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

合集下载

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设计技术要求

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设计技术要求
设备尺寸、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
列 禁 m 3.4.3 进深 系 o 常规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 c 6.6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m,具体应符合JGJ 91的规定。 严 . 3.5 公害预防与处理 设 6 3.5.1 概述 建 料 2 实验室公害预防与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满足以下要求: 5 a) 对于使用有放射性、爆炸性、毒害性、生物危险和污染性物质的实验室,在系统设 c 计时应符合有关安全、防护、疏散、环境保护等规定。 室 资 t b) 对于7.2.1中规定的分散式布局,实验区域宜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分开设 《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设计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准 第2部分:电气实验室 标 泄 第3部分:食品实验室》 列 禁外 m 标准宣贯、培训教材 实验室内建部设资w系w料w.t严c526.co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 总则
1.1 设计思想
实验室设计宜以安全、绿色、人性化、智能化、可持续性为前提,以满足实验室的主要

——有相同层高要求的特殊设备宜组合在同一层
3.2.3.3 建筑物底层规划
准 泄 建筑物底层规划宜遵循如下原则: ——大型或重型设备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标 ——较大振动的设备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外 ——噪声较大的设备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对振动很敏感的精密测量仪器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列 m ——待测试件较重或较大的,或重复性检测项目频繁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禁 o ——检测过程需大量酸碱液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系 ——需做设备基础或防振基础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c ——需设置建筑防护设备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训 功能及特殊要求为原则,构建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的实验室,从而降低运行风险、提高使用

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要求,先了解这6点

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要求,先了解这6点

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要求,先了解这6点RT-PCR 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最⼴泛、最准确的筛选和确认⽅法。

⼤规模的核酸检测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相关机构和单位重视建⽴标准化的临床PCR 实验室。

相关建设问题可咨询020-********。

.⼀、新冠核酸检测PCR 实验室建设依据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物安全指南(第⼆版)GB19489-2008《实验室⽣物安全通⽤要求》GB50346-2011《⽣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WS233-2017《病原微⽣物实验室⽣物安全通⽤准则》《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暂⾏办法》卫⽣部《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办医政发【2010】194号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作导则》⼆、初步了解PCR 实验室如何避免污染是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设计的关键问题。

因此,实验室的布局、空调通风系统设计、风量控制等都是围绕这⼀核⼼问题展开的。

(1)现场要求⾼。

需要标准的四区分离和⽓流控制:试剂制备、样品制备、PCR 扩增检测和扩增产物检测。

每个独⽴的实验区都有⼀个缓冲区。

同时,每个区域均采⽤⽓压调节,使试剂和样品在整个PCR 实验过程中不受⽓溶胶污染,减少扩增产物对⼈和环境的污染。

机械连锁不锈钢传递窗确保试剂和样品在转移过程中不受污染(⼈员分流)。

(2)⼈员要求⾼。

进⼊PCR 实验室,需要接受基础理论、实验原理、标准操作、质量保证、注意事项等⽅⾯的标准培训,并取得PCR ⼯作证。

(3)⾼检测风险。

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样品盖的打开、核酸提取的振动和离⼼作⽤,可能产⽣⽓溶胶,存在感染的风险。

(4)防护要求⾼。

个⼈防护必须按照⽣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防护要求进⾏。

三、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设计参数(供参考)区域洁净度等级最⼩换⽓次数(次/⼩时)与室外⽅向上相邻相通房间最⼩压差(Pa )温度(℃)相对湿度(%)风速(m/s )噪声dB (A )试剂储存和准备区812+1018~2640-60≤0.15<60样本制备区815-1018~2640-60≤0.15<60核酸扩增区815-1518~2640-60≤0.15<60产物分析815-2018~2640-60≤0.15<60区缓冲间-6018~2640-60——<60PCR专⽤-6518~2640-60——<60⾛廊⼀般情况下,PCR实验室没有严格的净化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验内容来确定实验室的洁净度。

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求 食品检测

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求 食品检测

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求食品检测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食品检测实验室》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的计划编号为“20130850-T-604”《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食品检测实验室》制标任务编写的,项目主要起草单位为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和中国计量学院,归口单位为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二、项目背景实验室作为从事科研、计量、检测等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场所,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重要场所。

一个国家的实验室水平标志着科技与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科研成就,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并投入数百亿元巨资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验建筑装修、系统工程建设、科研检测仪器配备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标志着我国在实验室基础建设方面转入了整体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时期。

但由于影响实验室建设的因素众多,实验室建设在国内尚属新兴产业,实验室建设缺乏分门别类的、专业化、针对性设计,导致部分实验室设计建设不科学,资金使用不合理,甚至建好的实验室因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使用,教训惨重。

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是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突飞猛进的实验室建设工作。

本标准以食品检测实验室为对象,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和运行典范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实验室设计人员、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要求和经验,从实验室的工程设计、系统设计、仪器布局、试剂放置、安全消防、环境保护、实验流程等方面入手,研究实验室建设及规划布局的最佳方案,形成食品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通用技术要求;同时针对不同的检测领域,在食品理化、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毒理和感官检测等方面,形成食品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特殊技术要求。

形成食品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规范和工程验收规范,从而创造安全、健康、节能、环保、智能化、人机和谐的食品检测实验室软硬件环境,不断提高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对比一览表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对比一览表
4.1组织
4.1.1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4.1.2实验室有责任确保所从事检测和校准活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能满足客户、监管机构或对其提供承认的组织的需求。
4.1.3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覆盖实验室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பைடு நூலகம்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
4.1.4如果实验室所在的组织还从事检测和(或)校准以外的活动,为识别潜在利益冲突,应规定该组织中参与检测和(或)校准活动,或对检测和(或)校准活动有影响的关键人员的职责。
注:术语“管理体系”在本标准中是指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
1.5本标准不包含实验室运作中应符合的法规和安全要求。
1.6如果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遵守本标准的要求,其针对检测和校准活动所运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满足了GB/T 19001的原则。附录A提供了本标准与GB/T 19001的条款对照。本标准包含了GB/T 19001中未包含的技术能力要求。
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由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
注:参考文献中给出了更多与本标准有关的标准、指南等。
c)有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政策和程序,包括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保护程序;
d)有政策和程序以避免参与任何会降低其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的活动;
e)确定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其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f)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检验检测试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

检验检测试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1范围GB/TXXXXX的本部分规定了检验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分类、设计思想、设计流程、规划设计、系统设计和深化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8703辐射防护规定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95.3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GB 16895.6-2000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章:布线系统GB 16895.29-2008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3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家具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20425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3809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 50014室外排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6生物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991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JB/T 6412排风柜JG/T 222-2007实验室变风量排风柜JGJ 91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检验检测实验室inspec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y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实验室。

实验室建筑设计基本的设计要求

实验室建筑设计基本的设计要求

实验室建筑设计基本的设计要求1.安全性:实验室建筑必须满足严格的安全要求。

建筑材料和结构应具有良好的耐火、防爆性能,以避免火灾及爆炸事故。

出入口和通道需合理设置,以确保人员疏散的顺畅。

安全防护设施如应急疏散门、防爆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也需要被充分考虑。

2.实验室功能布局:实验室建筑要根据所需的实验工作和研究活动的性质,合理规划实验区、办公区、会议区、仪器设备区等功能区域。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满足相应的布局关系,以方便实验工作的进行和科研人员的协作。

3.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验室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存放和使用。

不同实验设备和仪器可能对环境条件、安装要求、通风排气等有不同的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验室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规划和配置。

4.通风和空气质量:实验室建筑需要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产生的有害气体。

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能力,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照明和光线控制:实验室建筑需要提供充足的照明,在实验区域尤为重要。

灯具的选择和布置应满足实验操作的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实验室建筑的能耗和环保指标。

6.消防系统:实验室建筑应配备先进的消防系统,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通道等。

消防系统应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以提供最高程度的安全保障。

7.声学设计:实验室建筑的声学设计考虑到实验工作对环境噪声的要求,需提供良好的隔声和吸声措施。

特别是对于涉及噪声污染的实验设备,需要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以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其他实验区域的干扰。

总之,实验室建筑的设计要求涉及到安全性、功能布局、设备配置、通风、空气质量、照明、消防和声学等多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各项要求,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科研人员的安全和舒适。

实验室专业设计参考设计依据

实验室专业设计参考设计依据

实验室专业设计参考设计依据:1.《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 15603-1995;2.《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 -91-93;3.《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食品检测实验室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1-2016;5.《感官分析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GB/T 13868-2009;6.《转基因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GB/T 19495.2-2004;7.《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GB/T 27403-2008;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GB/T 27404-2008;9.《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GB/T 27405-2008;10.《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毒理学检测》GB/T 27406-2008;11.《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则》GB19489-2008;1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13.《微生物和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应用准则》WS233-2002;14.《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91-2010;1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16.《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019-2015;1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1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22.《排风柜》JB/T 6412-1999;23.《实验室变风量排风柜》JG/T 222-2007;2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6.《建筑给水排水及暖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2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29.《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0.建设单位任务书及其他建筑要求。

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15481-2000目次前言ISO/IEC前言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管理要求4.1 组织4.2 质量体系4.3 文件控制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4.5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7 服务客户4.8抱怨4.9 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4.10 纠正措施4.11 预防措施4.12 记录的控制4.13 内部审核4.14 管理评审5 技术要求5.1 总则5.2 人员5.3 设施和环境条件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5.5 设备5.6 测量溯源性5.7 抽样5.8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5.9 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5.10 结果报告附录A(提示的附录)ISO/IEC 17025与ISO 9001:1994和ISO 9002:1994 的条款对照附录B(提示的附录)制订特殊领域应用细则的指南参考文献GB/T 15481-2000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IEC 17025:1999第1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是对GB/T 15481-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修订。

与95版标准相比,本标准发生了如下主要变化:——名称改为“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形式上,本标准主体结构改为“管理要求”(第4章)和“技术要求”(第5章)两大部分;——内容上,在管理方面引入了GB/T19000族的要求,技术方面则强化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和抽样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5481-1995。

本标准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安平、乔东、施昌彦、于亚东、茅祖兴、张斌、翟培军、齐晓。

ISO/IEC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是为全球标准化而组成的专门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通用要求》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
2013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计划《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计划编号20130851-T-604),归口单位为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协作单位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7月公布的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三、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
实验室作为从事科研、计量、检测等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场所,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重要场所。

一个国家的实验室水平标志着科技与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科研成就,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多次提出关于实验室建设的问题,支出要“不断提高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同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重点学科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新建若干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实验室建设在国内尚属新兴产业,目前实验室建设缺乏分门别类的、专业化、针对性设计,导致部分实验室设计建设不科学,资金使用不合理,甚至建好的实验室因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使用,教训惨重。

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是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突飞猛进的实验室建设工作。

本项目拟综合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流程和软硬件等多种不同因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和运行典范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

从实验室的规划设计、总体设计、细节设计等方面入手,研究实验室建设及规划布局的最佳方案,从而创造安全、健康、节能、环保、人性化、智能化的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形成实验室综合设计规范,不断提高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指导
四、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原则是借鉴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现有成果,结合我国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设计的具体情况,本着科学、开放、适用和促进国内我国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原则,对我国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进行深入研究,以环保可持续与智能化为切入点,涵盖实验室规划设计、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并且反应国内外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设计领域最新成果的标准。

五、编制过程
1、2013年4月8日,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标准启动会,明确了标准研究任务与分工;
2、2013年4月17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召开了标
准起草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会议确定了标准的整体思路,并安排工作组展开充分调研分析,为下一阶段编写标准打下良好基础。

3、2013年5月13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召开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二次工作会议。

会议交流了第一次会议的调研成果,决定国家标准中的实验室分类方法参考GB/T4754-2011《国民经济工业行业分类》方法,标准框架采用GB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结构形式,将JGJ91-93《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作为重要的国内参考资料,国外参考资料选用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实验室建设指南,会议还明确了标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4、2013年7月18日-19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召开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三次工作会议。

要求按照实验室分类、总则、规划设计、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的格式编写国家标准草案,以设计和建设检验检测实验室为标准重点,避免涉及过多的建筑施工类标准内容,要求工作组成员首先确定总则和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5、2013年8月14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召开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第四次工作会议。

根据上次会议的计划,确定标准中总则部分的实验室设计思想和设计流程,并汇总规划设计部分,进行综合设计部分编写的分工,要求以实验室灵活性规划,绿色可持续性和信息化智能化为编写重点。

6、2013年9月11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召开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五次工作会议。

会议中初步完成了标准的总体设计部分,增设了选址、平面布局、建筑布局等内容。

根据总体计划,开展细节设计
的编写工作,将实验室中所需的配件,辅助设施、系统工程等方面的要求汇总,并将实验室仪器的特殊要求单独做成附录形式。

7、2013年10月18日-20日和2013年11月15日-17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召开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第六次和第七次工作会议。

工作组逐条《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对相关术语、词句进行了规范。

8、2013年10月23日,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一次会议;2013年11月1日,在杭州召开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这两次会议主要审查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通用要求》初稿内容,建议起草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

9、2013年11月22日,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组织召开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会议主要审查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通用要求》草案内容,建议修改后形成意见征集稿并广泛征求各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

10、2014年12月2~4日,在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各与会委员对《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通用要求》草案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会后,工作组根据委员意见对该草案进行修改,形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五、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时规划、智能、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分类、设计思想、设计流程、规划设计、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二)关于标准的属性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三)有关条款的说明
1、术语和定义
对本标准中使用的有关术语做出界定和解释。

2、检验检测实验室分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41类;按照产品对象分类分为257类。

3、总则
对检验检测实验室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流程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4、规划设计
对检验检测实验室的建设性质、需求分析、建筑物要求、公害处理等技术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5、系统设计
对检验检测实验室的选址、平面布局、建筑布局、功能与空间标准、公害预防与处理、灵活性规划、绿色可持续性、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6、深化设计
对检验检测实验室的房屋配件及实验室辅助设施(如门、窗、走道、实验台)、实验用房及辅助用房(如仪器设备室、业务受理室等)、实验室系统工程(如给排水、通风、照明、供暖等)、其他规划细节(如装修、安防等)提出明确要求。

7、附录
对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及配置要求以附录形式提出明确规定。

包括光学仪器、分析仪器、试验机、实验室仪器及装置。

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
标准编制工作组
二○一四年五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