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案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对世界各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日本这一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日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世界各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
2.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经济特点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与日本相关的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日本的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日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等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是日本。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他们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动漫、电影等娱乐作品,缺乏系统的地理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社会地理特征。
3.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社会地理特征。
3.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使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会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本地理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模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日本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案例资料。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图和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3.操练(10分钟)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案例,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会地理特征。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本地理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商务星球版七下《日本(一)》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下《日本(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知道日本的首都——东京,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能力目标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能结合日本的国情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及向外发展生产与销售基地的特点。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2.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各种图片文字资料、地图挂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几位?(第三位)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国界漫长而又曲折,有许多国家与接壤或隔海相望。
你知道的邻国有哪些呢?(学生答略)播放录像:日本人穿着和服活动的有关内容。
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图中的服装是哪个国家的特色?(日本。
因为他们穿的是和服,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讲授新课]一、海岸线曲折的岛国引导读图:课件展示“世界行政图”并闪现日本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亚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属于世界十三大区中的哪一区?(东亚)板书:大洲位置——亚洲东部3.纬度位置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北温带)引导分析:课件展示图9.1“日本的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学生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教师小结: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4000个小岛组成,通称日本列岛。
【商务星球版】7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3

《第一节日本》教案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学媒体: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日本政区图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
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2000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自然环境特征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
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提问)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要求: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2)降水量,哪一个多?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
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海洋性季风气候(提问)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回答: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
(转折过渡)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读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外国进口所之占的百分比图”。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 日本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主备人宋妍第八章第一节日本一、学习目标1、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2、知道日本是经济贸易大国。
3、熟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4、了解日本的文化。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日本工业区及其分布。
难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三、自主学习1、日本位于亚洲,太平洋,领土由、、、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多个小岛组成,和占总面积的75%,,关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海岸线漫长,多,为发展来料加工与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2、日本是一个、多发国家,是日本的象征,是日本的第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
3、日本气候具有特点,北部为气候,南部为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冬季较,夏季较,是主要粮食作物,森林覆盖率达,居世界前列,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日本的十分贫乏。
4、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是亚洲唯一的;日本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产业,、、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大量销往国外。
5、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确立了“”战略。
20世纪70年代,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把建和和和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6、日本国内的工业分布高度集中,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的¾,工业区,工业区,工业区,工业区和工业区是日本的主要工业区。
7、日本主要是民族,通用日语,日本的传统服饰是。
四、合作探究1、说说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2、日本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
3说说日本工业分布高度集中的原因4为什么日本工农业对外依赖程度高。
五、课堂检测1、日本的国情是()。
A、地广人稀B、地广人稠C、地狭人稀D、地狭人稠2、下列关于日本火山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树地震带,所以多火山地震。
B、日本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日本有大量的活火山。
D、由于火山活动频繁,所以日本地热资源丰富‘3、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A、石油和煤炭B、水力与森林C、铁矿和铜矿D、石油和铁矿4、有关日本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新版)星球商务版

在讲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时,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地形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如山地、丘陵、平原等。此外,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如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让学生理解地形对经济、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在剖析日本经济结构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的经济数据、图表入手,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如出口导向型经济、制造业发达等。同时,可以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如中日贸易关系等,让学生了解日本经济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3.阅读学生关于日本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文章,提出改进意见,如文章结构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观看学生制作的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PPT,给出评价和建议,如信息展示不全面、视觉效果不佳等,促进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
5.审阅学生关于日本传统节日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指出不足之处,如信息来源不权威、内容不完整等,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研究能力。
5.选定一个日本传统节日,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包括节日的起源、习俗、意义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文化知识的了解。
作业反馈:
1.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2.评价学生的地形图绘制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尺使用不当、地形标注不准确等,给出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
内容逻辑关系
①地理位置与地形: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数千个小岛组成。
-日本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东海,北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南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约占国土面积的3/4。主要山脉有富士山、信州山、本州山等。平原地区主要集中在关东平原、近畿平原等地。
在讲解日本的文化特色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的文化现象入手,如动漫、传统节日、美食等。此外,可以邀请日本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 教案

日本教学设计
然后在图“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中用同样的方法找到日
本。
学生回答:北纬25
度
学生回答:北纬45
度北温带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海岸线有什么特征?
山的相关图片,通过刚才看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
运用上学期学习的板块构造学说加以解释。
展开讨论,并积极回答通过比较同纬度的东京和济南得出结论: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1、通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去自学
学生自学教材
进口原料和燃料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2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主要介绍日本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特点,认识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与日本相关的问题提供参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缺乏全面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日本,形成全面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认识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认识中日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
2.难点:日本与中国在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差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比较教学法:分析日本与中国在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3.准备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相关软件,呈现日本的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对日本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析日本与中国在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日本基本情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案日本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几位?(第三位)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国界漫长而又曲折,有许多国家与接壤或隔海相望。
你知道的邻国有哪些呢?(学生答略)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板书:第一节日本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引导读图“世界行政图”并日本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
)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亚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东亚)板书:大洲位置——亚洲东部3.纬度位置: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北温带)比较读图:让学生比较图7.2“日本的地形”和图7.4“英国”,分析以下内容:日本和英国两国哪国所跨经纬度更广?(日本大部分在23°N~46°N之间,南北跨纬度23°左右,英国大部分在49°N~61°N之间,南北跨纬度12°左右;从经度看,日本大部分在122°E~148°E间,东西跨经度26°左右,而英国大部分在8°W~2°E间,东西跨经度10°左右。
所以日本跨经纬度更广。
)日本跨经纬度广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跨经纬度广会对日本的地理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比如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等。
)二、地形特点读图7.2“日本的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学生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
)板书:岛国——四大岛为主体比较读图: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请比较这两个岛国的海岸线,哪个国家的海岸线更为曲折?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日本的海岸线更为曲折,海岸线总长3万千米,是世界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日本各地距海很少超过100千米,沿岸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多不冻港,尤以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良港多,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
日本许多有名城市都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中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也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板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学生活动: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城市。
提出问题:陆地基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地形有哪些?请大家结合图,从图上找答案。
(学生回答:日本以山地地形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位于河流下游和沿海一带。
)教师小结: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平原面积狭小,分布零散,多位于河流下游和沿海一带,其中最大的关东平原,是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市毗连、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板书:山地地形为主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风景优美。
但它也是一座能给人带来灾难的活火山,日本火山众多,火山爆发常伴有地震的发生,所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板书:多火山、地震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请结合板块运动学说分析,课件打出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让学生分析。
教师小结:日本处在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所以日本火山、地震频繁。
从板块构造看,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
有“地震国”之称分组活动: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火山能为人类造福吗?(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
)启迪思考: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这种建筑在防灾上有什么好处?(可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学生交流:防御地震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收集到的防灾方法有哪些呢?让大家一起来交流吧!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咱们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的岛国特点。
火山地震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是可以减轻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的。
我国也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所以在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方面,中日两国应互相交流和借鉴。
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 大洲位置——亚洲东部二、地形特点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2.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3.山地地形为主 ---多火山、地震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教学反思: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若能够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是以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拉近师生间距离的一种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胆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开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教学目标:1、知道日本的首都,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2、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重点: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讲授新课读课本21页材料: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
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读: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
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读图7.10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进口的百分比、图7.12日本主要产品占的百分比引导分析: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日本的工业原料大部分需进口,而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很大。
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三段并结合图7.9~图7.12来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 师生小结:日本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
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
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进口国。
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提出问题: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科学技术先进,劳动力资源充足,多天然良港,航海业发达等。
)教师小结: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了加工贸易型经济。
值得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借鉴。
板书2.加工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引导读图7.9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图7.11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提出问题:1.日本的石油主要从什么地方进口?(中东地区)2.铁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美国等)3.日本主要产品主要输往哪里?(西欧、东南亚、美国等)承转过渡:日本工业发达,它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不必回答)读图7.13“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找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学生讨论: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什么日本工业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学生按照活动2的要求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确定答案)承转过渡:日本根据本国特点发展了临海型工业,但工业高度集中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请大家讨论: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能带来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供水、供电、供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等。
教师适当补充事例)提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作答。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在哪些国家和地区?(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同时用电脑闪动这些地方。
)板书:3.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讨论问题: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做法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①利用发展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
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讨论问题: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活动4的内容来分组讨论。
(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他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教师小结:同学们,从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发达,但日本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损害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是有目共睹的!日本的做法违背了全球共同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不可取的!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我们必须从整体认识这个环境,保护这个环境!板书: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学生自学:阅读该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资料思考:为什么说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日本文化还有哪些方面受文化影响。
课堂小结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短缺,日本结合本国国情,进口原料、燃料,发展了加工贸易型工业,现在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形成了典型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板书设计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2、原因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设想自己如果是一个日本企业家,将在日本哪儿投资建厂,通过活动得出日本依据国情将工业集中分布于沿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