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粮食储藏方法稻谷小麦玉米大豆
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储藏特性

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储藏特性粮食的品种不同,储存的特性也不相同。
要想让储存的粮食有较好的品质,就必须了解不同品种粮食的储存特性。
常见的稻谷、小麦和玉米有哪些储存特性呢?稻谷稻谷具有完整的谷壳,它对防止虫霉危害与温湿度影响有一定作用,在储藏过程中稳定性较高,但稻谷后熟期短,不耐高温,易黄变和陈化,易发热、结露,水分超过25%即可发芽。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新谷的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变化较大,一年后逐渐减弱,继而趋于平缓,储藏稳定性增高。
早、中稻收获时气温高,便于干燥,入库水分低,但易感染害虫;晚稻秋后收获气温低,虫害较少,但不易干燥,入库水分较高,容易引起发热霉变。
稻谷储藏期不宜超过三年,即使不生虫发热,也要注意定期轮换,特别是长期储备的粮食要防止因陈化而降低品质。
小麦•后熟期长。
小麦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
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两个月左右,少数超过80天。
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有所提高。
•吸湿性强。
小麦外皮较薄,组织松软,亲水物质较多,吸湿能力较强,吸湿后,淀粉、蛋白质水解加强,易遭受霉菌与害虫的侵袭,引起发热霉变,使小麦品质劣变。
•较耐高温。
小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在一定的高温范围内不致丧失生命力。
据报道:水分在17%以上时,干燥处理温度不超过46℃,或水分在17%以下时,处理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能得到保持,面粉品质因在后熟期经历高温而得到改善,做成的馒头松软膨大。
这就为小麦采用高温干燥或密闭杀虫提供了依据。
•易遭虫害。
小麦抗虫性差,收获时正值夏季,易受害虫感染,多数储粮害虫都会危害小麦,其中以玉米象、麦蛾与印度谷蛾危害最为严重。
因此,要加强小麦虫害的防治工作。
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
玉米生长时,由于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同一果穗上下部分籽粒成熟度不一致。
收获季节气温低,加之果穗外有苞叶,使玉米在田间不能充分干燥,收获后的玉米水分可高达20~30%以上。
粮油储藏技术

粮油储藏技术一、粮粒及粮堆的构成粮食是小麦、稻谷、玉米、谷子、大麦等禾谷类籽粒及薯类、豆类等的总称。
由于受到遗传特性、地理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每一种粮食的形态特征各不一样,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些都对粮油储藏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粮食的构成归纳为:从粮油储藏的角度出发,粮食中包围在胚和胚乳外部的种皮,形成了抵御不利储藏环境的保护组织,对粮食储藏是有利的。
而粮粒的胚部则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生命活动旺盛,最容易受到虫霉感染。
一般说来,胚越大,储粮稳定性越差,这是储粮不利的一面。
因此,各种粮食构造不同,是导致各种粮食储藏稳定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粮食颗粒堆聚而成的群体叫做粮堆。
粮食储藏研究的对象是粮食群体, 而不是单一的粮食籽粒。
据测定500克稻谷约20000粒、小麦15000 粒、玉米1500—2000 粒、蚕豆400—600 粒、油菜籽170000—240000 粒。
通常粮仓装粮50—250万千克,形成数目相当大的粮粒组成的粮食群体——粮堆。
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和粮食储藏质量的主要物理因素是粮食的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对于各种蒸气和气体的吸收、吸附和解吸能力以及粮食的热传导、湿热扩散与热容量等。
在粮堆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些基本物理因素直接影响储粮稳定性。
二、粮食的流散特性粮食的流散特性主要包括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等。
这是颗粒状粮食所固有的物理性质。
粮食具有流散特性的根本原因是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小,不足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粮粒保持垂直稳定,致使粮食在堆装、运输、干燥、加工等过程中表现出流散特性。
1、散落性粮食在自然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动成为一个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粮食的颗粒大小、成熟度的差异、杂质数量的多少等都和散落性密切相关。
粮食散落性的好坏通常用静止角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食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玉米和豆类储藏

一、玉米玉米又名包谷、包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土质、气候、旱涝适应能力较强,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东北和华北是主要产区,产量高、储存量大,用途也极为广泛。
玉米耐储性较差,是较难保管的粮种之一,通常不适宜作长期储藏。
玉米籽粒胚大,脂肪含量高,呼吸强度大,耐储性较差。
玉米胚部所占面积较其它粮食大。
玉米胚约占整粒总重量的10--14%,约占总体积的30--35%,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玉米比其它粮食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动和较高呼吸强度,如干毫克/24小时/100克干样品),燥的小麦15--25℃时,呼吸强度为0.04--0.06(CO2毫克/24小时/100克干样品)。
干燥玉米则为10.2--28(CO2(一)玉米的形态与结构玉米籽粒由皮层、胚、胚乳三个部分构成。
籽粒形态扁平,顶部着生于籽粒基部。
玉米胚是谷类粮食中最大的且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储藏期间易吸湿生霉。
遭受虫害,储藏稳定性很差。
(二)玉米的分类1、按皮色分有白玉米、黄玉米、杂色玉米。
当黄、白玉米或其它颜色玉米的混杂超过5%,统称为杂色玉米。
2、按食性分有粳性玉米和糯性玉米两类。
3、按粒形和粒质分有马齿、硬质、蜡质、粉质、甜质、爆裂等种。
其中的马齿、硬质、蜡质三种最多,其次是软质种。
(三)玉米的储藏特性1、原始含水量高,成熟度不均匀玉米生长期长,我国主要产区在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果穗外面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故原始水分较大,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往往在20--35%,在秋收日照好、雨水少的情况下,玉米含水量也在17--22%左右。
玉米授粉时间较长,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相差可达7--10天,因而果穗基部多是成熟籽粒,而顶部则往往是未成熟的籽粒,故同一果穗上籽粒的成熟度很不均匀。
未成熟的籽粒未经充分干燥,脱粒时容易损伤。
因此,玉米的未熟粒和破损粒较多,这些籽粒极易遭受害虫与霉菌侵害,甚至受黄曲霉菌侵害而被污染带毒不能食用,造成很大损失。
粮食储藏的四大方法

粮食储藏的四大方法
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食物,而粮食储藏是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措施。
下面介绍粮食储藏的四种方法:
1. 真空储藏法
真空储藏法是指将粮食放入真空袋中,通过抽出袋中空气来达到防潮、防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的储藏。
真空储藏法能够有效地保护粮食的品质,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限。
2. 冷藏储藏法
冷藏储藏法是指将粮食放入低温环境中,以达到防潮、防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面粉、蛋糕等精细粮食的储藏。
冷藏储藏法能够有效地保护精细粮食的品质,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限。
3. 干燥储藏法
干燥储藏法是指将粮食放入干燥的环境中,以达到防潮、防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糙米、大豆等颗粒状的粮食的储藏。
干燥储藏法能够有效地防止粮食发霉、变质,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限。
4. 贮藏罐储藏法
贮藏罐储藏法是指将粮食放入密封的贮藏罐中,以达到防潮、防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粮食的储藏。
贮藏罐储藏法能够有效地保护粮食的品质,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限。
总之,不同的粮食储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粮食类型,选择合适的储藏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粮食的品质和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限,确保粮食的安全和充足供应。
主要粮食储藏方法

主要粮食储藏方法(一)稻谷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
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
2.稻谷的保管方法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二)小麦1.小麦的储藏特点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较长。
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
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
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粮食贮存方法

粮食贮存方法粮食贮存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工作,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和品质,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贮存。
常见的粮食包括谷物、豆类、干果等等,不同种类的粮食可能需要不同的贮存方法。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粮食贮存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谷物的贮存方法。
谷物一般是以颗粒为单位进行贮存,对于小麦、玉米等大颗粒谷物,可以使用密封的塑料桶或金属桶进行贮存。
在置入谷物前,需要在桶底放置干燥剂,吸收桶内的湿气,以避免谷物发霉。
对于小米等小颗粒谷物,可以使用塑料袋进行贮存。
在包装前先将谷物晾晒,去除杂质和水分,然后加入适量的硼砂,注意不要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其次,是豆类的贮存方法。
豆类一般可以使用通风良好的竹篮或者布袋进行贮存。
在置入豆类时,也需要加入干燥剂,避免受潮发霉。
另外,为了防止虫害,可以在豆类旁边放置薄荷、香叶等防虫草药。
最后,是干果的贮存方法。
干果对湿度和温度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需要密封的容器进行贮存。
可以使用塑料袋或玻璃瓶进行贮存,事先放入适量的干燥剂和食用油,油可以防止果仁变黄变黑。
另外,也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防止长虫。
在贮存粮食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直接接触水分。
粮食不宜直接接触水分,否则会导致吸潮发霉。
在贮存的时候,需要选择防潮、通风良好的地方。
2. 适当使用灭菌剂。
为了防止粮食发霉或受虫害,可以在贮存前使用一些小剂量的灭菌剂。
3. 定期检查粮食。
在贮存过程中,定期检查粮食的质量和湿度,并清理可能会导致粮食变质的问题,如异物、霉变等。
4. 注意温度变化。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粮食质量下降,因此需要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贮存。
总之,粮食贮存是一项需要重视的农业工作,它关系到农民的收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只有做好了粮食贮存工作,才能保证粮食的质量和供应安全。
农产品储藏的几种方法

1、小麦的储存(1)高温密闭储藏法小麦耐高温性强,故利用高温仓储小麦是—种有效方法。
(2)低温密闭仓储法低温密闭仓储是小麦长期安全仓储的常用方法之一。
(3)缺氧仓储法用塑料薄膜或其他封闭容器将小麦与空气隔绝,利用自身呼吸作用达到气调的方法。
(4)化学防虫仓储法适用于长期储藏,通过加入化学防虫剂,可有效防止虫害和霉菌。
2、玉米的储存(1)穗贮的方法建玉米篓子,玉米篓子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
(2)粒贮的方法籽粒入仓前,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低温。
(3)注意事项:注意控制好种子的`含水量、发芽率,种子仓储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种子的含水量,要按仓储标生。
要有合理的仓储方法,创造良好的仓储环境,仓储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仓储效果。
仓储方法多冷室仓储为宜,应把种子离地30厘米以上。
种子仓储期间要进行定期检查,在仓储期间应对其含水星、湿度、发芽率等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时注意是否受潮、是否虫蛀鼠咬、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3、大豆的储存(1)入库准备首先水分含量要降低至仓储标准,其次净洁完好达到标准,最后仓储达到标准。
(2)入库管理第一避免高温入库。
第二避开阴雨潮湿天气。
第三不宜过高堆放。
第四禁止与化肥或农药同库。
4、储存大白菜有什么好方法?第一种办法,地窖储存最稳妥。
谈起地窑大家并不陌生。
在平原地区,在地底下修建一间大房子的储存室。
一年四季,地窖气温都恒定在6~10℃之间,对大白菜、红薯、土豆、辣椒等等农产品,保存温度适宜,湿度合适,在经常灭菌条件下,农产品能保存在2~3个月以上,是农村冬季农产品储存的最好的传统方法。
第二种办法,山洞储存最方便。
在山区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一个红薯洞。
红薯洞是依靠山背凿开的一个深山洞,大的有一两间普通房子大,小的存放红薯几千斤。
功能与地窑相似,内面气温和地窖差不多,能存放各种越冬保存的农产品。
山洞储存进出方便,在农村应用非常普遍。
第三种办法,就地深埋很可靠。
这种方法是没有地窑和山洞的时候,大白菜数量不多时,可以使用的好办法,方法十分简单。
粮食保管特点与储藏方法

粮食保管特点与储藏方法作者:许丽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3期一、稻谷1.稻谷的保管特点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
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2.稻谷保管方法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二、大豆1.大豆的储藏特点大豆粒圆,种皮光滑,籽粒坚硬,抗虫、霉能力较强,但破损的大豆易于变质。
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夏季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
在相对湿度为70%以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麦,因此,储藏大豆要特别做好防潮工作。
易走油、赤变。
大豆水分超过13%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首先豆粒发软,然后在两子叶靠胚部位的色泽变红,俗称“红眼”,以后豆粒内部红色加深并逐渐扩大,俗称“赤变”,严重时,子叶蜡状透明,有浸油脱皮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麦储藏方法
1.小麦的储藏特点
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较长。
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
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
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较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
据试验,水分17%时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46℃时进行干燥;或水分在13%以下时,曝晒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然得到保持。
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改善,做成馒头松软膨大。
这就为小麦采用高温干燥或高温杀虫提供了依据。
具有耐储性:小麦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耐储性。
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
正常的小麦,水分在标准以内(12.5%),在常温下一般储存3-5年或低温(15℃)储藏5-8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
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
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象、麦蛾等危害最严重。
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正是夏季,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2. 小麦的储藏方法
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
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
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热入仓密闭储藏: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
通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
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
由于害虫的灭绝,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左右,保持2小时高温,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6℃左右持续10天左右,可杀死全部害虫。
此后,粮温逐渐下降与仓温平衡,转入正常密闭储藏。
另外,热入仓密闭储藏所使用的仓房、器材、用具等均需事先杀虫。
低温密闭储藏: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待持续储藏长时间也会降低小麦品质。
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
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
小麦保持一定的低温,对于延长种子寿命,保持品质有一定的好处。
小麦还可以处于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的低温条件下储藏,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
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于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
低温密闭可以长期储藏,但要严防与湿热气流接触,以免造成麦堆表层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