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及联邦中央权力集中的特点
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委员会制是美国国会运作的重要方式,作为国会的“中枢神经”,委员会在立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是名副其实的“院中之院”。
结合对参议院最具影响力的委员会之一——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介绍,分析国会委员会体制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和功能,帮助我们更透彻地去解读美国国会。
标签: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由535名参众两院议员和数十个委员会组成的美国国会,一直被视为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是美国政治体制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环节。
作为民意代表机构,国会的主要职权如立法权、监督权、财政权等都是通过下设的委员会来实际掌握和执行的,可以说委员会体制是美国国会的核心,是国会行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无怪乎威尔逊会说:“我们的政体可以用‘国会常设委员会主席的政府’这样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描写”[1]。
一、国会“委员会式政府”的发展演变当今的委员会在美国国会体系内发挥着政策决策和利益平衡的关键作用,是利益集团、政府和公众、媒体等各方力量博弈的场所,向来被人们冠以“国会看门人”、“国会决策中枢”、“行动中的国会”等称号。
但是在国会早期历史上,委员会的作用并没有被人们重视,甚至宪法中也没有关于委员会方面的规定,它的出现只是为了方便国会运作,且大多属于临时性的委员会,一旦某一立法进程结束后就宣告解散。
国会最早的常设委员会诞生于1789年,是由众议院首开先例成立了选举委员会。
直到1810年,国会常设委员会的数量也只有10个。
参议院在常设委员会的设置上更加缓慢,在1816年之前也只有4个常设委员会。
面对临时性的特别委员会频繁变动所带来的不便,参议院于1816年进行改革,新增了11个常设委员会,其中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就是在这次改革中根据弗吉尼亚州参议员詹姆斯·巴布尔提出的一项决议而设立的。
作为参议院较早成立的委员会之一,对外关系委员会也一度被冠以参议院“头等委员会”的称号。
随着国会委员会制度化的不断加深,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委员会机构极度膨胀,常设委员会的数量不仅有了大幅增加,而且掌握了更大的权力资源,甚至委员会的主席也被贴上美国政府“总理大臣”的标签[2]。
历史①必修3.8《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了解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1787年宪法制定的必要性、主要内容,比较分析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了解两党制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1.研读和分析历史材料,初步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
2.通过观察《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概括宪法的主要内容并由此分析三权分立运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宪法产生的背景了解美国从邦联到联邦的演进过程,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形成受特定的时代背景影响,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必然过程。
教学重点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机构。
教学难点美国建立联邦制的历史背景,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与总统共和制的异同。
教学思路本节课由于所讲内容具有概念性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课堂上主动学习、从比较中主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
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具备对所学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以2008年奥巴马竞选胜利入主美国白宫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学习,我们知道,英国首相是这样产生的: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首领直接成为首相。
比较美国总统是如何当选的?为什么美国的政治制度这么别具一格呢?让我们一起从《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新课教学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设问:从初中历史我们知道,从17世纪起英国就在北美进行殖民扩张,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这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于是1775年北美13州的人民发动起义,历史上称为独立战争。
浅析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

浅析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美国民主制度自出现至今,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
分析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先从明确美国民主制度的定义入手,再分四个阶段逐步展现自创建以来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轨迹,以每一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总统的民主制度改革为线索,突出每一阶段民主制度各自的发展特点与改革趋势,从宏观上反映出美国民主制度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
标签:民主制度;分权制衡;自由;三权分立当今世界各国建立的民主制度各有不同,其政策和表象也各有特点。
对于美国的民主制度,学者们已经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美国民主制度的精髓是宪法所规定的分权制衡机制,尤其是三权分立制、联邦机制及其他权力与权力之间的互相钳制。
”[1]事实证明,美国的民主制度在追求民主的同时保持了美国政府的有效运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
自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1789—1797年)在纽约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并着手组建第一届民主制政府以来,各届总统都对民主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完善或多或少地做出了贡献。
笔者认为,根据时间线索,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一战至二战、战后至今四个阶段。
一、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上半期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位总统的民主政治改革,即杰斐逊民主和杰克逊民主。
1.杰斐逊(1801—1809年)的民主政治。
杰斐逊的就职演说被称为是“阐述民主哲学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杰斐逊的民主政治主张。
他呼吁服从多数人的意志,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他说:“多数人的意愿,虽然在任何情形下都应采用,但那种意愿必须合理,才能站得住脚;而且少数人也有同等权利,必须受平等的法律保护,如果加以侵犯,便是压制。
”杰斐逊高举资产阶级共和制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旗帜,宣称:“我们应当秉着勇气和信心,继续维持我们自己那种联邦与共和原则,拥护联邦和代议制政府。
”“要给予人人以平等和公正的待遇,不问其地位或宗教上或政治上的信仰”;“注意维护人民的选举权”;“保障宗教自由及出版自由”,“保障人身自由”,“实行文权高于军权”,“维护各州政府的一切权利”[2]。
美国联邦制度的名词解释

美国联邦制度的名词解释美国联邦制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现代宪法制度之一,为美国政治体系的基石。
本文将对美国联邦制度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解释,包括联邦制、宪法、三权分立、州权、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等。
联邦制是指一种政治制度,通过将权力分配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在不同层面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权力的平衡和分散。
在美国联邦制度中,中央政府是联邦政府,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则代表了地方利益和自治。
宪法是一份成文文件,规定了国家政府的组织和权力范围,以及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责任。
美国宪法于1787年制定,被视为现代宪法制度的典范,其目的是确保中央政府的权力受限,同时保护公民的个人自由和权益。
三权分立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被分为三个独立的部门,即立法、行政和司法。
在美国联邦制度中,国会作为联邦立法机关,总统作为执行机关,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审判。
这种分立的架构旨在确保权力的相互制衡,避免滥用职权。
州权是指在联邦制度下,各州拥有的相对独立的权力和自治。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行政部门和司法系统,负责管理和治理本州事务。
一些州有权颁布独自的法律和法规,以反映各州的特殊利益和需求。
联邦政府是指位于联邦制度顶层的中央政府。
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特定的权力,例如外交事务、国防、货币政策等。
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受制于宪法对其权力的明确界定。
州政府是指各州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本州的日常事务。
州政府由州长和选举产生的议会组成,他们制定并执行州级法律和政策。
此外,州政府也负责在本州范围内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卫生保健和交通等。
地方政府是指美国各地区范围内的行政管理机构,例如县和市政府。
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和运营地方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发展以及公共安全等。
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职责通常由各州法律和法规加以规定和限制。
总的来说,美国联邦制度的核心在于权力的分散和制衡。
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保障了各个层面的自治,同时确保了国家政府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原著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2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 19993.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1972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19855.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 19876.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19867.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 19648.马基雅弗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1985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6310.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19821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196112.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 198213.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 199014.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 199515.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 2006二、教材类1.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62.吴大英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23.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编东方出版社 19954.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传承与变革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5.张定河等西方政治制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6.曹沛霖西方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周民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8.刘玉萼等西方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9.杨祖功等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10.高金海等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911.赵玉霞等外国政治制度史青岛出版社 199812.李德志外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三、基础类1.米歇尔博得资本主义史1500-1980 东方出版社 19862.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人民出版社 19893.余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4.施治生郭方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5.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06.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7.刘家和廖学盛世界古代文明史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孔祥民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9.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1945-1986 人民出版社 198910.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1.张芝联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四、综合类1.曹沛霖徐宗士比较政府体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2.曹沛霖制度纵横谈人民出版社 20053.杨百揆现代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研究春秋出版社 19884.顾俊礼西欧政治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5.罗豪才吴英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6.赵向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纵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7.李晨芬谭融外国政治制度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8.杨柏华明轩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9.张晔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比较旅游教育出版社 198910.田为民张桂琳外国政治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1.许崇德国家元首人民出版社 198212.周世逑行政管理人民出版社 198213.龚祥瑞文官制度人民出版社 198214.郭成伟外国政体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15.李敬德当代世界政治体制比较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716.王惠岩比较政治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17.宋玉波民主政治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18.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华夏出版社 200119.童之伟国家结构形式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20.胡康大英国政治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21.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22.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199923.李道揆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 199924.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25.曹绍濂美国政治制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226.张立平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国社科出版社 200227.董秀丽美国政治制度剖析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028.刘国杰当代美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29.华祎袆美国民主制漫谈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30.孙大雄宪政体制下的第三种分权: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决策的影响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吴国庆当代法国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31.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200532.洪波法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33.吕耀坤德国政治制度时事出版社 199734.赵振英俄国政治制度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五、专项类1.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2.宋慧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3.世界古代史学会编古代世界城邦问题译文集时事出版社 19854.日知主编古代城邦史研究人民出版社 19895.陈可风罗马共和宪政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6.杨共乐选译罗马共和国时期商务印书馆 19977.李雅书选译罗马帝国时期商务印书馆 19858.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 19859.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10.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11.胡康大英国政府与政治台湾扬智出版公司 199812.刘建飞等英国议会华夏出版社13.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4.蒋劲松议会之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5.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6.罗威尔英国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17.刘建飞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518.王振华英联邦兴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19.王晓民主编议会制度及立法理论与实践纵横华夏出版社 200220.林修坡等外国政治制度与监察制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21.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2.施雪华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英国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3.吴国庆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法国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4.吴志成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德国和瑞士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5.王祖茂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北欧诸国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6.张东升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荷兰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7.潘小娟法国行政体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728.史彤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29.谭健主编外国政府管理体制评介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30.余潇枫比较行政体制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31.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932.袁辉主编现代西方行政管理体制山东人民社 200033.李敬德连俊沛主编当代世界政治体制比较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34.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5.甘超英德国议会华夏出版社 200236.高健生等各国公务员制度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37.黄达强等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38.傅西路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39.王建国国外公务员制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40.徐振寰王晓初主编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41.马国权美国公务员制度和道德规范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542.罗豪才资本主义关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43.龚祥瑞等西方国家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044.林榕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245.郭成伟主编外国司法制度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46.胡康大欧盟主要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47.陈其人美国两党制剖析商务印书馆 198748.姜士林资产阶级政党及其制度群众出版社 198649.李景治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50.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151.王长江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比较改革出版社 199652.王邦佐李惠康西方政党制度生态分析学林出版社 199753.俞遂主编外国政党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54.周凯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六、译注类1.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 19862.弗兰茨奥本海论国家商务印书馆 19943.威尔逊国会政体商务印书馆 19864.[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主编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朱曾汶林铮译商务印书馆 19935.[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译华夏出版社 19876.[英]詹姆斯·布莱斯现代民主政体(上下)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7.佐藤功比较政治制度法律出版社 19848.约翰•高兰英国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69.[美]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商务印书馆 19951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 198811.[美]加里·沃塞曼美国政治基础陆震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12.[英]维尔美国政治王合等译商务印书馆 198113.[美]诺曼·杰·奥恩斯坦、雪利·埃尔德利益集团、院外活动和政策制定潘同文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114.[德]莱蒙德·谢德曼德国政治概况学林出版社 199915.[瑞典]本特·维斯兰德尔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程洁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6.[日]美浓部达吉议会制度论邹敬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17.[英]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99718.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 198119.[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 199620.赫德·韦利编意大利简史商务印书馆 1975七、工具书1.辛济之各国政府机构手册商务印书馆 19752.杨逢春中外政治制度大辞典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43.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4.戴维·米勒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八、相关论文1.关于西方政治制度史的考察/董建萍/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22.雅典公民制度刍议/姜颖/武陵学刊1999/53.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与民主政治/李桂英,蔡连增/宁波大学学报 2004/34.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刘艺工,张卫良/兰州大学学报2001/55.试论古希腊的民主制/毛巍蓉/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16.古希腊民主政治成因探析/赵世环/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47.雅典的改革与政治民主化进程/潘桂仙/柳州师专学报2003/48.雅典民主政治衰落因素探析/宋慧娟/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39.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及其精神意蕴/李鹏/长白学刊2000/210.雅典城邦的公民意识/孙海霞/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1.雅典城邦法治论/靳艳/兰州大学学报2001/212.论古代雅典城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原则/鲁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413.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述论/汪圣云/历史教学2002/514.关于城邦研究的几个问题/王敦书,于可/世界历史/1982/515.从王政到共和——兼论罗马城市国家的形成/施治生/世界历史/1987/416.论罗马征服和统治意大利的政策/宫秀华/史学集刊/2001/117.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成因与特点/陶飞亚,鲁娜/山东大学学报/1994/218.西欧各国政治制度的危机/张世鹏/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5/11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吕耀坤/德国研究1995/420.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及历史根源/徐广春/地方政府管理1998/121.英美政治制度同异比较/张星炜/天府新论2000/322.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探析/王树春/东北亚论坛2002/123.从德国看欧洲政党政治制度的危机与改革前景/张世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224.美国政治制度的顽疾——政治献金/屠丽美/党政论坛2002/425.西方国体政体初探/樊体宁/国际关系学报1993/326.“三权分立”政治分析/李青,索若/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4/127.论西方国家资本形式与政治形式的关系/施雪华/武汉大学学报2001/628.西方国家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集中模式的及启示/杨小云,邢翠微/政治学研究1999/229.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及联邦中央权力集中的特点/李德志/吉林大学学报1994/430.全球化时代的联邦制/罗纳德·瓦茨著,黄纪苏译/国际社会科学2002/131.走向规范性的联邦制理论/丹尼尔·威恩斯托克著,李存山译/国际社会科学2002/132.联邦体制的适应能力与变革/里查德·西半恩著,刘北成译/国际社会科学2002/133.试论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赵德平/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5/434.美国政府“三权分立”体制透析/郭大方/北方论从2000/435.三权分立的两种模式——英美政权形式比较/郭红霞/高等函授学报1995/636.略论“三权分立”中司法权与立法及行政权之关系/王旗/中央政法管理学院学报1995/537.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及其启示/谭卫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8.意大利新选举制度及其影响/罗红波/欧洲1994/539.美国选举制度/梁宇/乡镇论坛1994/940.美国德国法国议会选举制度的若干特点/卓越/人大研究1994/541.西方现代选举制度原则与功能论析/郭艳梅,黄永俊/东北师大学报1998/442.德国的选举制度/刘建萍/乡镇论坛1999/1043.美国选举制度评析/刘建飞/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1044.从美国大选看西方选举制度/苏南/时事2000/245.从2000年大选看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袁征/前线2001/146.德国选举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分析/马敏/德国研究2002/147.法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杨士林,穆春玲/政法论从2002/348.多党议会内阁制的危机与演变/胡伟/政治学研究1997/349.浅议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何强,王清/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8/450.西方议会民主政治悖论/唐君黎/理论前沿1998/1051.议会的两种职能:为选民办事与担当国家论坛——论美英法德瑞以六国议会制度/蒋劲松/人大研究2000/952.美英法德瑞以六国议会与政党的关系/蒋劲松/人大研究2002/653.西方国家议会的地位/蒋劲松/人大研究2002/854.试析英国文官制度的连续稳定性/王晓焰/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55.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剖析/姚景芳/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1999/556.英国政府文官制度改革回顾/周金昭/中国公务员1999/557.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从政党“分赃制”到“功绩制”/张淑华/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558.英国贵族与文官制度/邹冠秀/龙岩师专学报2000/259.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洪忠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360.当代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潮流/徐晓丹/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0/261.对西方文官制度中“政治中立”原则的认识/何青/江西社会科学2000/262.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石庆环/世界历史2001/663.传承与变革之间——当代英国文官制度发展路径前瞻/李治国/历史教学问题2001/564.20世纪美国文官制度的历史回顾/石庆环/美国研究2001/265.西方文官制度“政治中立”原则浅析/符晓薇/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66.浅议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王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767.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张延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168.美国政党的变化/(美)K•劳森著蜀君译/国外社会科学1993/869.后工业社会的政党制度危机/张世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4/170.政党政治与西方社会/施雪华/学术月刊1994/471.西方政党制度的确立及前因后果/杨卫平/新疆大学学报1996/272.论西方政党制度的特征与走势/金太军/政治学研究1997/373.绿党对西方政治制度影响/汪洋,王义桅,彭文兵/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8/474.战后意大利政党制度的特征与走势/金太军/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8/675.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赵龙庚/新视野1999/276.试论转轨时期俄罗斯的政党制度/王立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577.现代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论纲/刘开寿/探索2001/178.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政党制度改革/李兴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279.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刘金东/求实2001/680.西方政党体制理论:一种比较观点/郇庆治/山东大学学报2001/981.从德国看政党政治的危机与改革前景/张世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282.从安然破产案看美国政党制度之弊端/李启先/前进论坛2002/683.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取向与启示/张立荣/求实2001/1084.英国行政制度的现代化改革/孙迎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585.美国司法制度的一大弊端——抗辩交易/张永泉/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286.美国司法制度对黑人人权的践踏/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487.论英美司法制度的异同/康公约/前沿2001/10。
民主制度权力结构的区别——以美国和英国为例

民主制度权力结构的区别——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现代意义上的联邦制始创于美国,是指以享有相对主权完整的政治实体为组成单元的国家结构形式。
或者说,是指美国联邦政府(中央) 和州政府(地方) 共同分享权力的制度。
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便成了联邦制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权力的一定程度的分散不过是联邦制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现象。
分权是联邦制用以保持多样性、进而维持统一的一个重要手段:“联邦制作为一种从分散到集中的制度安排,权力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明确划分和分配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是, 特征终归是特征。
”这也就是说,分权尽管是联邦制的重要特征,但联邦制的本质仍然是一种从分散到集中的制度安排,分权不过是其实现集中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是非集中形式下的权力集中。
在美国,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
各州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不能监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联邦事务,联邦和州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均享有对人民的直接管辖权,双方平行存在,互不干涉、互不混淆,各自在独立的权力范围和制度体系内活动。
虽然各州可以自定宪法和法律,也有各自的法院,但联邦宪法和法律是最高法律,具有高于各州宪法和法律的效力和地位。
联邦与州之间一旦发生争执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通过设立的联邦法院,即最高法院来裁决。
最高法院独立于联邦政府和成员单位政府,能够不带任何倾向性地维护两级政府所代表的利益,在解释和运用宪法时公正而不偏袒任何一方。
各州原则上是作为国家主权的构成部分留在联邦内,而不是作为独立的主权单位留在联邦内,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
但是,所有州的人民创造了全民政府,所有州的人民以及各州自身在国会中要有一定的、自己的代表,并通过他们行使权力。
因而,在议会两院中,其中一院的组成是由各成员单位派出相同数量的代表组成的,从而使各成员单位无论贫富、强弱、人口多少,都可以保证其利益在立法中得以体现。
边沁 联邦主义与自由主义宪法

邊沁联邦主义与自由主义宪法在美国历史上,邦联与联邦主义的辩论,是美国人民自由和权利之争的一部分。
而自由主义的宪法,则是美国宪政制度的基石。
然而,这两种宪政理念又是如何体现和演变的呢?本文从邦联、联邦主义和自由主义宪政的起源、历史演变、特点和意义等方面分析,并就其异同点进行比较。
一、邦联与联邦主义宪政的起源及历史演变邦联,是指美国建国前的一个时期,即1777年至1787年间,由13个州自行联合而成的一个联盟。
该联盟没有总统、联邦政府、或最高法院等国家统一的机构和权力,“各州保留其主权,只共同处理城防、外交、屯粮等事务”。
然而,邦联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只有一种决策程序,即13个州中的任何一州都有权反对某项决策。
造成的结果是无法执掌国家事务,因为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许多州同意。
由于邦联宪法的缺陷,在1787年,美国的一些领袖们发表了《美国宪法》并制定了一个联邦政府的框架,形成了联邦主义宪政。
联邦主义的宪法是一个更完整的政治体系,它包括总统、参议院、众议院、最高法院和各种联邦机构。
根据联邦主义宪法,总统是美国政府的行政部门的首领;参议院是联邦立法机关的上院;众议院是联邦立法机关的下院;最高法院则是美国的最高司法机构。
自1787年起,联邦主义宪法已经被修改过数次,包括美国宪法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修正案等等。
尽管修正公约措辞中的一些演变,宪法的基本结构仍然保留了下来。
二、邦联与联邦主义宪政的特点在邦联时期,权力基于各州自身的主权。
在邦联体制内,各州有独立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由州长组成的“大陆会”在组织方面比较独立,只有权力貌似实质,目标没有统一的价值基础,难以维持联盟。
相比之下,联邦主义宪政更加中央化。
联邦机构在联邦主义体制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其权力有时甚至超过了各州政府的权力。
在联邦主义体制下,联邦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和组织结构的分配得到了合适的平衡。
自由主义宪政的基石是权力的分立。
各州政府是一个特殊形式的政府,其构成包括州长、州议会、州最高法院和其他州机构。
英美政治制度比较综述

英美政治制度比较与分析刘胜13届环境科学专业20131304008英美政治制度比较综述【摘要】英国和美国是当代世界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的政治制度既有相同点,又各自有着自己独特而显著的特点。
有比较才能显示出区别。
通过对两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比较研究,以更好地突出两者各自的特性。
英国和美国在宪法、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和政府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英国美国政党制度议会制度政府体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英国是单一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英美政治制度相同性比较国家性质相同。
英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国家坚决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政党形式相同。
英国和美国都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在英国,工党和保守党通过议会选举轮流执掌国家政权;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通过竞选总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
英美政治制度差异性比较一、英美国家结构形式比较西方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单一制和复合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它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国内各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均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实行独立的权力,对外不具有国家的外部标志。
在对外关系上是一个国际法主体。
美国是实行复合制中的联邦制的国家。
它由许多个州结合在一起组成联盟国家。
在内部事务中,联邦和各个州自成体系。
它有在全国范围行之有效的联邦宪法,有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国家司法机关,来管理全国的共同性事物,各州也有自己的宪法及在本州进行活动的权力机构。
联邦和各州依宪法划分各自的权力范围。
联邦中央政府管辖全国的外交、军事、财政、立法等事务,各州必须遵守联邦宪法,并在不违反联邦宪法的条件下有权制定本地区的宪法和法律,管辖本地区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项具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