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复习提纲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19章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19章知识点总结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一、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1.血管:人体内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只有动脉能跳动产生脉搏现象,“把脉”的“脉”指的是手腕部的桡动脉。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
⑴心脏壁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左心室壁最厚⑵心脏四腔:(口诀:上房下室。
房连静,室连动)(3)左心房m(连通肺静脉c)左心室p(连通主动脉h)右心房e(连通上、下腔静脉a、g)右心室f(连通肺动脉b)。
心房与心室之间(房室瓣n)、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瓣d),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确保血流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静脉里含有静脉瓣)(4)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肺循环(同时进行)(1)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也就从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2)肺循环的过程中,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肺动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肺静脉里的血液是动脉血。
(肺循环中静脉里流动脉血,动脉里流静脉血;体循环中静脉里流静脉血,动脉里流动脉血)①无论是在体循环还是在肺循环中,血液总是由动脉流经毛细血管,再流向静脉。
②某人口服药物或注射针剂,药物最先在心脏的右心房出现。
③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测量部位上臂肱动脉处健康成年人。
收缩压: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12kpa(60—90mmHg)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多次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多次超过90mmHg,就是高血压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1)红细胞是红色的,因为它里面有一种含铁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
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物质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一、血管
1、动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被称为脉搏(桡动脉),心脏每分钟的收缩和舒张的次数被称为心率,脉搏和心率一致。
2、青少年正常的脉搏为 60-90 次/分钟。切脉指示根据脉搏诊断疾病的方法。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③心脏内有两个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两个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 流。
三、血液
1、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成年人的血液为体重的 7%-8%。
2、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形态
数量 大小 细胞核的有无
功能
血浆
淡黄色液体
运输养分,废物和血细胞
3、神经中枢:大脑灰质和脊髓灰质等中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汇集在一起,负责调节人体某一项相应的生命活动的 部分叫神经中枢。如:大脑中皮层上的躯体运动中枢等,脊髓上的膝跳反射中枢等。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位置、结构特点
左右两个半球
位于大脑的后下
在大脑的下方,
在脊柱的椎管
方,分左右两个半球 下端与脊髓相连 表面是神经元细 胞体密集的部位叫灰
加抗凝剂(柠檬酸钠)
分层现象
上层:血浆(含有纤维蛋白 原)
中层:白细胞、血小板
下层:红细胞
4、血液系统和输血原则:
①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 ABO 血型系统,它包括 但是 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A、B、AB)血型,AB 型血可以少量接受其他(A、 B、O)血型。
1、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他们分别和肺静脉、主动脉、上、 下腔静脉和肺动脉相连。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全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组织细胞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完成。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血管的管壁特点、管腔大小、血流速度、功能和血流方向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慢,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远离心脏。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极慢,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靠近心脏。
毛细血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流速度最慢,血细胞只能一个个通过。
脉搏是动脉的跳动,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
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
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二、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无形态元素的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组成。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无细胞核,圆饼状,红色多。
由于红细胞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也呈现红色。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有细胞核,结构特征大、很小、白色少。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不规则红色。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四种,每种血型都有对应的抗原和抗体。
输血时要注意血型的匹配,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讲解

八年级生物期中复习提纲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一、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它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1、血管:物质运输的管道。
脉搏是指动脉的跳动,青筋是指静脉。
类型血流方向结构特点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动脉从心脏→全身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心脏较薄小大(有静脉瓣)慢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最小的静脉极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极慢2、血液:物质运输的载体1)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它养料和废物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蛋白质)最多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反之,易与氧分离)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最小较多止血、凝血血细胞结构图3、心脏——物质运输的动力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2)结构:四个腔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主动脉肺肺动脉肺肺静脉心脏结构图3)瓣膜: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朝向一个方向流动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4)生理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4、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O 2→组织细1)过程 胞,CO 2→血液)→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O 2→血液,CO 2→肺泡)→肺静脉→左心房流动脉血流静脉血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循环示意图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2)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血型:ABO 血型系统:A 型、B 型、AB 型和O 型(5)输血与血型AB 型:万能的受血者;O 型:万能献血者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血液凝集为红细胞凝集)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300ml 注意:1)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2)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3)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最新版八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血流速度最快。
“把脉”一“脉”指的是桡动脉。
4、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
5、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管壁很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6、心脏是由心肌构成,分为四个腔:上面两个分别叫左心房、右心房,下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有控制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
7、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心率与脉搏一致。
8、与心脏相通的血管:左心房——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9、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10、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1、血细胞的类型: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12、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无细胞核。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红细胞是红色的,因为含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
13、白细胞:有细胞核;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14、血小板: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15、输血的原则:同种血型相互输。
血型不和,会引起红细胞凝集。
一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健康。
16、人的血型一般可分为:A型、B型、AB型、0型。
17、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这两部分血液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18、体循环的过程: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提要(答案不全) 苏科版

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1、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2)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中壁最(6)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4、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成分: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它养料(如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和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血细胞从数量、结构与功能比较如下:6、输血与血型(1)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O型;(2)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
O型为万能献血者;AB型为万能的受血者;献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400ml。
7、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
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血液循示意图:组织OCO细胞2营养物质细血管网CO2O2肺泡2废物8、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P16-179、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1)健康成人的血压:收缩压一般为12kPa—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一般为8kPa—12kPa(60-90mmHg)。
(2)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7kPa(140mmHg) ,或舒张压超过12kPa(90mmHg);低血压--- 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 或舒张压超过 8kPa(60mmHg)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1、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组成。
(2)心壁主要由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心脏中壁最厚的是。
(64、血液----(1盐等)和(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功能:运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血细胞从数量、结构与功能比较如下:(1)ABO 血型包括: 型、 型、 型、 型;(2)输血原则: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2020

血液(体重的7%~8%)血浆 55% 水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 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红细胞 心脏 结构功能: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四个腔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第6单元 生命活动的提哦啊接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第15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组织细胞需要营养物质和氧,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他们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1、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毛细血管内血细胞只能一个个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
它会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2、心脏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与脉搏同步)。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3、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⑴、血液的组成: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⑵、血细胞:由于红细胞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也呈现红色。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易看到。
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则患有贫血;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血液里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
⑶、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AB 型、O 型种。
AB 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3种血型的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 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鲜血是每个18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⑷、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A 型B 型 AB 型 O 型A 型B 型 AB 型O 型献血者血型:受血者血型: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排泄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 皮肤:排出小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动脉血: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颜色鲜红。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复习提纲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复习提纲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组成:血管、心脏、血液。
2. 血管功能: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动脉——跳动的血管。
其功能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回身体各部分。
血管分类:静脉其功能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见 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及结构特点”)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结构:a.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b.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心输出量越大,心脏工作能力越高。
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血浆(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水,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上层血液红细胞(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下层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包围、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中层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止血、凝血作用)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4、输血与血型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O 型。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
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
其途径: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动脉血)(静脉血)在体循环中:动脉里的血液是动脉血,静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静脉里的血液是动脉血。
无论是在体循环还是在肺循环中,血液总是由动脉流经毛细血管,再流向静脉。
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P16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复习提纲
一、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管:物质运输的管道
类型血流方向
结构特点
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
动脉从心脏→全身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心脏较薄小大(有静脉瓣)慢
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最
小的静脉
极薄(仅一层上皮
细胞)
极小(只允许红细胞
单行通过)
极慢
2、血液: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它养料和废物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蛋白质)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
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反之,
易与氧分离)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最小较多止血、凝血
血细胞结构图
3、心脏——物质运输的动力
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2)结构:四个腔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主动脉
肺肺动脉
肺肺静脉
心脏结构图
3)瓣膜: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朝向一个方向流动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4)生理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4、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O 2→组织细
1)过程 胞,CO 2→血液)→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O 2→血液,CO 2→肺泡)→肺静脉→左心
房
血液循环示意图
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2)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
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3)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概念
存在的血管 存在于心脏(左动右静)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肺静脉、其他动脉 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 静脉血
含氧少,颜色暗红
肺动脉、其他静脉
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
流动脉血
流静脉血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全身毛细组织O 上下腔
CO 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
血管网
细胞
2营养物质静脉
肺动脉
细血管网肺静脉
CO 2
O 2
肺泡
2废物
左心室右心室
血型:ABO 血型系统:A 型、B 型、AB 型和O 型 (5)输血与血型 AB 型:万能的受血者;O 型:万能献血者
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血液凝集为红细胞凝集)
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300ml 注意:
1)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2)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3)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测量部位:肱动脉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
4)血液分层、凝固、凝集
2、排泄
(1)排泄 概念: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皮肤: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 途径 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 泌尿系统: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以尿液的形式
排出粪便的过程叫排遗。
(2)泌尿系统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3)肾脏的结构
皮质:周围,呈深红褐色· 肾脏 髓质:里面,颜色较浅 肾盂:呈漏斗状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单位 肾小囊 肾脏结构和 肾小管 功能的基本单位
出现原因
结果
血液分层 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如:柠檬
酸钠)血液不再凝固,血细胞下沉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 三层(上清液为血浆,占体积的多半;
中层是白色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下层为红细胞)
血液凝固 血液流出血管,血小板聚集成团,并释放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 出现两部分,即:血清和血块。
血块是由白色的纤维蛋白网住血细胞而形成 血液凝集 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
红细胞凝集成团
(4)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滤过肾小
囊内(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不能滤过)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原尿中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形
成尿液。
图表1尿的形成示意图
(5)尿的排出
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6)排尿的意义
a排出废物;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c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7)血浆、原尿、尿液的比较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
血浆√√√√√
原尿√√√√
尿液√√√
注意:
蛋白尿和血尿:肾小球毛病(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或者血细胞)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肾小管问题或者是糖尿病
尿量明显增多:可能是肾小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