水户的节水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节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断流这类区域性缺水的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全区域(或全流域)社会成员和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节水需要坚强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统一管理,而在我国节水和法制都很薄弱。
目前节水管理处于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状况,定额标准混乱,没有统一的现行规定,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有关全面节水的法规,节水工作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更谈不上有效监督管理了,同时,多数部分领导和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认为节水是上级的事,与下级无关,没有把节水的重要性放在心目当中,上级要求严了只好开开会、传达传达会议精神而已,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另外,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的想法等,由此造成了从根本上不可能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高度解决好“节”的问题。
2、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一是现有的引黄灌区及配套措施已运行20年以上,因受当时现实条件限制,灌区工程标准低、工程配套差、渠道衬砌年久失修,渗水漏水严重;二是大多数灌区农田仍然是大水漫灌、土地高低不平、用水浪费严重;三是有的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相当严重,甚至有的工程超期服役,带病作业,灌溉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四是黄河水价严重偏低,导致用水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
3、引黄水价偏低,近几年来“一惯制”近几年,随着引黄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的用量逐步增加,但引黄水价没有增加,加之我国水价政策极不合理,水的价格背离水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水价几年“一贯制”,缺乏需求调节的杠杆。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水文问题及解决途径

黄河引水历史悠久,上游的宁蒙地区引黄灌溉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但直至20 世纪,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记载鲜有出现。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经历了曲折开展的历程。
目前,黄河下游大型引黄灌区有95 处,是我国最大的连片自流灌区,涉及豫、鲁两省18 个地〔市〕87 个县区 ,覆盖总土地面积500.2 万 hm2,设计灌溉面积343 万 hm2, 有效灌溉面积223.4 万 hm2,受益人口5 271 万人。
治理黄河的主要问题在于治沙,引黄灌溉的开展也从未忽略黄河的泥沙问题。
黄河下游在两岸大堤建闸,自流无坝引水向两侧平原输送。
由于受黄河携带泥沙含量高和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缓的影响,引黄灌区渠系普遍存在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
一、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开展与泥沙治理1.灌区建设与泥沙处理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从试办中小型灌溉工程开始逐渐开展起来。
1953 年 8 月人民胜利渠灌区作为试点,借助引黄入卫工程遗址张菜园闸全部修建完成,是黄河下游第一个兴黄河水沙资源之利的灌区。
1955-1957 年,河南省的花园口和黑岗口两个引黄工程先后兴建,山东省建设虹吸工程24 个 , 期间兴建打渔张引黄闸。
在引黄灌溉初期,由于工程建设严格按设计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灌溉效果和改碱效果。
其后,黄河下游在1957-1961 年间共兴建引黄闸22座 , 设计引水能力高达3 361 m3/s,设计灌溉面积到达536.53 万 hm2. 由于灌区实行大引、大蓄、大灌的运行方式,加之灌溉工程不配套、管理粗放,只灌不排致使灌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碱化和内涝灾害加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全面停灌〔仅保存人民胜利渠1.33 万hm2引黄灌溉面积作为试验〕。
1965 年黄河下游发生严重干旱,山东打渔张灌区首先恢复了灌溉。
在全面总结经验的根底上,研究了适宜的灌溉制度、灌溉技术、泥沙处理方法和技术、防治盐碱技术等,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走上健康开展的道路。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

由于缺乏统一的、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规划,致使引 黄灌溉节水工作计划性不强,加之经济、技术、认 识等原因,下游灌区节水工作发展缓慢。尽管1999 年5月,黄委会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各省节水灌溉规 划基础上,完成了“黄河灌区节水规划研究”,但 对引黄灌区的发展规模、引黄灌区适宜的节水技术、 一些节水措施对环境影响、节水的重点以及如何实 现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该规划距付诸实 施还需要相当的过程。
第二、表现在节水措施的不平衡。如低压管道 灌溉面积就占整个下游节水灌溉面积的82.2%, 田间灌溉面积占7.0%,喷灌、微灌面积比重非 常小。
2.2 缺乏切合实际的节水改造规划
目前黄河下游0.67千hm2(1万亩)引黄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579.33千hm2,而节 水灌溉面积仅占下游设计灌溉面积的10.5 %,考虑到黄河水资源供需形势以及下 游沿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 求,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除依靠 增加有效供给之外,节水挖潜必将是一 个重要的途径。
2.2 243.48 19.96
27.77 11.4
合计
5.17 2.2 309.81 26.38 32.75 376.86 10.5
比例
1.5
0.6 82.2 7.0 8.7
下游引黄灌区渠道衬砌统计表
省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渠道长度(km) 防渗长度(km) 衬砌率 干支渠 斗农渠 干支渠 斗农渠 (%)
渠系水 利用系
同时引黄水流含沙量较高的这一特点限制了 一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引黄灌区 发展节水技术的难度。
2.4 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
节水管理与节水工程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节水管理需 要相应的法律、法规、经济、技术等一系列体系作支撑。目 前,下游一些引黄灌区为使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最佳效益,建 立了建、管一体化服务体系,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成立了 用水户参与者协会;同时也取得“分级供水、分级管理,用 水计量、按方收费”的成功经验以及井渠结合,地表水、地 下水联合调度运用,“依供定需,优化配水”等成功实践。 但由于管理、体制、投资渠道等限制,不能大范围推广。加 之黄河水价明显偏低,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形成,现状 的管理体制与灌区发展不相适应,灌区或区域的水权、水市 场缺乏条件和政策,因此,如何形成科学的节水管理体制和 高效的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
议
黄河流域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效益十分显著,沿黄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在目前的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问题
1、用水户的节水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节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断流这类区域性缺水的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全区域(或全流域)社会成员和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节水需要坚强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统一管理,而在我国节水和法制都很薄弱。
目前节水管理处于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状况,定额标准混乱,没有统一的现行规定,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有关全面节水的法规,节水工作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更谈不上有效监督管理了,同时,多数部分领导和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认为节水是上级的事,与下级无关,没有把节水的重要性放在心目当中,上级要求严了只好开开会、传达传达会议精神而已,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另外,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的想法等,由此造成了从根本上不可能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高度
解决好“节”的问题。
2、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一是现有的引黄灌区及配套措施已运行20年以上,因受当时现实条件限制,灌区工程标准低、工程配套差、渠道衬砌年久失修,渗水漏水严重;二是大多数灌区农田仍然是大水漫灌、土地高低不平、用水浪费严重;三是有的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相当严重,甚至有的工程超期服役,带病作业,灌溉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四是黄河水价严重偏低,导致用水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
3、引黄水价偏低,近几年来“一惯制”
近几年,随着引黄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的用量逐步增加,但引黄水价没有增加,加之我国水价政策极不合理,水的价格背离水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水价几年“一贯制”,缺乏需求调节的杠杆。
如黄河下游引黄渠首现在执行的是国家计委2006年7月1日调整后的水价,标准为农业用水每立方米1分,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每立方米8.5分。
近几年来一直未调整或提高过。
由此引黄水价偏低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4、“两水分供”划分和限制不严格,存在“一刀切”现象
水是一种资源和商品,应在市场经济中接受市场的调节,其价格在其价值决定的基础上也应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而黄河水费标准存在多年一贯制,不能根据每年河水可供给量的多少即黄河水的供求对比情况适当调整,对水年和枯水年水价一个样,每逢干旱年沿黄群众就会争相引取廉价黄河水。
另外,黄河水价存在“一刀切”现
象,没有根据不同用水类型、供水对象、用水方式、工程类别等制订不同的水价,就引黄灌溉而言,农业水价也可分为粮食作物供水水价、经济作物供水水价、水产养殖供水水价等几个方面给予区分。
5、当地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不利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地方财政困难,加之农业是弱质产业,效益比较低,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项投入比较高的科技项目,管道灌溉每亩均投入250元左右,喷灌、滴灌每亩均投入约500元左右。
而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水费目前最高的为每立方米0.24元,一亩地多浇50—70立方米,一亩地的管道灌溉工程投入可支付10—15年的水费,在灌区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只好从眼前利益出发,地方政府和农民存在“划不来”思想,不愿过多地向节水灌溉投入。
"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节水用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每个人,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发动全社会每个公民、每个团体起来节约每一滴水。
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契机,采用各种不同的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活动。
让沿黄干部群众清楚目前的黄河水资源状况,让全社会了解当前水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危机,让每个人都认识到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的需求也增加了道理。
2、加快节水改造力度
加快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权转换节水工程建设,实施
好四大干渠上段两合并工程,抓好干渠老化工程改造、支斗渠系改造与配套,进一步完善灌排体系,加快形成与节水增效相适应的工程基础。
3、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引黄灌区要下决心扭转传统观灌溉方式,变大田灌溉为小哇灌溉,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管灌、渗灌等节水方式以及穴灌、注灌、集中水源点等高效节水技术。
地方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立项,鼓励支持灌区节水改造和小型水源配套建设,有效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对农民主动倡导和安装节水型技术的,地方政府应给予补贴,以此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4、加快水价调整步伐
根据《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充分考虑用水单位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结合当前黄河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应加快黄河水价调整步伐,强化水资源保护,促进节约用水。
5、强化黄河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
由于黄河水资源具有以流域为基本单元,相互转化、相互补给的特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应统一规划、合理调配。
因此,应重点加强黄河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自上而下逐步成立专门的控制和解决用水浪费、水质超标、污染水体的执法机构,解决和调整水资源与各沿黄地区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等问题。
6、加大基础投资,促使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