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课时练习 第6课时 圆周角(二)

九年级(上)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课时练习 第6课时 圆周角(二)
九年级(上)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课时练习 第6课时 圆周角(二)

第6课时 圆周角(二) (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①顶点在圆周上的角是圆周角;②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③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④直径所对的角是直角;⑤圆周角相等,则它们所对的弧也相等;⑥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A .1

B .2

C .3

D .4

2.下列格点图中都给出了圆,只用直尺就能确定圆心的是 ( )

3.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BAC=200, D AC 上任意一点,则∠D 的度数为 ( )

A .1200

B .1100

C .1000

D .900

4.如图,ABC 内接于☉O ,∠C=450,AB=4,☉O 的半径为 ( )

A .

B .4 C. D .5

二、填空题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与AB 相交于点E ,∠ACD=600,∠ADC=500,则∠AEC=__________.

6. 如图,在☉O 中,弦AC BC ⊥,若AC=6cm ,BC=8cm ,则☉O 的半径为______cm.

7. 如图,ABC 内接于☉O ,0120BAC ∠=, AB=AC, BD 为☉O 的直径,AD=6cm ,则BC=__________.

8.已知AB是☉O的直径,AC、AD是弦,且AB=2,AD=1,则圆周角∠CAD 的度数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9.如图,OA是☉O的半径,以OA为直径的☉C与☉O的弦AB相交于点D.

求证:点D是AB的中点.

10.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CD是AB边上的高.

求证:∠ACO=∠BCD。

11.如图,AB、AC是☉O中相等的两条弦,延长CA至D,使AD=AC,

连接DB并萼长交☉O于点E,连接CE.求证:CE是☉O的直径.

1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H.

(1)求证:AH·AB=AC2.

(2)若过A的直线与弦CD(不含端点)相交于点E,与☉O相交于点F,

则AE·AF=AC2是否成立?并说明你的理由.

(3)若过A的直线与直线CD相交于点P,与☉O相交于点Q,则

AP·AQ=AC2是否成立?(不必证明)

职中拓展模块第三单元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第三次月考试题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是() 钝响dùn 监生jiàn 彷徨pang 间或一轮jiàn 炮烙pào 新正zhèng 呜咽yè不更事gēng 驯熟xùn 朱拓tuò形骸hái 胆怯què 荸荠bí暂时zhǎn诡秘wěi咀嚼jiáo 2.下面的字词书写都正确的是( ) A.踌蹰镯子尘芥怨府 B.凊炖竦然寒喧歆享 C.缪种牲醴蹙缩脸颊 D.惊惶讪讪草窠揣揣不安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 ①_______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_______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_______,谈 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_______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②往日同游的朋友,_______已经云散,_______鱼翅是不可不吃的,_______只有我 一个…… A.①因为、而是、因为、便;②虽然、然而、即使 B.①但、因为、但是、便;②虽然、然而、即使 C.①因为、而是、因为、只好;②尽管、但是、虽然 D.①但、因为、但是、只好;②虽然、然而、即使 4.……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上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递进,说明四叔的冷酷 B.表转折,说明四叔的狠毒 C.表迟疑,反映四叔的忌讳心理 D.表停顿,反映四叔的迷自私 5.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A.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一见面就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 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B.“祥林嫂 ? 怎么了? ”我又赶紧的问。“老了。” C.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 D.(祥林嫂)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暗,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 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6.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亚洲各国的不懈努力,绿色能源在该地区获得了商业化的立锥之地,尽 管其成本价比燃煤发电高。 B.要是什么都斤斤计较,不能忍辱负重,何以成大事? C.只要当事人心里认同这一形式,在操作过程中又没有妨碍到他人就不可思 议。 D.我想说,既然选择了平凡与忙碌,就该在这平凡与忙碌中学会寻找快乐,享 受快乐,并把这份天伦之乐融入到工作中,在乐中学,在乐中教。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出国考察三个月回来之后,在北京的高级宾馆里住了一阵—总结啦,汇报啦,接见啦,报告啦……等等之后,岳之峰接到了八十多岁的刚刚摘掉地主帽子的父亲的信。 B.到处都是团聚、相会、团圆饺子、团圆元宵,对于旧谊,对于别情,对于天伦之乐,对于故乡和童年的追寻。 C.在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即将来临之时,正在梦寐以求地渴求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们,却还要坐瓦特和史蒂文森时代的闷罐子车! D.“旅客同志们,春节期间,客运拥挤,我们的票车去支持长途……提高警惕……。”她说得挺带劲,每吐出一个字就像拧紧了一个螺母。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在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的精神。 C.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鹕近年来不断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D.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9.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肖洛霍夫创作的是( ) A.《静静的顿河》 B.《一个人的遭遇》 C.《被开垦的处女地》 D.《战争与和平》 10.小说结尾再次写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 B.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圆周角教学设计

圆周角教学设计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充分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先让学生用度量的方法猜想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拖动圆周角的顶点,使其与这个弧所对的圆周角重合的过程,直观、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在观察中从不同的角度丰富感性的认识,清楚的认识圆周角,并能从中感知圆周角与圆心角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清楚易懂,从而轻松的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顺利地实现了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演示课件: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 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 弧形玻璃窗AB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 出示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感受圆周角的 概念,并结合示意图,给出圆周角的定义. 在课件、 几何画板的 演示下,感受 圆周角的概 念 多媒体课件 几何画板 (从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入手,使学生 认识到数学 总是与现实 问题密不可 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20分 钟)活动一: 问题1 学生亲自动 手,利用度量 工具动手实 验,进行度 量,发现结 论.并总结发 现规律:同弧 多媒体课件 几何画板 (引导学生 发现,主动得 出结论,以激

另外两种情况如何证明,可否转化成第一种情况呢? 教师演示圆心与圆周角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情况入手证明所发现的结论: 同弧或等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活动三: 问题1:一个特殊的圆弧——半圆,它所对的圆周角是什么样的角? A O B C 1 C 2 C 3 问题2:如果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90°,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什么样的角?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直径. 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完成证明. 在圆周角定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得出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并且能够正确 熟练的掌握 这个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的数学思想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问题2、3的提出是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会运用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并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活动三 课件出示例题: 如图7-30,OA ,OB ,OC 都是⊙O 的 一名中等生上黑板完成,多媒体课件 (通过本题,

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1——16题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包庇(bì)抓阄(jiū)啃噬(shì)羸弱(léi) B.老妪(qū)笑靥(yè)燧火(suì)湍急(tuān) C.亲家(qìng)禅让(chàn)酗酒(xù)苑囿(yǒu) D.款塞(sè)造诣(yì)狙击(zǔ)堤坝(d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礼上往来枉费心机毛骨悚然B.一愁莫展班门弄斧曲高合寡C.破釜沉舟认识浮浅出类拔萃D.卑躬屈膝言简意赅口干舌燥 3.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 4.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变化了的一项是() A.蜜蜂是渺小的,密蜂却又是多么的高尚啊! B.在牛王庙路口,一个指挥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乱中的轮下殉职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5.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的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 A.调整自己、完美自己、剖析自己B.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 C.完美自己、调整自己、剖析自己D.剖析自己、完美自己、调整自己 6.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2)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3)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A.比喻夸张反问排比B.夸张拟人反问排比 C.比喻拟人反问排比D.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7.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D.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 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B.难道你能否认勤奋不会造就天才吗?C.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及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改进的措施。D.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9. 星期天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某团员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下

拓展模块第二单元文言文试卷

三月份 第二单元文言文测试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C.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D.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2.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 霸上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 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 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 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 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 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 叔。 5、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焚百家之言③当是时也,商君佐之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⑤邻国之民不加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②⑤/ ③/ ④/ ⑥B.①③⑤/ ②/ ④⑥ C.①②④/ ③⑤/ ⑥D.①②⑤/ ③④/ ⑥ 6、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是从散约败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圆周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上圆周角教学设计 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宋光艳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圆”的内容。 圆心角、圆周角是与圆有关的角,圆周角是在垂径定理、圆心角及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定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对于角的计算、证明角相等、弧、弦相等以及证明圆中三角形相似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方法和思路。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采用完全归纳法,通过分类讨论,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情况来证明,渗透了分类讨论和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使学生学会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一般为特殊或化特殊为一般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垂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发现和探索圆心角与圆周角、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 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教学重点是: 直观操作与推理论证相结合,探索并论证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发展推理能力,渗透分类讨论和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通过与圆心角的类比,明确圆周角的两个特征:①顶点在圆上; ②两边都与圆相交,会在具体情景中辨别圆周角。 2.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经历操作、观察、猜想、分析、交流、论证等数学活动,体验圆周角定理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以及用几何言语表达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3.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论证,渗透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研究、添加辅助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问题诊断分析 教师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1)创设问题情景,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要求列举一些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是不容易做到的;(2)不能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发展学生的教学思维;(3)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得,忽略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4)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关注不够,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对圆柱形海洋馆的构造缺乏了解,致使不能很好地理解视角、圆周角等概念;(2)对完全归纳法、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有困难;(3)一般到特殊的转化、辅助线的添加、论证过程的书写等都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点。

(完整word版)数学拓展模块试题(全册)

《数学试卷》第1页,共2页 2013年周口市中等职业学校理论质量测评 数学试卷(拓展模块全册)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3分/题) 1.函数 x x y 2cos 2sin 2=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π4 B. π2 C.2 π D. π 2.在ABC ?中,已知AB=2,AC=7,BC= 3.则角B=( ) A. 6π B. 4π C. 3 π D. 32π 3.若θ为锐角,a =θ2sin ,则θθcos sin +的值为( ) A.a +1 B.a +±1 C. a +1+a a -2 D.( )112+-a 4.函数x x y 2cos 32sin +=的最大值是( ) A.-2 B. 3 C. 2 D. 1 5.椭圆116 92 2=+y x 的焦点坐标是( ) A.(7± ,0)B.(±7,0) C.(0,7±) D.(0,±7) 6.到点(-3,0)与点(3,0)距离之和为10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1162522=+y x B. 192522=+y x C. 1251622=+y x D. 125 92 2=+y x 7.焦点在 x 轴上,实轴长为8,虚轴长为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11622=-x y B. 146422=-x y C. 1162 2=-y x D. 14 6422=-y x 8.顶点为原点,准线为1-=x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 y 42 = B. x y 42 -= C. x y 22 -= D. y x 42 -= 9. ()4 1x -的展开式中,2 x 的系数是( ) A. 6 B. -6 C. 4 D. -4 10.()9 1-x 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 ) A. 第5项 B. 第6项 C. 第5项和第6项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24分,3分/题) 11.=+ 15sin 45cos 15cos 45sin 12.已知52tan = ?,7 3 tan =β,求=+?)tan(β 13.已知ABC ?的三边c b a 、、满足bc c b a ++=2 2 2 ,则=∠A 14.椭圆的对称中心是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且过点P(-3,0),Q(0,-2),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5.抛物线x y =2 的焦点坐标为 16.双曲线 116 92 2=-y x 的渐近线方程为 17.6个朋友聚会,每两人握手一次,这次聚会他们一共握手__________次。 18. () 7 32x x +的展开式中第4项的系数是 县(市/区) 学校 专业 班级 姓名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拓展模块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悯.然(mǐn) 转徙.(xǐ)嘈.嘈(cāo) 幽咽.(yàn) B.迸.裂(bìng) 悄.然(qiāo) 姝.丽(shū) 城隅.(yú) C.旌.旗(jīng) 拘絷.(zhí)惩.罚(chéng) 堆砌.(qì) D.纤.云(qiān) 迢.迢(tiáo) 情薄.(báo) 鲛绡.(xiāo)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感斯人 ..促弦弦转急(反而坐下) ..言(这个人)却坐 B.俟.我于城隅(等候)问君能有几多 ..愁(多少) C.银汉迢迢暗度 ..(暗中度过)欢情薄.(薄弱) D.几年离索 ..(寻找)泪痕红浥鲛绡透.(湿透) 3.对下列词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 B.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对偶,拟人)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偶,反问) D.旌蔽日兮敌若云。(夸张,比喻)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衫,唐代官职高的服色为青黑色。 B.古代驾车的马,中间驾辕的叫服马,两旁的叫骏马。 C.七夕,即阴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 D.杜康,相传是中国最早酿酒的人,人们常以“杜康”指代酒。 二、文学常识填空 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是继以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2.《国殇》是屈原所作的中的第十篇,“殇”的本意是。屈原著名的作品还有、等。 3.李煌、秦观、陆游所处的时代分别为、、。 三、名句填空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出场时的诗句是:“,”。 2.“,”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国殇》中与李清照的“死亦为鬼雄”相近的诗句是:“,”。 4.曹操的“,”。是诗人对人生短促的感叹。 5.陆游描写陷人绝境,却突然出现新的景象的两句诗是:“,”。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两题。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漆漂乱扑行人面。

第2课时特殊圆周角

第2章对称图形——圆 2.4第2课时特殊的圆周角 知识点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求角度 1.如图2-4-15,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若∠A=40°,则∠B的度数为() A.80°B.60°C.50°D.40° 图2-4-15 图2-4-16 图2-4-17 图2-4-18 2.如图2-4-16,在⊙O中,AB为直径,CD为弦,已知∠ACD=40°,则∠BAD的度数为() A.50°B.40°C.45°D.60° 3.如图2-4-17,AB是⊙O的直径,C,D,E是⊙O上的点,则∠1+∠2=________°. 4.[2017·株洲]如图2-4-18,已知AM是⊙O的直径,直线BC经过点M,且AB=AC,∠BAM =∠CAM,线段AB和AC分别交⊙O于点D,E.若∠BMD=40°,则∠EOM=________°. 5.如图2-4-19,AB是⊙O的直径,弦CD与AB相交于点E,∠ACD=60°,∠ADC=50°.求∠CEB的度数. 图2-4-19 知识点2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求线段长 6.教材练习第1题变式如图2-4-20,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O放在破损玻璃镜的圆周上,两直角边与圆弧分别交于点M,N,量得OM=8 cm,ON=6 cm,则该圆形玻璃镜的半径是() A.10 cm B.5 cm C.6 cm D.10 cm 图2-4-20 图2-4-21 7.如图2-4-21,AB是⊙O的直径,若BC=5,AC=12,则⊙O的直径AB为________. 8.[2017·台州]如图2-4-2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P是斜边BC上一点(不 与点B,C重合),PE是△ABP的外接圆⊙O的直径. (1)求证:△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O的直径为2,求PC2+PB2的值. 图2-4-22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水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一)圆周角的概念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圆心角? 答: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 答: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如右图) 2、引题圆周角: 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左图的新的角∠AC B,它就是圆周角.(如右图)(演示图形,提出圆周角的定义) 定义: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3、概念辨析: 1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学生归纳:一个角是圆周角的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 (二)圆周角的定理 1、提出圆周角的度数问题 问题:圆周角的度数与什么相关系? 经过电脑演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圆周 角与圆心角,猜想它们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在建立关系 时注意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

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 (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1)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圆周角与相对 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演示图形)观察得知圆心在 圆周角上时,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提出必须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去证明. 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上) (2)其它情况,圆周角与相对应圆心角的关系: 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或在圆周角内部时)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的情况,从而使用前面的结论,得出这时圆周角仍然等于相对应的圆心角的结论. 证明:作出过C的直径(略) 能够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说明:这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在证明中,后两种都化成了第一种情况,这体现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对A层学生渗透完全归纳法) 2、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的度数? (2)一条弦分圆为1: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说明: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多个,却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但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两个. (四)总结 知识:(1)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2)圆周角定理的内容. 思想方法:一种方法和一种思想: 在证明中,使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 (五)作业:金3练 (六)教学反思: 圆周角第二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1)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并会熟练使用这些知识实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水平及逻辑推理水平; (3)培养添加辅助线的水平和思维的广阔性.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教学难点:推论的灵活应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活动设计: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试题

宽城职教中心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摧山坼.(chè,裂开)地端倪.(ní) 啃噬.(shì) B、不盈不溢.(充满而流出来)坐骑.(jī,所骑的马) C、翎( ..(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无恙...līng)毛洪荒 (yàng,小病) D、惨淡 ..(形容苦费心力)抟.(tuān,把东西揉成球形)瞩.(shù)望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倍尝艰苦掩耳盗铃怵目惊心唇枪舌剑 B、毋庸置疑溯流而上悬梁刺股风姿绰约 C、瑕不掩瑜飘泼大雨风雨如晦成人之美 D、察言观色穷途末路声名雀起锦秀河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早上起来就看到天气很不好,乌云密布、暮气沉沉 ....的,好像要下雨,又好像要起风是的。 B、邓小平早就告诫人民,中国要发展,目前还必须实行韬光养晦 ....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 ....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 ...意.

吗?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部电视剧主人公的是桑兰。 (2)工商局将的虚假广告案公开曝光。 (2吃这种药可能会有不良。 (4)这位教师在讲台上已经度过了三十多个。 A、原型查出反映岁月 B、原形判处反映春秋 C、原型查处反应春秋C、原形判处反应春秋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认真地看过这封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丰富并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形式,使传统阅读生活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1》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3.5圆周角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另一个推论的过程. 2.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 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会运用上述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重点: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难点:例3涉及圆内角与圆外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思路较难形成,表述也有一定的困难 例4的辅助线的添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放: 1、圆周角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特征:①角的顶点在圆上. ②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2、圆心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3、圆周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4、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二. 课前测验 1.100o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_______,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 2、一弦分圆周角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4倍,则这弦所对的圆周角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O 中,∠BAC=32o,则∠BOC=________。 4、如图,⊙O 中,∠ACB = 130o,则∠AOB=______。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叫做圆周角。 (B )6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30o (C )一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 (D )120o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60o 三, 问题讨论 问题1、如图1,在⊙O 中,∠B,∠D,∠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如图2,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任一点,你能确定∠BAC 的度数吗? 问题3、如图3,圆周角∠BAC =90o,弦BC 经过圆心O 吗?为什么? A O C B A O C ● O B A C D E ● O B C A 图3

职高拓展模块下第6单元测试B卷(有答案)

「第六单元B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屠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有碑仆(pú)道 B.盖音谬(miù)也有穴(xuè)窈然 C.或咎(jiù)其欲出者瑰(guì)怪 D.无物以相(xiàng)之长乐王回深父(fǔ) 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红色的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a暴秦之欲无厌b学而不厌 ②a不爱珍器重宝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a始速祸焉b不速之客 ④a革灭殆尽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a或曰:六国互丧b或未易量 ⑥a却匈奴七百余里b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各句的诵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 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李牧连却之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渔人甚异之 5.下列各句中,红色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7.选出下列各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知识拓展训练

一、文学常识 1. 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嫉妒的继母所害,逃到大森林里,与七个善良的小矮人生活在一起。可是她因为误吃了毒苹果而死去。幸好一位王子的吻救活了她,他们从此一起快乐地生活。这个故事的题目《白雪公主》; 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到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的题目是《皇帝的新装》; 有一位穷人家的少年得到了一盏旧油灯,只要轻轻一擦,油灯里就跳出一个魔怪来,魔怪神通广大,帮他找了个老婆、建了个城堡,后来的日子过得像王子一样。这个故事的题目是的:《阿拉丁神灯》 2.我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武松。 3.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4.中秋节晚上,我看着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思念着在上海打工的父母,不由吟诵起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对诗句:①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见云。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歇后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8.诗对作者:(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朝代李白)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朝代王安石)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朝代李白)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朝代陆游)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代王维) 9.填写古代诗人的名字。 “诗圣”是指杜甫,“诗仙”是指李白,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10.古诗增色(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日暮( 苍 )山远,天寒( 白 )屋贫。( 青 )箬笠,( 绿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 )衣巷口夕阳斜。日出江花( 红 )胜火,春来江水( 绿 )如( 蓝 )。 ( 黑 )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11.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 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潮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2.请给以下的作家作品正确连线。 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 老舍《骆驼祥子》阿来《尘埃落定》 13.请将下列城市和对应的国家以及相关的事物用线连起来。 威尼斯意大利小艇巴黎法国香水 北京中国故宫纽约美国自由女神 东京日本樱花

职高英语拓展模块 第六单元Unit 6 Chinese Heritage.wps 练习题

Unit 6 C hinese Heritage I. :找出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7462730.html,bine A. solve B. opera C. convey D. local ( )2. scholar A. character B. China C. charming D. reach ( )3. theme A .the B. thus C. author D. rhythm ( )4. pulse A. mutual B. include C. costume D. drug ( )5. country A. courage B. announce C. loud D. ground II.单选 ( ) 1. Beijing Opera has nothing _____ the opera of the West. A. in common as B. common with C. in common with D .on common to ( ) 2. Beijing Opera _____ the late 18th century. A. originates from B. originated from C. is origianted in D. origianted in ( ) 3. The movie _____ a true story happene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based on B.is based to C. based to D.is based on ( ) 4. Sheng are the_____ male actors who portray scholars, officials, warriors, etc. A.lead B.leading C. leader D. led ( ) 5. _____ a foot means going through a doorway in Beijing Opera. A. To lift B. Lift C.Lifting D.lifted ( ) 6. _____ his hard work, he made it at last. A. As a result B. As the result C. As the result of D. As a result of ( ) 7. This custom ______ the 11th century. A. dates back B. dates back to C. dates to D. dates from ( ) 8. This area is______ three parts. A. divided into B. divided by C. divided with D. divided of ( ) 9. Our group ________ three drivers, five nurses and two doctors. A.is made of B.is made up of C.are made up of D.are made of ( ) 10. ____ artists are working for the peformance and ____ them are female. A.Two hundreds of; hundreds B. Two hundreds; hundreds of C. Two hundred;hundreds of D. Two hundred of; hundreds of ()11. If you keep _____ English, you canlearn English well. A. practicing speak B. practicing speaking C. practicing to speak D. to practicing spoken ( )12. She can’t help ____ the house because she’s busy making a cake. A. to clean B. cleaning C. cleaned D. being cleaned ( )13. She can’t help ____ a cake, because she loves eating cakes. A. to make B. making C. made D. being made ( )14.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ok? —Oh, excellent. It’s worth _____ a second time. A. to read B. reading C. to be read D. being read ( )15.Mrs.Smith warned her husband_____after drinking again and again. A.never to drive B.to never drive C.never driving D.never drive ( )16.I can’t imagine_____th at with such a famous author. A.work B.to work C.to be working D.working ( )17.We agreed _____ here but so far she hasn’t turned up yet. A. having met B. meeting C. to meet D. to have met ( )18. --- Would you mind _______ for a few minutes? --- No, not at all. A. wait B. to wait C. waited D. waiting ( )19.At last, he decided ___ his mother to the hospital. A. take B. took C. to take D. taking ( )20.My mother always tells me ___ there. A. not go B. not to go C. go D. don’t go ( )21. I have finished ____ two English novels since last Sunday. A. to read B. read C. reading D. to reading ( )22.People couldn’t help _____after they heard the funny story. A. laugh B. to laugh C. laughing D. to laughing ( )23. I expected ___your friend, but my car broke down on the way. A. I’ll meet B. meeting C. to meet D. to meeting ( )24. He suggested ____ a party to celebrate his birthday. A. to have B. have C. having D. had ( )25. If you determine____ , I think you can make it. A. to give up to smoke B. to give up smoking C. giving up smoking D. giving up to smoke IV. 完形填空: When Jones finished her studies, she decided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She wanted to see as many foreign__1__ as she could while she was young. She first went to Latin America and __2__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a school in Bolivia. Jones spoke a little Spanish, so she was __3__ to let her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she meant even when they didn’t know much English. She told her students if anyone dreamed in English, he had __4__ it very well. One day, one student came up and told her in Spanish that he had not done his English homework. He had gone to bed early, but __5__ badly. “What does this have to do with your __6__?” Jones asked. “I dreamed all night, and my dream is in English!” “Well, tell me about your dream.” “All the people in my dream __7__ English,” the student said. “____8__ all the signs were in English.” “But that’s wonderful,” said Jones. “__9__did all the people say to you?” “I am sorry, Miss Jones. That’s why I didn’t sleep well. I didn’t __10__ a word they said. It was a nightmare (噩梦)!” ()1. A. films B. places C. friends D. doctors ()2. A. failed B. showed C. studied D. worked ()3. A. afraid B. angry C. able D. sorry ()4. A. learnt B. dreamed C. grown D. worked ()5. A. studied B. slept C. spoke D. learnt ()6. A. homework B. family C. classmates D. school ()7. A. studied B. hated C. spoke D. liked ()8.. A. But B. And C. Because D. Though ()9. A. Why B. How C. What D. Where ()10. A. hear B. write C. spell D. know V. 阅读理解: A Elizabeth Blackwell was born in England in 1821, and moved to New York City when she was ten years old. One day she decided that she wanted to become a doctor. That was nearly impossible for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