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1、解释:富贵:淫:居天之下广居:

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安居:熄:

是:焉得:威武:无违夫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翻译:(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习题练习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

1、注音: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2、通假字:往之女家

3、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3)行天下之大道:

妾妇之道也:

(4)必敬必戒:

戒之曰:

5、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6、重点实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2)一怒而诸侯惧惧:

(3)安居而天下熄.熄:

(4)丈夫之冠也冠:

(5)父命之命:

(6)以顺为正者顺:

(7)立天下之正位.正位:

(8)与民由之由:

(9)无违夫子违:

(10)独行其道行:

8、文言虚词

之:居天下之广居:与民由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

1、实词积累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人恒过.

⑤而后作.⑥而后喻.

2、词类活用

①人恒过.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④必先苦.其心志⑤劳.其筋骨

⑥饿.其体肤⑦空乏

..其身

⑧行拂乱.其所为⑨所以动.以忍.性

3、常考虚词

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必先苦其心志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⑦人恒过,然后能改

4、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5.翻译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这一章讲的是和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

1、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答:

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答:

3、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答:

4、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他们必须经历哪些磨砺?(原文)

答:

5、一个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什么?(原文)

答:

6、第2段是从和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 (论证方法)。

7、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一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答:中心论点:

如何提出:

9、文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

10、请写出三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答:

11、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答:

12、许多震慑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都是在经过艰苦的磨练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请例举几个这样的事例。

答: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答案

一、文学常识

战国“亚圣”,“孔孟”。《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违:违背

翻译:(1)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安静),天下就太平无事。

(3)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4)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习题练习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5“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7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8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做为领导者,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

4、注音:(rǔ)(yín)

5、通假字:“女”通“汝”,你。

6、古今异义:大丈夫古义:有作为的人或男子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4、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第二个:居所,住宅

(2)得:能够/实现

(3)道: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原则,行为准则

(5)戒:留神,当心,谨慎/ 告诫

5、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淫:原意是过多,过甚,在文中意思为使......扰乱

(2)移:原意是改变,在文中意思为使......改变

(3)屈:原意是屈服,在文中意思为使......屈服

6、重点实词

(1)诚:果真、确实

(11)惧:害怕

(12)熄:平息

(13)冠:行加冠礼

(14)命:教导

(15)顺:恭顺,孝道

(16)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

(17)由:遵循大道走

(18)违:违背

(19)行:固守,坚持

8、文言虚词

之:居天下之广居:相当于“的”与民由之:代志向

9、成语积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答案

1、实词积累

①发:起,被任用②举:被举用,指被选拔③任:担子,责任

④过:犯错,犯过失⑤作:奋起,有所作为⑥喻:明白,了解

2、词类活用

①过:犯错,犯过失(名词用作动词)②入:在里面,指国内,形容词使动用法

③生:使……生存发展死:使……衰亡④苦:使……痛苦⑤劳:使……劳累

⑥饿:使……饥饿⑦空乏:使……资财缺乏⑧乱:使……扰乱

⑨动:使……惊动忍:使……坚韧(动词使动用法)

3、常考虚词

①介词,从②介词,在③介词,给④介词,在

⑤其:代词,他的⑥则:连词,如果⑦恒:常常然:代词,这样

4、通假字

①曾:同“增”,增加②衡:通“横”,梗塞,不顺③拂:通“弼”,辅佐。

5、(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3)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4)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5)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

(6)(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7)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6、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答:共同点:①都是出身卑微②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道理: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2、答:排比。增强行文气势,意在引出下文议论。

3、答:“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使命。

“是人”既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4、答: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心理、身体、生活)

5、答: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个人(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和国家(反面论证“死于安乐”),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方法)。

7、答: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8、答: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②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

③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答: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具体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10、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1、答:居安思危

12、答: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贝多芬双耳失聪仍然坚持音乐创作。仲尼厄而作《春秋》。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汇总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1-4题。(共1 1分)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郭永传 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 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 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掖]拽 着别人的胳膊。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 (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 (yì)]埋葬。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者富贵 B.往之女家为之出涕 C.以君之力或掖之以归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相与负其尸瘗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4分) (1)《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2分) (2)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2分)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3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知识汇编

中国古代史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知识汇编 一、科学技术 ㈠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重875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种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且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 ⑴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既消除了岷江之害,又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千里沃野。 ⑵长城: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朝还有修筑。最主要是秦朝和明朝。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全长一万余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余里。长城绵延万里,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⑶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开凿,2000多千米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⑷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距今1400多年。 ⑸北京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是明清两朝皇宫,称紫禁城(宫城),1925年始称故宫。 ㈣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 ※隋唐时期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重大成就。 ⑴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用麻纤维制造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它原料易得、质轻价廉,被称为“蔡侯纸”。造纸术后来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不仅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⑵印刷术:①雕版印刷: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活字印刷:北宋时期(11世纪),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印刷术,比毕升的发明晚约400年(四个世纪)。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⑶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特性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12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 ※宋朝人的书中谈到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⑷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药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开始应用于军事上,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火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大刀、长矛作武器的状况,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 二、思想文化 ㈠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完整版)2017统编《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2017.12.12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太平。 ③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④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⑤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标准的,是妇女之道。 ⑦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⑧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一、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编写的。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共七篇。计261章,约3.5万字。 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二、书下注释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焉:怎么哪里 4、冠:行冠礼 5、命:教导、训诲

《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2019年达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逐题解答版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

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诣:到 D.属吏咸伏谒咸:都 8.A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9.A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四)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课题:中国古代史(四)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教学目标: 1、识记: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②金与南宋的对峙;③宋代经济的发展; 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⑤宋元时期的都市。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融是历史主流。。 教学重难点: 北宋的中央集权政治和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该皇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9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 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第6-11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9—11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大金。 (2)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之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北宋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金灭辽后,对北宋发动了战争,北宋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之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代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于世界地位,南宋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宋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杭州;还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1.通过阅读教材,简单说出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正确阐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及影响,准确简述《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正确评价华盛顿,准确阐释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概况及《独立宣言》的意义 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美国国旗”,设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__13__个殖民地。 2.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__东印度公司__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3.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在__来克星顿__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知识点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4.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__第二届大陆会议__。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__大陆军__,委任__华盛顿__为总司令。 知识点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5.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__杰斐逊__起草的《__独立宣言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6.__萨拉托加大捷__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1783__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7.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次__民族解放战争__,也是一场__资产阶级革命__。 8.1787年,宪法依据__分权制衡__原则设计了一个__联邦制__共和国。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__资产阶级__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阅读教材,概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案: 10.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11.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1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13.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参考译文】 【甲】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2020年整理

八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富贵不能淫》 共12篇 2020年整理 1.【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诣:到 D.属吏咸伏谒咸: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答案:1. A (诚:真正、确实) 2. A (A.相同,均为代词; B.不同,其:自己/其:他; C.不同,以:用/以:把; D.不同,为:是/为:给。) 3. B (甲中孟子运用反问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不是对比。) 【乙】翻译: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2.【甲】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案:1.B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译为“岂,难道”。) 2.A (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3.D (D项,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易错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易错点总结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分封制形成以西周之前,不是西周首创的制度,只是盛行于西周。 3、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推崇的是法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才正式得以确立。 4、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与地方分权的制度。 5、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6、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汉前期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汉武帝以后采用儒家思想。 7、四大发明的顺序:造纸术(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中期)、指南针(北宋)。具体来说,西汉时期出现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出现,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唐中期的书籍中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

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并向外传播。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向外传播。 8、张骞通西域体现的是民族关系;丝绸之路的开通体现的是对外关系;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9、西域,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而非西藏。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的是汉宣帝,而非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时间是前140—前87年。 10、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不是预报地震的,而是测定地震方位的。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发展承上启下,为隋唐的繁荣发展和宋朝的经济重心转移奠定了基础,但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 12、要注意隋朝大运河与京杭运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3、科举制开始出现在隋文帝时期,正式形成是在隋炀帝时期,1905年,光绪帝宣布废除科举制。 14、科举取士制度、三省六部制均正式实施于隋朝,完善与唐朝。 15、武则天在位期间选拔的、破格提拔的贤才有姚崇、宋璟,而后来唐玄宗继续重用过姚崇。 16、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不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是民族之间的兄弟斗争。就正义性而言,北宋时正义性的,

富贵不能淫 优秀教案

富贵不能淫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与运用:积累重要文言字词,背诵全文。 2.语文(文体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章内容(重点),了解孟子思想。 3.阅读: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浩然正气;辩证看待经典,去芜存精。 4.写作: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难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情导入 (多媒体播放屠洪刚版本的《精忠报国》音乐视频,节选高潮部分) 教师激情导入: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歌曲,取材于北宋名将岳飞抗击匈奴、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精锐剽悍的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他率领的岳家军打出了民族的尊严与雄风。他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是“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典范!更是将功名视作尘土的大丈夫!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我们今天就通过学习《富贵不能淫》来了解一下。二、追根溯源,了解背景 1.简介课前了解到的孟子。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补充。 教师明确: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2.简单谈谈《孟子》及其主要思想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点拨。 教师明确:《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教师点拨:《孟子》体例属先秦散文当中的对话体。对话体散文《孟子》是语录体散文

《论语》散文向专题性论文(《庄子》《韩非子》等)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对话展开辩论说理,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议论文来学。 《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三、小试牛刀,检测预习 1.齐读课文后抢答(PPT展示):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②一怒而诸侯惧(惧:害怕) ③安居而天下熄(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④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⑤往之女家(往:去,到) ⑥必敬必戒(敬:恭敬) ⑦无违夫子(违:违背) ⑧以顺为正者(顺:顺从;正:准则、标准) ⑨与民由之(由:遵循) ⑩独行其道(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道路,文中喻指原则、准则)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注意比喻义、引申义,留心古今异义词。 2.处理古语特殊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PPT展示知识点,学生抢答之后教师点拨补充。 (1)通假字:往之女家“女”通“汝”,你。 明确:掌握通假字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①利用语音语义掌握通假字: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通假字按本字的音读,按本字的意义理解,利于掌握。 ②注意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 A.增加偏旁,找出本字。例: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孰——熟 B.更换偏旁,找出本字。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贴——贴 C.取消偏旁,找出本字。例:往之女家。女——汝 (2)古今异义词: 丈夫之冠也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解读对比阅读练习一、【原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解释】 1、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 5、得志:得,实现。 6、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 7、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

三、【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四、【课文理解】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 孟子是怎样谈论”大丈夫之道”的?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5.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

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8课《美国的独立》同步习题(含答案)

九上第18课《美国的独立》同步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斯塔大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充分肯定了美国革命()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定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鸦片战争 3.1776年初在北美大地上流行一本小册子《常识》,其中有一句“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它的意思是指() A.北美人民强烈要求英属殖民地独立 B.北美人民与印第安人矛盾很深 C.北美人民与南部黑人奴隶制“分手” D.北美人民要敢于武装反抗法国殖民者 4.1775年4月19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净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枪声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史称“北美独立战争”。这枪声响起的地点是在 A.萨拉托加 B.约克镇 C.来克星顿 D.纽约 5.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在 A. 1776年B. 1787年 C. 1781年D. 1783年 6.下列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B.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C.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封建专制统治 7.华盛顿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被尊为“美国国父”,最主要的原因是()A.他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国家独立 B.他曾任大陆军总司令 C.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D.他主持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富贵不能淫》同步习题

21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③张仪:纵横家。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6)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4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_______ __________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文: __________ _______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 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对比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2 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 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译文: 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 分) 答案 10.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 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 ; B 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11.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 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1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 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13.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同学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吸引了他。此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大篆 C.小篆 D.隶书 2.“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音:e,不公正,偏袒)”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韩非 B.孟子 C.墨子D.庄子 3.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一历史功绩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5.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 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皇帝一开始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6.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班超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辟后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后 D.昭君出塞后 7.陆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于汉代开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都洛阳 D.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8.“……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在某一博物馆中,讲解员在讲解下图器物时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 ( ) A.四羊方尊 B.编钟 C.青铜立人像D.司母戊鼎 10.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1.美国某地有一座纪念碑,碑下刻着一段铭文:“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据碑文推断,这座纪念碑位于() A.费城 B.来克星顿 C.华盛顿 D.萨拉托加 2.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是为了纪念()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 D.1787年美国宪法的通过 3.萨拉托加战役() A.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C.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标志着独立战争的结束 4.美国独立战事结束的标志是() A.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B.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被迫投降 C.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D.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 5.华盛顿在1783年12月向国会交出军权的仪式上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C.颁布《权利法案》 D.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6.“第一条,……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第三条,……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则材料选自()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十二铜表法》 D.1787年美国宪法 7.美国联邦政府倡导“三权分立”的原则,这里的“三权分立”指的是() A.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 B.立法、军事、行政三权分立 C.立法、司法、军事三权分立 D.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指出:“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材料二马克思在评价这场战争的国际意义时说:“18世纪美国……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响了警钟。” 材料三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评价美国这次战争时说:“美国革命成为那些希望摆脱殖民地地位的民族所效法的榜样。” (1)材料一中列宁所指的“战争”是哪次战争?为什么说这次战争是“真正解放”和“真正革命”的战争? (2)材料二中“给欧洲中产阶级敲响了警钟”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