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标准(公司)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6f543d2ba1aa8114431d9fa.png)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7月目录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1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1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1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2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22.1.直放站22.2.宏蜂窝或微蜂窝3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43.2.电缆式43.2.泄漏电缆式53.3.光纤式6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7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8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9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111、厂商资质要求11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112.1.无源天馈分布设备112.2.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152.3.干线放大器15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164、设计施工能力16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171、安装工艺要求171.1.有源设备安装171.2.室内天线安装171.3.馈线及相关设施171.4.无源器件安装191.5.接地191.6.标签192、网络质量要求192.1.覆盖达标192.2.质量标准192.3.网络运行指标202.4.监控系统20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移动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
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
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
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可以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
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室内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另外,竞争对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且具有资费优势,与其相较,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络质量,实现室内覆盖是体现差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施工规范详解(并茂版)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有其他附加 要求。
04
05
安全注意事项与环保要求
施工安全规范
施工前应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安全知识和 操作规程。
施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护目 镜等。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防雷与接地措施
连接天馈线
将天线与馈线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接触良好,避免信号传输损耗。
布放主干线缆
01
02
03
选择线缆类型
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图纸, 选择合适的线缆类型和规 格。
布放线缆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 合理布放线缆,确保线缆 平直、无弯曲、无挤压。
固定线缆
在关键位置设置线缆卡子, 确保线缆固定牢固,避免 因移动或振动造成松动或 损坏。
功能调试
02
对系统进行功能调试,确保系统各项功能正常工作。
优化调整
03
根据测试和调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信号覆盖和
质量。
04
质量标准与验收
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
抽样检测
对施工完成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抽样检测,以评估整体质量。
全面检测
对整个室内分布系统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每个部分都符合质量要求。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总结词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是室内分布系统工程施 工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步 骤进行排查和修复。
详细描述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通常涉及检查设备的运 行状态、接口连接和配置参数等。排查过程 中需保持冷静,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逐一排 查,并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测量和测试,以确 保准确找到故障点。修复时需注意设备的更 换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浅谈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建设技术规范

浅谈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建设技术规范电信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录第⼀章系统要求第⼆章系统设计第三章设备安装第⼀节RRU设备第⼆节室内分布系统第四章系统整体测试第⼀节室外直放站系统整体测试第⼆节室内覆盖系统整体测试第⼀章系统要求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建设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室内分布系统及RRU必须满⾜系统容量和呼损要求。
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设计要求为98%以上区域不得低于-85dBm。
RRU系统覆盖设计要求为95%以上区域不得低于-75dBm。
3、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建设中所选⽤的元器件必须是在省公司框架协议中确定的产品范围以内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覆盖⾯积1000平⽶以上的分布系统建设中必须采⽤1/2"以上馈线。
分布系统建设中各类型天线系统应能适应⽹络发展的需求,⼯作频段需达到2.5G。
4、⼲扰保护⽐:同频⼲扰保护⽐:C/I≥12dBm(不开调频),C/I≥9dBm(开调频)邻频⼲扰保护⽐:200KHZ邻频⼲扰保护⽐:C/I≥-6dBm5、在基站或微蜂窝接受端位置收到的上⾏噪声电平⼩于-120dBm。
6、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应⼩于15dBm/每载频即导频功率应⼩于5dBm/每载频。
7、主设备机房位置和⼲线放⼤器安装位置不应影响原有设备的摆放和机房环境,并要求为今后增加设备预留安装空间。
第⼆章系统设计第九条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程设计概述1、建筑物情况描述:(1)、建筑物基础信息描述包括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含经纬度)、建筑物的⽤途、周边环境情况、建筑物的结构与楼层使⽤分配、建筑物的总⾯积、电梯数量与⽤途、⼈流量等基础信息。
(2)、建筑物当前信号覆盖情况简要描述。
(3)、进⾏覆盖的⽬的。
(4)、本次设计⽅案规模的简介含本次⼯程拟覆盖区域及⾯积,分布系统的类型,信号源的类型,⼯程预算投资总额。
2、⽅案设计依据。
3、⼚家现场勘察报告。
4、设计思路叙述。
(1)根据覆盖⽬标话务和周围⽹络情况选择信号源类型、分布系统类型。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一、室内分布系统原理 (1)1.概述 (1)2.室内分布系统组网 (2)3.CDMA与GSM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的组网 (9)4.多系统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 (11)5.室内分布系统的监控 (1)6.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时系统间的干扰协调 (2)二、室内分布系统的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天馈线及无源器件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室内分布系统的相关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电磁传播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室内分布系统的噪声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室内分布系统的上下行平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安装技术规范

1、主机安装1.1、主机安装位置要求1.1.1安装位置必须保证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1.1.2主机安装场所应干燥、灰尘小、且通风良好;1.1.3主机安装位置便于馈线、电源线、地线的布线;1.1.4主机尽量安装在室内。
安装主机的室内不得放置易燃品;室内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1.1.5主机挂壁式安装时,主机底部距离地面为1米以上,在移动机房、交换机房等特殊机房内安装时,主机底部或顶部应与其它原有壁挂设备底部或顶端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1.1.6主机落地式安装时,龙门架底座或主机座应与墙壁距离0.8米,在移动机房、交换机房等特殊专用设备机房内安装时,应与原有设备保持整体协调。
1.1.7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装在室内。
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必须做好防雨、防水处理,以防止雨水溅湿机箱体底部,同时做好主设备的防晒、防破坏的措施;必须保证主设备便于调试、维护和散热需要;1.2、主机的架设安装1.2.1主机安装步骤参照使用说明书和设计方案进行;1.2.2立式或挂式机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柜或机箱的安装必须垂直、牢固稳定,加固应符合设计的抗震要求;1.2.3立式机柜与同列机架应成一条直线,无明显参差不齐,整列机架允许偏差为10mm;机柜的安装垂直度应满足上、下偏差不大于机柜高度的千分之一;1.2.4挂式机柜的承载体必须坚固(如:建筑承重墙、柱等),具备长期稳定性;安装完毕后不得有影响美观的明显几何偏差。
1.2.5主机、分机的跳接馈线、电源线、地线均置于100X60mm的线槽内走线。
1.2.6主机接地排安装于主机下方,距地面150mm-200mm紧靠垂直线槽水平固定;1.2.7所有线头标签均距线槽10mm贴于馈线、地线、电源线上,标签字体朝上;1.2.8主机保护地、室内馈线接地,分别用16mm2地线引至主机下端接地排上,再用35mm2地线从接地排引至地网;2、天线安装2.1天线安装的位置,俯、仰角必须符合设计方案。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建设方案技术综述

✓ 原始信号A、B、C,互调信号D ✓ D=x*A + y*B + z*C ✓ 互调阶次=|x ︱+|y ︱+ |z ︱,(包含AB,AC,BC三种场景下的“两两”互调。) ✓ 三阶互调:x=1,y=1,z=-1;或x=-1,y=-1,z=1; ✓ 五阶互调:x=2,y=2,z=-1;或x=-2,y=-2,z=1;x=1,y=1,z=-3;或x=-1,y=-1,z=3
移动TD1.9G上下行
1885
1915
干扰
电信2.1G 上行
1920 1940
10
互调干扰分析(1)
互调干扰的特点
互调干扰的强度与射频信号功率、材料品质、镀层的材质和厚度、表面的清洁度和光洁度、 接口的连接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强度无法理论计算。
互调信号频谱较原始信号一定展宽,展宽程度与互调阶次有关;偶数阶互调与自身的发射频 率及接收频带相距较远,奇数阶互调一般会落在发射频率附近。
序号
TX1
TX2
1
CM-G
CM-G
2
CM-G
CM-D
3
CM-G
CT-C
4
CM-G
CT-FD1.8
5
CM-G
CU-FD1.8
6
CM-D
CM-D
7
CM-D
CM-TDF
8
CM-D
CM-TDE
9
CM-D
CT-FD1.8
10
CM-D
CU-FD1.8
11
CM-TDF
CM-TDF
12
CM-TDF
CM-TDE
13
CM-TDF
展宽后的互调信号,功率集中在中心频点,离中心频点越远,能量越低。 互调信号的总能量与互调阶次有关,阶次越高,能量越低。 三阶互调干扰的危害最为严重。
室内分布系统标准化建设要求内容

室散布系统标准化建设要求一、勘察和设计1、勘察室覆盖的勘察是深入检查认识目标覆盖点地区的电磁环境和四周环境、信号状况,进而最后确立工程的覆盖深度以及采纳方式。
室勘察分电磁环境勘察和自然环境勘察。
电磁环境勘察包含:目标覆盖地区及四周环境的信号场强、网络服务参数、通话质量测试等;自然环境勘察除惯例的地理定位、建筑功能描绘之外,还包含建筑部构造,可用线井、走线路由、外墙和天花资料等。
勘察达成后,勘察方应供给详细的勘察报告。
2、设计方案设计方对所需覆盖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室信号路测,依据勘察报告确立最后覆盖需乞降覆盖方式,并提交设计方案。
施工图纸附图一般包含: 1)系统原理图; 2)系统骨干馈线布放路由图; 3)模拟测试图; 4)天馈线安装平面图; 5)信号源安装平面图; 6)施主天线安装平面图等。
3、评审要求设计方案评审是对勘察、设计的站点进行全面查核和评估,经过评审最后确立站点能否能够抵达预期覆盖成效,并达到最大限度的节俭建设成本和后续保护成本目的。
室覆盖工程一定经过立项、勘察、设计、评审,评审经过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前一定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当前联通详细站点的施工图绘制由负责该站点的室散布系统集成商负责,进行汇总上报省企业。
分企业一定组织对施工方案设计进行评审。
经过联通方、设计单位、监理等有关单位的评审,形成评审记录,室散布系统集成商依据评审建议对施工方案设计进行改正。
没有经过施工图评审经过的站点不一样意施工。
关于大型室散布系统(包含 GSM/WCDMA网信号源、馈线、干放等部分),每个投资超出限额的设计方案设计一定上报省企业挪动网络建设部,由省企业挪动网络建设部组织挪动网优中心、、分企业、集成商厂家一同对大型室散布系统施工方案进行评审。
在施工方案评审通事后方可签署合同并施工。
室散布系统方案评审容和要求序审查容审查标准号设计勘察数据和测试报告能否完好、真切靠谱,设计方案论述数据能否正确,信源选用设计勘剖析能否合理。
室分工程施工规范和标准

室内分布系统(简称室分)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信号覆盖、传输、电源、接地、防雷等。
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业主需求,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主要介绍室分工程施工中的规范和标准。
一、设计规范1. 覆盖范围:室内分布系统应确保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区域信号强度满足通信网络要求,特别要注意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容易出现信号盲区的部位。
2.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应根据覆盖范围、信号需求、传输容量等因素进行,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 系统架构:室内分布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管理。
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信号源、传输设备、分布系统、接入设备等。
4. 布线设计:布线设计应遵循简洁、安全、易于维护的原则。
线缆应采用合格产品,截面积应满足传输需求。
5. 防雷接地:室内分布系统应设置可靠的防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损害。
二、施工规范1. 施工准备:施工前应了解设计图纸,熟悉相关规范和标准。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
2.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遵循厂家提供的安装指导,确保设备稳固、可靠。
设备安装高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布线施工:布线应遵循分区、分层次的原则,线缆应整齐、固定。
在布线过程中,应避免线缆受到损坏。
4. 接头处理:线缆接头应采用专用接头,接头处应牢固、可靠。
接头应进行绝缘测试,确保无误。
5.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设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
6. 测试与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系统测试,包括信号覆盖、传输速率、稳定性等。
测试合格后,进行验收。
三、验收标准1. 信号覆盖: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范围内,信号强度应满足通信网络要求,盲区面积应小于设计要求。
2. 传输速率:系统传输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用户体验。
3. 稳定性:系统运行稳定,无明显故障。
4. 施工质量:设备安装牢固、可靠,线缆布设整齐、固定,接头处理符合要求。
5.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设施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T2R MIMO技术的要求。
无源器件 •包含功分器、耦合器、
3dB电桥、衰减器、负载 等五种类型。 •考虑到和POI指标的匹配 ,分为四种不同品质的器 件。
射频电缆 •包含常用的射频电缆和泄
漏电缆。
POI类型 A型 B型 C型
系统数量 6 9 12
பைடு நூலகம்
MIMO 支持 支持 支持
➢ Small Cell分布系统作为 下一步重点工作,在标准化 的基础上将适时推出。
信源1 信源n
信源
信源1 信源n
信源
POI
功分器
耦合器
天线
室内分布系统
馈线
远端单元RU
光纤 扩展单元EU
外接天线RU 功分器 耦合器 天线
主单元MU
室内分布系统
内置天线RU
3
目录
一
技术背景
二
标准编制情况
三
技术标准关键问题
具备操作性
• 首次从技术方案、设备规格、选型及应用、测试验证方法等方面,针对多系统 共享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具备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6
2.3 技术标准组成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标准包含总体技术要求,POI、无源器件、射频电缆、室 分天线五部分。
总体技 术要求
设备技 术要求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总体技术要求》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射频电缆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室分天线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PIM -143dBc -150dBc -150dBc
使用场景 电信+联通 三家运营商 三家运营商
指标类别
高品质器件
一般品质器件
PIM
-150dBc -145dBc -140dBc -120dBc
平均功率容限 500W 500W 300W
200W
峰值功率容限 1500W 1500W 1000W
室分天线 •包含常用的室分天线。
设备定制化
当前POI等 设备采用定 制化方式, 存在种类多 、扩展性差 、价格高等 问题。
需求差异
各运营商存 在网络扩容 、技术演进 、频率变化 等需求的差 异。
监控难度大
无源器件难 以监控,出 现故障难以 定位。
5
2.2 技术标准的特色
多系统共享 • 同一套系统实现6频-12频共享,全面满足三家运营商建设需求,破解多系统共
四
下一步工作思路
4
2.1 面临的问题
铁塔公司建设的室内分布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多个运营商、多个网络、多种频率 在同一套系统中共存,存在干扰严重、功率容限高、设备定制化、网络需求差异 大、监控难度高等诸多难题。
干扰严重
多系统共存 ,存在杂散 、阻塞、互 调等多种干 扰,干扰复 杂、严重。
功率容限高
接入系统多 、功率大、 LTE系统峰 均比高,对 POI、无源 器件等设备 的功率容限 要求高。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标准
研发中心 2020年2月
目录
一
技术背景
二
标准编制情况
三
技术标准关键问题
四
下一步工作思路
1
1.1 技术分类
➢ 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有源设
备、无源器件、天线、线缆等
组成。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无源
信号源
分布系统、有源分布系统、光
纤分布系统、Small Cell分布
系统等。
路预算、多系统合路、小区划分、切换区划分、设备选型 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
配套技术要求 • 室内分布系统的环境监控、接地与防雷、电源、防火、抗
震加固等配套技术要求。
1
总则
2
缩略语
3
总体原则
4
室内分布系统组成和分类
4.1 室内分布系统组成
4.2 室内分布系统分类
5
室内分布系统场景
6
总体技术要求
6.1 网络制式及频率
2
1.2 技术选择
➢ 目前无源分布系统技术最 为成熟,研发中心已基本完 成相关标准的制定,采用3 款POI产品满足三家运营商6 、9、12系统的建设需求, 全面支持LTE MIMO。本次 汇报主要介绍无源室内分布 系统技术标准相关的工作。
➢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光纤分 布系统标准的制定,初步设 想采用不同功率等级的产品 实现9、12系统共享,支持 LTE MIMO。
6.2 工作频段
6.3 干扰隔离要求
6.4 性能指标要求
6.5 链路预算
6.6 多系统合路要求
6.7 小区划分原则
6.8 切换区划分原则
6.9 设备选型及应用
7
配套技术要求
7.1 环境监控
7.2 接地与防雷
7.3 电源
7.4 防火
7.5 抗震加固
7.6 机房
8
2.3.2 设备技术要求
POI •3款POI满足各运营商不同
9
目录
一
技术背景
二
标准编制情况
三
技术标准关键问题
四
下一步工作思路
10
3.1 关键问题
对于多系统共享的室内分布系统,干扰隔离、路由方案、POI和无源器件的规格 和品质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有源/ 无源 器件
电缆/ 光纤 传输线路
有源/ 无源 天线
室内分布系统
✓ 无源分布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在实际工程中大量采用,但由于信号在馈线传输过 程中存在一定损耗,其有效覆盖范围存在一定限制。 ✓ 有源分布系统:有源设备需要供电,有源系统建设和维护复杂,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且会抬升系统底噪,对网络性能有较大影响。 ✓ 光纤分布系统:底噪对系统的影响较小,主干线路采用主要采用光纤,在路由复杂、信源 安装空间受限、施工困难的场景,具备更大的优势。 ✓ Small Cell分布系统:是一种基于Femto或基站平台的技术,主干线路也采用光纤和网线 ,能满足更高的容量需求。目前一套系统最多支持三种制式,对于多运营商共享,小型化存 在难度,还没有相应的技术和产品。
7
2.3.1 总体技术要求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总体技术要求》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组成和分类 • 定义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元素、结构、分类方式。
室分场景 • 根据建筑物的形态、功能、用户行为等,对室内分布系统
的场景进行规范和分类。
总体技术要求 • 是技术规范的核心部分。 • 从网络制式及频率、工作频段、干扰隔离、性能指标、链
享室分的难题。 标准化POI
• 对POI设备进行标准化,最终确定2种指标,共3款产品,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 首次实现POI技术和规格标准化,可实现开发生产规模化,降低设备成本。
可提供MIMO • 采用双缆的多系统合路方案和高品质的POI、无源器件,对于LTE制式,具备提
供MIMO的能力,通过测试发现,可提高系统容量和用户速率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