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加几的加法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3 8加几-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3 8加几-冀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加法符号“+”。
2.掌握8加几的算法。
3.发现8加几与11、12、13的关系,培养灵活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8加几的算法。
2.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加法算式。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彩色荧光笔4.计算器或小型白板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教师展示数字8和“+”号,问学生这两个符号的含义。
2.让学生模仿教师朗读“8+1=9”、“8+2=10”的算式,感受加法的运算过程。
3.教师出示一个算式“8+4=?”让学生在白板或草稿纸上计算,口算出结果。
2. 教学主体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2~4人。
教师出示6个算式:“8+5=?”、“8+6=?”、“8+7=?”、“8+8=?”、“8+9=?”、“8+10=?”。
由组内自行商量和讨论,一起计算出结果,并在白板上记录答案。
2.教师出示另一个算式“11-3=?”及“12-4=?”、“13-5=?”的算式,要求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和计算,并将结果记录于白板上。
3.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发现8加几的答案都在11~18之间,与11、12、13有相关性,在计算加法算式时应考虑这些关系,提高灵活运算能力。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行编制8加几的算式,计算并口算出结果。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8加几的算式,巩固所学知识。
3.分别出示“6+4=?”、“9+1=?”、“5+7=?”等算式,要求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锻炼口算能力。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本相应的练习内容。
2.让学生继续自编算式,计算并记在练习纸上。
3.让学生重点计算“8+11”、“8+12”、“8+13”的结果,并思考这些数字与8有什么关系,加深对这些数字的记忆。
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8加几的算法,掌握加法符号“+”的意义和运用。
2.通过分组活动,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发现8加几与11、12、13的关系,锻炼了灵活运算的能力。
新一年级数学上册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优秀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一、游戏导入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
9的好朋友是几?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还记得春姑娘来了,万物都睁开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动物们乐了,这种景色美吗?师: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们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很多的树绿化我们的环境,学校也为了保护环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淘气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是他们一年级两个班的植树情况:[出示课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三、探索新知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生:8+6或6+8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3、全班交流8+6你是怎样算的?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5、试一试8+8=7+8=8+4=5+8=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四、巩固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9教学设计第【1】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9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能想到另一组组成;二、过程与方法1.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归纳数学知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8和9的组成教学难点动手操作,联想归纳实践操作得出8和9的组成。
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方法”等活动。
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具:课件、自制五角星若干个学具: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1.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字8和9,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数字8、9有关的知识。
(示课件)6 7 7/\/\/\2 ()() 1 () 2学生填数。
问:看到 7 你会想到哪一组?看到 7 呢?/\/\1 62 52.创设情景,导入问题同学们爱听故事吗?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示课件)一天,小动物们发现天上下起了流星雨,他们可想摘星星了。
(示课件)于是,他们请小仙女帮忙,小仙女爬上了月亮,又是网、又是钓,真摘了几颗星星呢!来,一起数一数,有几颗?(8颗)星星们真调皮,咱们一起喊“定”把他们定住。
(生齐声:定)小仙女送星星时给小动物们时出了个难题,小动物们不会做,他们想请105班的小朋友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生大喊:愿意)小动物们说了:今天谁最会动脑筋、谁最会听讲就请老师把星星送给他。
现在,仔细听清问题:把8颗星星分成两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二、新课学习1.8的组成(1)操作听老师提要求:请你用学具盒里的小棒代替星星摆一摆,边摆边说怎么分的。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8加几 (16)-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8加几 (16)-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8加几(16)的运算方法;
2.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8加几(16)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
1.加法的基本概念;
2.运算规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运算规则的应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用于课堂演示的教具;
2.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教学步骤
1.热身(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8加几(16)的算式,让学生口算解题,加深对加法计算的印象。
2.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8加1、8加2、8加3、8加4、8加5、8加6、8加7、8加8的算式,普及加法的基本概念。
3.讲解规则(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16以内加数的顺序排列规则,即数
字先从小到大排列,再从大到小排列。
然后再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的应用。
4.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运算规则,进行加
法练习。
5.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教学评价
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深度、广度。
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
参考资料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材《数学》第一册。
数学教案8和9的加法

数学教案8和9的加法数学教案8和9的加法数学教案8和9的加法篇一:《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5--36页中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材分析】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关于9的加、减法是在8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强化一种摆法列出四个算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准备】挂图、小红花、圆片等。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师谈话激趣:孩子们,在前面的数学旅途中老师带着大家去数学王国学习了好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学到的知识去闯关,有没有信心挑战?2、闯关练习:(1)第一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6+14+27-16-43+22+24+36-3(2)第二关:填一填。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9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9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评判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具、学具预备: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尝试运算8的加减法[教学目标的确定,立足双基,注重进展,力求创新。
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算,有效地挖掘了学生已有的运算体会。
为学习8、9的加减法运算做好了铺垫。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恐龙图画)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同时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看图说话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像能力。
并为下一步尝试运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3人写算式,1人记录。
[那个地点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判意识。
同时,学生对8的加减法的尝试运算,有利于学生再现已有的运算体会,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汇报交流,相互评判。
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运算以下题目:(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板书:7+2= 9-2=2+7= 9-7= )[操作学具对学生的运算专门有启发,但初入学的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还有一定难度,故适当进行操作性指导是必要的。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运算:6+2= 8-2=2+6= 8-6=C、小组汇报运算结果(说明:以上运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案第【1】篇〗一年级数学8、9的加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用8、9的组成,正确计算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算式与8减几和9减几的算式。
2、通过看一幅图列四道算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得数是8、9的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
2、难点与关键: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8、9的组成以及7以内加减法口算题。
二、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8和9,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
三、探索新知:1、有关8的加减法教学。
(1)、想一想,这幅图可以求什么?该怎样列式?6 + 2 = 8 (为什么)还有没有不同的列式?2 + 6 = 8 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就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
(2)、用书遮住左边的6个苹果,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8 - 6 = 2老师遮住右边的2个苹果,又该怎样列式?8 - 2 = 6(3)、这一幅图表示6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2道加法算式;也可以从8个苹果里去掉6个或2个,也得到2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这样看一幅图可以得到4道算式。
(4)、你们想一想,这一幅图是什么意思?你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6 + 3 = 9 3 + 6 = 99 - 6 = 3 9 - 3 = 6(5)、观察这四道算式都用了哪些数?都用了8的哪一个组成?2、有关9的加减法教学。
(1)、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7 + 2 = 9 9 - 7 = 22 + 7 = 9 9 - 2 = 7(2)、老师拿走左边的,谁来说一下,怎样列式?9 - 7 = 2(3)、如果拿走右边的,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怎样列式?9 - 2 = 7(4)、让学生观察这四个算式都用了哪些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练习》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6-10的认识,以及8和9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但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数和运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6-10这几个数,掌握8和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数、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6-10这几个数,掌握8和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进行8和9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数和运算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6-10的认识和8、9的加减法运算的图片、例子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卡片、小棒等教具,用于学生实际操作和练习。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6-10这几个数,引导学生复习数数的能力。
同时,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入8和9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6-10的认识和8、9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加几的加法练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9~100页“8加几的加法”部分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练习,进一步巩固8加几的计算算理和计算方法。
2.在熟练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并为后继知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好铺垫。
3. 经历利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会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不同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学生“领饮料”情境,学习了“8加几的进位加法”。
现在我们以8+6为例,回顾一下怎样计算8+6=?。
出示练习题目:8+6=
2.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先独立计算8+6=?,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交流8+6的口算过程。
3. 质疑: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8+6这个算式得数的?
预设:
(1)接着数的方法:第一个加数是8,接着往下数6个数,9、10、11、12、13、14。
(2)凑十法:
预设1:把6分成2和4,先用8加2得10,再用10加剩下的4得14。
预设2:把8分成4和4,先用6加4得10,再用10加剩下的4得14。
(3)假设法:把8+6看成10+6,10+6=16,16-2=14。
因为把8+6当成10+6多算了2个,所以要减去2。
(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师给予肯定。
重点让学生说说“凑十”的方法)
分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一个给8凑成十,需要从6里拿出2个;另一个给6凑成十,需要从8里拿出4个。
小结:无论是分大数还是分小数,都是用“凑十法”计算。
在利用“凑十法”计算时,一般情况下要对较小的数进行分解,与较大的数凑成10,当然如果同学们对方法掌握的特别熟练,分大分小就无所谓了。
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再次追问:刚才我们计算了8+6=14,那么6+8等于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凑十法得出6+8=14;(2)8+6=14,所以6+8=14。
师引导小结:在加法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设计意图】巩固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8加几和几加8的计算方法,其中“凑十法”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它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板书课题:8加几的加法练习)
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小羊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不过它有一个小挑战----口算闯关,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我发现:8加几的加法得数个位数总比加的这个数少2。
如:8+3=11,11个位上的1比所加的3少2。
8+4=12,12个位上的2比所加的4少2。
……
(2)我还发现:相邻两个加法算式之间,当一个加数没有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加数多1,得数也多1的变化规律。
(依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展示学生发现的规律。
)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213141516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8加几的加法得数个位数总比加的这个数少11少2少2
预设:每组上下两个算式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算一算: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第一行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交流第二行的加法是怎么想的?
预设:计算8+9=(),想9+8=()。
因为9+8=17,所以8+9=17。
……
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时,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大数加小数”的方法。
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计算本领!
行计算的意识。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
(课件出示课本第99页第5题)
谈话:看!聪明的小鸭子也来欢迎你们。
(课件动画演示)
分析:这是一道一图两式的题目,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道理。
温馨提示:认真观看课件的演示过程,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并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预设:左边有8只灰鸭子,右边有7只白鸭子;以及问题:一共有几只鸭子?算式:8+7﹦15或7+8﹦15。
质疑: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预设:这两个算式“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小结:大家不仅能从图中找到条件和问题,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的用“一图两式”解决了问题,而且进一步体会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道理。
2.“比较大小”我能行!(学生拿出课本第100页第7题的练习题纸)
分析:本题将8加几的计算练习与比较大小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学生先说清左边式子的得数,再与右边的数字比较大小。
3.提升练习:你会比较下面两道小题的大小吗?
8+8○9+5 6+8○9+7
提出要求:
(1)独立完成。
不会的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2)完成后同桌要及时交流对不对,以及你是怎么比较大小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
了解哪些学生比较大小的时候还有困难,重点指导。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填数游戏。
(出示课本第100页第8题)
分析:本题是一道填方框练习,为今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想加法算减法”作铺垫。
建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
质疑:8+□﹦14,方框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第1小题我是这样想的,因为8+6﹦14,所以方框里填6。
预设2:第1小题我是这样想的,8+2﹦10,10+4﹦14,2+4﹦6,所以方框里填6。
师生小结:解决这样的填方框题目,仍然可以用“凑十法”。
【友情提示:本题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度较大练习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题目的要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探究。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借助学具操作来完成。
练习时,注意不要作统一要求。
】2.用数学。
(出示课本第100页第9题)
分析:本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此题只含有一个数量信息,另一个数量信息隐藏在“我的支数和你的同样多”里面。
建议: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隐含的信息,理解“同样多”指的是男孩有8支铅笔,女孩也有8支铅笔。
质疑:女孩说“我的支数和你的同样多”里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