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考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考

罩 罩在 细 管 上 端 ( 空 罩 须 插 进 水 槽 中 , 真 下边 缘 被 水 淹 没 ) 抽 进 行 科 学 探 究 的 时 间 、 间和 机 会 。教 师 决 不 能 太 心 急 , 多 , 空 过
出罩 内空 气 , 同学 们 观 察 到水 从 细 管 顶 端 冒 出 , 出现 喷 泉 现 地 提 示 学 生 甚 至 越 俎 代 庖 , 致 形 式 主 义 的探 究 , 不 到真 正 导 达 象 。学 生 表 现 惊 讶 状 态 , 此 现 象 产 生 浓 厚 兴 趣 , 习积 极 性 的 作 用 。因此 , 在 各 个 学 习阶 段 结 合 相 关 内 容 , 计 划 、 步 对 学 要 有 有 被 调 动 起 来 , 维 处 于最 佳 状 态 , 时我 及 时 引 导 学 生 追 根 寻 骤 地 安 排 相 应 的 探 究 活 动 , 学 生 逐 步 体 验 , 中领 会 科 学 探 思 这 让 从 源 , 识 到 大 气 压 把. 由低 处 压 到 高 处 , 认 水 引导 学 生 寻 找 出 测 大 究 的 思想 , 握 科 学 探 究 的 基 本 方 法 。 在 探 究 学 习过 程 中 , 把 教 气压强的方法。
如, “ 在 大气 压 强 ” 节 教 学 中 , 先 做 一 个 演 示 实 验 : 一 个 探 究 的意 识 和 能 力 不 是 生 来 就 有 的 ,是 在 科 学探 究 的 学 习 活 ~ 我 把 两 端 开 I 的 细玻 璃 管 插 进 装 有 水 的 水 槽 中 , 用一 个 透 明真 空 动 中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在 教 学 中给 学 生 留 足 够 Z !
师 应 尊 重 学 生 , 许 学 生 犯 错 误 , 许 学 生 插 嘴 , 视 学 生 的 允 允 珍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的情况下能够灵活应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用镜子和光线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方向,并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力和功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力作用下,不同物体的功不同?”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运用他们的物理知识和思维能力,分析力和功的关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向教学,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进行实验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电路中的电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总结电阻的概念和特性。

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科学项目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项目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项目来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物理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问题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时,可以引入“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理现象的神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例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例如,在教授欧姆定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太阳能的利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太阳能装置,并实际操作进行实验。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团队中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观点。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思考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思考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思考 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中学 黄波/文何为科学探究?我们现在说的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述、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与学的组织形式。

本文笔者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提出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这一节时,笔者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先在讲台旁烧开水,然后问学生:“你是怎样判断水是否烧开的?”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给出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认为水烧开时温度会很高,有的学生根据“冒白气”来判断,也有的学生认为水烧开时水是上下翻腾的……然后笔者进一步提问:“什么是‘白气’?沸腾时水的温度如何变化?”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尽管“烧开水”这一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把它拿到教室里来研究,学生会充满一种期望和满足感—原来日常生活中还蕴含了这么多物理知识啊!这一普通情境设置使学生大脑里马上产生了“兴奋剂”,他们的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都希望揭开其中的奥秘。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实质就在于通过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发学生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纵观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假设始终贯穿于整个物理发展过程中,猜想和假设是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是探究活动的前提,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

因此,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而且要适时为学生的猜想铺路、搭桥、引渡。

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

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

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概述科学探究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步骤和逻辑,采用积极主动的探究思想和方法,探究未知的、有待解释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是指针对初中学生进行的,通过体验、观察、实验、探究、思考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自发地探究物理所涉及的各种规律和现象,发展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从科学探究视域出发,探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

以科学探究为视角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是指采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步骤,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思想和方法探究未知的、有待解释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尝试将科学探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造和自主评价,让学生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和现象。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体验教学初中物理的规律和现象可以通过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呈现,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看、听、思、想、动、手”的活动中,建立起物理的基础知识。

在进行体验教学时,学生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探究物理现象,采取操作性实验和游戏来展开教学活动。

课堂展示课堂展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真实物体、真实现象,从中发现物理规律和形成物理概念。

课堂展示可以采用物理模型、物理装置、物理实验等方式进行呈现,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展示器材、构建小型实验装置、展示物理现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开展实验,了解物理的基本规律和现象。

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要点和实验方法等信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实验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和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浅谈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 学 中, 教师应使 学生养成探究 的习惯 , 掌握探 究的方法 , 培养学 生的科学精神 。信 息收集 可以在小组合作 中收集他人 的信息 , 以在 图书馆收集 , 以在社 会生活 中 可 可 收集 , 可以通过互联 网寻找相 关的信息 和资料 。 还 在教学中 ,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方获取信息 ,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 , 为 自己的探究活动服务 ,并在探究 中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 解 决 问题 等 方 法 , 而切 实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 能力 。 从
五、 引导 学 生在 合 作 中培 养 信 息 交流 的能 力 初 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 了 2 0多个 学 生 探 究 实 验 ,大 部
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适应 社会 生活的能力 , 以提 高学 生的整体
素质。


教 师 要联 系 实 际 , 发 学 生 的 探 究 兴 趣 激
物 理 知 识 与 生 活 实 际 的 联 系 相 当 密 切 。在 物 理 教 学 中 ,
组 合 作 探 究 的模 式 , 学 生 彼 此 之 间 进 行 充 分 的交 流 、 让 切磋 , 相 互 启 发 , 互 讨 论 , 造 良好 的 “ 作 交 流 ” 氛 围 , 学 生 相 创 合 的 使 不 断 改 进 自 己 的学 习 方 法 , 进 对 所 获 得 知 识 的 正 确 、 面 促 全
变 化 ?这 样 使 得 学 生 迫 切 想 知 道 其 中 的原 因 , 发 了学 生 的 ” 激 探究兴趣 。 二 、 立 有 效 的 评 价 机 制 , 学生 体 验 探 究 的 乐趣 建 让
分都不宜个人进 行操作 , 要求学 生分组进行 , 并且 分工要 明
确具体。 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 , 多方位 、 多途径地培养学生 的 合 作意识 ,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 中的作用 。采用小

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探讨(5篇)

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探讨(5篇)

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探讨(5篇)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实践科学,在初中阶段,学生渐渐开始了解科学方法和思维的基本框架。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以及引导学生积累物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解决答案。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难懂、抽象的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现实情境研究法,该方法通过探究并分析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量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本质和特点,并从中导出明确的物理知识。

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营造出多角度、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亲身探究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深挖问题,不断寻找答案,以及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差异化教学法初中学生之间身体发育、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化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让学生得到最大受益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置复杂的和简单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以便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反课堂教学法反课堂教学法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法,该方法鼓励学生在家自学拥有多种资源,而课堂上教师则使用更多的互动讲解方式,以便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反课堂教学法能够提高课堂的实际生动性,使课堂更具活力,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同时,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始终保持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和助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模式
时 提 问 : 这 是 怎 么 回事 ?你 能说 出其 中的缘 由吗 ?” 没 的情 “ 创 境 已激 起 了学生 的学 习 兴 趣 ,此 问题 的 提 出 立 即使 学 生 产 生 了探究 欲 望 。于 是 课 堂 上 学生 以小 组 为 单 位 就这 一 问题 积 极 探 索 , 轻 易 地 就达 成 了学 习 的 目标 。 很 案 例 2 在 教 学 《 度 》 课 时 , 首 先 出示 托 盘 天 平 ( : 密 一 我 砝 码 ) 胡 萝 b1 、 、 个 小刀 、 度 尺 装 置 。 问 : 谁 能 利用 这 些 材料 刻 提 “ 测 出胡 萝 b的密 度 呢?” 生在 此 之 前知 道 只 有 质量 和 体 积才 学 可 以算 出密 度 , 老师 手 中 的材 料 却 是 小 刀 、 度 尺 , 体 积 而 刻 与 毫不相干。 于是 学 生便 对 这 些 材料 产 生 了浓 厚 的 兴趣 , 了强 有 烈 的探 究 欲 望 。良好 的开 头是 成 功 的 一半 , 学生 对 密 度 的研 究 由此渐 人 佳境 。 二 、 演 示 实验 为 探 究性 实验 变 科 学探 究 的 形 式 多样 . 要 素 有 七个 方面 但学 牛在 科学 其 探 究 中 , 探究 过 程 可 以 涉及 所有 要 素 , 可 以只 涉 及 部 分要 其 也
探 究 方法 . 验科 学 探究 的乐趣 , 体 领悟 科学 的思 想和 精 神 。 结 我 合 自身 物理 教 学 经 验 . 在 实 施 新 的 “ 学 探 究 ” 学 模 式 巾 把 科 教 的感 想 和 教 学 策 略的 领 悟进 行 小 结 , 求教 于 学 界 同行 。 以
创设 问题 情境 。 激起 探 究欲 望 心理学指出: 所谓 问题 情 境 是 指一 种 具 有 一 定 难 度 , 经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

下面,就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探究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

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

学生经过探究,逐步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探究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但是探究活动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

1、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
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

如可以先从提出问题开始。

对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来说可以由粗糙到精确。

对于一个探究活动也可着重于探究某个或某几个方面。

例如,对于《声音的产生》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提出问题;探究摩擦力产生原因则着重于猜想与假设……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不同,教师参与的程度也不同。

2、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

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3、由于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决定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加长了
在教学中既要处处渗透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同时又不能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进行完整的探究式教学。

这样,既不能保证教学时间,也不符合教育的经济性原则。

故而,探究式教学法并不否定其他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概念和规律还必需通过讲授、点拨等方法传授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模仿与接受本身就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

4、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第一,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通过探究活动应该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从蜗牛的爬行到小狗等动物的奔跑、从玩具车的行驶到飞机的飞行、火车的奔驰、从地球的运动到日月星辰的天体变化)。

对学生来说,探究活动各个环节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适当地选择活动,突出其中的不同环节,对于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

第二,探究活动应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越是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越是与学生的经验相矛盾的探究活动,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高低因素的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敲打(弹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来研究,通过实际演奏手中的乐器发出声音来研究。

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这样的探究活动告诉他们科学探究并不遥远,科学探究活动其乐无穷,只要留心生活,就可以获得知识。

三、合理分工,交流合作
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许多工作不可能由单独的个人完成。

因此,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要的品质。

在探究活动中,需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包括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学生个体间的交流、教师间的交流以及这三者间的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网状结构。

信息在网状结构中随着交流而变化、增长,最后随着探究过程的结束而趋于稳定。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群体的力量。

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有价值的,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群体意识。

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

小组内明确分工,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当然,还应进行角色的转换,以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

例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活动中,要由小组内成员分别完成计时、测距以及运动等工作,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完成和结果。

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完整、科学的探究计划需要由许多同学共同讨论来制定。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完成。

四、反思提高,锻炼思维
反思的过程是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的活动,是人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在工作到达某一个阶段时,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的反思。

因为反思环节并不影响结论的得出(探究活动的结论有时可能不科学)和探究报告的完成,所以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只有适时的反思、去伪存真,才能保证科学探究的过程的正确性以及结论向真理靠近。

同时,学生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比较,在矛盾的冲突中去拓展思维能力,在矛盾的解决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反思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而评估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品质。

因此,在探究活动之外的其他教学活动中,也应该体现反思的意识。

如平时作业、解题之后应回头检查、反思解题的方法,整理解题的思路,总结解题的方法。

从单位、数值、运算过程等来思考结果的正确性。

总之,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它更强调了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掌握概念和规律。

探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探究的方法,学会学习,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符合现代社会对探究型人才的需求。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情绪饱满,求知欲旺盛,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另外,探究式教学中,大量的学生实验、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理论探究需要很多时间,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织引导,把握好最近发展区,选择好的课题和探究的重点,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着重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把物理教学改革推向前进,为社会培养新型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