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习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4、在相对应的空隙处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而天下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语言积累与运用(2)通假字往之女.家“女”通“汝”,你的意思。
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
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理解困难。
掌握通假字可从以下两点着手:①利用语音语义掌握通假字: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通假字按本字的音读,按本字的意义理解,利于掌握。
②注意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A.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例: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请比照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那么,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3.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3、(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④违背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4.A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以下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7. 孟子否认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7、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那么,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傅说.() 丈夫之冠.()胶鬲.() 拂.士() 拂.乱()【答案】畎.亩(quǎn)傅说.(yuè)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拂.士(bì) 拂.乱(fú)【解析】考查字的读音,平时积累就可以。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 (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妾妇之道. ( )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6)居.天下之广居 ( ) (7)无违.夫子( )(8)往之女.家()【答案】(1)教导、训诲(2)遵循(3)使屈服(4)三从四德(5)这样(6)居住..(7)违背(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女”,同“汝”,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答案】 A【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4.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以顺.为正.者顺:正:(3)与民由.之由: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3.内容理解。
(1)孟子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命.之命:(2)富贵不能淫.淫: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妾妇之.道也鹏之.徙于南冥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又何间焉.C.以.顺为正者咨臣以.当世之事D.安居而.天下熄已而.夕阳在山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张仪之流。
B.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没有遵守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道。
D.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与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8.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对比阅读(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二)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以顺.为正.者顺:正:(3)与民由.之由: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3.内容理解。
(1)孟子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命.之命:(2)富贵不能淫.淫: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妾妇之.道也鹏之.徙于南冥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又何间焉.C.以.顺为正者咨臣以.当世之事D.安居而.天下熄已而.夕阳在山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张仪之流。
B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没有遵守仁义道德的原则。
C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道。
D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与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8.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对比阅读(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二)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4、在相对应的空隙处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而天下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岂.诚.安居熄...翻译..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是焉.得.大丈夫...冠.命.子.丈夫..翻译: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往之.戒.女.戒.翻译: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违:夫子以……为……顺正道居居翻译..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得.由.行.道.淫.移.翻译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谓.翻译..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答案1、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儒亚圣。
2、孟子言行孟子及其弟子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滕文公下》3、4、略5、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00000doc

《富贵不能淫》作业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4.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8.解释加点词
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
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
10:.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
11:.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2分)1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3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本章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这三点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4、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5“焉得”一语有何作用?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着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与鄙视。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8、孟子是怎样来谈论“大丈夫之道”的?既要有行“居天,立天,行天”,又要有志“得志,不得志”,还必须保持“富,贫,威”的操守。
这样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1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3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3、(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
④违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4.A
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7、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8.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8:(1)能够(2)得到、实现(3)训导(4)谨慎
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
小题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
10: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2分)
11: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1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3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13.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