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备考学案——诗歌赏析(炼字、炼句)

合集下载

北京2020高考语文经典总复习 诗歌鉴赏之炼句

北京2020高考语文经典总复习 诗歌鉴赏之炼句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 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 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 ,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 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 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 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 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 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杜陵:作者的故乡。
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 其妙处。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 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 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 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 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
上下文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事理、 结构等方面的关系
主旨 情感
主旨 情感
炼句答题模式
1.解释句意 2.分析妙处: 描写了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渲染了气氛
);手法的作用;突出了主旨;表达的情 感;结构上的作用.
①首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 引领或统领诗歌下文内容
②尾联: 照应前三联或第三联,卒章显志,由记叙 描写转入议论(说理)抒情,画龙点睛。收束全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诗歌语言的考查: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炼字)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炼句)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整篇)
诗歌鉴赏炼句题的一般提问方式
请赏析诗歌中某一句的妙处。 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某一句在整首诗(词)中的作用。

北京2020高考语文经典总复习 诗歌赏析风格炼字

北京2020高考语文经典总复习 诗歌赏析风格炼字

• 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 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 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 。现在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 ,难御寒风。此去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 ,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 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 贾岛
中毒龙)
•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 • 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 • 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 • 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 • 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 令人震惊。
•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 ②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 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夏 灵武县)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
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①“藏”字,意思是“掩盖、隐藏”;运用拟人手法 。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 动,颇有画意; (1分) 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 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1分)表达了 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品味 语言 炼字 炼句(共61张PPT)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品味  语言 炼字 炼句(共61张PPT)
柳”是全诗的关键。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 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
炼字类型 3.炼形容词。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
主观化的表现。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 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 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三、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 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 趣味。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诨)
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 中有夸张,增添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 染力。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 “数”改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 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找出诗中的诗眼
对主旨的作用
本诗诗眼是“怨”。一“怨”字让
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怨形象立于
我们眼前。 “怨”紧承上句,既写出了
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
愁;“怨”又领起后两句,哀景哀情让人
体会到屈原浓重的“怨情”。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 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 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炼字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炼字

• (2013福建高考)
•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②摆脱琐事杂物,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绿”为吹绿之意,(第一步)
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第二步)
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 字的妙处。
• ①“涌”涌动、奔涌之意,化静为动 • ②银山是指雪山,静止的雪山似乎奔涌而来,
• ③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 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表达诗人对此 美景的喜欢
•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美,或起强调作用。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
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菩萨蛮(李白)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
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 字的妙处。
①“软”柔软,温软之意 (释含义) ②以触觉来写视觉,柔软的夕阳 (指手法、描图 象)。 ③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 独特美感; (点效果)
• (2012安徽卷) •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 [宋]杨万里
•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 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 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 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 去”,言之成理亦可。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黄金学案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黄金学案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第一节品味关键词(炼字)古人诗歌创作中十分讲究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品味关键词,就是体会作者的用字之妙。

【赏析例举】1.准确,能够精当地描摩客观事物〖例题〗白居易的《暮江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

请赏析句中“铺”字的妙处。

〖答案〗这一句意思是说,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铺”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残阳照射江面的情景,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达意,能够贴切地表达主观感受〖例题〗陶潜“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为人称道。

为什么不用“望”而用“见”?〖答案〗“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的,自然地映入眼帘的。

用“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这就是陶渊明追求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通过“见”传达出来的。

3.新奇,能够增强审美情趣。

〖例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诗中“知”“斗”“解”有和妙处?请加以赏析。

〖答案〗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2020年高考备考——诗歌赏析(炼字、炼句)

2020年高考备考——诗歌赏析(炼字、炼句)

3.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 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 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 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 从容之致。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分)
答:①这一联的含意是:宁肯被敌人杀掉以血衅鼓,也不会 屈服;
②上下句构成转折关系,有力地表明了诗人为国捐躯的决心;
③“须信”“未闻”两个词不仅起到了关联作用,且对仗工 稳,音节铿锵,强化了作者凛然殉国的豪情。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课中案
1.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 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 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 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 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 感觉富有情趣。
(2)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 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 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桐庐江(富春江)、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解析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型解析(一)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

——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二)炼字的定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三)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炼动词1、示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渊明)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析:“见”好。

两字意境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穿、拍、卷”。

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搏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

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

2、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炼形容词1、示例: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王安石)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

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2、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炼数词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学案
——炼字、炼句
复习目标:
掌握古诗炼字、炼句(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方法
课前案
一、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在古诗文方面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古人讲究炼字、炼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更有“推敲”的典故。

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从历年考题看,炼字、炼句是常考题型。

二、课前知识储备:
1.解释“诗眼”:
2.炼字、炼句分析角度:
炼字: 炼句:
我的疑惑:
课中案
1.【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2.【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唐·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3.【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4.【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
课后案
课后自助餐
1.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2. 【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3分)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2.【答案】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3.【答案】
1.D(“受恩必报”错。

“男子受恩须有地”指大丈夫受人恩德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平生不受等闲恩”,自己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平常恩惠,表现自己有远大理想,期待裴侍郎赏识自己,自己得此机会大展宏图,同时也是对其给予赏识的赞颂恭维。

并无“受恩必报”之意。

)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4. (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2)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