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吴元渺:好人善举温情传递
理发师 免费给老人理发 作文

理发师免费给老人理发作文《那个爱给老人免费理发的理发师》嘿,你知道不?咱这地儿有个理发师老厉害了。
有一回啊,我路过一个小公园,就瞅见那儿围了一群人。
我这人吧,就爱凑个热闹,赶紧跑过去瞧瞧。
这一瞧可不得了,原来是个理发师在给老人免费理发呢。
那个理发师看着也就三十多岁,穿着个干净的白衬衫,脖子上围着个黑围布。
他手里拿着剪子和梳子,动作那叫一个娴熟。
旁边摆着个小凳子,一个老爷爷正坐在那儿,笑眯眯地看着他。
理发师一边剪头发,一边还和老爷爷聊天呢。
“大爷,您这头发有点长了哈,我给您剪短点,显得精神。
”老爷爷乐呵呵地说:“好嘞,小伙子,你这手艺真不错。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就觉得挺暖乎。
这理发师可真有爱心啊,免费给老人理发,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我就站在那儿看了好一会儿,发现这个理发师特别认真。
他一会儿剪剪这儿,一会儿修修那儿,就跟在雕琢一件艺术品似的。
每剪完一个老人的头发,他都会拿个小镜子给老人照照,问问满不满意。
老人们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夸他。
我还看到有个老奶奶,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了。
理发师小心翼翼地给她剪着头发,还特别温柔地跟她说:“奶奶,您别乱动哈,马上就好了。
”老奶奶就像个听话的孩子一样,乖乖地坐着。
剪完头发后,老奶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睛都亮了。
“哎呀,这小伙子剪得真好,我都年轻了好几岁呢。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理发师每个月都会抽几天时间来这里给老人免费理发。
他说他自己的爷爷奶奶也年纪大了,他就想为这些老人做点事儿。
你说说,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这个理发师虽然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是却让这些老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我觉得吧,我们都应该向这个理发师学习。
不一定非得做什么大善举,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快乐。
就像这个理发师,一把剪子,一份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我看到的那个爱给老人免费理发的理发师,真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呀。
ppt课件小小理发师感动大上海

采访全纪录
(记者:忻妮 殷:殷仁俊) 记者:你好,殷师傅,这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参加来往北京奥运火
炬上海站的传递,能告诉我怎么会被选为火炬手的么? 殷:一开始由市文明办打电话给我说我被选为火炬手,说实在的,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意外也很激动,这是件很光荣的事,也许是 我的事迹让他们找到我的。 记者:那为了传递火炬有没有做过什么准备? 殷:呵呵,其实在传递火炬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去虹口公园练 长跑,想在传递时更自然些。 记者:看来你很重视这件事吧? 殷:呵呵,是的。其实事后有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来采访过我, 我说为什么不采访别的火炬手而采访我呢?他们说是想采访较 为突出的,这点我很自豪。 记者:听说这个奥运火炬你会给你女儿做嫁妆,那么你最想传递给 你女儿的是什么? 殷:呵呵,就是想让她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吧。
殷仁俊的理发店在本市曲阳地区开出来后,靠着辛勤劳动、 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的广大居民很快接纳了他,同时 也给了他很多的照顾。“生意红火,顾不上烧饭。小区阿姨 就送来热饭热菜;洗衣服也常常捎上我们的……”他从心底 里感恩,没有上海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他暗暗下了决心,只要有能力,将来就一定要回报这么多好 心人对自己的关心。
韩正市长接见他时,当时他出于礼貌 地说了句:“韩市长,您好。” ,韩正市长却说:“哦,殷仁俊 ,我认得你!”说到这里他觉得 很不可思议又很自豪。
生活中的殷仁俊平易近人,他用他温 暖的微笑和一颗想回报社会的心 给很多人不断地带去关怀。
THE END
记者:你现在为多少老人义务理发呢? 殷:我现在为7个福利院,10个社区,1个癌症俱乐部和虹口区老干部局
理发。 记者:那可真是相当多啊!真不容易!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想回报社
一名理发师的先进事迹材料(最新版)

一名理发师的先进事迹材料一名理发师的先进事迹材料默默地坚持,安静的爱心。
每当路人经过临海市古城街道的一条小巷时,总能看到这样一道特殊的风景:吴氏发艺中心被挤得满满当当,里边坐满等着理发的老人理发店的老板,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台州市道德模范吴元渺。
吴元渺1971年出生于古城街道伏龙村,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国家高级美发师。
13年来,他坚持为老人、小孩和残疾人无偿理发,从未间断。
现在他又将服务时间由每周三改成了全天候。
1997年,26岁的吴元渺和徒弟们第一次走进台州边防支队轮训队,为新兵连官兵义务理发,受到了官兵们的热烈欢迎,支队领导还特意上门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看到自己的点滴付出,就能得到这么高的肯定,吴元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快乐。
兴奋不已的他,产生了为社会多做点好事的念头。
吴元渺掏钱印了800多份宣传单,上面写着每周三为老人、小孩无偿理发。
听到这一消息,很多人都不相信,还有人怀疑他是推销自己,就连他的妻子也想不通:好不容易做点小本生意,为什么还要去帮助别人?既然说了,就一定要做到!给老人、小孩理发,吴元渺和员工不仅活干得仔细,态度还更热情、认真,他常叮嘱员工不能因为就随意应付,结果把好事办砸。
85岁的蒋天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店里的情景,深有感触。
原来只想试试看,没想到一来就喜欢上这里。
老人说,一进门有人端茶倒水不说,这里的服务也特别细心,看到自己头发比较脏,服务员光洗头就给自己洗了四五遍。
看到自己胡子又硬又多,小吴又给自己仔仔细细地刮了胡子。
这之后,老人几乎每个月都要邀上几个老友前来享受。
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来理发的老人和小孩越来越多。
每到星期三,许多老人都会特意赶来,有的老人甚至乘车专程前来,为的不只是理发,而是看看电视、聊聊天,感受一下这里特有的温暖。
13年过去了,吴元渺把为老人、小孩和残疾人无偿理发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为了方便更多人,吴元渺除了坚持在店里给老人、困难职工和小孩服务达2万多人次外,还主动上门为福利院、敬老院老人、边防部队战士、社区老年人、社区低保户、学生义务理发1.7万多人次。
义务剪发,收获温暖

义务剪发,收获温暖
高明乐善公益队叶俊彤
为配合市文明城市创建,弘扬雷锋精神,高明乐善公益队于2015年2月1日在荷城广场文明驿站发起义务剪发公益活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响应。
在志愿者刘亮的带领下,5名志愿者一早在文明驿站做好准备,张贴“义务剪发”醒目标志,吸引众多老少前来参与。
临近过年,大家都想打理一下自己的形象,许多老奶奶、老爷爷还有小孩子都过来剪发。
有过理发师工作经验的志愿者“好姐”——叶焕好操起剪刀,娴熟而认真地为大家修剪出一个个好看的发型,大家无不满意称好。
另外三名大学生志愿者负责布置场地,维持秩序,让大家有序地坐候剪发,还替正在剪发的老奶奶照看孙子。
现场氛围和谐融洽,一位过路人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唱起了“学雷锋”。
到了11点,志愿者们把地上的头发打扫干净,愉快结束今天的义务剪发活动。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大家剪完发后的满意微笑让我深受触动,在寒冷的冬日里收获了和谐之风带来的温暖。
在我成为乐善公益队志愿者的第一天就参加了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我对此心存感激。
在今天,我看到了高明区的创文成果,亲身体验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实践。
“中国网事·感动2023”十大网络年度人物

“中国网事·感动2023”十大网络年度人物作者: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2024年第08期“务理发师”贾潮江一个凳子、一把推子、一面旗帜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组成了“贾潮江特色志愿服务队”。
从1963年起,贾潮江就带着理发工具走在了学雷锋的路上,他坚持义务理发60年。
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贾潮江义务理发的足迹遍及十几个省份,行程累计80多万公里,义务理发累计约40万人次。
“永远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我就值了。
”贾潮江说。
“80多个孩子的妈妈”朱培娟 2007年,由陕西宝鸡市陇县慈善协会募集善款建的陇州孤儿院(现更名为陇县儿童福利院)落成。
自那以后,曾是小学教师的朱培娟便一直在这里工作,她先后给80多个孩子当过“妈妈”。
这些年,她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有近30个孤儿离开福利院,走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
朱培娟说:“这些孩子虽然不是我们自己生的,但是我们必须得当自己的亲骨肉去对待。
”“三次被村民联名请愿留任的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属高寒山区,交通不便,曾是贫困村。
2015年10月,时任桂林银行安保部经理的莫日发主动请缨去白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8年,他帮助引入上千万元资金,解决了全村道路坑洼、饮水困难等诸多老大难问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使村民人均年收入由3500元提高到1.4万元:他三次被村民联名请愿留任……莫日发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螺丝钉志愿者”朱言春朱言春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前曾任原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修理连一班班长。
2010年4月,朱言春从部队转业回到江苏灌南县工作。
他毅然选择最辛苦的一线岗位。
2014年,朱言春牵头成立“螺丝钉志愿者服务中心”雷锋服务中队。
至今,服务中队做好事500多件,先后为单亲家庭、孤儿等捐款捐物。
如今,朱言春被選派到灌南县堆沟港镇新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感动奉贤十大人物的感想

感动奉贤十大人物的感想
海湾镇燎原社区,爱心理发店新上海人万其林,1995年开了一家理发店,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爱心,为小区居民服务,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服务,每次便民服务,都有他的身影。
由11人组成的“爱心理发服务队”,帮助弱势群体,是我学习的榜样,万其林,用他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他的篇章。
看了他的事迹,我深深感动,他从点点滴滴做起,作为我是一名退休人员,感触很深,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平凡人,从小事做起,多关心走访小区的困难党员和群众。
我是一名社区志愿者,参加好志愿的各项活动,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老人,是每个社会成员要为“身边的感动”的努力。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情满贤城,爱传万家。
让爱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温情的重量,使无私奉献成为社会的正能量,践行一名党员的风采。
理发师吴元渺,好人善举温情传

2019.10作文通讯理发师吴元渺2019年7月19日,浙江理发师吴元渺登上了《人民日报》。
吴元渺曾经是一位理发师,从业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周留一天专为老人、残疾人、军人免费理发,从1997年到2014年,这一坚持就是十七年。
十七年间,他义务为群众理发六万多次,服务社会九千个小时。
2003年“非典”期间,他带领十多位员工为两千余名学生义务理发,并将学生自愿留下的理发钱捐给市“非典”防治指挥中心。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个人共捐款、捐物价值近万元……因为善举,他曾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台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08年,吴元渺突然患上了一种脑部疾病,他瞒着别人四处求医,但身体每况愈下,直至2014年,因为患病,他手握不了剃刀,腿脚不再自如,生活无法自理,这位理发师的公益之路被迫中止。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吴元渺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在他家财耗尽陷入生活困境时,他的老顾客张海林夫妇将他接入家中悉心照顾。
这件事被街道和政府部门了解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帮助吴师傅治疗,并且成立了一支二十多人的志愿小队,将吴师傅的爱心理发事业传承下去。
角度一:勿以善小而不为也许吴元渺的善举看上去并不伟大,但是善举不会因其“微小”而丧失价值。
如白方礼老人靠着蹬三轮车,近二十年间捐款三十五万元,资助了三百多个孩子上学。
这些“微小”的善举告诉我们:再微小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再微薄的善意,也能传递温暖。
角度二:爱心需要传递或许我们不能“感动中国”,我们的善举甚至不被人知晓,但就在我们伸出援手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意就已经完成了传递。
虽然它现在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有行善之心,只要我们永远心怀善意,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
吴元渺用他的善举温暖了他人,而他的善举也得到了温暖的回报。
角度三:爱心能促进社会和谐从一人行善到建立志愿者队伍,爱心“雪球”越滚越大了。
解析单一素材的“攻分技”——时事热素材一材多用示例

2019年7月10日,浙江理发师吴元渺和一支志愿服务队“火了”。
浙江临海人吴元渺曾是一名理发师,他从业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即每周抽一天专为老人、残疾人、军人免费理发,17年间他共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荣誉纷至沓来,但不期而至的还有疾病。
2008年,吴元渺患上了一种脑部疾病,走路颤颤巍巍,手指也不听使唤。
他瞒着别人四处求医,身体却每况愈下。
到2014年,吴元渺已无法坚持理发店的经营和公益事业,他告诉别人“要去北京发展”,随后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其实吴元渺并没有离开,而是被老顾客张海林夫妇留在家里护理着。
后来这件事被街道和政府部门了解,于是鼓励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帮助吴元渺治疗,并且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志愿小队,将吴元渺的爱心理发事业继续传承了下去。
吴元渺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如今,每天清晨,伴着张海林女儿练琴的声音,吴元渺便在跑步机上做一些康复训练。
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拿起手机,在微信上召集徒弟组织公益理发活动。
现在这支20余人的吴元渺志愿服务队,每年都还会进行20多次公益服务。
理发师吴元渺:好人善举温情传递解析单一素材的“攻分技”——时事热素材一材多用示例●湖北枝江一中 万安2019年9月3日,“江西南大门”赣州市的一则有奖“征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自9月1日起,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将开展“全民灭鼠”活动,并将按照5元/只的标准予以奖励。
很多地方都会开展“灭鼠”活动,但像此次章贡区开展的“全民灭鼠”活动,却殊为少见:对捕捉到老鼠的居民给予5元/只的奖励。
官方给“灭鼠领奖”设定了门槛,禁止虚报、冒领、倒卖、重复领奖等行为。
新浪微博上,“抓一只老鼠奖励5元”的话题阅读量已近250万人次,且关注度持续上升,有网友调侃:“章贡鼠贵”,指日可待。
老鼠是“四害”之首,可向人类传播数十种疾病。
长期以来,灭鼠是各个城市“创卫”和“创文”的工作内容之一。
不过,通过“有奖抓鼠”来灭鼠,值得商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发师吴元渺:好人善举温情传递
作者:万安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9年第30期
2019年7月10日,据“人民网”报道,一位浙江理发师吴元渺和一支志愿服务队“火了”。
浙江临海人吴元渺曾经是一名理发师,从业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周一天专为老人、残疾人、军人免费理发,十七年间共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等荣誉纷至沓来,不期而至的还有疾病。
2008年開始,吴元渺患上了一种脑部疾病,走路颤颤巍巍,手指也不听使唤,瞒着别人四处求医,身体却每况愈下。
到2014年,吴元渺已无法坚持理发店的经营和公益事业,他告诉别人“要去北京发展”,随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其实吴元渺并没有离开,而是被老顾客张海林夫妇留在家里护理着。
后来这件事被街道和政府部门了解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帮助吴师傅治疗,并且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志愿小队,将吴师傅的爱心理发事业继续传承了下去。
敞开了心扉,爱才能流淌,吴元渺重新拾起了生活信心。
如今,每天清晨,伴着张海林女儿练琴的声音,吴元渺总会坚持在跑步机上做一些康复训练;只要身体允许,他会拿起手机,在微信上召集徒弟组织公益理发活动。
现在这支20余人的吴元渺志愿服务队,每年还会进行20多次公益服务。
1.爱心不分大小。
慈善不分大小,爱心不分谦卑,小小善举就像一盏明灯,既能照亮别人,也能温暖自己。
本着这样一份信念,吴元渺坚持十七年免费为老人、残疾人理发,用爱心去温暖他人。
我们期盼这样的慈善之举能在各地不断传播,让更多想要帮助他人的爱心人士参与其中,让慈善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散播开来。
2.爱心奉献是条双行线。
爱的单方向付出是一种善举,但懂得回报的双向交流更能让爱心之烛永明。
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这是张海林夫妇用行动印证的信条,也应该是我们对待他人爱心的应有态度。
接收爱,珍惜爱,回馈爱,让爱双向流动,让善行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温暖更多人。
3.爱心传递需要社会动员。
爱心实现自发传递,如一支蜡烛点燃另一支蜡烛,固然是好的;然而,过程往往也是慢的。
社区组织发现之后,善加呵护,助以好风,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善心之火就能更快形成熊熊之势。
从志愿者到“志愿对”到志愿队,爱心由点到线到面,爱心“雪球”滚动的速度就更快了。
泰戈尔说:“群星从不吝惜于暗若萤火的辉。
” 浙江理发师吴元渺的点滴善举便是如此,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看似暗淡的光辉,终因其日积月累而汇成银河般的灿烂。
每周一天专为老人、残疾人、军人免费理发,这一坚持就是十七年。
免费理发这件事听起来简单,但一做就是17年却不容易。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吴师傅用十七年的点滴付出,让爱汇聚成汪洋大海,滋润了6万多名群众的心田。
日行一善,成效有限;长期坚持则会有大改变。
我们正是需要这样温暖的举动来回报社会的善意,唤醒国人的爱心。
“不以善小而不为”。
也许浙江理发师吴元渺他们的善举,看上去并不是伟大壮举,但是一次“微小”的善举不因其不足为道而丧失它的意义。
新疆的羊肉串大叔买买堤,靠着四毛钱一串的羊肉串捐款二十五万元帮助失学学生;拾荒老人白芳礼靠着一个个一分钱的塑料瓶资助了三百多个孩子上学……这些都告诉我们再微小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再微薄的善意,也能传递温暖。
今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王继才、王仕花,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年。
他们的努力,就是以小事小情传递不忘初心,传递人间大爱。
或许我们不能“感动中国”,我们的善举甚至不被人知晓。
但就在我们伸出援手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意就已经完成了传递。
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有行善的心意,只要我们永远心怀善意,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
——湖北省枝江一中陈家豪《让点滴善举温暖美好人间》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